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015-03-20赵志强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新农养老金

赵志强

(阜阳师范学院 商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含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该项制度由政府部门主导并且制定计划,然后实施,服务对象面向全体人员,构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新农保的目标是保证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存标准,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高,生活幸福.

创建城乡社会化养老保障模式,契合我国国内现阶段基本国情.在全国选取地点先行实施新农保之后,中央决定在全部县级行政区实施新农保工作.仅用了三年左右时间,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经基本确立,已经大大超越了人们的预期10年左右.

据统计,参加养老保险的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数量已达到近5亿人,加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中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7亿人,有1.24亿城镇和农村居民可以领到最低标准的养老金.

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2.1 个人缴费

作为农村住户,在决定加入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要按照相关规章准则交纳养老保险费,交费准则有100到500元5个层次.由于地区发展不同,可根据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以及年收入等情况,适当增设交费层次,投保人在缴费时能够超过标准缴纳费用,就能收到更多的回报.

2.2 集体补助

村集体有收入来源,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在参保人缴费时,根据实际情况,可给予他们部分贴补,补贴的标准由村委会举行,然后由村民民主决定.除此之外,还鼓励社会公益部门、有能力的人为参加新农保的农民提供一定的帮助.

2.3 政府补贴

由于东部地区发展早,经济较发达,中央财政在结合具体国情下,对东部地区的补助标准定为百分之五十,而对发展较为缓慢的中西部地区而言,根据政府制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他们全额补助的优惠待遇,如发放全额补助金.地方政府在投保人缴纳费用时,应该对他们给予一定的补助,补贴准则至少是国家规定的每人每年30元.

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新农保的相关工作部署具体有:县市层面有地方人力资源部以及社保部门负责办理相关事宜;乡镇层面由社会上的相关保险部门或者机构负责办理;自然村层面则是由该村村干部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去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但由于资源限制,经受正规教育的社保工作人员较少,在基层农村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文化水平较低的村干部代替完成的,很难做好该方面的保险服务工作.

3.2 地方财政负担压力大

在缴纳保险费的环节,地方政府规定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主要针对的是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的我国公民,根据规定,补贴标准至少每人每年30元.因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准不同,农村人口密度存在差别,对部分地方财政而言,需要承担的压力很大.

3.3 农民存在逆向选择

新农保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时间不能低于15年.对此,部分农村居民经过对比和反复思量,认为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参加新农保,这样的话是有利润空间的.反之,家中没有老人的,并且家人年龄都低于40周岁,普遍认为参加新农保是不划算的,参保积极性低.同时,不少农民属于中间派,时刻关注政策走向,多打算在40岁之后参加新农保.

3.4 基金保值增值难以保证

目前施行的新农保制度是以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账户相组合的方式进行的,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新农保账户基金数额也在不断扩大,并且保持着上升趋势.这样一大笔资金,如何确保它的价值不会随时间而降低,如何挖掘它的潜在价值,管理问题至关重要.就目前来看,各地实行的是县级统筹,新农保资金由地方政府支配.这样做一方面新农保资金运作会受到当地政府的干涉,另一方面资金较零散,不方便集中投资.同时在资金运营方面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辅以监管,运营安全存在较大风险.

4 原因分析

4.1 筹集资金难度大

由于我国农民收入普遍较低,支付能力不强,在缴纳新农保方面顾虑较多,也存在实际的困难.广大农民希望村集体和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在农业税取消后,我国西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容乐观.虽然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些,但是如果新农保制度长期实行,当地政府的财政依旧吃紧.

4.2 制度衔接存在问题

新农保制度是整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一部分,为了保证新农保制度能够成功地推广,与其他制度之间必须要相互协调好,在转移接续时,也要能够相互合作,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区域间发展起步不同,导致经济水平不同,财政支付能力不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基础养老金不同,因此在转移接续时,地区间的衔接就是个大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伴随而来的必然是未来在处理该问题时,制度衔接上存在困难,这样的话,统筹层次也将止步,难以提升,成本问题也会越来越凸显.

4.3 保障水平较低

我国规定的基本养老金缴纳标准是每个人每个月55元,在这个基准上,各地区可以依据该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适当幅度的增加缴纳养老金数额.基本养老保险(55元)这部分是由国家财政全额支付,对于参保积极性高、能够长期足额及时缴费的农户,政府会给予奖励.具体措施是多发放基础养老金,多出的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担.然而,基本养老金55元的水平与现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依旧是十分不可观的.鉴于此,近段时间以来,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但实际参与率却增长缓慢.

4.4 缺少法律规范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实行了20多年,除了1992年民政部颁发的“基本计划”中涉及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出台.目前新农保制度正处于积极开展时期,但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政府相关部门下发了《指导意见》,但是也只停留在政策上面,新农保是一项新惠农政策,没有参考样本,因此法律法规也不完整,在这一方面,我国政府也正在努力的加以完善.由于缺乏法律的约束,致使各个区域的养老保险制度标准不同,各自走各自的路,在保险金的筹集和运用上,没有具体相关的文件进行规范指导.

5 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思路

5.1 政府适当提高补助标准,鼓励农民积极参加

一个合理的养老金支付标准,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保证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二是考虑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当地的财政能力.鉴于此,新农保的待遇水平也应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就是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主,辅以社会养老,二是城镇居民养老水平、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并且理当高于各地农村的最低生活标准.

5.2 明确新农保法律地位,保证该工作有法可依

农村养老问题一直存在,但是直到目前都没有与此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仅提及到而已.在《社会保险法》的最新版本中,它也只是略有提到新农保.这样的规定方法,不仅影响新政策的制定与发布,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参保率.根据法律,把政府的责任落实,确保政府财政投资能够稳步上升.为了使新农保基金的价值可以提高,基金和审计系统也必须同步完善.同时,各地在自己所在领域的经济发展基础上,针对当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制定符合现状的具体措施,但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

5.3 做好转移接续工作,促进城市化进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非农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养老制度承接存在问题,二者需要进一步的磨合和适应,机制体制亟待完善.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首先就上面提到的转移问题,可以就此制定详细的转换办法,在省级范围内制定详细可操作的流程步骤;其次完善农村居民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再次是做好区域之间社会保障体系的承接.

5.4 多渠道吸纳养老金,促使其保值增值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广大农村居民将会需要更多养老方面的咨询和服务.为满足该需求,应该立足眼前,在计划中要能突出重点,兼顾到城镇和农村两个区域,不能厚此薄彼.鉴于此,就要求我们多渠道吸纳养老金,促使其保值增值.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去做,一是就预算而言,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强化,预算执行与之同步;二是社会保险险种很多,在管理上存在困难,由此基金的财务会计制度必须不断改进完善,新增的险种必须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内;三是在当前信息时代,加快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基金管理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同时提高了信息透明度,更加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四是政府方面,可适当提高保障水平,使统筹层次更加具体化和层级化.为保证其能够顺利实行,应该坚持安全第一的审慎原则.

〔1〕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陈琼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福利经济学视角[J].安徽财经大学,2014(5):51-52.

〔3〕朱妍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机制改革的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2011(7):25-26.

〔4〕马淑敏.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2011(10):52-53.

〔5〕包福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述评[J].兰州工业大学,2013(6):140-144.

〔6〕人社部.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EB/OL].http://www.mohrss.gov.cn/pub/wml.txt/687810-2.html.2014-06-03.

〔7〕新华社.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EB/OL].http://www.xinhuanet.com.cn/pub/wml.txt/906-2.html.2014-10-11.

〔8〕李文杰.浅谈苏北地区新农保实施现状[J].北方交通大学,2012(23):32-34.

〔9〕季晓东.养老金会计处理的探讨[J].南京财经大学,2002(6):27-32.

〔10〕张永胜.人口老龄化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2009(2):29-31.

〔11〕刘昌平,谢婷.基金积累制应用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研究[J].武汉大学,2009(6):26-31.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新农养老金
太行山深处的“新农人”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破解“双重失灵”困境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新农合”县级统筹弊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