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有效实施

2015-03-20杜仲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申报导师人才

杜仲霞

(安徽财经大学 法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促进高校转变教育观念,决定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下文简称为大学生创新项目)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培养途径.该计划旨在建立和探索以问题为核心的新教学模式,以推进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和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了配合教育部的上述决定,近年来各省教育厅和各高校纷纷制定和实施本级的大学生创新计划,大学生创新项目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另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高校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各高校实施大学生创新项目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大学生创新项目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施大学生创新项目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大学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意义.

第一,大学生创新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项目是项目申请人对某一特定研究课题感兴趣的基础上查询资料、提出申请并按照项目研究计划进行调研并撰写调查报告、论文的创新活动,相对于具有较强理论性的课程学习,创新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的深厚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大学生创新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讨的能力.在传统高等教育中,不少高校也会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将学生的创新活动转化为教师科研项目成果.这不仅为高校教师高效地完成科研项目提供了优质的研究团队,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能参与教师科研的学生人数极少,在科研团队里一般承担实施调研、查阅资料等基础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在创新思维方面的训练还是远远不够的[1].而且有机会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往往是研究生,本科生也极少有机会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施以本科生为主,有利于学生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发挥学生本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其有更多机会独立地思考和研究问题.

第三,大学生创新项目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实践活动种类繁多,导致创新人才也各不相同.创新人才按照不同标准可做不同划分:按学科可分为技术创新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社会创新人才和文化创新人才;按适用领域不同,可分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术型创新人才、技能型创新人才等.每一种类型的创新人才也可以有为不同层次的划分,即每一种类型的创新人才都可分为拔尖创新人才与一般创新人才[2],而且并非只有重点大学才可以培养拔尖人才.大学生创新项目可以给那些具有特长与天赋的学生成长的空间,为其施展特长提供机会,使其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在某些领域出类拔萃,从而培养出一些拔尖人才.

第四,大学生创新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学生创新项目是多人合作实施的研究项目,通常需要主持人组织团队合作完成.因此,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需要分配项目成员不同的工作,项目成员需要协调好各自的分工协作关系,有些项目还具有跨学科的特点,需要明确不同学科在项目组成中的定位、作用,这就为项目成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创造了条件.

2 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自教育部实施大学生创新项目已有时日,但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而言,大学生创新项目近两年才开始普及,因此,如何有效实施项目,成为问题的关键,目前高校对创新项目的实施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大学生创新项目未完全纳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教育部《意见》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应成为人才培养方案和高校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在学籍管理、课程设置、学分认定、学生选课、考试、成果认定等方面对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政策倾斜.选修课程中要开设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课,学校不仅要开设与创新创业训练有关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思维等选修课程,还要开设与创新创业训练有关的风险投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等选修课程.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多数高校很难做到这点,虽然很多学校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但大学生创新项目依然未纳入教学计划,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如果将创新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开设,需要更多同学可以申报参与创新项目,现在由于创新创业项目的数量有限,导致只有部分学生有机会申报创新项目,所以学校不太好将其纳入教学计划.

2.2 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导师队伍建设重视度不够

根据教育部《意见》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大学导师的指导,因此要重视导师队伍的建设.对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大学生配备导师辅导.参与该计划的高校不仅要鼓励校内教师担任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学生的导师,而且要积极聘请校外导师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

安徽财经大学已在2011年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很多导师也能按照学校的要求辅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随着教师所带学生的增多,部分学院招生人数较多的学院老师一届被分到好几十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学校给予每位导师的激励太少,报酬太低,导致导师制逐渐流于形式,有的导师1年也和指导的学生见不了一次面.至于指导学生参加创新项目的申报,很多教师都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课题的申报,学生在选题、撰写申报书、进行调研、撰写发表的论文等很多时候都需要导师的指导,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就创新项目建立对导师的激励机制,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项目没有纳入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当中,导致导师最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怠于指导学生申报创新项目.

另外,聘请校外导师也是一个挑战,需要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合作,但如果能够切实实行,会给予实施创新项目的学生更多接触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有机会研究和调查实际问题.

3 有效实施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建议

笔者认为,要运用大学生创新项目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必须从四个方面加以完善:

3.1 将创新项目纳入教学培养计划

设立创新项目的目的是为大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为培养真正的创新人才提供条件,但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单一的创新项目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此将创新项目纳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创新项目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参与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此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成立由校长领导的专门的创新领导机构,其成员由教务、财务、科研、产业、设备、团委、学工等职能部门组成,建立创新平台,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日常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和管理办法.

其次,要给予创新项目更多的支持,如可以规定主持和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学生在完成创新项目并结题后,可以创新项目及成果替代折算一定数量的选修课学分.这样学生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如可以规定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级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课时,免修一定的选修课.目前,部分高校认识到创新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纷纷设置了创新学分制,如2008年四川大学就推出了创新学分制,2010年云南师范大学在学分制教学计划中设立专门的“创新学分”,2012年中央民族大学实行创新教育学分,这些都值得借鉴[3].

另外,鼓励教师开设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专题的选修课,培养学生申报、主持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技巧,为大学生申报创新项目提供专业的指导.

3.2 为创新项目提供创新实验平台及研究基地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条件建设.创新实验平台是现实进行课外创新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关系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败.如果大学生在进行项目研究时需要使用实验室和其他设施,参与计划高校的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各级重点实验室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参与计划高校的大学科技园、文化创意园、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要积极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任务,为参与计划的学生提供技术、资金、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另外,学校应可以和企业、相关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完成课题项目提供工作机会,完成调查和研究相关问题提供条件.

3.3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导师激励机制

导师对于大学生申报和完成创新项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申报创新项目前,往往对科研项目几乎一无所知,如果没有导师的指导,独自完成创新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导师自始至终都要为学生的创新项目付出很多心血.

首先,在申报初期,导师比较熟悉本学科最前沿的课题,大多学生是在教师的建议下才能选择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大学生撰写创新项目申报书时,也需要导师的指导和修改;其次,课题一旦申报下来,导师还要督促学生认真进行课题研究.如课题前期的调研阶段,要指导学生如何准备调查表格,进行课题的前期调研,如何查询课题的相关资料;在课题研究中期,导师要手把手教会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并帮助修改;最后,在课题结项时,导师要教会学生撰写结题报告.可以说教师的指导贯穿了创新项目申报、实施的整个过程.而在目前情况下,多数教师因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指导创新项目工作量在奖金发放、职称评定中不能得到承认等原因,对指导学生完成课外创新训练活动积极性不高.因此,建议学校将创新项目的指导纳入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的范围之内,给予适当的补贴和课时,并且在职称评审时适当考虑创新项目的指导.如西南大学就给予指导国家创新项目的老师60课时的工作量,以提高教师指导学生的积极性[4].

为了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质量,学校可选聘一定数量的校外导师,来完善指导教师队伍结构,聘请一批责任心强、经验丰富且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教师、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担任指导老师,建成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团队,为学生提供包括技术、智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各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3.4 加强创新项目的实施和监督

现在大部分的创新项目是由各高校自行管理的.因此,为了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学校应当加强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对项目的申报、实施、结项等全程监管.要求项目要进行中期检查,要规范项目的经费的使用,使得项目经费要真正用到创新项目的研究上.鼓励学生将课题成果公开发表或转化为专利和产品,实现学习——研究——创新的有机结合,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4 结语

大学生创新项目是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创新项目的有效实施和管理是实现创新目的的必然要求,相信随着创新项目的有效实施,高校将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1〕陈宓宓.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师生激励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4).

〔2〕李卫华,苏国红.创新人才培养的哲学反思[J].江淮论坛,2014(3).

〔3〕李兰.大学生创新项日在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替代研究 [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5).

〔4〕王以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9).

猜你喜欢

申报导师人才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人才云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V eraW an g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导师榜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