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浒传》的影视传播与接受—以长篇电视剧新《水浒传》为例

2015-03-22高日晖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水浒传小说

高日晖,李 欣

(1.大连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2.临沂市第三十五中学,山东 临沂 276000)

《水浒传》的影视传播与接受—以长篇电视剧新《水浒传》为例

高日晖1,李 欣2

(1.大连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2.临沂市第三十五中学,山东 临沂 276000)

从传播学的角度,中央电视台2011年推出的长篇电视剧新《水浒传》是四大名著第二次改编中较为成功的一个案例。新《水浒传》利用当下“电视—视像”改编名著的技术优势,并借助多媒体的传播优势,实现了《水浒传》视觉传播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同时,对于小说原著的思想、人物和情节也做了适当的改动,有些内容是全新演绎甚至是颠覆。这些改动一方面体现出编导、演员对原著的理解,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迎合当代大众期待视野变化的结果。

水浒传;传播;接受

纵观古代小说的传播史,明显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它们总是能够找到属于某个时代的最大众化的传播媒介来改编,并且可以不断地重复创造,反复传播。明清及近现代主要是戏曲和曲艺改编,电影出现后,又有了电影改编。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电视成为第一大众媒体,小说名著改编成电视剧就成为电视剧创作的一个常态和普遍的现象。不到三十年间,中央电视台就把四大名著全部都被改编过两遍了,这还不算地方台和港台地区。名著的影视(主要是电视)改编既是当代的一种大众传播方式,又是一种接受的方式,它对原著换了一种表述方式,就要考虑接受的不同,阅读文本的读者变为观看电视的观众。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是随着时代文化的变迁,大众对原作的理解和认知总是随着审美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观念的变化而改变,改编者不得不考虑观众的心理期待,当代的传播者无论处于艺术或者利益的目的,都要追求传播效果即收视率,迎合当代观众的接受就是一种必然。近些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又给名著的视觉传播提供了更自由更民主的传播和接受方式。央视长篇电视剧新《水浒传》的改编以及播出、网络多媒体的互动等新现象,使之成为当下名著大众传播的典型案例。

一、《水浒传》等文学经典视觉传播的革命

在电影出现之前,《水浒传》等文学经典的视觉传播以绘画和戏曲为主,后来又有了话剧,当然,民间说唱也属于舞台演出,但是它属于语言的艺术,主要是用耳朵来欣赏的听觉传播。从绘画角度看,主要分为小说插图和独立的绘画作品,以《水浒传》为例,几乎明清所有《水浒传》的版本都有插图,小说中的插图是文字的辅助,独立的绘画作品以108将的人物形象最为常见,其中,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影响较大。20世纪后,又出现了连环画,漫画,再到网络漫画、动漫、游戏等。水浒戏中,明代以李开先的《宝剑记》、沈璟的《义侠记》和许自昌的《水浒记》为代表。清代的水浒戏种类繁多,有昆曲,像《打虎》、《挑帘》、《裁衣》等折子戏,京剧形成后,又有京剧《打渔杀家》、《醉打山门》等,而随着各地方剧中的兴起,秦腔、川剧、黄梅戏、花鼓戏、越剧、豫剧以及评剧中都有大量水浒戏。

电影进入中国后,把经典小说改编成电影成为电影创作的一种常态。但是,电影和戏剧一样,有固定的播放(演出)场地,有固定的播放(演出)时间,电影和戏剧在传播学意义上,都有剧场性的特点。而且对于长篇小说来说,电影和戏剧都是片段,所不同者,戏剧是真人现场表演,电影是可以重复的声光电构成的影像。电影的出现,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水浒传》这样经典小说的视觉传播模式。而当电视普及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人们可以坐在家里观看完整的《水浒传》电视剧,像《水浒传》这样的经典小说的视觉传播开始了革命性的改变。网络发展到新世纪后,又出现了新的变化,观众可以网上观看,而且剧集可以选择,可以快进,越过不喜欢的剧段,还可以发表评论,参加争论,收看的自由和批评的平等再次颠覆了视觉传播和接受的模式。

(一)“电视—视像”:《水浒传》视觉传播的第一次革命

虽然一般人习惯把电影、电视合称为影视,但实际上,从传播的角度看,二者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有人用影像和视像来区别电影和电视,“一般看来,电影影像与电视视像似乎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特点,然而,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表在许多方面。”[1]在名著改编传播方面,至少两点不同,一是电影的影院环境和电视的家庭(客厅)环境不同,二是电影的100分钟左右的单部剧和电视剧的长篇、连续性也完全不同。从环境来说,电影院是专门的艺术传播场所,受众在这里会有一种剧场效应。而从改编者角度来说,可以用个性化的理解、独特的表达方式来改编名著。而电视具有家庭性和自由性的特点,改编者必须考虑一家老少男女同时观剧时的感受,同时还要考虑电视观众观看时的自由和随时可能换频道的状况。从单部剧和长篇电视剧角度看,长篇电视剧的连续性和章回小说类似,人们可以在每天晚饭后一家人围在电视前看上两集《水浒传》电视剧——就像睡前读两回小说一样,但是,却不能每天都到影院里看一部《水浒传》的电影。所以,“电视和视像”传播的出现,实现了《水浒传》视觉传播的革命。几十年来,两岸三地拍摄过很多《水浒传》的电影,像《林冲夜奔》、《阎惜娇》、《潘金莲》、《快活林》、《武松》、《水浒故事浪子燕青》、《水浒传之英雄本色》等等,但是影响都不大,这是由“电影—影像”传播的有限性决定的,受众毕竟要走进电影院。“电视—视像”传播出现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1996年央视第一次拍摄的《水浒传》电视连续剧43集,2011年央视第二版新《水浒传》86集,而且都是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改编的,虽然都删去了征辽的情节,但是水浒故事的全貌基本上都涵盖了。如果改编者愿意,甚至可以做到基本上忠实于原著和把所有的情节都转换成视像,这是电影无法企及的,这是“电视—视像”实现了《水浒传》等名著视觉传播革命的核心特征。

(二)互联网:《水浒传》视觉传播的第二次革命

伴随互联网和电子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的快速发展,网络和智能电子产品的结合把人类彻底带入了互联网时代和电子时代,而传媒则进入到了多媒体时代。多媒体不仅是多种媒体的相加,而是多种媒体的融合,而实现这种融合的就是互联网。网络本身是一种新媒体,同时,有了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才实现了互通、互联和互融。电视里的节目不仅可以网上观看,还可以网上讨论,并且受众可以自由选择剧集,不受电视台播放时间的制约。

传播者开始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这些特点,调动全媒体为一部剧作的传播服务。和1996年版电视剧《水浒传》比起来,新《水浒传》的宣传团队在其营销传播中即体现了多种媒体介入的特点,充分挖掘多种媒体各自的传播功能,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取得共赢的传播效果。电视剧一向是电视台主要的收视来源,也是广告收入的最重要依靠,必然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新《水浒传》历时近三年,耗资上亿元人民币,制作方和电视台都想让它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2011年8月2日,新《水浒传》正式扬帆起航,在山东、安徽、东方、天津四大上星卫视同步首播。鉴于受众资源的相对恒定,四大卫视各出奇招,网络、平面媒纷纷跟进,掀起一场硝烟四起的营销大战。安徽卫视开创了N+1“全媒体联动模式”[2]。安徽卫视与《京华时报》、《广州日报》、《新京报》以及央视八套《影视同期声》栏目等多家媒体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信息共享。这些平面媒体为新《水浒传》开设专门板块,通过评论、竞猜、抽奖等多种互动形式,有效延伸了新版电视剧的影响,真正实现了合作双方的共赢。安徽卫视还与多家网络媒体如搜狐、腾讯、土豆、百度、新浪、PPTV等以及手机媒体建立了联动合作关系,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营销成绩斐然。拿到首播权的天津卫视也毫不示弱,联合优酷、新浪两家平台,结成战略同盟。天津卫视作为电视剧合作方,优酷、新浪作为网络合作方,共同联手打造一种“大剧共赢”的新模式。三家媒体从共同招商、广告互换、资源共享三方面着手,实现了“台网联动”,把三家媒体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出来,以期对网友、广告商、观众产生巨大吸引力。同时三家媒体也拿出各自的优势资源来配合《新水浒传》的营销和推广,包括录制专题节目,举办电视剧开播盛典,打造新《水浒传》的“衍生产品”,在广告、宣传、播出等各方面进行深度沟通与合作。多媒体的努力果然不负众望,新《水浒传》拿下了惊人收视率。根据CSM12城市电视剧排行榜,新《水浒传》平均收视率高达12.51%,最高单集收视率则达到14.03%,居黄金档电视剧收视率之首[3]。

伴随着高收视率的是受众的高度关注,网络上各种评论不仅出现在剧集播放的视频平台,还出现在博客、微博上,点赞和吐槽满天飞,让传媒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效果。

此前,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也曾通过网络进行宣传或叫炒作,比如《红楼梦》演员“选秀”,但是,这次新《水浒传》的多媒体传播却是空前的,媒体参与更多、媒体间合作融合度更高、传播方式创新性更强、传播效果更好。

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新水浒传》的改编

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的姚斯提出过“期待视野”的概念,指“读者在接受文学作品时自身所具有的某种思维定向和先在结构”[4],它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前人对本文的理解、阐释,二是读者已有的阅读、审美经验。不同时期,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导致对同一部作品的阐释、接受往往相去甚远。“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出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反映,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5]史学家克罗齐也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6]。古典文学名著的改编,实际上当代读者期待视野与小说的融合,是改编者以当代人的眼光对已经成为“历史”的经典名著进行的一次全新阐释,经过改编的影视作品必然会或多或少的打上了改编时代的烙印,展现当下的时代精神以及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7]。

(一)用“兄弟情义”弱化忠义主题

小说《水浒传》的核心思想就是忠义,作者或早期传播者用《忠义水浒传》的书名就是明证,而从明代的到今天,读者无论站在何种立场讨论忠义,都是以承认小说的忠义思想为前提的。小说中,忠以忠君报国为最高层次,其次是个人对他人(主要是朋友)和个人对理想事业、道德责任、以及承诺的坚贞忠诚。小说中的义是由道义、侠义和情义三个层次构成的。“所谓道义,就是替天行道,就是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所谓侠义,就是行侠仗义,济危扶困,仗义疏财。”[8]而情义则是异性陌路人之间结成的兄弟般的感情,小说《水浒传》中的英雄往往通过结义的形式,使这种结义关系获得江湖世界的合法性。义是梁山英雄的精神旗帜和联结纽带,正是在义字大旗的感召下,各路英雄好汉如百川归海,来到梁山,所谓聚义。这样,在小说中,忠中有义,义中有忠,所以才把忠义合成一个词。

电视剧新《水浒传》在将文学语言转换为影视语言的阐释过程中做了更为通俗化的处理,重点突出了兄弟“情义”这一主题。这一点从电视剧中的插曲就能看出来:“兄弟非亲心更亲前生来世总相携”;“人间恰似水泊,情义兰舟通彼岸,天地宛如山寨,四海兄弟赴盟约”,全部都是有关兄弟情义的颂歌。《新水浒传》表现武松与宋江在孔太公庄上重逢,回想初次相逢在柴进庄上便结下深厚的情义,义结金兰。如今,二人都是脸刺金印的囚徒,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情义更深了一层。此时的插曲唱到:“只怕自从你走后,铁狮子一哭会生锈。夜风吹透小轩窗,星星月亮全变瘦。牵挂月月又年年,无眠半宿又一宿。何日再相逢,哪天再聚首。”

小说《水浒传》中鲁智深与林冲之间的兄弟情义是历来改编中不会错过的经典桥段。新《水浒传》为表现鲁智深与林冲之间的兄弟情义情深似海,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崭新的情节设计。新《水浒传》中,鲁智深与林冲本为同门师兄弟,初次相逢即以武会友,义气相投,结为兄弟。林教头刺配沧州道,嘱咐智深代为照顾林娘子,可就是因为鲁智深的一次酒后误事,导致林娘子葬身火海,一向嗜酒如命的鲁智深发誓从此之后再不饮酒,并且自缚其身向林冲负荆请罪。鲁智深六和寺坐化,林冲拎一坛清酒来坟前拜祭,此时画面中运用视觉蒙太奇法闪回鲁智深曾经的音容笑貌,同时插曲唱出“江山非画美如画,豪杰壮士影叠叠”的词句。电视剧的这种改编无非为了突出二人之间的兄弟情义,为此编导要承担着不忠实原著的风险,很可能会遭到观众的反对和甚至攻击。

此外,新《水浒传》中梁山排座次及五台山盟愿所言都是“只愿众兄弟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断阻”;吴用、阮小七回忆当初七星聚义截取不义之财生辰纲,现如今只剩他二人,涕泪满衣裳;宋江军攻克杭州城时,摆设灵堂御酒洒地来祭奠阵亡将士;李逵为兄弟情义自己喝下毒酒,“生时服侍哥哥,去那边也为哥哥做个先锋”。这些情节都是兄弟情义的很好诠释。突出兄弟情义,自然相对就弱化了忠义。兄弟情义属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带有一定的超时代特征;忠义毕竟以忠君为最高层次,是典型的封建道德和价值,今天的受众对小说的忠君最不能接受,这个思想在电视剧里处理起来很难。编导通过突出兄弟情义而弱化忠义,既不偏离原著,又能找到当代人的道德观、价值观与作品的思想的相通之处,也就实现了当代读者与作品的视野融合,把经典的“历史”转化为当代史。

(二)用现代文明改造江湖文化

《水浒传》是一部表现江湖文化的小说,有些情节和思想带有浓重的江湖文化色彩,其中,以嗜杀和排斥女色最具代表。

《水浒传》中描写了很多英雄杀戮行为,例如武松杀嫂:

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肐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斡开胸脯,取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9]。

像这样血腥残忍的场面在《水浒传》中几乎随处可见。例如:武松血溅鸳鸯楼,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杀富安、陆谦、差拨三人,杨雄杀潘巧云,宋江杀阎婆惜,李逵江州劫法场不分好歹排头价砍去,李逵活剥烤食黄文炳,残杀小衙内,孙二娘卖人肉馒头等等。

早期《水浒传》评点者如容与堂本署名李贽的评点者、金圣叹等,论及水浒英雄的杀戮行为时,虽然认为一些场面、手段确实令人恐惧,但总体还是肯定了这种行为。近代以来,随着人性思潮的萌芽,社会文明与法制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文人对水浒英雄的杀戮行为持批判的观点。

新《水浒传》的编导人员对今天看来血腥暴力甚至嗜杀的情节进行了删改,消解了原著中的暴力元素,进行了一次荧屏大清洗。新《水浒传》中依然把武松大闹飞云浦和血溅鸳鸯楼作为重头戏进行表现,但他并没有像原作中那样斩尽杀绝,只杀了该杀之人——张督监、张团练和蒋门神。电视剧在镜头处理上,有意淡化或干脆回避了武松杀死张督监家人的细节。武松还对高呼救命的女仆人们说,“此事与你们无关,我武松不会为难你们”。

宋江杀惜无论在小说中还是后来的戏曲改编中,都是按宋江人生中第一快事来处理的。新《水浒传》的改编者认为虽然阎婆惜出轨当受谴责,要挟宋江更是可恨,但罪不至死,宋江杀惜明显“量刑过重”,所以改为宋江“误杀”阎婆惜。在宋江杀黄文炳一节中,一再强调“宋江只恨那黄文炳贼人一个,与无为军百姓无关,他兄长既然仁厚,不可害他”。又通过黄文烨痛打黄文炳,指责其“伤人害己,偏做短命折寿的勾当”,突出表现黄文炳的该杀,消解宋江的杀戮行为。

“天杀星”李逵是嗜杀的典型,电视剧对他做了专门的改编。江州劫法场被李逵排头砍去的只是官军,没有一个无辜百姓;小说中李逵杀扈太公一家老小的情节,改为扈太公被祝彪暗害,嫁祸梁山;李逵既没有烤黄文炳,也没有烤李鬼。

吃人肉是小说原著中另一个令现代人无法接受的情节,小说中的英雄动辄拿人的心肝做醒酒汤,还有烤人肉、人肉做馅料的事情。新《水浒传》中做醒酒汤只是吓唬人的手段,并没有实事,新《水浒传》为孙二娘编织了一个凄惨的遭遇,并且只杀坏人,所卖的人肉包子也只是一个传说,为的只是让人怕了这母夜叉孙二娘,其实不过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而已。

删改了嗜杀和吃人肉等残暴的情节,更符合现代人的英雄标准,同时,也是当代电视文化反暴力的要求,是用现代文明改造江湖文化。

新《水浒传》另一个现代文明改造江湖文化的表现就是对女性的态度,小说中的英雄不仅不近女色,甚至是排斥女色,英雄和女色是对立的。宋江劝说王英时就说过,“但凡好汉,犯了‘溜骨髓’三个字的,好生惹人耻笑”。梁山好汉大多单身无妻室,即便是有家室的好汉如卢俊义、杨雄等人,却视妻如无,形同摆设,宋江、晁盖、柴进偌大家业本可三妻四妾,却也终日学枪使棒,打熬筋骨,与女色上并不十分要紧。更有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一批好汉,简直不食人间烟火。鲁智深救金翠莲绝不是什么英雄救美,李逵四柳庄杀狄太公的女儿眼都不眨一下,遑论怜香惜玉了。

新《水浒传》中,眼中无色的英雄好汉,都变得懂情有情了。鲁智深一见金翠莲之面,似乎就因其美貌产生朦胧的情愫,金翠莲跪谢鲁智深的搭救之情,鲁智深亦跪下还礼。金翠莲对鲁智深亦产生爱慕之情,并为鲁智深连夜赶制鞋袜,更是多次去文殊寺看望出家的鲁智深。鲁智深还下山看望金翠莲,只是金翠莲父女连同赵员外已不知去向,这时观众看到画面中的鲁智深略含失望神情。武松大闹飞云浦之后,来到督监府,看到香消玉殒的玉兰,血溅鸳鸯楼多少有些“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意味,杀死仇人张督监、张团练、蒋门神之后,画面上是打虎英雄抱着玉兰寂寞的身影。林冲与林娘子的感情在电视剧中也被反复咏叹,感人至深。没羽箭张清与琼英、菜园子张青与母夜叉孙二娘、矮脚虎王英与一丈青扈三娘,都被刻画成情深似海的夫妻,并且都在征剿方腊的过程中双双战死,生同衾,死同穴,夫妻情深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男女间互相吸引是自然的人性,“食色性也”也是中国的古训,小说中的观念是江湖文化的价值观,改编者若在这个问题上忠实于原著,恐怕观众们是不会认可的。所以,新《水浒传》中就把英雄与女色的对立改为英雄亦有情。

(三)女性形象的重新演绎

《水浒传》的女性观是落后的,它塑造的女性具有明显的类型化倾向,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美貌淫荡的坏女人形象,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白秀英、李瑞兰等,正是由于她们才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某些英雄被逼上梁山。一类是毫无女性特征的梁山女英雄形象,如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具有明显的男性化倾向。第三类是着墨较少的良家妇女形象,如林娘子、金翠莲,作者对她们着墨不多,只是符号化的人物,但她们也无疑成为英雄受难的根源。

小说着力刻画的是前两类女性形象,而封建社会的读者也普遍接受这两类女性形象。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读者对小说中漠视和丑化女性形象越来越不满,随着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读者的期待视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前有欧阳玉倩的话剧《潘金莲》,后有魏明伦的川剧《潘金莲》,都被认为是给潘金莲翻案之作。央视第一版电视剧《水浒传》也有人认为是给潘金莲翻案。尤其近二十年来,随着现代女性主义思潮、女性批评、女性研究视角的兴起,作为名著改编作品的新《水浒传》,顺应当下两性文化的时代潮流,在女性形象的重塑上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和颠覆,迎合了当下女性情感表达的需求,吸引了广大电视观众的眼球,取得了较大突破。

首先,新《水浒传》重塑了梁山女英雄形象。小说中的梁山女英雄孙二娘、顾大嫂和扈三娘位列108人之内,是以牺牲自身的性别属性为代价的,无论外表还是性格,丝毫没有女人味,更没有女性美。新《水浒传》中的孙二娘容貌秀丽,风情万种,心地善良。同时新版中还为其编织了一个被强暴、入青楼的凄惨身世,卖人肉包子完全是出于误会,但这样可使人人惧怕她,免受骚扰。同样,新《水浒传》中的顾大嫂,虽算不上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但一袭红装身材高挑,秀美中透着几分英气,小说中的粗豪变为侠骨柔情。一丈青扈三娘形象也有较大变化。小说中她是一个符号化、被抽掉灵魂的人物。新《水浒传》中删去了李逵血洗扈家庄的情节,改为扈太公是被祝家庄暗害,宋江作为兄长把扈三娘嫁给王英。还设计了王英穿铠甲进洞房的情节,显示其英雄气概,两人终于冰释前嫌,成为一对恩爱夫妻。

其次,揭示出失节女性复杂的心路历程。小说《水浒传》描写了三个著名的“淫妇”形象,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她们外表美貌,却淫邪出轨不忠于婚姻。新《水浒传》以现代人的视角,重塑女性形象,更加注重展示出轨女子复杂心路历程,颇有为“淫妇”翻案的嫌疑,但却更加符合现代人的人情伦理以及接受习惯,因而在一部分观众的非议声中,也有人不乏赞美之词。

小说中的潘金莲在人们心目中就是典型的坏女人形象,戏叔、出轨、谋杀亲夫,一度成为“淫妇”的代名词。新版《水浒传》中将其塑造成遭遇悲惨、爱情失意的女性。潘金莲出场时,看着窗外晶莹的雪花,清澈的眼神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想象与神往,这无疑也包含了对爱情的渴望。武松的到来使她心中荡起阵阵涟漪,被压抑的情感一触即发,收拾起尘封已久的妆奁细细打扮。另外新《水浒传》中,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完全是误入圈套,被王婆拿肚兜威胁有被逼就范的意味。事情败露后,她并没有萌生毒杀亲夫的念头,而是在西门庆说,“要跟她做一对长久夫妻”,武大郎亦三番五次以武松相要挟时,她才狠下心肠,走上了不归之路。新版在设计潘金莲被杀之时比较讨巧,让她主动迎到武松的尖刀上去,主动求死,含泪狂笑道“我是天下第一淫妇”。

小说中的阎婆惜原本就是个“酒色娼妓”,母女二人投亲不找,正好父亲此时病死无钱下葬。宋江不但发送其父,还给她母女二人安身的银两。为了感念宋江恩德,再有为了得到宋江长期接济,阎婆惜被典与宋江做了外室,养的“丰润秀丽”。但她并不喜欢宋江而是与其同僚张文远私通,拿到招文袋后百般要挟宋江,逼得宋江将其杀死。新《水浒传》中她爱慕宋江,主动追求宋江。偷情是为了引起宋江的注意,用招文袋要挟宋江是为了让他明媒正娶。被宋江刺伤生死垂危之际,她却担心宋江的安危,让他“快走”,把一个烟花女子演绎得浪漫多情。

小说中的潘巧云因为与裴如海和尚偷情遭杀身之祸,此前,为恐事情败露,她还试图勾引石秀,勾引不成,便在杨雄面前诬陷石秀,导致兄弟反目。很明显,原著中塑造的是一个奸猾的“荡妇”形象。新《水浒传》中的潘巧云同样被塑造成爱情失意的女子,虽然杨雄对她很好,但始终不能情意相通,并且忙于公务,经常让她独守空房。面对杨雄的审讯,她毫无惧色,反而说出令人瞠目结舌发人深省的话。她声称与师兄的两夜快活胜过与杨雄的两年夫妻,她从师兄那里得到了真爱。

这三个女性形象都从简单的“淫妇”被改为追求爱情幸福、以死殉情的刚烈女子。这种爱情的炽热追求和牺牲精神,显然是现代人的爱情观。

结论

影视艺术从产生之日起即与文学名著存在“互相利用”的关系,影视借助文学名著的营养而获得长足发展,文学借影视媒体获得广泛传播并得到当代读者的接受。长篇电视剧新《水浒传》在当前消费文化的背景之下,采用全明星阵容,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水浒传》进行了新的阐释。并利用多媒体时代的技术,采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介融合介入的方式,全新的传播方式对于《水浒传》的视觉传播来说是革命性的变化。新《水浒传》的高收视率和广泛的关注度,一方面扩大了古典名著《水浒传》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新时期受众审美情趣、期待视野、社会心理某些方面的变迁,另一方面,我们也透过这一传播的闹热场面,看到当代传播者改编《水浒传》的利益驱动本质。新《水浒传》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远非精雕细琢,存在着许多瑕疵,对原著的解读总体上较为浅显,误读和生硬修改处也较常见。但是,新《水浒传》的传播和接受,给当代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如何传播,才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古为今用,为发展当代文化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出正能量?

[1]林少雄.视像与人——视像人类学论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30.

[2]李光辉.安徽卫视电视剧整合营销传播的新动向——以新版《水浒传》营销推广为例[J].新闻世界.2011(11):115.

[3]白逸尘.新《水浒传》效应:经典翻拍能hold住观众吗[J].E娱情.2011(10):56.

[4]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99.

[5]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6.

[6]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2:2.

[7]秦俊香.从改编的四要素看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当代性[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6):31.

[8]关四平,陈砚平.《水浒传》:“侠义”皈依“忠君”的悲剧[J].北方论丛.1998(3):87-88.

[9]施耐庵,罗贯中.容与堂本水浒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82.

The Communication and Acceptance of Water Margin on Film and Television With teleplay The New Water Margin as an Example

GAO Ri-hui1,LI Xin2
(1.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2.Linyi City Third.35,Linyi 276000,China)

From the point of communication,the teleplay The New Water Margin by CCTV in 2011 is relatively successful among the second re-composition of The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With the present multimedia and the technical advantages,The New Water Margin makes a visual communication revolution with communication effect.Meanwhile,there are modifications in ideology,plot and characters of the original.Some are partially and even totally re-interpreted showing the director and the actors’comprehension of the original work, on the other hand a consequence to cater to the average people.

Water Margin;communication;acceptance

J90

A

1008-2395(2015)04-0046-06

2015-02-10

高日晖(1969-),男,大连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代小说研究;李欣(1988-),女,临沂市第三十五中学教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明清小说研究。

基金课题:辽宁省教育厅项目(W2013278)

猜你喜欢

水浒传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