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在高校学工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

2015-03-20孙小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学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孙小娟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微信[1]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该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不受距离的限制,即使是在国外的好友,也可以使用微信对讲.微信作为继广播、报纸、电视等之后的新兴媒体,不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而且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交流的一个新的领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2]盘点了中国新媒体的十大热点词汇中,微信便居其一.据统计,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其使用群体主要集中在18到35岁之间的年轻人,特别是作为“网络一代”而生的“90后”大学生,由于智能手机已经在他们中间普及,微信已经成为他们与外界交流沟通的主要媒介通信工具.微信在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广泛使用,为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创造了机遇的同时,也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重挑战,而探讨如何利用微信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1 微信时代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崭新的机遇

当前,微信除了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外,在提升校园文化、实现信息共享、师生互动、塑造学工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1 提升校园文化

微信作为音频信息与视频信息在移动通信工具上的快捷传播的一种全新媒体通讯工具,打破了传统的手机短信交流方式,其更具人性化、更贴近真实生活,极大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使用需求.在提升校园文化,传播校园正能量方面,微信相比其他媒体方式,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传播作用.例如,宿迁学院利用官方微信平台开辟专栏,上传学校优秀教师讲述的精品课程、优秀学子的学习经验及考研考公喜报,励志小故事,安全文明宿舍宣传,每日校内通知及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宣传报道等,学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观看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1.2 实现信息共享

高校学工管理者是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主要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助学金评定、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量大,十分繁杂,负担过重.而微信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方面具有强大优势,高校学工管理者可以借助微信这一新兴媒体工具,将教学安排、学生管理、学校活动、就业指导等信息及时进行发布,使学生了解与自身学习、生活及就业相关的各种资讯,并做出及时的应对,实施信息共享,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1.3 拓宽交流渠道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师生关系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乃至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目前,加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促进师生和谐共处已成为提高高校学生工作实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借助微信这一新载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可以通过微信来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进行提前预警,及时发现并及早有针对性的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1.4 精塑学工队伍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现阶段的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在逐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如何摆脱传统的学工管理者在学生心目的刻板、僵硬、难以接近的形象,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学工管理者可以与时俱进,充分借助微信等方式来塑造自己的崭新形象,采用让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交流和沟通方式,如建立学工微信群,班级微信群等,不仅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2 微信时代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微信虽然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并非真正的“万能钥匙”,在其背后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和困难,具体表现在:

2.1 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微信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即时性.微信在高校校园内的广泛使用,便捷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比如对于网络中的低俗信息、反动信息等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遏制手段.一个突发事件很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微信上迅速传播开来,真伪难辨,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的稳定,大大增加了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难度.

2.2 挑战了学工管理者的素质和权威

当前,微信使用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背景下,大学生了解各类信息的渠道拓宽了,信息储备量增大了,这一现象也挑战了学工管理者的素质和权威.在以往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中,教育者占有中心地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当前微信环境下,使得学生工作者的教育中心地位发生了变化,削弱了学生工作者在信息资源上的话语权,从而动摇了高校学生工作的权威度.对于学工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养、知识能力素养和综合业务素养外,还要具备新媒体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微信时代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微信时代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审时度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抢占微信这一高校学生工作的“新阵地”、“新平台”,发挥微信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正面导向作用.

3.1 提升媒介素养能力

微信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对于管理者和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尝试.一方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重视微信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主动转变观念,自觉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知识能力及专业业务素养的同时,要加强自身的新媒体媒介素养,不仅要学习了解运用微信这种新媒体技术,还要把学生管理工作和微信使用结合,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好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成为一支新型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其正确运用微信这一新兴媒体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传授基础的新媒体知识,法律知识及道德规范,提升辨别优劣新媒体信息的能力.

3.2 健全校园网络规章制度

微信的交互性使得各种信息自由流通,良莠不齐,对大学生带来有益的知识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健全校园网络规章制度,将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实行点面结合的管理机制,强化网络管理力度,力争在关键时刻能够拥有主动权和掌控话语权.一方面,高校要建立一支包括学工干部,辅导员等一线学生管理者,学生干部在内的信息管理队伍,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了解校内外的网络信息,掌握事件的真实情况,变被动为主动,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对网络犯罪进行抵制和打击,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使网络管理坚决做到按章办事,有章可循.

3.3 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微活动

大学生已成为微信使用的主体,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可以充分挖掘微信的功能,积极开展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学工微信群,班级微信群等平台,积极宣传社会正能量,发布校园信息,为学生提供全面、快捷、准确、健康的学习、生活资讯,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紧跟社会步伐,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在特定节假日可以开展校园微信短信、图片征集、有奖征文、知识讲座等有针对性的专项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共同提升校园的微信文化.

新媒体时代,微信是一把“双刃剑”,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微信并发挥微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认真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探索微信正面导向作用的新途径,应对复杂局面的新途径,以期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

〔2〕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学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安徽师范大学学工系统战役工作纪实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学工团队自省:解决校园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研究
高校学工事务管理流程标准化及教育路径初探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