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阅读对提高中高年段学生写人作文水平的作用

2015-03-20石坤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整本书语感课外阅读

石坤

(庄河市第二实验小学,辽宁 庄河 116400)

课外阅读对提高中高年段学生写人作文水平的作用

石坤

(庄河市第二实验小学,辽宁 庄河 116400)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和老师倍感苦恼的就是作文了,学生作文平铺直叙,无病呻吟,味同嚼蜡。本文分析了学生作文的几种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提高中高年级学生写人作文水平的方法。

课外阅读 写人作文水平 提高策略

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让老师和学生倍感苦恼的就是作文了。老师苦恼学生的作文平铺直叙,无病呻吟,味同嚼蜡;而学生则苦恼自己怎么也写不好作文,视写作文为头号天敌。越是苦恼,我们越要研究,怎么才能解决这一苦恼呢?最近,从中高年级段学生关于人物描写习作着手,我简单梳理了一下,认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无外乎这样几点:外貌描写千人一面,事例选取缺乏典型性,人物描写方法欠缺。总而言之,汇成一句话就是:学生对人物的描写不能凸显个性。很多优秀的语文老师都注重从课内阅读中学写法、品写法,然后在习作中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法。这我完全赞同,但我认为想要让学生的人物描写凸显个性,仅靠几篇课内阅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文只是个例子,教师要在这个例子外,提供适合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与课内阅读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我认为课外阅读的作用和重要性是课内阅读无法替代的。

一、鼓励读整本书,以点带面,开阔学生视野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一直重视向学生推荐阅读跟课文有关的原著。新课标中有这样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读整本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说:“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从叶老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叶老先生十分重视读整本书,因为读整本书才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具体来说,读整本书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外,更主要的是可以扩大阅读空间,应用阅读方法,开阔学生视野。

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时,在课前、课外,我有意识地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学校的图书室等多种渠道,向学生推荐并鼓励他们读一读相关原著,如《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徐光耀的《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一单元相关的原著还有曹雪芹的《红楼梦》,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些都是与课文内容联系的整本书,属于内容的延伸阅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向学生推荐《小王子》、《毛毛》、《爱德华奇妙之旅》、《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等,学生可挑自己感兴趣的读一读,看看作者是如何把人物形象写生动的,属于表达方式的延伸阅读。这样,以书中课文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认识作家笔下更多形形色色、个性鲜明的人。阅读之后,组织好读书交流会,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精彩片段,也可以交流自己的课外阅读感受或者启发。就这样,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补充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东西。当然,也大大开阔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在学生头脑里储存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写人习作时,头脑中储备的材料信手拈来,用起来得心应手,也就不会出现学生写人作文时抓耳挠腮、挤牙膏似的难受状了。如此鼓励学生读整本书,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把学生的眼光放远、放宽,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

那么,向中高年段学生推荐读整本书,该怎样选择呢?我认为整本书的选择一定要达到这样三个目的:一要能增进学生知识,二要能锻炼学生阅读能力,三要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选择整本书还应该本着中西合璧、古今结合的原则,而且要尽量和教科书内容结合起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的“课外书屋”栏目向学生推荐了与本单元有联系的整本书,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整本书前,一定要自己先读一读,认为有价值的,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的,再推荐给学生。选整本书的最主要标准是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感兴趣。

二、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语言,培养良好语感

“不学《诗》,无以言”,缺乏语言素养的学生,笔下的人必然呆板,毫无灵气可言。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增加语言积累和素材积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不知不觉积累了大量词汇,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次感性地接触语言规律,虽然大多是一些模糊的、直觉的感性体验,却在无形中锤炼了对语言规律的感觉,即语感。语感是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领悟能力,它是在长期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它的特征是直觉性,一般不需要以理性思维为中介,就能敏锐地识别语言的内涵、情感、正误和优劣。如阅读冯骥才《俗世奇人》中关于“泥人张”的一段描写,只见他“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几个手指飞快捏弄……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截,起身去柜台结账”,眨眼工夫,一个核桃大小的泥人就捏成了。寥寥数语,学生很容易能从人物简单的几个动作描写中感受到泥人张单手捏活人嘴脸的绝技,甚至在脑海中想象当时妙趣横生的画面,体会到作者是怎样把泥人张的绝活写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感受到语言的魅力。通过类似大量课外阅读,既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厚积薄发,培养良好语感,让学生在写人作文中有话可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把目光由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迁移到自己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细致观察、触类旁通,对学生写人物时的选材有一定的帮助,从而写作文时摆脱“无米下锅”的苦恼与尴尬。

要想让学生笔下的人物活起来,作文中的语言必然要活起来,语言生动了,人物形象自然就生动了。学生语言的积累、良好语感的培养就在大量课外阅读中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一定不能操之过急。

三、有效课外阅读,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

鼓励学生进行大量与写人有关的课外阅读,除了上述作用外,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往往会让学生写写人作文时,即使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极平凡的小人物小事件,也能有所触动、有感而发,有更深刻的挖掘与理解,从而凸显人物个性。

记得两年前我接手了一个班,是五年级,刚接手时着实让我着急,大部分学生写人物不是借橡皮,就是送雨伞,不是吵架,就是闹别扭。可能有的老师要说了,这不正是鲜活的儿童生活吗?如果他们能将这些生活小事写得妙趣横生也就罢了,可他们多是“他说我说……”之类的词语,三言两语就打发了一篇作文,洋洋洒洒,字数够了,可过程却写得稀里糊涂,根本分不清主次,更不用说细致地描写和深刻地刻画了。这些孩子对身边的人和事缺乏必要的观察和思考,对事物的认识过于单纯,没有深度,脑子里装的东西如果没有深度,下笔写出来的东西怎么会有深度呢?于是,我决定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否则,他们的心理年龄只能停留在低年级阶段,那如何要求他们写出符合中高段要求的作文呢?我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产生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学生常常会受课外作品中的一些正能量形象的影响与感染,身临其境,和他们一起经历悲欢离合,与书中人物同哭同同喜同悲。虽然书中某些人与事在孩子们身边不可能出现,可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书中的种种情感及表现形式都会对孩子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还能转化成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主动辨别生活中自己身边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并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力量。这种力量在不断地积蓄后,在某一时刻孩子就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方式自然地流露、表达出来。他们会喜欢上课外阅读里面的一些人物形象,并积极模仿,也会在不经意间在自己周围人物身上寻找每个人身上不同的闪光点。“阅读——学生——习作”,情感的传递功能会在这三者的相互作用中自然而然得以实现。

原来,阅读的积累还有益智、育人的作用,能造就一种智慧,更能造就一种精神。“腹有诗书”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而是人生的智慧、是精神的感悟、是生命的成长。学生在内心成长之后再写写人作文时,就不会如饮一杯白开水,无滋无味了,因为,他们在作文前内心已有了情感、细节、深刻,下笔时自然就把人物的个性凸显出来了。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总之,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有着课内阅读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只有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课外阅读,才能取得一定效果。吕叔湘先生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所以,要想让中高年段学生把人物写活,凸显个性,我认为除了课内学写法,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写人文章,为真正动笔写做好素材准备、语言积累和写法内化,甚至是情感熏陶,这样写起作文来就会“下笔如有神”。

[1]姜祖衍.写人不能“目中无人”.小学语文教学,2014(30).

[2]谢美霞.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小学语文教学,2014(26).

[3]蒋军晶.作文的十个技巧.小学语文教师,2014(11).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语感课外阅读
《论语》整本书阅读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