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解读

2015-03-19王斌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整体性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解读

王斌

摘要: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认识问题。能否用整体性看待马克思主义,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意义和命运的问题。当前,在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延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分割开来的倾向。强调当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回归,对于认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具有无比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当代解读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其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广泛的生命力,这是连最激进的反对者都不能否认的事实。但是应该清楚地看到,理论界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拆解和分割的倾向,这显然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和重要特征,在当代,重新认识和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更加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一、马克思主义各组成部分的“整体性”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系统化,突出表现在针对十九世纪70年代起,德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杜林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损害,恩格斯在《前进报》上陆续发表一系列文章,这就是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反杜林论》。他虽然无意去搭建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体系,但是由于杜林学说涉及多个领域,使得这次论战变为对马克思主义系统的、全面的阐述,其中,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组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部分。这部著作有效回击了杜林的反马克思主义观点,对维护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纲领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13年,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马克思逝世三十周年之际,发表了明显承继恩格斯观点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对马克思的理论作了更加系统的概括,为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纲领。

这两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划分和总结,为斯大林所继承,而后在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成为不可动摇的绝对真理。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基本承袭了这一思想,直至今天,传统教科书模式依然在追求马克思主义原理化、体系化的阐述和表述形式,将马克思主义严格区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种解释固然有其合理性,却严重遮蔽了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性,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这种根深蒂固的认识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从来都不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分割开来,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整体理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虽然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划分,但是他系统阐述了三者的内在一致性。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早年完成了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然后为了解决令自己苦恼的困惑,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进行了深入解剖,最终创立和验证了自己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为了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行的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方向所做的艰辛探索,科学社会主义是经由上述过程得出的被严格证明的真理,三者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回归并不意味着对宏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否定。当前,对马克思主义三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显然,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整体科学,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我们必须站在更加宏观的视角,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中蕴藏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立足于完成对传统解释模式的超越,重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诠释和传播。所以,我们亟待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二、马克思主义延续的“整体性”

当前,中外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延续的整体性破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首先是编撰出“两个马克思”的神话,突出表现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如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那里。他们认为马克思早年和晚年的思想不是统一的,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之间存在着裂痕,虽然他们没明确提出“两个马克思”,但马克思主义延续的断裂正是他们解释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卢卡奇等十分推崇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尤其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以此来贬低和否定马克思成熟时期著作的意义。他们认为在青年马克思著作中蕴含的人道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精华和精髓所在,晚年的马克思崇尚暴力革命,是对西方人本思想的背离和背叛。与此截然相反的是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早期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是应予以否定的,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受制于人道主义这一“总命题”,因此不能将其列入马克思主义的范围之内。他特别指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然是写作时间上接近马克思成熟时期的一部作品,但在本质上最为远离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手稿”是“黎明前的黑暗”。

另外,强调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对立,也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延续的整体性,表现为先后出现“马恩对立论”“马恩各异论”等观点。最突出的代表是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其代表人物德拉—沃尔佩认为,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但影响甚微,甚至存在众多歪曲。他通过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展开的批判,反对所谓的恩格斯将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化”和“实证主义化”的倾向。他认为恩格斯的物质辩证法是对马克思科学辩证法的背离,其本质是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承袭,恩格斯与马克思的理论观点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在马克思逝世后延续的已经不再是完整的马克思主义,而是扭曲的、分割的马克思主义。

对此,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所谓的“两个马克思”,甚至后来的“马恩对立论”,其根本目的是消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淡化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最终企图从内部瓦解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从哲学批判、政治批判到经济批判,最终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循序渐进的形成过程,没有哲学、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不可能完成对剩余价值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掘,前者的理论探索是后者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马克思未重点涉及的领域继续开拓,从而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社会领域延伸到自然领域,最终完成了对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系统化。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马恩理论的内在一致性是不容置疑的,任何对马克思主义延续的整体性怀疑都是极其荒谬和片面的。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进入20世纪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马克思主义的声望和权威一度跌入低谷,但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观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变化,不断总结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伟大成就。

同样的,20世纪后的国外马克思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各种研究学派纷纷涌现,各种国际会议频频举办,各种研究著作和期刊层出不穷。长远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昌盛,除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外,还必须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和复杂,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哲学理论,具体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近代形而上学世界观所做的批判和自己观点的阐述诠释,由于他们是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下进行的,所以其

理论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新的解释路线和方向。其次是批判理论,不仅表现在他们从各个层面展开对当前资本主义的无情批判,即以异化研究为基点,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深层抨击,也包括对斯大林执政以来苏联逐渐显现的僵硬的社会主义模式弊端和缺陷的揭露。这些理论固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同路人和研究者,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化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有启发和帮助,为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宝贵借鉴和新的研究视角。

自《共产党宣言》发布以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彰显出自身的开放性和前瞻性。在马克思主义“全球化”和“世界化”的过程中,想要保持其整体性,就必须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之间的良性互动。值得肯定的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尽管异彩纷呈,观点林立,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当成一个整体来研究。因此,尽管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说观点庞杂,充满了差异和对立,甚至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曲解,但其从现实问题出发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却可以给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总之,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是一个在新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具有全面性和根本意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M].高铦,文贯中,魏章铃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陈学明.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从与后现代主义对立的视角看[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责任编辑:丁金荣

龙江洪/贵阳中医学院讲师(贵州贵阳550002)。

张明慧/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重庆401120)。

猜你喜欢

整体性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