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护士在医学救援中的优势分析

2015-03-19时秀锋赵秋霞王德洋

护理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男护士灾害救援

时秀锋,徐 丽,赵秋霞,王德洋

随着护理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男性加入护理队伍。男护士以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受到病人的肯定,得到社会的支持。在医学救援领域,护士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救援护理学已是呼之欲出的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1]。而且,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男护士代替女护士参加救援工作更有优势。因此,本研究对男护士在医学救援中的优势、男护士的培养等进行尝试性的讨论并给出建议。

1 医学救援对护士能力的要求

由于灾害的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破坏性等特点,导致伤员伤情严重、复杂。据统计,地震中混合伤占20%,颅脑损伤占30%,严重时失血,休克,多部位、多脏器、多功能损伤并存[2],对护士的救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应具备检伤分诊、急救、沟通、协调等技术能力,更应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对自我、救援人员及受伤者安全的评估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与决策能力[3,4]。2009年国际护理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制定了灾害护理能力框架。该框架分为4个方面,即减灾/预防能力、备灾能力、应对能力以及恢复/康复能力。通过国际护士会会长南裕子和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的李斯俭等灾害护理专家[5,6]的解读,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护士在灾害的不同时期应具备的护理能力。

1.1 灾前具备防灾和备灾能力 灾害发生前,护士要做好各种评估,包括个体和社区的风险评估、社区需求和资源评估等;做好社区内减灾教育、培训和演习,指导个体、家庭及社区做好灾害维生包准备,以确保基本物品(如水、食物、衣物、毛毯等)和基本药品的需求,并与其他医疗救援人员、组织和机构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备灾预案;建立备用护士资料库,组建灾害护理团队,以应对紧急情况。

1.2 灾时具备紧急救援和应对能力 灾害发生时,护士的主要职责是开展紧急救治、预检分诊,实施治疗饮食计划,关注弱势群体;针对灾民生理、心理需要,合理管理有限资源,积极做好灾民的代言人、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关注救援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监测传染病或其他威胁健康的危险因素,并收集伤员的相关信息,为流行病学专家提供可靠的一手资料。

1.3 灾后具备重建和康复护理能力 灾害发生后,由于公共卫生、水电设施等遭受严重破坏,出现粪便、污物得不到及时清理,食物匮乏,缺电、少水,药品不足等现象。因此,护理干预不仅要满足灾民的心理、社会、经济和法律需求,还要协助做好灾区的疾病监控、预防疾病的流行和爆发。同时,护士还应做好随访工作,承担起重建医疗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的重任。

总之,无论是医治受灾群众的身体疾患,还是修复灾后心理创伤和卫生防疫等,护士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7]。

2 男护士在灾害医学救援中的优势

2.1 生理方面的优势 通常情况下,灾害救援现场条件艰苦,医疗、生活物资缺乏,很多时候需要护士自己背负很重的必备物资长途跋涉,而且工作强度大、时间长、没有规律。男护士体能好、耐力强,可以胜任抬、搬、转运等大量体力工作。另外,男性的稳重、果敢也能缓解被救援者的紧张、焦虑,增强其安全感和信任感。

2.2 心理方面的优势 男护士思维缜密、胆大心细,愿意接受挑战性强的工作[8,9]。男护士的自我效能、抗挫折能力较强,面对突发事件,其应变能力和承压能力强,能坦然面对和承受灾害现场的一些负性事件,特别体现在矿难、地震、火灾、国际医疗援助等方面[10-12]。

2.3 管理方面的优势 在临床实践中,想要成为优秀的护理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应急能力和综合素质。男护士独立、自主,遇事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婚后受家庭影响小,能致力于发展事业,有更多的机会进入管理层[13,14]。据 Gaze[15]报道,早在1987年英国男护士占管理层的比例就高达50.3%。Porter[16]亦认为,护理行业正逐渐变成一个男性是管理者、女性是劳动者的职业。

2.4 科研方面的优势 护理科研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然而,国内护理科研开展普遍不理想,在灾害护理方面更为突出。男护士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擅长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性,在科研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在专业广度与深度上钻研更深入[17]。男护士的加入,将会改变护理群体的思维方式,提高护理科研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护理行业的整体地位[18]。

3 男护士的培养

3.1 营造男护士成长的社会氛围 据郝乾等[19]调查发现,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对男护士的不理解是导致男护士离职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肯定男护士的工作成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社会制约;另一方面,深入剖析男护士的职业优势,通过对国内外男护士事迹的褒奖、表彰等报道,让男护士了解临床需求及其执业情况、职业生涯及取得的各种成就,增强男护士的自豪感,提升其自信心[20]。

3.2 重视和关心男护士的成长 虽然男护士有许多优势,但其目前的就业形势却不太乐观。胡亚南等[21]调查发现,74.3%的男护士表示不会介绍亲戚朋友加入到男护士的队伍,这与Sherrod[22]的报道一致。王二传等[23]进一步指出,男护士的离职问题实质是管理方式、教育方式需要变革。故护理管理者需要改变思路,关注男护士的心理健康,多给予他们一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参与男护士的宣传活动,使他们从容面对社会和家庭的压力。2006年,中国男护士网的建立,为男护士们搭建了一个沟通的平台;近两年,男护士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一方面体现了各级护理管理者对男护士的重视和关爱;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增强了男护士的专业归属感。郭一峰等[24]对男护士职业发展论坛中的230名男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8.3% 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孙卓超[25]通过一次护理学术会议就改变了其职业价值观,对护理事业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更高的奋斗目标。另有研究显示,男护士从事护理教育工作,能促进男护士的职业发展,稳定护理队伍[26]。

3.3 系统的灾害护理教育 医学救援如果离开了护理理论和实践,将难以承担其使命,也无法开展工作。参加过医学救援的护士一致反映,需要开展灾害护理教育与培训[27-29]。因为日常的护理工作不能提升护士应对灾害的能力,对于灾害救援知识的学习必须与培训相结合[30]。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急诊、ICU专科培训,并组织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的轮转,掌握各科护理学知识和技能。同时,结合救援护理实践经验,教授灾害救援专业知识和技能,如障碍物移除技术、自救方法、野外条件下的炊事烹调技术等[31,32],同时进行有关灾难护理的相关法律和伦理知识学习,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33]。张慧捷等[34]通过系统培训,培养了一批全专业适任护士,成为投入紧急灾害救援的优秀储备力量,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系统培训的基础上,定期组织紧急救护演习(如地震、火灾等),按照灾难现场救援搜索、营救、医疗“三位一体”的需求,进行分层次、针对性训练,以持续提升护士对突发灾害的应对技能和救援能力[35]。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灾害护理教育、培训及能力培养已趋成熟,我们可以选派优秀护士外出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学习先进的全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管理的理念和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医学救援水平。

4 小结

医学救援护理学的发展,需要“一人多专”“一专多能”的全科护士,男护士的自身特点表明了他们在护理职业发展中特有的优势,这些鲜明的特质为男护士干好护理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卫生部注册护士信息数据库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男护士已达2万余人,如何充分发挥男护士的优势,值得各大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重视,给予关注、支持并着力培养[36]。

[1] 李宗浩,金辉.创建发展中国医学救援护理学[J].中国护理管理,2009,19(5):14-18.

[2] 杨子明.汶川抗震外科救治体会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12(46):1848-1852.

[3] Conway-Welch C.Nurses and mass casualty management:Filling an educational gap[J].Policy Politics Nurs Pract,2002,3(4):289-293.

[4] 黄叶莉,李书梅,王玚,等.文献回顾分析法总结灾害救援中的护理能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9):20-22.

[5] 南裕子,张晓春,庞书勤.灾害的预防准备及重建:灾害前沿护士的职责[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061-1064.

[6] 李斯俭.灾害管理原则及对灾害护理专业发展的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4,29(2):1-4.

[7] 王玚,黄叶莉,王文珍,等.军队护士在地震医学救援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A):34-35.

[8] 杨磊,姜超美,李春燕.9所医院男护士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59-560.

[9] 林艳侠,许乐.160名男护士职业定位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55-58.

[10] 尹斐,周郁秋,贾红红,等.男护士心理资本、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85-87.

[11] 童丽.男护士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及管理探讨[J].中外医疗,2012,35:169-170.

[12] 牛艳萍,崔忠,徐海涛.维和医疗分队病区的护理工作概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3):75-76.

[13] 刘俊卿,陈蕾,张平,等.三级甲等医院不同科室对男护士的需求及认知状况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424-426.

[14] 王进,金静芬.男护士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在优势[J].护理与康复,2011,10(11):956-958.

[15] Gaze H.Men in nursing:Man appeal[J].Nurs Times,1987,83(20):24-27.

[16] Porter S.Men in a women’s job:The gendered experience of nurses[J].Sociology of Health and Illness,1992,14(4):510-527.

[17] 左红霞.现阶段我国男护士职业优势及社会需求的现状[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0,25(7):92-95.

[18] 严恒.我国男护士从业现状与趋势[J].天津护理,2014,22(2):181-182.

[19] 郝乾,燕雪琴.武汉市三甲医院男护士离职原因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2014(2):25-26.

[20] 常佃沙,曹允芳,谭峰.急诊男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措施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9C):2982-2984.

[21] 胡亚南,张晓璇,张广清,等.广州市男护士职业现状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6C):1824-1826.

[22] Sherrod B.Man at work[J].Nursing Manage,2005,36(10):46-51.

[23] 王二传,陈斐,胡婷.男护士就业与离职状况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12):92-93.

[24] 郭一峰,郭爱敏.我国男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55-58.

[25] 孙卓超.一次让我改变职业观的学术会[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6):51.

[26] Vaismoradi M,Salsali M,Ahmadi F.Perspectives of Iranian male nursing students regarding the role of nursing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aprofessional identity:A content analysis study[J].Jpn J Nurs Sci,2011,8(2):174-183.

[27] 钱耀荣,李莘,晏晓颖,等.地震灾区现场护理人员救护素质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9):3073-3074.

[28] 刘喜文,冯慧敏,袁桢德.护理人员在地震救灾中的体验[J].护理研究,2012,26(7C):1935-1938.

[29] 江琳,孔悦.护士参加台风灾害救护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C):211-212.

[30] 刘庆秋,李瑞琴,耿笑微,等.护士对灾害护理的认知水平和态度的现况调查[J].护理研究,2011,25(11C):3028-3030.

[31] 管晓萍,张利岩,高歌,等.国际救援实践对护理培训方向的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06,3(3):112-113.

[32] 管晓萍.对灾害救援护理培训的两点建议[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38.

[33] 苏芬菊,赵东梅,蒋立昀.灾难救援中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J].护理研究,2013,27(12A):3848-3849.

[34] 张慧捷,孙玫,宋晨婕,等.全专业适任护士在地震灾害救援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31-633.

[35] 侯世科.中国灾难医学救援队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上海医学,2012,35(7):565-568.

[36] 刘逸文,成翼娟,廖燕.从汶川地震紧急医疗救援实践探讨我国灾害救援护士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598-599.

猜你喜欢

男护士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乐山市在职男护士健康素养水平调查
3D打印大救援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男护士渐成“香饽饽”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手术室男护士入职临床带教体会
救援行动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