APP下载

北方地区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2015-03-22

黑龙江水产 2015年2期
关键词:蜕壳全池生石灰

杨 梅

( 泰来县水产总站 黑龙江 泰来 162400)

中华绒螯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弓蟹科、弓腿蟹亚科、绒螯蟹属,其又名河蟹、大闸蟹、毛蟹等,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养殖品种,也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水产品。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养殖前景十分广阔。

一、河蟹的习性

河蟹喜欢栖居于石砾和水草丛中,或江河、湖泊滩涂洞穴里,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灵敏。河蟹为杂食性,喜食鱼、虾、螺、蚌、蚯蚓、浮萍、马来眼子菜、苦草等多种动植物性饵料,偏食动物性饵料。河蟹的生长属于变态发育,蜕壳是其固有的特性,每次蜕壳都伴随着体重及个体的增长,一般须经17次蜕壳才长成成蟹;河蟹为生殖洄游水生生物,每年秋末冬初在河口浅海处交配产卵,之后逐渐死亡。河蟹的生命周期一般是2年,在短暂的生命周期中,经历蚤状幼体、大眼幼体、蟹苗、蟹种(扣蟹)及成蟹生长发育阶段。

二、河蟹的池塘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应选择低质硬、底泥少、不渗漏的池塘,要求离水源近、注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交通方便。池塘以采光面大,光照时间长为宜,以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繁殖和增氧,但面积不宜过大,5-10 亩即可。平均水深不超过1.5m,最好深浅不一,以利于河蟹采食。池塘要经消毒后方可使用,一般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生石灰用量为80kg/亩,融水后全池泼洒,漂白粉用量15kg/亩,用水融化后全池泼洒。池塘消毒后要种植挺水植物或水草,以利于河蟹觅食、蜕壳、隐蔽和栖息。池塘周围要建立防逃墙,一般采用塑料薄膜作为材料,折成双层,下端埋入泥土中20cm,出土部分高50cm,将塑料薄膜拉直,与池内地面呈70 度角。塑料薄膜外侧每隔50cm 插一个木棍作桩,将塑料薄膜固定于木桩的顶端。防逃膜不可有褶,接头处光滑无缝隙,拐角处应呈弧形。

2、蟹种选择。质量优良的蟹种体色黄中带青色,有光泽,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游泳速度较快,仰放能自动翻起,放到地面上爬行敏捷,放入淡水3-4h 不死亡,且游动活泼。

3、蟹种运输。运输蟹种有干法和带水运输两种。目前以干法运输为多。用清水将蟹种冲洗干净然后装入聚乙烯网袋中并沥干水,每袋装扣蟹5kg,捆扎结实后放入泡沫箱用胶带封好。在泡沫箱的侧面及顶盖挖通气孔。运输过程中操作要轻,可适当用喷雾器喷水雾以保持湿度,但一次不能喷水过多,更不能直接浇水。运输过程中要防止风大将水分吹干,停车时保持通风。

4、蟹种放养。放养前,蟹种先进行缓苗处理,将蟹种连同网袋一起放入水中浸泡2min,取出放置5min,如此反复3 次,待蟹种充分吸水后,再用浓度500ml/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2min,或用浓度30g/l 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min,以消灭蟹体上的有害物质和致病菌。最后打开网袋,将扣蟹放在岸边陆地上,让河蟹自己爬入池水中。放养密度一般为5kg/亩。

5、饲养管理。河蟹的养殖过程中,必须掌握好饲料投喂和调节水质等重要环节。池塘养殖河蟹,饵料来源主要靠人工投喂,饵料投在岸边浅水处即可。如能收集并投喂天然的动植物饵料为最佳,如动物性饵料小杂鱼、小虾、蚌肉、螺蚬肉、蚕蛹、下脚料、畜禽血、鱼粉、昆虫幼体、浮游动物、丝蚯蚓等,植物性饲料有各种菜类、嫩草、山芋、南瓜、麦类、饼类、豆渣、麦麸、米糠等。如天然动植物性饵料不能满足需要,就需要配合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养殖前期和后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中期以植物性饲料为主,每天根据河蟹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河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喜生活在水质清澈透明的微碱性或中性水域中,因此要注重水质调节。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生石灰调节水质,用量为15kg/m3,15d 泼洒一次。二是定期换水,保持合理水位,7d 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4。河蟹蜕壳期不能换水。

6、日常管理。在河蟹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定期巡塘,检查有无逃跑现象、活动状况和蜕壳生长情况等,要了解河蟹每天摄食情况,有无敌害和病害等。养殖后期,昼夜温差大,气压、水温的变化也大,河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此时应定期用石灰水消毒,并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同时注意调节水位,防止水温剧变。

7、病害防治。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腐壳病: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伤感染细菌所引起。步足尖端破损并发展成黑色溃疡,背甲、胸板逐渐形成黑色溃疡,严重者可露出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用生石灰清塘预防,保持水质清洁,夏季常注新水。发病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

黑鳃病:水质恶化是主要诱因。病蟹鳃受感染变色,鳃丝部分呈现暗灰色或黑色,乃至全部变黑,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发病后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或用聚维酮碘溶液浸洗。

烂肢病:河蟹运输、放养过程中,受损伤或感染病菌后发生炎症所致。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摄食减少至拒食,活动迟缓,终至无力蜕壳而死亡。捕捉、运输、放养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放养前用聚维酮碘溶液浸洗,发病后全池泼洒土霉素、五倍子或生石灰溶液。

水霉病:该病是因河蟹受伤,霉菌侵入伤口所致。病蟹体表,尤其是受伤部位生长有棉絮状菌丝,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向周围蔓延,可造成死亡。发病后用食盐水浸洗。

三、捕捞与销售

河蟹进入成熟期后,因性腺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已经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最终大部分会自然死亡。对这些河蟹应及时抓捕出售。北方河蟹的捕捞出池应在10月、水温低于10℃前完成,否则河蟹就会钻入洞穴中越冬。在捕捞前要投喂一定数量的动物性饵料和维生素含量较高的植物性饵料,以满足河蟹在育肥阶段对营养的需要;添加防病的药物,提高养蟹成活率;添加蜕壳素,促使河蟹同步脱壳,减少互相残杀。捕捞方法有以下几种:利用河蟹9-10月份生殖洄游上岸的习性,人工捕捉;快速抽干池水,干塘人工捕捉;利用地笼网捕捞;利用河蟹的趋光性,在池塘的四周安装几盏灯,灯下设一个内壁光滑且深的容器(如缸、桶等),河蟹上岸活动时就会落入容器中,不能爬出。捕捞后要对河蟹的规格及雌雄进行分拣,同时应及时掌握市场行情,了解价格的变化,待蟹价合适时,及时销售。如价格相对较低,可暂养越冬,越冬池的深度应达到2m 以上,池底平坦,不渗漏。

猜你喜欢

蜕壳全池生石灰
蜕壳的歌唱家
蜕壳的歌唱家
螃蟹
蜘蛛蟹:我的蜕壳“苦”旅
生石灰在水产养殖中的妙用
生石灰调理土壤需慎重
小龙虾常见病防治措施
草鱼病防治咋用中草药
消毒巧用生石灰
常见蟹病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