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五音疗法促进小儿脑损伤脑瘫康复的研究进展

2015-03-21

护理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脑性音乐疗法脑瘫

冯 珏

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自受孕开始到婴儿期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在我国发病率为0.18%~0.40%[1],是小儿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严重地影响患儿的身心发育,若不能及时得到诊治极有可能造成患儿终身残疾,给患儿造成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及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积极探索小儿脑瘫的有效康复方法,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患儿的伤残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是当前康复科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而目前的研究表明应用运动疗法、中医传统康复方法能促进小儿脑损伤脑瘫功能康复,本文就针灸联合五音疗法促进小儿脑损伤脑瘫的康复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脑瘫治疗方法众多,目前有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药物治疗、手术疗法等。研究证实,在众多方法中,运动疗法最为有效[2],能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运动疗法包括Bobath法、Vojta法、引导式教育(Peto)、上田法、Rood法、Ayre感觉统合治疗、Temple-Fay法、Doman delacato法。物理疗法包括电刺激疗法、水疗法等。中医传统康复疗法以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为主。各种方法均有其各自的特点,目前临床上仍以Bobath疗法为主[3]。

1.1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即应用徒手或借助器械,利用力学原理来改善运动障碍、矫正异常姿势。它不单纯是被动地接受治疗,更重要的是促进患儿本身主动地进行运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1.1 Bobath疗法 Bobath疗法是脑瘫现代康复的重要方法,为英国学者Bobath夫妇共同创立的,是在发育神经学和神经生理学理论指导下采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模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预防关节挛缩与变形。其方法以抑制手技中的关键点控制为主、促通手技、刺激本体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手技(以叩击手技为主)等为重点,根据脑瘫患儿的不同类型和临床表现,采用不同手技。王之庆等[4]研究认为,Bobath法能有效地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赵海容[5]运用Bobath疗法明显提高了双重瘫型患儿下肢的正常运动发育和生活自理能力。

1.1.2 Vojta疗法 Vojta疗法是德国学者Vojta博士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创建的运动疗法。它通过反射性俯爬和反射性翻身两种手技诱发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移动能力,同时促进患儿肌肉收缩方向的转换,进而改善患儿的异常姿势,促进正常模式的发育。谢高梅等[6]研究表明,对1个月~9个月的脑损伤患儿采用Vojta反射性俯爬和反射性翻身抑制异常反射通路,促进正常反射通路的产生,效果明显。

以上治疗方法均有其各自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脑瘫患儿应采取适合的训练方法。Vojta疗法常与Bobath疗法相结合,训练效果较好。汤健等[7]通过Vojta法及Bobath法中的诱导疗法来抑制异常姿势反射和异常姿势,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

1.2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1.2.1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脑瘫开展较多,并取得了一定疗效[8,9]。针刺疗法中头针疗法最为重要,根据患儿的症状配合不同部位的体针共同治疗。刘岚等[10]应用快速针刺和头针治疗脑瘫,体针以督脉、任脉经穴为主,头针取穴以百会、四神聪、运动区、感觉区等为主,取得满意疗效;张海婷等[11]以头针为主治疗100例脑瘫,取穴运动区、感觉区、晕听区、语言区、平衡区,并配合体针内关透外关、曲池、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风市、环跳等穴,取得满意效果,总有效率为96%。

1.2.2 循经推按 宋西晓等[12]采用循经推拿按摩对四肢及躯干肌肉放松,背部采用五指推法循三阳经推按至颈项部改为3指拿法,沿颈项两侧推拿至大椎两侧,四肢根据分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推拿手法,起到通行阳气、调和气血、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自然修复能力,从而改善患儿异常的运动模式。

1.3 综合疗法

1.3.1 针灸与运动疗法结合 余亚平等[13]采用针刺以体针和头针为主,主穴取百会、上星、颞三针,上肢瘫配曲池、合谷;下肢瘫配足三里、解溪、三阴交,同时运用Bobath法、Vojta法等治疗方法进行运动训练,治疗结果提示针刺配合运动训练组对患儿主要运动功能改善的有效率为96%,单纯的功能训练组有效率为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李小莉等[14]用针灸、按摩、运动综合治疗脑瘫(治疗组),对照组以运动训练为主,以Gesell发育量表对婴幼儿脑瘫康复进行评估,治疗组疗效100.0%,对照组疗效85.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1.3.2 针刺与音乐疗法的结合 于海波等[15]采用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脑瘫,通过3个疗程的治疗,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包括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性均有所提高,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针刺组(P<0.05);同时还发现,音乐疗法可明显缓解脑瘫患儿针灸过程中的焦虑、疼痛感,并可稳定心率[16]。

多项研究表明,脑瘫治疗中任何强调“单一疗法,短期突击”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17,18]。将运动疗法合理配合理疗、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治疗脑瘫,根据患儿的病情,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种方法联合应用,取长补短,方可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功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2 针灸对小儿脑损伤脑瘫康复的影响

中医学将脑瘫归为“五迟”“五软”“五硬”范畴。中医认为脑瘫是由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加之后天调养失当,致气血亏虚,脏腑经络失养,脑络受损而产生本病。辨证多与心、肝、脾、肺、肾五脏有关。针灸具有疏通经气、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增进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使病变部位得到充分营养,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和代偿。现代医学认为针刺治疗脑瘫与改善脑循环、恢复脑细胞功能有关[19]。吴美倩等[20]研究发现,针刺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作用,改善了脑部的营养和血供,并对机体的运动功能进行调节。刘振寰等[21]研究显示头针治疗脑瘫的机制在于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促进脑细胞的功能代谢。丁春华等[22]利用新生大鼠窒息后实验性脑瘫动物模型,发现针刺治疗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减弱脂质过氧化及一氧化氮(NO)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23]。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刺能调节脑电活动,改善颅内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调节血浆中神经递质含量,提高肌力,平衡肌张力,并且提高患儿认识能力[24]。这些研究为针刺治疗脑瘫提供了理论依据。

3 五音疗法对小儿脑损伤脑瘫康复的影响

音乐疗法是医学心理学与音乐相互融合的产物。音乐以声波形式通过听觉作用于人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调节大脑皮质,对人的内脏活动及情绪与行为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五音疗法是通过影响人的心理、生理而发挥治疗作用的,它作为一种刺激信息,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以及曲调作用于人脑,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娱神悦性,调整情绪,同时带来生理变化——调节内分泌,使血压、呼吸、心率、肌张力下降,起到宣气调血、安神镇静、放松镇痛的治疗作用[25]。在《黄帝内经》中提出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人五脏相连,与五行相配,并提出五音疗疾的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就将五音阶中宫(DO)、商(RE)、角(MI)、徵(SOL)、羽(LA)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等多方面内容,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相应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26]。《金峨山房医话》指出“宫音悠扬谐和,助脾健胃,旺盛食欲;商音铿锵肃劲,善制躁怒,使人安宁;角音条畅平和,善消忧郁,助人入眠;微音抑扬咏越,通调血脉,抖擞精神,羽音柔和透彻,引人遐想,启迪心灵”。在治疗过程中,音乐的角色在于减低患儿的焦虑和不安,以及在针刺治疗变得痛苦的时候,为患儿提供安慰、缓和及平复的作用。

4 小结

对脑损伤脑瘫患儿实施针灸,具有疏通经气、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增进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使病变部位得到充分营养,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和代偿。针灸与运动疗法结合,可进一步激发脑和机体的代偿能力,抑制并纠正异常运动模式和姿势,预防继发性损伤,从而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提高脑瘫患儿的生存质量。五音疗法具有宣气调血、安神镇静、放松镇痛的治疗作用,在针灸过程中联合五音疗法可减低患儿的焦虑和不安,以及在针刺治疗变得痛苦的时候为患儿提供安慰、缓和及平复的作用,从而提高患儿针灸治疗的依从性。通过针灸融合五音疗法配合运动疗法干预达到纠正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降低患儿的伤残程度,使脑瘫患儿尽早回归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1] 樊寻梅.儿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337-340.

[2] 王克玲,施荣富,袁会珍,等.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07,22(20):1579-1621.

[3] 卢晓妹,杨李.小儿脑性瘫痪的防治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7):668-671.

[4] 王之庆,杨延平,任晓惠.Bobath技术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6):751-752.

[5] 赵海容.Bobath疗法在双重瘫型脑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319-320.

[6] 谢高梅,孙芳梅.Vojta疗法治疗小儿脑损伤性疾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6,S1:191-192.

[7] 汤健,张跃,傅大林,等.Vojta疗法在小儿脑瘫早期康复中的运用[J].中国厂矿医学,2008,21(5):579-580.

[8] 朱志萍,王秀娟,王洁.头针治疗小儿脑瘫的理论基础初探[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122-123.

[9] 葛舒颖.近5年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概况[J].中医儿科杂志,2011,7(2):57-60.

[10] 刘岚,刘累耕,吕鸣,等.快速针灸针刺合头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J].中国针灸,2010,30(10):826-829.

[11] 张海婷,杨文卓,孙宗芝.头针治疗小儿脑瘫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63-64.

[12] 宋西晓,汪东,赵小燕,等.循经按摩配合神经运动发育学疗法治疗小儿脑瘫32例[J].陕西中医,2009,30(7):872-873.

[13] 余亚平,周红玲,董小丽,等.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66.

[14] 李小莉,曾美虹,李安芳,等.针灸、按摩、运动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0):26-28.

[15] 于海波,刘永锋,吴立雄.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小儿脑瘫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8,49:1093-1096.

[16] 李淑珍,于海波,刘永锋.音乐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针灸中焦虑疼痛生命体征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8,15(7):1-4.

[17] 李林.小儿脑性瘫痪引导式教育的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2):1116-1119.

[18] 李帮惠,任永平,蔡方成.上田法与Bobath法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分析[J].现代康复,2011,5(2):45-46.

[19] 陈滢如,朱红.我国近十年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应用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96-900.

[20] 吴美倩,张亦波.针刺对小儿脑瘫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1998,6(2):464-467.

[21] 刘振寰,张鸿雁.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10例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9,29(11):65l-653.

[22] 丁春华,刘焕荣,张少丹,等.针刺治疗窒息脑瘫幼鼠的实验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21(3):155-156.

[23] 丁春华,刘焕荣,张少丹,等.针灸治疗幼鼠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实验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21(4):400-401.

[24] 齐有为.小儿脑瘫治疗的现状与难题[J].现代康复,2000,4(2):234.

[25] 张秀玲,祝倩.五行音乐疗法对特种人群亚健康的治疗效果评价[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5(3):185-186.

[26] 李航,郭德步,柳灵芝.传统音乐疗法的中医理论分析[J].中医文献杂志,2010,3:30-31.

猜你喜欢

脑性音乐疗法脑瘫
音乐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