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评价研究

2015-03-22焦煜霞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计算机高职

焦煜霞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评价研究

焦煜霞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作位公共基础课程的英语教学也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专业素质的培养。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进行整合,采取模块式教学,构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以此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英语;就业导向;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前 言

当前,“工学结合”这一理念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指南。《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社会,要把对职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的就业要求作为最主要的办学方向。各类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思想的指导下,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硕果。然而,课程改革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工学结合”理念的认识存在误区,在“工学结合”实际操作上,出现了一些过激的做法,如,大幅缩减理论课程教学时数、删除或简化基础文化课教学,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不牢、基础素质培养受限等现象的出现。以公共英语课程为例,大部份高职院校以课程改革的名义,一再压缩英语教学课时数,并且将其视作纯粹的语言知识课,常常忽视了它的职业性和行业性,课程内容设置上,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轨,缺乏职业特色与专业特色,常见“所有学生,不分专业,使用同样的教材,接受同样内容的教学,在同样的考核标准之下,接受学业考核”的大一统局面。

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主要是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大小而决定。毋庸置疑,企业的发展倚重于员工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黄孝珉等在对涉外企业实际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企业所需要的专业岗位人才必须具备“日常英语交际能力、必要的专业英语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等。具体到计算机英语教学,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学习的专业英语,计算机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从课程设置来看,大多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都是根据《基本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即“两阶段式教学”—–一是公共英语教学,进行基础能力培养;二是开设专业英语。根据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可知:80%的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感到英语应用能力差,在工作中几乎不能用英语去做事。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技术要求之间未能同频。①黄孝珉《就业市场需要与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改革的问卷调查及教改对策的研究报告》鉴于此,职业院校要加大课程改革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就计算机英语教学而言,面对市场对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大需求,改革高职院校计算机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势在必行。

一、提高对计算机英语课程的重视度

对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前教育部长周济对职业教育课程建设高屋建瓴地提出:“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②《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对高职学生来说,有了好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如果对这门专业英语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还是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只重视专业课,或是其他辅助课程,是目前绝大多数高职学生的通病,他们认为只要学好计算机专业课程就完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计算机英语这样的课程可学可不学。他们有意无意间,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计算机技术起源于欧美国家,并且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掌握了计算机英语,就可以及时了解和学习到计算机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反之,一味依赖于翻译过来的中文版软硬件资料,对计算机的操作及新技术的掌握就有可能力不从心。如,学生在硬件和软件(hardware and software)、数据库(database)及操作系统(oprating system)等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英语水平太差就会感觉到非常吃力,对这些新技术的掌握往往就比他人滞后一步。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课程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英语是学好计算机的重要工具、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英语。

二、树立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目标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职学生视计算机英语课成为负担,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充满恐惧。他们既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许多学生还是应用初高中时的学习方法来应对这么课程,一味地背单词、背句型,做阅读题,按照大学英语考试模式进行学习,脱离了这门课程的专业性特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未来一般从事“计算机操作使用、技术管理、支持服务”等工作。这些工作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并使用英文界面的软件,能够借助词典读懂英文版的操作手册和说明书。因此,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应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看懂有关计算机专业的英文、计算机屏幕显示的英语和操作手册、说明书等,以专业词汇的学习和相关操作流程的理解为主。并据此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就业需求的计算机英语学习规划。

三、合理选择教师、教材、教法及授课时间

(一)教师

遴选教授计算机英语课程的老师有两个标准:一是英文基础良好、口语较标准的计算机老师;二是计算机水平较高的英语老师。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就是将英语知识技能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的过程,进一步加深计算机专业英语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③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

(二)教材

计算机英语教材更新换代很快,在教材的选择上,既要征求计算机老师的意见,也要征求英语老师的意见,选择到语言平实、计算机技术先进、编写科学的合适教材也是计算机英语教学成功的有力保障。当然,在先进的教材相较于技术的发展都是滞后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所能搜集的最新的资料整合进教学实践中强,不断丰富、更新计算机英语课程资源,紧跟时代步伐。

(三)教法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匮乏,极易对专业性极强的计算机英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无力感。④周建松《关于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节凑、科学组织课堂教学、恰当运用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一些计算机英语的专业词汇具有双重含义,既有在普通英语中的含义,又有在计算机领域的含义,也就是普通词汇在计算机领域中的一种专业意义,学生在掌握这些专业词汇含义时难度很大,可放慢节奏,慢慢讲解,弄懂为止,以避免学生片面地掌握词典中给与词汇的指称意义(referent meaning),因为从计算机专业知识角度理解专业英语词汇本身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如,对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多花些精力和时间讲解;再如;把学生带进机房,进行现场实物教学;或者,邀请计算机老师进课堂,开展“双人双语”教学等手段,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授课时间

在课程安排上,计算机英语课程应安排在一些专业课学习之后或者与专业课同步进行。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作铺垫,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两者互为前提与补充,学习起来更轻松,效果更好。

四、注重计算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技术在飞速发展,新技术的产生带来了新的专业术语和新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新的专业术语和缩写词汇,而这些词汇往往无法通过课堂、课本学习来获得。为此,计算机英语教师自己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并对新知识保持积极的敏感度,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前沿信息,向学生推荐可供学习的网络资源,引导他们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计算机英语学习和交流,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词汇量及专业英语知识,提高计算机英语学习的水平。教师需谨记:计算机英语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进行增删整合,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另外,对学生计算机英语学习的考核也要打破传统的以笔试定成绩的局面,避免单一的卷面测试,以未来工作情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设置考题,以测试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做到“教考合一”。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计算机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与职业相关的综合素养,教会学生会做人。因此,在计算机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有关计算机的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口笔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比如,在学生离校就业前,对学生进行可能涉及专业的英语实训培训,与企业积极沟通,了解企业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践中,对学生英语技能和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并且按一定比例,以分数的形式纪录下来,纳入学生能力考核成绩。这样的计算机英语教学才是有效的、实用的,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那么,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计算机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呢?

(一)课程评价的研究现状

课程评价是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一定的价值取向为指导,遵照一套完整的标准和程序,由学校组织内外机构或者学生对课程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审核。课程评价为课程研究、课程决策和课程创新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我国的课程评价还不成体系,现行的评价方法也存在缺陷,因此研究国外先进国家的课程评价体系,借鉴其好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

近年来,我国也在构建课程评价体系,但是由于发展较晚以及教育制度的原因,课程评价体系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课程评价的概念比较狭小。一直以来,对课程评价的定义也比较狭隘,主要被定义为教育测量、在教测试。实际上,课程评价应该是收集课程在动态、效果、认可度和效率等方面的数据,以便进行课程决策。所以在对语言类课程进行评价是应该注重改进教学并且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课程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在课程评价实践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作为主要考查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学习的行为表现,这种以期末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序忽视了形成性,是一种总结性的课程评价。对此,Genesee和Upshur指出,当课程结束的时候,期末考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大多数学生采用突击的方法复习,最后体现在试卷的分数也不错,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对学习刻苦的学生不能构成有效激励,对学习不刻苦的学生来说,他们会继续这种突击的学习方式,这样不利于形成有效的教学信息反馈,对学生学习知识帮助也不大。

最后,课程评价主体比较单一。目前课程评价主要是由任课教师或相关的教学管理部门来负责,其实学生在课程评价过程中最有发言权,但是学生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参与度不是很高,这样极大地忽视了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事实上,由学生和学生家长参与的课程评价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Harris和McCann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为教师提供有关学生本人的极为有用的信息。

(二)构建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生,他们主要学习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无论是课程的设计、实施还是课程的评价都必须以人为本,实行多样化,满足学员与教师多层次、多类别的发展需要。西方国家的课程评价特点和趋势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计算机英语课程评价的改革方向应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中介评价组织,形成多样评价模式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主要还是以政府为主导,所以在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应当更新观念,逐步建立独立或半独立的专业化的课程评价中介机构,政府由主导管理变为宏观调控,进行多样化管理。政府主要在宏观上制定评价的框架和标准,中介机构主要在行业和地域性等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在政府制定的统一的标准下,中介机构独立地进行课程评价,这样不仅保证了评价的统一性,又体现了课程行业、地域的特殊性,同时也保证了中介评价机构的独立性。对计算机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有相关行业、专家等第三方机构去设计和实施,教育主管部门和上级评价机构主要职责是监督。

2.开放评价空间,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基本以学校为主,教师、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并没有参与到课程评价中来,各评价主体之间基本没有沟通,这样并没有达到课程评价的效果。

学校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职教育不仅要关注教育对象的个性化,还要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面对不同的技能需求对教学做出改变。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所以应该以学校为课程评价的主体,同时相应课程的专家、教师、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都应该参与到课程评价当中来,这样更容易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多方参与的课程评价,增加了信息反馈的多个渠道,有利于教学相长和课程设置的改进。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的评价离不开教师对课程方案、课程内容和课程决策的评价,少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以及课程效果的评价,也离不开家长与社会对其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客观评价。

3.制定切合实际的评价标准,构建计算机英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课程评价的功效由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决定。我国目前尚无具体某一门专业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基本都是沿用精品课程的评价模式,单一、笼统、缺乏合理性,往往用同一套标准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评价。目前,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投资主体、办学模式、体系结构、培养目标、质量标准等方面正在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所以课程评价标准,尤其是专业英语课程评价标准也应该向多样化发展。高等职业学校在设置计算机英语课程时,应该根据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地域性而制定差别并且有其特殊性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培养规格,目标的多样化需要有相应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相配套,坚持量化与质化方法相结合,并增加质性评价方法的比重,增加以描述和记录为主的质化评价方法,质化的评价方法能使课程实施的过程、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体会、学生发展的变化过程等得到很好的反映,不仅可以反映显性的因素,还可以反映隐性的因素,因此适当增加质化方法的运用,并且做好量化与质化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提高计算机英语课程评价质量。

4.合理利用评价结果,重视发挥评价功能

评价能很好地起到引导、监督、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对计算机英语课程的评价要根据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而发展。评价内容应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为本;根据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与作用来设置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突出评价的激励、调控、改进、发展等功能。在评价过程中,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形成性评价形成终结性评价,同时将终结性的评价结果用于改进调整计划,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要通过多收集、分析信息,评估、归纳信息,发现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计算机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寻找出改进课程的办法,以发挥评价的激励、引导等功能。

结 论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那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计算机有关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既要强调职业技能训练和课程的学习,也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1]周建松.关于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20):24-29.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教育出版社,2000.(10).

[3]刘尧.西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式与发展趋势[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6):19-21.

[4]黄孝珉.就业市场需要与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改革的问卷调查及教改对策的研究报告.[R]当代教育论坛,2006.12.

[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Z],2006.

[6]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6-11-14(1).

[7]金启东.试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当代理念[J].职教论坛,2007,10:29-32.

[8]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9]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Z].2002.

[10]丁朝蓬,郭瑞芳.20世纪课程评价理论的发展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5(4):ll-17.

On the Assessment and the Pattern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Career Orientation

JIAO Yu-xia
(Anhui Broadcasting Movie&Television Vocational College;Hefei 230000,China)

Career-oriented and capacity-based pattern of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is one of key mission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Against the curr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nglish teaching has to be attached abundant attention to the career-oriented cultivatio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form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English teaching and holds that integr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from profession and career that modular teaching should be adopted and diversified assessment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reinforce students’English ability and their career competence.

computer English;career-oriented;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ing pattern;Assessment system

G40

A

1008-2395(2015)04-0122-05

2015-07-08

焦煜霞(1968-),女,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基金课题:2012年安徽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2 jyxm752)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计算机高职
计算机操作系统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