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二元主体共育的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15-03-20李学灵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学期课程体系校企

李学灵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9;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商贸系,安徽 合肥 230051)

课程,是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和直接载体,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构建的基础和依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014年6月份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从《决定》颁布以来,我院专门组织各教研室学习文件精神,围绕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进行讨论,贯彻落实到教学课程建设中.在此之前,商贸系营销与策划专业在课程实训及校外实训环节设置中做出了很多尝试,确立了“2+0.5+0.5”工学结合教学实践体系,学生前四个学期在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第五学期也即第一个“0.5”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完成学业,第六学期即第二个“0.5”可自行选择实习单位.系部联系选择了江苏苏宁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苏远洋数据有限责任公司作为2011级营销与策划班学生集中实习的实习基地,由企业集中教学实践的方式完成学生第五学期的实践教学任务,方便集中管理学生,将企业一线工作与实际教学有机结合,反馈效果良好,值得全面推广.在把“2+0.5+0.5”工学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常态化后,我们一致把切实有效开展校企联动下的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同时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现将课程体系改革的模式分享如下:

1 依托项目展开调研,围绕一条主线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需求,明确培养方向,营销与策划专业是典型的商科专业,具有走过“千山万水”、走遍“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的行商职业特点,在与用人单位访谈过程中会发现,学生除了具备营销技能和实操技能以外,更加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所以在市场营销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上,在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在原有专业知识、营销技能、通用能力的培养以外,融入了商务素养和职业情操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专业职业特点和商务素质要求,通过系列综合素质拓展项目(社交沟通、普通话等),保证学生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商务综合素质,并最终内化于其职业能力之中.

以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契机,按照能力递进,划分层级岗位,分为三种岗位类型:销售类岗位包括销售代表、导购员、销售管理助理和销售主管;服务类岗位包括客服代表和客服主管;市场类岗位包括市场促销员、市场策划员和促销督导员;根据岗位归纳,典型工作任务,企业营销岗位主要任务为“营销日常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调研”、“市场开发分析”和“企业营销策划”,与此相应的整合工作任务,重构职业能力领域,市场营销类专业课程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为“营销服务与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调研能力”、“市场开发分析能力”和“企业营销策划能力”.

将营销与策划的岗位和能力进行分析以后,紧密结合市场营销省赛和国赛要求,我们提出了围绕一条主线,借助两元主体,实施三级翻转,达到四维融合,实现五大目标的课程开发体系:一条主线就是基于公司流程化的项目任务分解,实现项目任务的连贯化,从营销与策划班同学刚入学第一学期开始,学生分组成立公司,筹集资金、注册企业、采购进货、组织生产新的产品,进行市场调查、摊位竞拍、摊位策划、装饰布置、营销方案制定、广告宣传、市场开业、商品经营、企业管理、财务核算和最后完善.

二元主体就是借力于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校企共同培育,积极建立校企共育实践基地,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聘请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他们直接参与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论证工作及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研讨过程,让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大纲等,参加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学生实训指导,学生每年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认知学习、实习和培训等,与企业合作开发生产课程等.

实施三级翻转,第一级翻转:教师学生角色的翻转,以学生课下做为主,老师课上进行答疑,借助于网络学习平台和精品开放课程,成立小组,推行小组导师制,课下给予指导;第二级翻转:企业教师身份翻转,企业人员进课堂,每年邀请企业专家进行专业讲座,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系部教师进入企业顶岗实践,积累企业工作经验;第三级翻转:企业学校课程翻转,订单式培养进课堂,第四学期对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进行订单式管理和学习,以便第五学期快速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中,第五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系部专业课老师会到企业面授课程,真正将教学植入企业.通过三级翻转,达到四维融合,即学生课堂课下学习融合、教师学生的关系融合、课程实训有机融合、校企合作的紧密融合,实现五大目标即课程项目的连贯化,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专业建设的深化和校企共建的双赢.

2 界定职业行动领域,规划学习领域,建立树状课程模块

我们打破课程按先后顺序排列的课程设置体系,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取舍,删繁就简,删难就易,并增添实用性强的课程,对课程进行重新组合,建立新型树状结构的课程模块,改课程系列为系列课程,系列课程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学科分支交叉,融合形成的综合课程,一个或几个系列课程组成一个课程体系.经过分析,将市场营销类专业课程设计“创办企业和提高营销重要性认识”、“市场营销调研技能训练”、“公关与推销技能训练”和“企业营销策划技能训练”等四大模块.每一个模块主题都要求学生以市场、企业的真实环境为实践背景,完成《营销日常服务与管理工作报告》、《市场营销调研报告》、《公关与推销分析报告》和《企业营销策划方案》四份报告.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在第一学期安排学习相应认知和创办企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核心课程企业管理、经济法和现代商务概论等课程;第二学期重点培养营销专业核心能力,核心课程市场调查、商务谈判等;第三学期重点培养职业拓展及策划能力,核心课程推销实务、策划实务等,第四学期扩展营销策划综合能力,核心课程客户关系管理、会计等,实行三级贯穿式的小组导师制,每个小组都有小组指导老师,大一到大三指导老师负责小组课堂学习指导,企业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指导.

3 试水精品课程,确立“理实结合、能素一体”的课程改革思路

以院级精品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为例,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效果十分明显.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在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同时,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在课程教授中首先采取组建学习(小组)团队为基础单元,实行教师、小组长、学生个人三层管理,全程跟踪,按班级人数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长进行小组管理,仿照企业管理过程,注重出勤管理、作业管理、学习组织管理、学习成果管理,并将日常管理与考核密切结合.然后将课程章节的内容分解成多个任务目标,在任务目标的驱动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完一个章节后,可选择相关市场调研主题,展开实际调研工作,每个任务结束以后按照六阶段学习模式,对每个小组的作业进行总结和评价,学期末将每个小组的调研成果以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报,每个任务小组把自己的调研报告用PPT的方式演示,最后老师打分并作为平时成绩.通过课程的改革,学生能较好地完成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调查分析报告撰写、预测分析报告撰写等模拟训练项目,同时,通过考试改革的配合,切实提高了学生市场调查设计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报告和预测报告的写作能力,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的需求.教学改革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改革前:课程内容结构是由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交叉进行的,实践环节以实验、实习、实训的形式,单独进行.改革后:构建理论实践融合的一体化课程结构,实验、实习、实训是一个整体,根据工作任务来系统化教学.

课程教学方法的变化.改革前:实践教学以课堂和模拟实训为主;理论教学以教师传授为主.改革后:以实际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现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主动建构.

4 改革效果良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借力校企合作的平台,学生从入校就组建小组成立公司,在培养自主创业能力的同时,打破了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主人公精神,他们会主动与指导老师取得联系,课堂课下互相呼应,双方互相分析,共同思考,共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学气氛变得活跃,促成了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和对话,师生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

不可否认系部和教研室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上有效的突破和成果,但在理性思考与执行落地,理论剖析与实践到位的衔接上,我们需要努力的还很多.细究个中缘由,有客观因素(诸如制度、企业需求等)的制约,更有主观上(诸如策略、激励性、执行可行性、直观效果等)的限制.但我们深信,在学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反思,学习兄弟学校的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我系课堂教学改革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1〕王凤基.对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分析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0(4).

〔2〕韩伟平.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特征及创新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

〔3〕周文根,何杨勇.论构建高职教育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体系[J].职教论坛,2008(2).

〔4〕周文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3).

〔5〕康思琦,李桂霞.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创新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

〔6〕陈胜震.校企联动下的高职课程建设思路与实践——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

猜你喜欢

学期课程体系校企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