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位理解”的背后
——一道错题的启示

2015-03-19重庆市长寿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春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5期
关键词:错位王老师错题

重庆市长寿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春梅

一、案例描述

前不久到一所学校集体视导,在检查教师作业批改时,一道错题引发了我的思考。题目是这样的:一根绳子,王老师剪去是6米,这根绳子原来有多少米?一位学生是这样解答的:(米)。对学生的解答过程,老师画了“×”。在错题旁边,这位学生重新写了老师视为正确的解题过程“6÷(1—(米),并附加了3道相关的练习题,以 “加强练习”。

随后,我拿着作业本问这个学生:“同学,你这道题错在哪里?”这位学生看看我,又看看自己作业本上的题,挠着头说:“我觉得没有错!”“那你这是怎么改的?”我好奇地问。“老师说6米是剩下的。”“那你怎么认为?”“我觉得6米是剪去的的。”

二、案例思考

显而易见,这道题老师与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是错位的。学生认为“一根绳子,王老师剪去的是6米”,老师的理解是“一根绳子,王老师剪去后是6米”。对题意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不同的算法,导致了上述批改结果。然而,这个不同所产生的连锁反应,显然与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毫无关系。从学生的解答过程可以看出,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算法,学生不仅已经理解、掌握,而且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案例启示

第一,减少“主观判断”,增加“沟通交流”。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往往以自己的理解为依据,以标准答案为范本,面对不同的答案,通常是直接否定,然后让学生去改。这个过程教师很少留出时间倾听学生的思考,也正是由于“沟通”的缺失,直接导致上述案例中“错位理解”现象的发生。面对学生的错误,特别是一些意外情况,首先应该变“改错”为“沟通”,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以及思维过程,只要有道理就应该给以肯定,而不是主观判断后的否定。

第二,减少“题面歧义”,增加“作业精备”。

“错位理解”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应减少“主观判断”,还应避免“题面歧义”,增加“作业精备”的时间。所谓“作业精备”,就是要精心设计每一道题,做到对每道作业题心中有数,布置作业前,老师最好把每一个习题先做一遍。这样,不仅可以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发现习题中的问题,减少“题面歧义”,避免对提升学业质量的一些非本质因素干扰,还可以增强教师的基本功,同时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从而增强作业的实效。

第三,减少“视错如仇”,增加“错误利用”。

错误是一种资源,当学生产生错误时,老师不要轻言否定,而应该及时抓住这一宝贵时机,重发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巧妙地加以利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更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猜你喜欢

错位王老师错题
奇妙的旅行
『压强』易错题练习
笑笑的错题
有趣的动物
有趣的错位摄影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圆”易错题
我喜欢的一堂课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教育”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