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赏古诗词的主旨思想

2015-03-19黄希鹏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主旨首诗意象

黄希鹏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诗歌鉴赏的前提。常见提问方式有: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对诗歌鉴赏题无从下手,就因为我们对主旨的模糊认知。即使高考中没有直接问及主旨思想,但试题总是与主旨思想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探究主旨思想的方法。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景、物,诗歌的主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古代诗人以诗言志,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涵的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进行的总结等就是我们要揣摩的诗歌的主旨,有的诗歌主旨表达得含蓄隐晦,有的则表达得直白张扬,掌握一定的概括诗歌主旨的方法至关重要。

方法一:借助诗题,理解主旨。

诗歌的标题往往是诗歌的眼睛、灵魂、核心,常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诗歌的题目是我们欣赏诗歌的一个切入点,它会给出相关暗示:有的暗示诗歌的内容,有的暗示诗歌创作的原因,有的暗示诗歌的类别,有的则直接点明诗歌的主旨或诗人的情感指向。因此,理解诗歌的主旨思想万不可忽视诗歌的题目。例如,杜甫的《书愤》,一个“愤”字就把诗人的激愤之情表露无遗;李绅的《悯农》,诗题中的“悯”字已经表明作者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张籍的《秋思》,“思”字已经表明诗歌是要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杜甫的《春夜喜雨》,题目中的“喜”是全诗的诗眼,由其可知这种喜悦之情会渗透在诗歌的字里行间;王维的《田园乐》,一看题目就会想象到诗人田园生活的愉悦和快乐;杜甫的《孤雁》之“孤”就明确点明了诗人孤独的情绪;等等。

所以,我们在分析诗歌的主旨思想时,要谨记:诗歌题目或多或少,或间接或直接暗示了一些有助于我们探究诗歌主题的有用信息,万不可忽略。

方法二:关注注释,体会主旨。

注释是对诗歌创作的说明或提示。注释,是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的信息。可是注释对于我们准确无误地理解一首诗确是至关重要的。它或是对某些疑难字词的解释,或是对诗歌背景作简明扼要的介绍,还有可能是交代写作缘由。有的往往隐含着写作的动因、背景等重要信息,诗出有因,其因主要在作者写诗的背景上,我们鉴赏诗歌当然也应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有的对作者作了简介,便于我们知人论世,鉴赏诗歌时切不可放过。有的是对诗歌的标题、诗歌中的用典、生僻词语、地名、物名、人物等作解释说明,这些解释说明对我们鉴赏诗歌很有帮助,不能等闲视之。例如,2013年湖北高考卷中欧阳修的《临江仙》后加了一个注释: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而题目又这样设问: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结合注释我们可以看出,老友远道来访,欧阳修席间回想起“新科进士的宴会”,很自然地,可以得出 “久别重逢的喜悦”这一情感。再联系词句,把“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等情感答出来,答案也就完整了。

请记住:注解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实际上是一种暗示。我们应该用好这种暗示,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方法三:品评“意象”,领会诗歌主旨。

写诗是为了抒情、言志,而情和志是虚的,须要借助于实物来传达,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景或物的自然属性,探究它所表达的与此景、物有关联的社会属性(即作者的情或志),而古代诗歌中的一些意象已经有了较为固定的社会属性。我们便可以抓住这些典型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旨。如2014年高考四川卷中赵执信《秋暮吟望》:“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稍加分析该诗歌的意象,我们就可以发现“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悲”,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看似旷达,实显无奈。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北斗低横”等固定的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全诗不脱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怀。所以答案可这样组织: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古诗中常见意象所蕴涵的情感往往是固定的,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方法四:“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

知人,就是了解诗人的个人经历、生平、个性品格、思想、创作风格;论世,就是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准确把握某个时代的风貌,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如2014年江西卷苏轼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这首诗,其实,我们只要了解苏轼其人其事其性格,考卷中“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的答案就可迎刃而解。苏轼深受儒、释、道影响,既有入世安天下的抱负,又有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出世思想,他一生虽然屡遭贬谪,越贬越远,但他积极乐观、随遇而安,贬到哪里都能为当地百姓带来福祉,深受百姓爱戴。所以,答案也就可以这样组织: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者: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知人论世方面,我们还要避免以下认识误区:对号入座,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必须有全局意识,切不可盲目套用,只从某一点出发,就轻易下结论。例如,2014年高考北京卷中鉴赏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的“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我们从老杜“沉郁顿挫”的诗风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内容上来盲目地套答案,就大错特错了。这首诗一反老杜的风格,表达了“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所以,我们在答题时还是要从诗歌内容入手,从具体诗句入手。切记:知人论世不是绝对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旨首诗意象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平淡真实显主旨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