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中西主流文化间的冲突、交融与升华

2015-03-19姜瑞林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融中西

姜瑞林

(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短论

全球化背景下中西主流文化间的冲突、交融与升华

姜瑞林

(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冲突中交融,在交融中升华,不仅是文化发展的一般现象,且是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途径。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文化优势,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曾在中西文化对比及中国文化道路选择的问题上冥思苦想,不懈求索,希望在中西融合互通的基础上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开拓出一条正确道路,以之引领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最终选择了一条以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兼容中西以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正确道路。当前,如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中吸收、借鉴西方文化。对此,我国应当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坚定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将社会主义文化升华到一个全新的文化历史高度,以全球化的视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当前中西主流文化差异概观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和一个时代中受政府倡导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每个时期都有当时的主流文化。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直到清末,儒家文化一直是历代帝王推崇的主流文化。在整个封建时代,即便儒学的学术文化主流地位曾经受到佛教和道教等文化形态的冲击,但儒家文化的主流地位却从未改变。在西方,中世纪以来基督教文化一直充当其主流文化,且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崛起,基督教文化经历与资本主义文化的艰难调适开始走向世俗形态,逐步创生出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民主、自由、科学等核心文化内涵[1]。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要想捍卫自己的文化主权,在中西文化冲突和交融中实现升华,就必须在新的时代基础上理性分析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语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皆有表现。在语言上,中西文化在各自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语言文化系统。文化心理不同,语言词汇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出现较大差异,如许多表面含义相同的英汉词汇却具有截然不同的实际含义。如中华民族以“龙的传人”自居,与“龙”相关的词汇大多具有褒义。然而,英文中的“dragon”却具有几乎截然相反的含义,常用来指称凶猛严厉的人,是邪恶和魔鬼的化身。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西主流文化间的冲突与交融

(一)全球化背景下中西主流文化间的冲突

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面对同一问题、同一事件和同一现象时基于不同的主流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不同观点、看法、意见、态度及行为。文化冲突源于文化具有本能的排他性,任何文化形态对其信仰群体来说都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都会被作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维度。为此,面对相同问题,分属不同主流文化背景的人们会产生不同见解,并对导致产生与之不同见解的文化系统排斥。文化冲突源于存在文化差异的两种文化之间的接触,且接触越广泛深入,相互间的冲突越明显普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分属中西主流文化系统的利益群体不仅进行着日益广泛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还在诸多领域进行着激烈的利益角逐,导致中西主流文化之间的冲突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和更加深入的层次上展开。比如,美国好莱坞的影视作品充斥着中国各大电影门户网站,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而在观赏影片的同时,也会无形间受到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西主流文化间的交融

文化还具有包容性,且在不断兼容异质文化基础上实现固有文化形态的升华与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的主流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主流文化随着彼此交流和认识的深入,文化交融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如中国主流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和顺其自然,对当今西方主流文化讲求科学与理性并追求改造自然的生存竞争法则具有救济调和作用。西方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日益受到欢迎与支持便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最好例证。另外,随着英语在中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普及,中国人对西方主流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日益深入。

三、中西主流文化在全球化平台下的升华路径

(一)坚持主流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处理中西主流文化关系

全球化是多元化基础上的融合趋势,而非西方主导下的同一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中国应当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主流文化前进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主流文化讲究“和而不同”,即承认文化只有在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磨合中才能实现共生发展。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也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将全球化趋势中的文化整合看做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可以将中西方主流文化看做是全球背景下文化发展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两者的共生共存是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尽管两者存在矛盾和冲突,但只有在彼此的交流与碰撞中才能实现彼此主流文化的升华进步,才能实现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故而,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中,在处理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中,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发展观。

(二)自觉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强化主流文化的民族内核

中西主流文化的冲突与交融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之一。然而,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却将让中西主流文化之间的正常的文化共生共存关系发生扭曲。对此,我国必须在坚持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自觉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不断强化主流文化的民族内核。我国要应对西方主流文化的文化霸权,就应当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同时,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化转化。建设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的合理成分,更应当重视加强民族本位文化的建设,以发挥传统文化在增进民族团结中的身份认同作用。

(三)推进西方主流文化中合理成分的中国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崛起,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其文化内核。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当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吸收借鉴,但不能移植照搬。因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基础则是几千年儒家主流文化的熏陶。对此,应当推进西方主流文化中那些符合现代生产方式发展需要的合理成分与我国具体国情的结合,将之创造性地吸纳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建设中。另外,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对一国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吸收西方主流文化中符合中国国情与发展需要的合理成分,既可以增强我国主流文化的影响力,也可增进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

(四)创新文化交往形态,将中西主流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引向深入

事实证明,在相对封闭的文化体制下,仅靠国家层面的宣传介绍和外交推广,难以实现中国主流文化与西方民众的广泛接触,难以让中国主流文化在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主流价值认同。为此,我国应当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引导、鼓励和扶持中西之间的文化服务贸易,逐步推进中西主流文化交往由国家政治层面向文化产业主导的社会化层面转化,让中西方在中西主流文化交往中获得更深刻的彼此了解和价值认同的同时,还能从中受益,以实现文化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的双赢互动发展。目前,在中西方文化服务贸易中,中西贸易逆差巨大,说明中国主流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力有限。对此,我国应当在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创新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的政策扶持体系,加强国内文化产品生产的国际适应性,逐步增强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加强中国主流文化产品的输出能力。

[1]初彤.以博弈论视角探析中西文化碰撞及文化全球化趋势[J].文化学刊,2011(4):75-79.

【责任编辑 王雅坤】

2015-05-25

河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资助项目《当前中国主流文化的特质与走向》(SD123010);2014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研究》(2D201424)

G04

A

1005-6378(2015)05-0149-02

10.3969/j.issn.1005-6378.2015.05.025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交融中西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真美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中西文化视阈下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交融的独特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