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氏杆菌病的危害与防控

2015-03-21石天真

甘肃畜牧兽医 2015年4期
关键词:母畜病畜布病

石天真,张 莹

(甘肃省岷县畜牧兽医站,甘肃 岷县 748 400)

1 危害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人和动物的一种慢性、共患性传染病,也是国家法定检疫-扑杀被感染家畜的三大疫病(口蹄疫、布病和结核病)之一。病的特征是妊娠母畜流产、不孕、关节炎和公畜睾丸炎等。人也可感染,人群发病主要是由于接触污染的环境、患病动物及其产品引起,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感染状态,病人长期卧床、中壮年人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妇女流产、男性睾丸炎甚至失去生育能力,伴发关节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等,目前治疗极其困难;动物感染后公畜引起睾丸炎和附睾炎,母畜多数发生流产、早产、死胎等,是造成畜牧业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严重危害和流行,致使肉、奶等产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极大地影响牛羊猪等动物产品的对外贸易,并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国际上将该病列为B类生物恐怖战剂和农业生物恐怖战剂。

在实际生产中,我国动物接种的布病疫苗主要是牛型19号苗(S19)、猪2号苗(S2)和羊5号苗(M5),这些疫苗为我国在“八五”和“九五”期间有效控制布病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同时也存在关键技术缺陷影响其广泛使用。首先是毒力较强、安全性较差,疫苗活菌在动物体内残存时间较长,接种S19和M5疫苗的怀孕动物可能流产、乳用动物排菌期长、公畜生殖系统受损害的风险较高,食品公共安全隐患较大;其次是缺乏鉴别诊断标记,疫苗接种动物与自然患病动物无法甄别,法定检疫措施严重受阻。这种疫苗接种动物与自然患病动物无法鉴别的技术和产品,不可避免地会使我国布病防控体系陷入有法不能依、有苗不能防的尴尬境地。此外,根据国家动物布病防疫技术规范,这些疫苗只能用于疫区动物免疫,且禁止接种怀孕动物、泌乳动物和种公畜。这样势必造成群体中免疫动物、易感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长期共存,患病动物无法识别,疫情仍然可能扩散的混乱状态,使布病控制困难重重。

1.1 病原学

布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球杆菌,分为六个种。即牛布氏杆菌、羊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绵羊布氏杆菌、犬布氏杆菌和木鼠布氏杆菌。每个种又有几个生物型。

布氏杆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及病死动物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但加热60℃或日光下暴晒10~20s可被杀灭,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

1.2 流行病学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发病及带菌的羊、牛、猪,其次是犬。多种动物和人对牛型、羊型和猪型布氏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性。自然病例在家畜主要见于牛、山羊、绵羊和猪,它们各对同型的布氏杆菌最为敏感。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互相传染。三种布氏杆菌对人都能感染。在一般情况下,母畜较公畜易感,成年家畜较幼畜易感。患布氏杆菌病的动物,不论其是否表现出明显症状,都是本病的传染源。患病母畜在流产前后,特别是流产时,可以从胎儿、胎衣、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排出大量病菌,污染外界而散布病原。另外,患病母畜还可随乳汁排菌(特别是奶牛、奶羊),患病公畜可从精液中排菌。因此,当人们对此病认识不足在消毒不严和防护不当的条件下,用鲜奶、助产和护理病畜易造成传染。处于菌血症时期的病畜,其肉和内脏均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因此,处理不当时,可使人们受到传染。羊毛和羊皮最易带菌,对畜产品加工人员的危害性极大。

本病借助于直接接触(如交配)或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用具以及昆虫等活的媒介而间接传染。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其次是生殖道(尤其在猪)、皮肤和黏膜等。

人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畜牧兽医人员、屠宰工人、皮毛工人、挤奶工、饮用鲜奶者等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产羔季节多见。

1.3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本病的潜伏期很不一致,短的两周,长的可达半年。孕畜流产是本病主要的但不是必然的症状。流产可发生在怀孕的任何时期,但以后期多见。母畜乳房也往往受害,关节囊炎和脓肿也是常见症状。公畜除有时出现关节炎外,常见的是发生急性或慢性睾丸炎和副睾炎。除患病器官外,其他器官无肉眼变化。

1.4 诊断

主要是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发现可疑病畜时,应首先观察有无布氏杆菌病的特征,如流产、胎盘滞留、关节炎或睾丸炎,了解传染源与患病动物接触史,然后通过实验室的细菌学、生物学或血清学检测进行确诊。

2 防控

2.1 非疫区

应坚持自繁自养。应通过严格的动物检疫阻止带菌动物被引入该区;不从疫区引进可能被病菌污染的饲草、饲料、和动物产品;加强动物群的保护措施,尽量减少动物群的移动,防止误入疫区。如出现病例,应作无害化处理。加强预防性消毒与杀虫灭鼠工作,消毒可用1%~2%烧碱溶液及2%~2.5%漂白粉溶液等

2.2 该病疫区

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流行。如定期检疫—用凝集反应或变态反应法在疫区定期进行普遍检疫。消毒;培养健康幼畜;病畜处理,病畜头数不多且价值不大的,以淘汰屠宰为宜,肉猪熟或高温处理后可以食用,但生殖器官及乳房须销毁或作工业用,毛皮盐渍60d后可以利用。对受威胁区和疫区的健康畜群,定期免疫接种,用布氏杆菌猪型2号弱毒活菌苗和布氏杆菌羊型5号弱毒活菌苗对猪羊进行免疫接种。乳牛用布氏杆菌19号菌苗注射。

2.3 治疗

一般不允许治疗。

2.4 公共卫生

人类自然感染病例几乎全部都因接触病畜和畜产品,特别是在挤乳及助产是感染。病原菌可经消化道、皮肤、呼吸道或眼结膜侵入体内。

为防止人感染,须注意:凡在牧场(如接产时等)、屠宰场和畜产品加工厂工作的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卫生制度;病畜的奶必须经煮沸或巴氏消毒后饮用,除去病灶(包括生殖系统和乳房)的肉经煮熟后方可使用;疫区每年对成年人用布氏杆菌活疫苗采取皮肤划痕法预防接种。

3 总结

布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人畜共患病,在国际上被列为二类生物恐怖战剂,其发病机理复杂、群体感染后难以净化根除,对布鲁氏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十分必要,但研究过程中该菌是历史上感染科研人员频率最高的人畜共患病原体之一。因此,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该项研究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并实施强有力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相信我国政府也即将能够制订相关政策,鼓励科研人员为布病防控研究献身。

布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净化根除的疾病,发达国家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个问题。希望我国科技工作者或布病防控专员认真总结发达国家布病净化根除的经验,在我们自主防控技术研究开发的同时制订我国动物布病净化根除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推进布病防控工作的进行。

虽然布病是一种可以净化根除的疾病,但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动物检疫-扑杀-补偿等综合技术措施历经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而有些国家虽然采取相同措施,经过相同时间,但目前仍然未能根除。因此,我们需要坚定信心、树立长久观念,同时更需要新技术、新方法推动布病防控工作的进展。

猜你喜欢

母畜病畜布病
缩宫素和氯前列醇的使用简介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母畜子宫脱出的诊治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牛“青草胀”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