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本科合格评估为契机促进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2015-03-20刘安民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能力

伍 杰 李 理 张 蓉 刘安民

(湖南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以本科合格评估为契机促进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伍 杰 李 理 张 蓉 刘安民

(湖南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责任,作为新建地方型本科院校新开设的专业,抓住本科教学评估的契机,对提高专业和学科发展水平,促进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南工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理念的改革、实践教学的改革、资源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反馈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创新型人才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 教学评估

湖南工学院是一所新建制的地方本科院校,金属材料工程2008年申报本科专业,2009年开始招收学生。在学校领导关心、学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及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于2013年5月顺利通过新增本科专业办学水平评估。2013年6月第一批学生毕业,顺利拿到学位证书。适逢学校2015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以此为契机,学校构建了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应抓住机遇,加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开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基本建设思路为:依据学校“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围绕行业的发展趋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实现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是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

人才培养的理念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人才培养的模式,人才培养的模式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1]。由此可见,教育观念和制度的创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我校人才培养理念是培养“三重一高”(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重基础”主要是指重视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为后续学习提供够用的科学知识基础;“重技术”是指重视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达到专业技术精湛,解决生产、管理和服务实践中的具体技术问题;“重能力”是指重视学生职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够适应职业、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高素质”是指通过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等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实用人才。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实践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实践教学改革[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该以工程训练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保障,强化实践教学的内涵,拓展实践教学的外延,形成多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特色,凸显“三重一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1.强化实践教学的内涵。

实践教学的内涵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实验、实习、设计三类:在方式上可以区分为校内实践、企业实习、顶岗工作以及专业社会实践四种形式。强化实践教学的内涵就是要加大认识性的、操作性的、设计性的、应用型的、综合性的实验比例,按照从初级到高级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构成一种能力体系。实习训练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由于我国学生在入学前缺乏一般工艺操作的基础,因此,实习训练应包括在校内进行的基本工艺操作训练、在校内和校外结合的专业技术训练和主要在校外企业单位实际岗位顶岗工作的实际技能训练。要设立技能标准,按照标准进行能力分解,通过各类环节有目的地实施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获得;专业社会实践是一种更灵活的实践方式,以学生自己寻找实践岗位为主,多方位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主动沟通、应对挫折等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2.拓展实践教学的外延。

在强化实践教学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实践教学的外延,通过开展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CAD/CAM应用和数控技能竞赛,设立大学生创新研究和实验计划项目,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等途径,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是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和教材资源建设及平台资源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有具备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为支撑。在建设高职称、高学历师资队伍的过程中,注意重点引进和培养学术水平高、具有行业背景或工程实践背景、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到国内各重点大学进修深造或访问学习。坚持不求所有、唯求所用,加大柔性人才引进力度,实行专兼职结合、开放式教师选用模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教师中兼职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使每位教师都有一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推行“一帮一”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开展讲课、教案编写、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比武”活动,举办公开课、观摩课、教研室教研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

2.课程和教材资源建设。

加强专业课程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对设备及课程设计、工艺及材料性能等应用性强的课程,如《金属材料热处理》、《材料科学基础》、《模具制造工艺学》、《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学》等课程,修订内容,突出理论的工程实际应用,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基础性、先进性和广泛性,突出课程的“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试行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授课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使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能及时反映生产一线出现的新问题,又能体现金属材料领域及相关产业的新发展、新要求,增强课程的鲜活性及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教学任务,企业兼职教师授课课时比例占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的10%~20%。

充分发挥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示范作用,以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带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特色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按照学校“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落实专业的课程由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大平台和实践教学、素质与能力拓展两大模块构成的“三平台二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

3.平台资源建设。

引进“嵌入式”教学服务,搭建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所谓“嵌入式”教学服务,亦称课程融入式教学服务,是图书馆开展的融入教学一线、与学科课程相整合的创新服务[3]。根据授课教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推荐、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等方面的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及相关专业学科文献的基本知识,学会获取与利用所需文献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数据库为支撑,建立开放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通过此平台,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开放教学空间的方式,浏览、查询、下载和上传教学资源,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四、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是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反馈机制的改革

以教研室为基本单位,深化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和反馈机制的改革,落实和完善学校、二级教学单位两级监控、评价和反馈体制。

1.以教学督导制为契机,加强听评课,实现常态化。

健全校院(部)两级、以院(部)为基础的教学督导制度、教师评教、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制度,坚持开展教学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并将评教的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和交流,努力实现评教相长,教学相长。

2.教学检查制度落实反馈。

教学检查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形式和主要内容,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4]。学校推行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阶段的教学检查方式,在检查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纠正偏差,妥善地解决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为学校和学院的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

3.设立学生联络员(班助),加强辅导员、班主任与教研室任课老师的联系。

利用周二下午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开展教研室活动,及时传达和交流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意见,对反馈的各种信息要做到信息共享、及时整改和反馈。

4.毕业生质量反馈机制。

建立以班级为单位毕业生联系人制度,选择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同学,以学校的名义为联系人颁发聘书,负责追踪、搜集和整理同学毕业后的去向及工作学习情况,并负责与教研室负责人联系,及时反馈用人单位和兄弟院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反馈的情况,发现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以便及时调整相关的教学环节。对用人单位和兄弟院校的意见和建设要及时总结和反思,从而指导教学。

[1]段绪胜,吴茂东.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农业教育,2005(4).

[2]吴林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

[3]陈朋.国外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3).

[4]朱再春.高校教学质量检查的实施与思考[J].消费导刊,2010(07).

本文感谢湖南工学院教改项目(编号JY201417)的资助。

猜你喜欢

应用型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