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对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诊断

2015-03-20刘健王泽林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刘健 王泽林

摘要:目的 研究CT在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肺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T影像,证实有肺部结节,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灶类型,可分为IAC组17例、MIA组31例、浸润前病变组20例,比较三组患者病灶的实性成分大小、边界情况、边缘毛刺、病灶密度、边缘分叶、二维比率、三维比率。结果 ①浸润前病变属于纯磨玻璃结节,病灶大多呈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浸润性腺癌大多表现为混合密度磨玻璃结节,形状不规则;②浸润前病变组实性成分大小、病灶密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用CT影像学检测,可以明确病灶内实性成分,比便于对IAC、MIA与浸润前病变进行鉴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磨玻璃结节;CT影像;病理类型

磨玻璃结节属于肺部的一种影像征象,通过CT检测,可以观察到肺窗下密度增高,且局部呈现为云雾状密度影,支气管与阴影内血管能够清晰辨别[1]。现阶段,关于磨玻璃结节的相关报道较多,有研究表明,这可能是一种恶性病变,若磨玻璃结节中包含实性成分,则提示恶性可能[2]。不过针对这一结节的处理方法却鲜有报道。为了提高磨玻璃结节的诊断率,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依据,必须了解该结节的影像特征。本文主要分析CT在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肺部玻璃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52.18±7.8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CT影像学检查,在68例患者中,IAC(浸润性腺癌)17例、MIA(微浸润腺癌)31例、浸润前病变20例,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将其分为IAC组、MIA组、浸润前病变组。

1.2 CT检查 采用CT机(深圳CT机医疗专用稳压器生产厂家)对患者肺部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肺底,同时包含腋窝、双侧锁骨上区域,螺距:0.984;层隔:0.625mm;层厚:0.625mm;扫描参数:120kV。所有影像均由平扫获取,不注射对比剂。利用高分辨算法、标准算法重建图像,完成多平面重组。

1.3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以肺腺癌新分类要求为依据,经开胸活检、胸腔镜获取标本,利用中性甲醛固定标本,利用石蜡包埋、制片,给予HE染色,针对诊断比较困难的患者,可给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由2名病理科医师做出病理诊断,诊断标准[3]:①AIS:局灶性病变,直径不超过3cm,肿瘤细胞沿着肺泡壁生长,不存在胸膜、血管浸润;②MIA:局灶性病变,直径不超过3cm,腺癌细胞呈现为伏壁式生长,浸润灶不超过0.5cm;③IAC:局灶性病变,直径不超过3cm,病变浸润范围超过0.5cm;④AAH:局灶性病变,直径不超过0.5cm,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增生,沿着呼吸性支气管壁或者肺泡生长,不存在纤维增生与间质性炎性反应

1.4 CT评估 肺窗图像呈现为局限性密度增高,支气管血管不受掩盖,可定义为磨玻璃结节与局灶性磨玻璃影。以病灶密度为依据,观察其是否均匀,了解病灶有无软组织成分。测量实性成分最大直径时,需注意避开血管。详细记录病灶大小、病灶部位、边缘、形态、密度等情况,了解其实性成分、胸膜凹陷、空泡、边界状况,由2名医师阅片后,给出诊断结果,针对分歧部分,可经讨论后得出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病灶形态、密度等对比 经研究得知,磨玻璃结节病理类型不同,其CT表现也存在差异,浸润前病变属于纯磨玻璃结节,病灶大多呈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浸润性腺癌大多表现为混合密度磨玻璃结节,形状不规则。微浸润腺癌内部空泡、分叶、毛刺比例呈现为增长趋势,见表1。

2.2实性成分大小与病灶大小对比 浸润前病变组实性成分大小、病灶密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孤立性肺结节在影像学检查中较为常见,以肺结节密度为依据,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纯磨玻璃结节、伴实质性结节、纯实质性结节,近几年,关于磨玻璃结节的相关报道较多,它可能属于一种恶性病变[4]。

肺泡腔内充填了气体,若肺泡腔中存在肉芽组织、液体潴留、肿瘤浸润等,局部肺组织密度会逐渐增加,致使单位像素内气体含量降低,在CT影像中,便可观察到磨玻璃结节[5]。

CT在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与鉴别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通过CT检测,可观察到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大小、形态、位置、内部空泡、边缘毛刺等情况,在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结节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MIA患者边界比较清晰。炎性病变也可能呈现为玻璃结节,不过会渗出液体,经肺泡孔扩散至周围,边界不清晰。病灶边缘分叶、毛刺等均可为恶性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提供有效信息,单纯根据病灶大小对疾病进行诊断,缺乏可靠性。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CT检测对AIS、AAH、浸润前病变的鉴别中有着重要价值,可被应用于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中。

参考文献:

[1]李亚男,张伟华,余秉翔.肺部CT多发磨玻璃结节的病理诊断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6:585-588.

[2]高丰,葛虓俊,滑炎卿.肺磨玻璃结节的CT分类及鉴别诊断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1:47-49,58.

[3]王琦,时高峰,王士杰.薄层CT和动态观察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J].临床荟萃,2011,6:512-515,553.

[4]李易霞,吴重重,李智勇,等.基于CT征象鉴别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23:7151-7153.

[5]宋继龙,郭旺明.多层螺旋CT在肺部磨玻璃影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4,7:47-49.

[6]许茂盛.肺磨玻璃结节:CT诊断与临床应对[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浙江省抗癌协会,浙江省中医院,2013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浙江省抗癌协会中医肿瘤专委会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文集.2013:3.

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