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2015-03-21和文平,朱琳,何杰

河北电力技术 2015年1期

“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和文平1,朱琳2, 何杰1, 梁小波1

(1.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山西长治046000;2.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天津300380)

摘要:分析原有变电运行维护和变电检修管理在“大检修”体系下存在的弊端,探讨了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技能培训、装备配置、分层推进、激励考评等基本要求,就运行维护一体化开展方式和实施过程中的难点进行剖析,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检修;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设备设施维护;带电测试

收稿日期:2014-12-15

作者简介:和文平(1977-),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电网运行维护检修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TV7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9898(2015)01-0050-02

Abstract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original subst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n the “overhaul” system have been introduced.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technical training,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promote stratification, incentive eval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opera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realization way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have been analyzed and the specific measur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ubst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Overhaul” System

He Wenping1,Zhu Lin2,He Jie1,Liang XiaoBo1

(1.Changzhi Power Supply Company,Shanxi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Changzhi 046000,China;2.Zhonghuan Information Colleg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0,China)

Key words:overhaul; substation operation integration; equipment maintenance; live detection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建设的深入推进,电网建设同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电网规模逐年扩大,电网运检业务日益繁重,电网设备数量的增多与运检效率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优化运检管理模式,发挥运检人员的最大效能,提升运检工作效率,成为生产管理系统面临的新课题。

1概述

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中,变电运行维护和变电检修属不同单位,分开管理,独立运作,责权明晰。变电运行维护专业主要负责变电站设备日常巡视、运行状态记录、倒闸操作、站内辅助设施维护等,而变电站内一、二次设备及相关机构箱、端子箱的检查、清扫、维护、试验、消缺、带电测试等工作由检修试验、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等专业负责。随着“大检修”体系改革的推进,运行检修管理逐步向着精益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集约、高效、经济、精细的运行检修管理新模式。

传统的运检管理模式下,设备缺陷由检修人员处理,缺陷处理流转环节多,存在职责界限不清、处理时间长等问题。对于通过D类检修即可处理的缺陷或清扫等维护类工作,由检修专业人员负责,会带来人员、车辆、物资的大量消耗,造成行车频繁、设备维护成本增加,人身风险加大。同时针对220 kV及以下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现状[1],设备日常清扫、检查维护周期变长,缺陷不能及时发现。运行人员专业单一,对设备运行工况不具备定性分析能力。

2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是适应“大检修” 体系建设,通过业务集约实现运行维护管理精益化的一种新模式,核心思想是改变目前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而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性检修这种专业分工方式,重组整合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业务,把设备设施清扫、维护、消缺、带电测试等业务融合到运行单位执行,逐步实现由变电运行维护班统一负责设备巡视、倒闸操作、带电检测、维护性检修业务的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有利于推进运检管理集约化和检修专业化,可以大幅度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检效率[2]。

2.1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安全第一是基础。推进运行维护一体化,在人员调整、业务交接、现场操作等各方面均存在安全风险。应认真分析风险因素,严格审查作业方案,规范“两票”执行,严肃安全监督,做好人员思想稳定工作,确保作业质量和安全。

制度先行是保障。推进运行维护一体化应建立明确的管理、监督、评价、考核制度,明确与变电检修专业的职责界面,制定工作标准,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固化工作流程,规范安全措施布置和验收把关标准,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

人才培养是重点。推进运行维护一体化应做好人员的技能培训,严肃资格认定考核。在开展初期,应有变电检修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实施,通过技能培训、模拟操作、监督开展、独立运作等过程,逐步实现人员、岗位、业务的融合提升。

装备配置是支撑。开展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给运行人员增加设备设施的清扫、维护和D类检修项目,相应的作业工器具、带电检测仪器仪表应逐步配置到位,满足开展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的要求。

分层推进是手段。应对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分类执行,从低压到高压,从设施到设备、从不带电作业到带电测试逐步过渡开展。例如可以先期开展硅胶更换等简单的维护项目,逐步过渡到开展变压器铁芯、夹件接地电流测试等带电检测项目,同时对运维人员开展差异化的阶梯培训,逐步提高运行维护水平。

激励考评是关键。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改变了原有的传统生产管理模式,涉及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变电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任务、安全责任都比原来加大,人员思想上会有畏难情绪。应建立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提高运行维护人员待遇,适当调高岗位层级,保证运行维护一体化工作顺利推进。

2.2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实现方式

通过专业融合推进。按照人随业务走的原则,将变电检修专业人员、业务同步调整至变电运行维护班组,由该部分人员承担起带电检测、设备设施日常维护工作,通过专业之间的协作融合,实现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

通过一岗多责实施。由经过资格认定的现有运行维护人员负责开展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实行“一岗多责”管理。在这种模式下要优化运行维护值班模式,结合倒闸操作、带电测试、维护消缺等工作,合理安排值班人员和值班时间,避免交叉作业,避免维护消缺、安全监督、质量验收等责任重叠。

组建独立班组负责。在变电运行维护室下建立变电运行维护班组,负责变电站辅助设施、运行设备的日常清扫、维护、一般缺陷处理、带电测试等工作。实现变电运行、检修合一管理[3]。可以结合变电运行维护大修、专业化巡检、季节性工作等周期性开展,或者结合现场实际整站集中实施,保证质量和效率。

3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一岗多职带来的风险。在新的“大检修”体系架构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在变电运行维护室内部进行闭环管理,运行维护人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没有外来单位的监督把关,运行维护人员一岗多责,会造成监督把关不严格,责任落实不到位等情况。管理部门应出台严格的管控、监督、追责机制来进行约束考核,定期开展抽查督导,保证运行维护一体化业务实施有标准,考核有依据。

人员思想波动带来的风险。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要求运行人员实现从设备的使用者到设备的维护者、检修者的角色转换[4]。在运行维护一体化推进初期,运行维护人员由于工作任务加大,责任加重,在心理上积极性不高,对涉及岗位调整的人员在思想上也会波动,其责任意识、安全意识降低,在实际操作中会因为人为因素带来安全风险。运行检修、人资部门应合理确定运行维护岗位技能鉴定标准,从人员责任心、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多方面考核认定,结合岗位职责变化确定薪酬调整标准,保证运行维护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

技术支撑不够带来的风险。设备维护、带电检测项目等在操作、分析、判断等方面对运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需要运行人员熟悉设备内在结构和运行状况,而运行人员技术、经验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存在对设备运行工况分析不深入、对设备结构认识不到位造成的维护缺失。针对此类问题,变电运行维护应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运行维护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同时要循序渐进的推进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适时适度提升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4结束语

“大检修”体系下推进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非常必要。管理部门应出台严格的管控、监督、追责机制来进行约束考核。运行检修、人资部门应合理确定运行维护岗位技能鉴定标准,从人员责任心、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多方面考核认定。应加大运行维护人员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力度,提高其技能水平;同时要循序渐进推进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适时、适度提升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参考文献:

[1]徐金雄.变电站无人值守及运行维护一体化实践探索[J].电子世界,2013(13):70-71.

[2]许艳阳.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144-145.

[3]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行维护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2013(3):50-53.

[4]李晨,陈希正,郝艳春.大检修组织运行维护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9):12-13.

本文责任编辑:靳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