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视野下高校钢琴伴奏课教学组织形式研究

2015-03-22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钢琴演奏形式

张 楠

(大连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新形势视野下高校钢琴伴奏课教学组织形式研究

张 楠

(大连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近年来,钢琴伴奏课已成为钢琴演奏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它的教学突出实践性与实用性,单一的教学形式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此,探索、创新更适应社会发展与就业趋势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本文从以模式为依托、以课堂为载体、以实践为拓展三个方面,对高校钢琴伴奏课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作以论述。

钢琴伴奏课;教学;组织形式

钢琴伴奏是高校根据我国当前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求及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教学实际,而为钢琴演奏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结合音乐理论、音乐史论等知识领域,在学生钢琴演奏水平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加深他们对声乐、合唱、器乐、舞蹈作品风格与特点的认知,掌握即兴伴奏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与其他表演者或乐队的协作能力[1]。该门课程的教学,突出实践性与实用性,在不断丰富其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更要改变以往钢琴课教学方式的思维定势,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模式为依托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为教学模式中的操作程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思想与观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教学目标是它的核心,教学评价是衡量其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与标准。教学形式则是在既定教学模式下,根据具体实现条件,为完成教学任务,将教师与学生按一定需求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相互协同作用,使课程的实践与反馈指向教学目标。

教学组织形式对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并非固定的组合或程序,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及各高校的教学实际,它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和创新。多种组织形式的运用与组合,不仅能够根据教学规模、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灵活变换,还可在变化中形成更立体的教学风格,营造更融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个性、情感、素质与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近年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毕业生就业的反馈与启示,以及高校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进一步认识,钢琴伴奏课在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不仅教师重视该门课程的改革,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也更加感兴趣。但在教学上,一方面,新时期的高等教育迎来了更严峻的考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源质量与学风建设成为当前各高校面临的首要命题,学生学习基础与心态上的任何变化与问题,都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在程度上参差不齐,理解、驾驭作品的能力高低有别,单一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此,无论是培养艺术指导人才还是音乐教育人才,如何利用方法和手段,探索与教学实际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实现钢琴伴奏课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

二、以课堂为载体的教学组织形式

这类组织形式以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为前提,以课堂为载体,是钢琴伴奏课教学形式的基础与核心。

(一)个别课

个别课即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授课,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传统教学形式,钢琴伴奏课可利用这种形式,结合自身教学的特点、规律和经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如在学生现有演奏基础上,根据其特点,寻找进一步提高演奏技巧、准确掌握踏板的运用、熟悉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近现代作品的不同流派和风格的途径等等。在伴奏技巧与能力的训练上,单独指导学生分析所伴奏作品的织体与结构,感受其音乐情绪,学习根据伴奏的对象控制、处理力度、音色等。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在曲目的选择和教学的方向上,或突出为声乐作品或器乐作品正谱伴奏的艺术指导,或更强调运用乐理、和声、视唱练耳及音乐史论等方面知识,为声乐作品即兴伴奏。个别课充分保护、尊重与塑造了学生对演奏技术和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领悟力,针对性强,教学效果突出。

在教学实践的同时,也有一些高校或教师对本科阶段钢琴伴奏的个别课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更适合钢琴演奏的教学,钢琴伴奏并无此必要,且存在浪费教学资源之嫌。对此,笔者认为,钢琴演奏是伴奏能力的基础,而伴奏则是对演奏能力的一种综合实践,不同作品在演奏或配合上存在各自的难点,学生需要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完成专门化的训练,这种形式尤其适合基础较差或程度较高的学生。

(二)小组课

小组课即以几个(一般不超过十个)学习程度相近的学生为一组,利用电子(数码)钢琴教室集中教学,这种形式是目前高校钢琴伴奏课的一种崭新的探索和尝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及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和示范,再分别指导、检验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练习情况[2]。尤其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钢琴伴奏课更注重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生对于曲目的编配与演绎反映了他们的专业知识、音乐修养、审美能力与价值取向。教师可利用小组课,安排学生就同一首曲目进行即兴伴奏,检查学生对于之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学之间可互相观摩,取长补短;或让学生自选伴奏曲目,建议其运用移调、转调、分解和弦等等多种伴奏手法渲染情感,鼓励其尝试浪漫主义艺术歌曲风格或爵士、蓝调等类型元素,师生可就风格与技巧相互探讨和切磋,促进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小组课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兼具集体课和个别课的特点,又在极大程度上弥补了前两者的弊端,即小组课的班型远远小于集体课,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分别指导学生,及时解决其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与个别课的个性化“定制”教学相比,小组课既可组织多名学生共同完成多声部或织体庞大的复杂伴奏作品,并交换声部练习,增进其合作意识;又可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为其交流和相互学习提供空间,一方面便于其审视、改进自身的不足,一方面利于培养其竞争意识,在比较中完善自我。

(三)集体课

集体课即班型授课形式,相较于理论类课程的大班型而言,受课程性质所限,钢琴伴奏课的集体课一般以中、小班型(15—50人)为主。集体课针对同等程度的学生,选择统一教材与曲目,保持同步的学习进度,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角度出发,集中讲授钢琴伴奏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求和方法,以及中西音乐史中重要的作曲家和经典作品,包括钢琴伴奏艺术的发展历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提高其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驾驭能力。通过电子(数码)钢琴、总控制台、摄录设备等现代科技成果的引入,可利用多台触键与钢琴相似且具多种音色的电子(数码)钢琴的并置,实现一定的教学规模;利用总控制台的监控设备和每台琴配备的耳机,完成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利用琴上的录音装置,建议学生即时录下自己的演奏,通过反复听和自检找出不足之处[3]。

集体课最明显的优势在于,教师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实际教学情况,集中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普遍性问题,解放教学生产力,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成本。但与此同时,钢琴伴奏的集体课也对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做好教学设备、设施的购置、维护、维修和更新工作,保障集体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以上几种钢琴伴奏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可依照金字塔式的结构,按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分层次进行,由下至上逐步过渡;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同时运用于教学中,三种形式所涵盖的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也可相互渗透。

三、以实践为拓展的教学组织形式

对于钢琴演奏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是切实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必要手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钢琴伴奏课的课程性质正是以实践为主,因此,除以课堂为载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之外,它还需要其它形式来延伸教学[4]。(一)小组公开课

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虽冠以“课”名,但其并不受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或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所限,其形式更灵活,时间更机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进行及分组。如,教师组织两位(及以上)学习进度相同、钢琴伴奏水平相近的学生,提前布置教学内容,让每位学生轮流担任教师的角色,针对某部作品的伴奏技巧或艺术处理进行讲解和演示,大家互相观摩和学习,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种形式既可检验学生对于所学伴奏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又可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还可锻炼音乐教育专业(方向)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

(二)音乐会

与钢琴独奏不同,钢琴伴奏需要与其它音乐形式相结合,因此,为独唱、合唱、独奏、重奏、室内乐等音乐会进行伴奏,便成为以舞台实践检验钢琴伴奏课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立体地感受钢琴伴奏的艺术美感,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团队意识,锻炼其心理承受能力,客服临场紧张感,有利于其逐步形成优雅、稳重的舞台风范,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并在协作中积累伴奏经验,提高其对日后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三)座谈或讲座

针对钢琴伴奏课的教学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伴奏话题与曲目,相关教学单位或任课教师可不定期组织座谈会或讲座,一方面为学生答疑解惑,一方面为师生更深入地交流搭建平台。这类教学组织形式在内容和形式上更为自由,教师和学生可就伴奏作品的作曲家、风格、技巧、艺术史论等展开学术性讨论,更可做示范教学,交流经验,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更轻松、欢乐的气氛中收获知识。

笔者认为,以实践为目的的钢琴伴奏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应在教学观念和意识上寻求更广阔的空间,遵循其广义的概念,打破传统钢琴演奏及钢琴伴奏的教学形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最终实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教学目标。

文中所列的教学组织形式,既是对目前我国高校钢琴伴奏课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总结,又包括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该门课程教学形式的构思与设想。而且,这些形式同样适用于其它音乐表演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希借由此文抛砖引玉,以期思考更丰富、更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培养高水平音乐人才贡献力量。

[1]杜也萍.高师钢琴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音乐大观,2013(9).

[2]房思园.钢琴即兴伴奏小组课教学研究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4(5).

[3]汪在东.高师钢琴伴奏课一贯制教学模式探析[J].音乐天地,2014(7).

[4]葛慧.钢琴伴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5).

A Research on the Organization Form of College Piano Accompaniment Course in New Situation

ZHANG Nan
(College of Conservatory,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In recent years,piano accompaniment course has become a major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piano performance and music education.Since it emphasizes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practice,one to one teaching form does not meet the teaching needs.Exploring and innovating a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to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is the key to realizing the training purpos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aking the mode as the basis,taking the classroom as the carrier and practicing as the developmen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of college piano accompaniment.

piano accompaniment;course,education;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G640

A

1008-2395(2015)04-0138-03

2015-05-01

张楠(1977-),女,大连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钢琴伴奏研究。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钢琴演奏形式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