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青年文摘》的成功因素

2015-03-19崔智勇

传媒 2015年20期
关键词:文摘期刊

文/崔智勇

浅析《青年文摘》的成功因素

文/崔智勇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普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数字化阅读方式悄然成为主流。传统纸媒生存空间遭受挤压,而各类纸媒本身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我国现有公开出版的9900多种期刊中,文摘类期刊在数量上只占了2%左右,但市场占有份额却十分巨大。因此,期刊未来的发展绝不能忽略这些有巨大影响力的文摘类期刊。

《青年文摘》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的综合性文摘类期刊,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面向青年读者的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青年文摘》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不断创新,发行量屡创新高,获得了业界及广大读者的好评。本文从如何打造品牌、夯实品牌、扩展品牌三个方面探讨《青年文摘》成功的经验,以期为我国期刊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以优秀品质和特色栏目打造品牌

坚持优秀品质。《青年文摘》以“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为办刊理念。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在内容选择、文章风格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通俗易读又不流于肤浅,在朴实亲切的文风中达到引导青年的目的。《青年文摘》始终以积极健康的形象存于一代代青年心中,当初阅读《青年文摘》的青年,成为父母之后,依旧会把对它的特殊情感带给下一代。

随着期刊种类与数量的增多,期刊市场竞争白热化,都市“快餐文化”现象开始凸现。许多期刊为了利益而丢了精神,一味迎合低级趣味以争夺读者市场。但是《青年文摘》坚守其精神不变,以其独有的清新雅致自成一派,保持着朴实清新的文风和亲和力面向读者。

不断提升栏目特色。《青年文摘》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时代,内容的重点也不一样,但其始终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面向青年。《青年文摘》里的文章汇集了各方面的智慧,同时还与中央电视台一起举办大型知识竞赛,很多青年纷纷响应、积极参与。到后来《青年文摘》顺应时代发展,文章的精髓更倾向于思想性与哲理性。

进入新世纪,互联网越来越普及,青少年对个性化的追求越来越明显,《青年文摘》对期刊整体重新规划编辑,侧重于成长经历、人生感悟以及情感体验等和青少年息息相关的话题。强调文章内容真实、寓意明确、形式优美、栏目清新、文字精编、取材广泛等,即真、善、美、新、精、广六个方面的特色。更是顺应青年阅读习惯的改变,浓缩篇幅,注重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把人生中的真善美事迹以崭新的形式表现出来,青年人健康向上的正面形象跃然纸上,社会正气和文明新风得到无声传播。

以创新求质量和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品牌

提升期刊的质量。面对新媒体的冲击,《青年文摘》积极探索,一方面秉持期刊传统特色,强化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注重创新,围绕提升期刊质量进行改革:以新推出的《青年文摘·彩版》(以下简称彩版)为例,其致力于打造“最时尚的青春励志杂志”,推出之后深受市场喜爱,尤其是在期刊市场不太景气的大环境下,每期发行量同比增长10%,广告收入也稳步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内容提升。彩版的目标读者是新一代的年轻人,他们的阅读诉求和他们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他们的思维活跃、有主见。心灵鸡汤式的灌输方式已经让他们疲劳,年轻人更追求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结合这一特性,《青年文摘》提出了“读彩版,做有智有趣有爱的人”的办刊口号,如果说“有智”“有爱”构成了彩版的主要内容,那么“有趣”则成为期刊的鲜明风格。三大主题的贯彻使杂志整体既有趣但不庸俗,时尚但不肤浅,娱乐但不浮躁。

二是编辑方式提升。处于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文摘“剪刀加糨糊”的编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时代要求了。海量资讯爆炸式地铺面而来,读者更需要媒体人做到的是“去粗取精”,使他们更易获得优质信息。新媒体时代的文摘类期刊要求高水平的信息加工能力,彩版的每篇文章都不同程度地融入编辑们的整理、整合甚至原创的过程。

三是视觉设计感提升。对一份期刊而言,品相无疑是给客户的第一印象,是否第一时间带给客户轻松、有趣、有创意的感官,可能会对客户是否购买产生影响。先说封面设计,彩版都颇为用心,从构图到意境都处处讲究、拒绝平庸,充满想象力的封面也进一步明确了该刊的格调。内文设计改变了“文摘式”的呆板处理方法,借鉴了时尚期刊和新闻周刊按风格题材集中编排的做法,这种内容编排从美术设计上得到了更加有力的呈现。同时利用彩版的彩色优势配用大量彩色图片,既简单轻快地传递信息,迎合了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同时也成为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一大优势。

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一份成功的期刊背后必定有一群优秀的人在默默地付出和辛勤地耕耘。《青年文摘》是青年人的期刊,其从文章的体裁到篇章的结构,到版式的设计,从语言到文风,都贴近青年人的情趣。首先,近年来《青年文摘》重点打造一支年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编辑的平均年龄只有31岁。这样年轻的编辑队伍保证了读者与作者的贴近性。其次,从重点高校招聘品学兼优的毕业生。从近几年青年文摘杂志社的招聘信息来看,其招聘具有灵活性,凡具有写作特长的均为招聘对象,这种看似轻松的招聘方式对于广大普通人而言却很难胜任。特别是在近两年,要求应聘者为重点大学中文专业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这样的门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人才队伍的高素质。

以多元化扩展品牌

树立品牌形象,开展各类活动。《青年文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如给在祖国东南海岸前线站岗的士兵们送期刊;举办“百万读者献爱心”大型活动,发动读者给偏远落后地区的同龄人捐赠《青年文摘》;支持和参与为贫困地区的少年白内障患者开展免费治疗的“健康快车”的宣传活动;与中华健康基金会合作,无偿为基金会提供资助等,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提高品牌影响力。

《青年文摘》注重编读互动,与读者一起办刊。通过读者来电来信等方式进行每半年一次的定期检验,还通过电话和读者俱乐部以及微博、微信等渠道和读者互动,对期刊进行评论。智能手机普及后,作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给特定栏目投稿,每一期都有特设话题。《青年文摘》始终注重和读者的联系,跟读者一起举办了一系列巡演和联谊会,使得期刊与读者的关系更加密切。

多渠道传播。数字出版迅猛发展,年轻人在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和学习知识上已经离不开网络。《青年文摘》重视研究网络的普及给年轻人带来的消费心理的变化,编辑理念开始面向年轻人新的阅读习惯转变,注重多渠道的媒介传播。

《青年文摘》官方网站的创办,一方面通过网站提供期刊上市前的预告和导读,展示其旗下的所有新媒体产品。同时也成为了和读者互动的极好载体,通过网站收集读者意见和建议,通过线上互动凝聚读者,进一步增强品牌的归属感。《青年文摘·快点》更是借助官方网站这一平台,同时借力于其他一些公共阅读平台如QQ阅读、汉王书城等,立足网络传播,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青年文摘手机报推出手机阅读这一当下最热门的收费阅读产品,截至2014年底拥有订阅用户50万,杂志社借此取得了稳定收益。为了满足各类读者的不同要求,青年文摘杂志社推出了《青年文摘·播》音频网络杂志,使期刊的形态进一步多样化。

此外,《青年文摘》也没有忽视微博这一重要互联网应用,微博发展至今,活跃用户主体是青少年,借力微博,他们可以更加畅快地表达自己的声音并同时获取资讯。早在数年前,《青年文摘》就开通了博客,和读者进行了良好的线上线下互动。其后,《青年文摘》又分别在新浪网和腾讯网开通了微博。截至2015年8月,《青年文摘》新浪微博“粉丝”超过54万。

综上所述,通过对《青年文摘》33年品牌历练过程及成功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青年文摘》成长为广大青少年津津乐读的品牌期刊,其成功的经验不是偶然的。《青年文摘》同样面临着刊物和读者的市场细分与挖掘不足、广告收益低、发行渠道不完善、整体品位有待提升等问题。从经验中看到成功与不足,保持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态度,才能促使我国综合类文摘类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通识学院

猜你喜欢

文摘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IAPA文摘
期刊问答
期刊问答
期刊征稿进行时
英语文摘
期待您的加入
台港文摘
健康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