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EB服务的行政区划信息管理浅析

2015-03-19夏浩军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勘界行政区域界线

◆夏浩军

0 引言

行政区域界线是法定的行政界线,由大量的历史习惯线、部分法定线和一些争议线组成,部分地区由于界线不清,致使边界争议不断发生,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民政部门勘界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成果资料,内容涉及标绘行政区域界线的地形图、界桩照片、界桩登记表、界桩位置略图、界线协议书、勘界技术设计以及其他文字资料,数量极其庞大,来之不易,属于宝贵的历史文献。目前界线管理工作主要采用档案管理方式,这样的资料只能手工检索,频繁查阅。既费时费力,又不利于档案管理,难以满足用户对勘界成果资料综合、系统分析的需求。而且资料容易破损,资料维护工作量大,手工检索速度慢,资料不能供多人同时使用,工作效率低下。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有规模的管理和迅速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的、规范的、现代化的管理是必由之路。

Web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地理信息系统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地理信息技术与 Web技术的结合,也推动了地理信息部门化、产业化和大众化的进程。由于政府工作很大一部分涉及到民政、土地、林业、水利等地理信息各个方面,由此,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简称WebGIS)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行政区划信息管理工作是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对界线、地名管理等行政区划信息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存和科学管理这些勘界成果,需要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GIS技术,建立数字化的地理信息和行政区划管理系统。

1 国外发展现状

虽然各国国情不同,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和政务环境有差别,但是电子政务建设却有着共同的规律和目的,那就是通过采用现代“电子手段”,达到降低政务工作成本,提高政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最终达到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为提高其国际竞争优势,迎接新的挑战,均积极致力于信息化建设,并将发展“电子政府”、实现“电子政府”放在首要位置。典型的如美国政府的“电子政府计划”、白宫网站建设、第一政府网站建设(FIRSTGOV)、日本政府的“E一 JAPAN战略”、新加坡的电子政府建设、电子英国、阿联酋的电子政府计划等。

自2001年《电子政务标杆管理:联合国所有成员国电子政务水平的调查报告》开始至2014年的十四年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已针对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发布了8份调查报告。《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致力于展示成功的电子政务策略案例,提倡繁荣、平等与和平的可持续发展纲领,推介以行政改革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开创性实践措施。该报告以这一报告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是世界上唯一一份评价193个联合国成员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的报告,是决策者了解本国电子政务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有效策略的工具,成为评估公共行政部门电子政务服务水准的权威标杆。从具体国家来看,韩国专注电子政务创新并一直发挥其领导作用,2014年仍居排名榜首位;与2012年相比,澳大利亚(第2名)、新加坡(第3名)的全球排名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从不同大洲来看,欧洲凭借最高的区域电子政务指数(EGDI)保持领先地位,法国(第4位)、荷兰(第5位)、英国(第8位)和芬兰(第10位)等国表现突出;美洲紧随其后,美国(全球排名第7位)领导美洲电子政务;韩国继续保持亚洲电子政务领跑者的地位;突尼斯(全球排名第75位)领导非洲电子政务。

2 国内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01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方针和应用重点。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组长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担任,旨在统筹协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建设网络强国。《2014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DGI)为 0.5450,位列第 70名,与 2012年相比上升8个位次,是近五年来排名最靠前的一次,表明中国电子政务在这段时间里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特征大体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部署己经完成;二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越来越明确;三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思路越来越清晰;四是对电子政务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五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成效也越来越突出。

我国省、县两级陆地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试点工作始于 20世纪80年代末,正式勘界从1996年起,历时5年,完成了全国陆地(不含港澳界)68条、62300多公里的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和41.6万多公里的县界勘定,成为法定的行政区域界线。2003年,由民政部开发完成的全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启用,系统包括全国陆地除港澳地区外长达6.23万公里的68条省界的地形图、界桩的详细位置,以及勘界协议书等相关信息。借助行政区域界线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最快速地提供省界位置、争议区地形地貌等基础数据,有效解决边界争议,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的普查、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减灾防灾等领域。

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测绘技术,实现对地理信息以及与地理空间数据相关的多种专题信息技术的采集、集成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高效可视化以及制图等功能,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它在多种信息的集成处理和可视化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和界线管理工作直接与空间位置有关,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大大提高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和界线管理的工作效率,为领导决策及时提供科学依据,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信息化、高效化以及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传统GIS,开发出的功能操作只能为专用的应用服务,不能被其他系统调用。功能资源不能共享,无法实现异构空间数据互操作,无法实现跨平台,开发、调试和维护困难。这不利于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信息的共享,不适应电子政务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但是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由于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政府各部门间的合作行为,使得异构应用系统的交互发展成本过高,而且只能适用于特定的环境。此外,政府职能服务化的发展也需要能够支持迅速查询、定位和调用应用服务的机制。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潜力,使用户能够轻易发现、使用政府部门的服务,使政府各个部门间能迅速建立安全可靠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将新一代的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Web服务技术框架体系应用于电子政务系统。该体系适用于电子政务体系结构,从而使 Web不仅成为信息共享的平台,而且成为服务共享的平台。

4 Web服务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电子政务是一个综合的信息系统,它能够有效地处理机关内部的流程、协作、信息利用和交流,即首先实现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并在此基础上将服务的对象从政府机关内部扩展到其它机关、企业和社会公众(即信息发布和动态交互式信息服务)。其服务对象既包括政府机关内部,也包括其他政府机关、企业和社会公众;处理对象包括政府机关内部信息、可在一定范围内交流的信息和可以公开发布的信息(政务公开);处理方法是机关内部处理流程模拟、协作,信息发布,受理各类申请、投诉、建议和要求。既有信息的发布和接收,也有交互式的处理。从电子政务的基本思想来看,电子政务的各级政府可能分布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这要求信息系统有远程通信的能力。当今随着政府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快,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更为灵活、松散,就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松散耦合的需求。另外,各个政府部门应用的开发平台和语言可能都不相同,这时需要将这些不同平台下使用不同编程语言开发的应用程序集成为一个相互协调互动的 Web应用。Web 服务体系使用 SOAP协议在实现应用与服务之间的通信,用WSDL文件对服务进行标准的描述。SOAP和WSDL都是基于 XML的,这保证了 XML的跨平台操作。同时,SOAP一般使用标准的HTTP协议,可以透明地穿越政府防火墙。Web Services可以在Web上发布,发布的服务可以在UDDI上进行注册以便被检索使用,满足了政府之间松散耦合的要求。

5 基于WEB服务的境界GIS

Web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地理信息系统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地理信息技术与 Web技术的结合,也推动了地理信息部门化、产业化和大众化的进程。当前,网络技术在分布式技术的基础上,向网格技术延伸,给 Web创造了新的契机,也使得地理信息系统有从系统向服务转变的趋势。地理信息 Web服务是Web服务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的产物,是GIS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由于政府工作很大一部分涉及到民政、土地、林业、水利等地理信息各个方面,由此WebGIS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是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对界线、界桩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存和科学管理这些勘界成果,需要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GIS技术,建立数字化的地理信息和界线管理系统。

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WebGIS)是 GIS 技术随着Internet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它使GIS从专业人员手中解放出来,成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成果,用户通过Internet可以浏览访问 WebGIS站点中的空间数据,并进行各种空间信息检索和空间分析。基于 Web服务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系统将大大提高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和界线管理的工作效率,为领导决策及时提供科学依据,对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信息化、高效化和现代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的境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空间、不同平台和多源不同数据结构的地理信息按照系统化、结构化、一体化的运行机制进行数据组织、管理,实现信息查询、分析、信息成果的发布,适时提供各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用于管理和决策支持。境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为民政部门解决边界争议、有效管理行政区域界线并更好地保管勘界成果服务,而且可以提高业务的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可以对境界进行实时变更和更新,处理和协调境界关系,快速进行行政区划图的更新,避免重复劳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为政府的计划、建设、国土资源、林业、水利、公安、司法等部门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法定的基础数据,在土地、林业、农业等国土资源的普查、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减灾防灾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真正实现网络环境下信息共享和知识的发现,推进GIS社会化的应用。

6 结束语

在地区已有勘界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技术来管理勘界成果资料,并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使界线管理和行政区划管理趋于一体化。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建设一套基于 Web服务的行政区划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代化技术来管理勘界成果资料,并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使界线管理和行政区划管理趋于一体化。总之,利用 Web服务技术的优点来建立具有信息共享、易于集成、动态构建、互操作性强和软件重用性好的行政区划信息管理系统将作为政务管理及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而实现普及应用。

猜你喜欢

勘界行政区域界线
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研究
The Beasts Within
有界线性算子的Drazin逆的逆序律
汝州市水源地保护区勘界项目通过评审
跨行政区域税务法院:完善税收司法的制度路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释义(之十三)
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的意见
婚姻的智慧,是分寸和界线
义乌市林权勘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越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