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平面动画的发展前景

2015-03-20李嵩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三维动画平面动画

李嵩伟

(赤峰学院 美术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我国的动画从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开始,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从建国初期的偶类动画《皇帝梦》、《瓮中捉鳖》,到了木偶片《神笔》、动画片《骄傲的将军》,一直到享誉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无一不体现出我国老一辈动画人的深厚艺术底蕴和非凡的制作工艺.《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一系列水墨动画片的诞生,更是使得我国的动画艺术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水墨动画是只有中国才能制作且最能代表华夏风范的独一无二的表现形式.

而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国产动画更是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期,《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鹿铃》、《山水情》,以及《狐狸打猎人》、《我的朋友小海豚》、《雪孩子》、《猴子捞月》等一系列优秀的动画的出现,也使得中国动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迅速提高了中国动画在国际上的地位.可以说,从建国初期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占主流的动画表现形式,大部分都是平面动画,即二维动画.

发展至本世纪初,随着数字技术的引入,三维动画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相对于传统的平面动画,三维动画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细致入微的画面,强烈的纵深感,在视频捕捉系统下重现的动作,都有着传统动画无法超越的优势.有人说三维动画将逐渐取代二维动画,二维动画即将走向衰亡.相比之下三维动画的画面立体感确实较二维动画生动.然而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三维动画在完善画面的同时也作出巨大的牺牲,高成本,高耗时,高技术要求,成为制约三维动画发展的瓶颈.

1 三维动画与平面动画发展的现状

在美国,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动画技术在广告、动画、电影特效等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在好莱坞电影中的特效应用,还是迪斯尼动画长片中快速切换的镜头中,三维技术使得虚拟现实的效果更加容易实现,新奇的画面效果令观众应接不暇,也使得很多人认为三维动画代替平面动画的时代来临了,许多动画公司也逐渐向三维方向开始倾斜,传统的平面动画由于表现能力等原因面临着新的困境.

而在远隔太平洋的另一个动画大国日本,却在传统的平面动画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以宫崎骏、押井守、大友克洋为代表的动画导演们,凭借着过人的故事创意,高超的画面水平,以及难以令人企及的艺术表现能力为日本动画开拓了巨大的市场,也带来了大量的商业利润.世界上60%的动画作品来自日本,动漫已成为日本的经济支柱,仅次于汽车,电子产品,成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在世界占有重要位置.

我国的国产动画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辉煌之后,逐渐迈入了一个高产、低收益的怪圈.虽然我国政府看到了美国、日本商业动画上的巨大效益之后也在大力的发展国产动画,期间制作,发行了大量的动画片,话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国内的技术相对于国外来说仍有一定的差距,最先进的动画技术集中于广告等小成本投资见效快的短片上,处于回避风险等原因在最能打动人心的动画长片上仍采用低成本的制作方式等等,种种原因使得我国的动画电影一直没有起色.国内的三维动画技术起步较晚,短时间内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目前国内很多动画制作公司在制作的动画模仿的痕迹严重,盲目夸大特效的力量,在模仿的同时忽略了一部成功的动画长片的根源是建立在严谨的造型,好的故事创意和画面感的基础上的.

2 我国平面动画的优势

如今的平面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动画,引入了电脑制作技术,在描线,上色等许多工序上都能很大程度的节省制作成本,甚至在绘制简单的中间画的时候都可以通过计算来生成.但在绘制复杂的人物动作的时候仍然需要通过手绘的方式来完成.

一部成功的动画长片不应该只有优秀的画面,逼真的视觉效果,更需要有自己的底蕴,相对于对画面的表现更多的依赖于技术和特效的三维动画而言,平面动画的表现形式更倾向于艺术这个方向上.我国的平面动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我国上个世纪的经典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以其鲜明的名族风格,华美的画面效果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水墨动画《鹿铃》、《小蝌蚪找妈妈》开创了新的动画表现形式的同时,也使国画的水墨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近代的动画片《魁拔》以其严谨的世界观设定,优秀的故事性获得了大量观众.我国动画近百年的积累使得我国的平面动画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优势应该被继承和发扬,而不是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被埋没.

随着三维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曾经只有在国外才能应用的技术逐渐在国内也开始普及起来,如卡通渲染技术,三维投射技术等等.但新技术的引入也使得一些国产动画在前期策划方面不够严谨,在人物和世界观的设计处理的草率,随着观众对三维技术的新鲜感逐渐减弱之后,影片中经不住推敲的地方就逐渐成为了败笔.以我国2006年的三维动画长片《魔比斯环》为例,在上映之前就以“大导演、大投入、大场面”、“打破了国际动画市场美、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我国首部拥有‘百分百自主版权’的全3D动画电影,填补了该领域‘中国原创’的空白”、“全亚洲最重量级的3D史诗巨片”、“中国人拍《魔比斯环》,就像好莱坞拍《花木兰》,具有明显的国际化特色”……等等夸张的光环来吸引眼球,但在上映之后呈现给观众的却是另一番场景:在整部影片中很难有几个让人难忘的镜头,粗糙的贴图和生硬的动作让人很难把电影和“大制作”联系起来.作为我国第一部三维动画长片,上映前后的反差如此巨大的原因何在?抛开当时投资方对于三维动画电影制作经验尚浅不说,过分依赖于新技术而忽视了作品本身的严谨性显然是一个主要原因.

平面动画历史悠久,好的平面动画是一门在人物设定,运动规律,视听语言的运用,镜头感的把握、后期制作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艺术,国产动画如果想更好的发展,平面动画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新颖的构思,超凡的想象力构成了平面动画无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3 我国动画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动画不乏优秀的短片作品,如《雪》、《地铁大逃杀》、《打个大西瓜》等等.这类作品大多见于各种动画节和网络,这些作品在构思,表现形式上都有其独特之处,不过大多篇幅较短,少有动画长片出现,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优秀的作品在制作方式上大多以小工作室的形式或者个人创作为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动画产业中的一个需要被人们关注的问题:动画体质上的问题.

以日本动画为例,日本动画题材一般由漫画、游戏或小说改编;中国动画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由编剧原创;日本动画在固定档一周播出一集,影响时间跨度长,便于商业操作及按观众要求修改;中国动画全剧集完成后才能申领动画许可证;日本动画有清晰的分级制度,并由映伦等机构审查;中国动画完全没有分级审查制度,一般由广电总局负责审查,由于现时制作的动画多为低智类,所以中国动画只要制作的越幼稚就越容易通过.我国的评审制度导致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题材和内容明显偏向于低龄化,说教的意味过于明显,教育意义大于娱乐意义导致整体素质不高,近年来也有不少面向全年龄层的动画长片,如《秦时明月》与日本合作制作的《三国演义》等,但长时间的累积的影响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扭转的,在许多观众的印象里仍然认为“国产动画=给小孩子看的”.而且取材范围也比较狭窄,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模仿的成分也比较严重,有不少动画公司的作品里有严重的模仿痕迹(在人设,特效方面大量模仿,但在关键的人物动作与剧情上反而表现的苍白无力).在这种环境下,想扭转观众对国产动画产生的惯性心理,需要国家适当放宽审批力度,并且需要一大批优秀的动画人对动画题材的多样化进行长时间的努力.

从日本成熟的运作模式来看,游戏,动画,漫画,周边产品,这几种产业链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在漫画期刊上选出优秀的作品——动画片的改编——相关游戏的制作——授权代理——周边产品的开发,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运作机制,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扩大产品影响力的重要步骤,最后形成的良性循环又反过来扩大了整体的影响力.反观我国的动画产业,整套的产业链尚未形成,比如作为基础的漫画产业,在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动画公司和电视台独立制作各自的动画,游戏市场混乱,大部分以手机游戏和网页游戏为主,能将动画与游戏结合的优秀单机游戏寥寥无几,每个环节都各自为战,未能形成统一的机制.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多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市场整体的盗版横行,创新能力低下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改变这一现状,不单单需要动画从业者的努力,甚至需要我国政府的介入,引入国外成熟的动画分级机制,打击盗版,提高版权意识,提高从业者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意义上从根本的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三维动画平面动画
三维动画技术及其在动漫中的应用分析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中国水墨画在三维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参考答案
关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