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画墨跃然于纸 情高意远淳化于心—教读《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有感

2015-03-19四川省仪陇县安乐小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5期
关键词:张志西塞山斜风细雨

四川省仪陇县安乐小学校 蔡 军

近日与学生教读唐代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初读,山水画墨跃然于纸面,再读,情高意远淳化于心中。欲罢不能,有感而发,与同行们共勉。

张志和(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唐朝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他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径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后因事获罪贬南浦慰,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常学姜太公在溪边无饵垂钓。其代表著作有《玄真子》集。此篇《渔歌子》亦称《渔父》,其借鉴民间渔歌而成。

在唐代,小令词的清空和王维一派水墨画的冲淡,可以说是互为辉映的双壁。词人而兼画家的张志和,正是把握了这一宗艺术瑰宝的高手。他把高远的情思化为清空的意境,又把质朴玲珑的语感,提炼为悠然脱俗的冲淡意趣,从而使他的词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高蹈风格。也正因这首精短的词,张志和得以传名千古。

由于词人长时间游历于民间,取材于民间,这首词的基调清新、质朴。但另一方面,作者张志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渔父,而是以“烟波”为寄托的文人式的“钓徒”。所以词中除了具有民间文学的质朴、清新之气外,还融和着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古代高蹈文人的淡泊、澄洁的高情远意。

词人正如“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唐音癸签》),在那个长夜难明的社会,不求闻达,“有山林闲适之趣”,可以说是别有襟抱的。当然,因为词人和世俗相忤,只落得从大自然中觅取心灵滋养、陶醉其中,也就不免回避现实。但,毕竟不能掩盖作品的出于自然的淳美的光彩,到如今,作品依然给读者带来词人的淡怀逸致的美感。

词人的淡怀逸致不是诉诸直接咏怀,而是寄情于景,以画入词,通篇十七字,山、水、白鹭和鳜鱼,更兼斜风细雨不归之人,词人藉渔父寄托自己的情怀,而渔父又是被安排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显示了这是一幅江南水乡的渔歌水墨图。

尽管诗是时间的艺术,画是空间的艺术,一动一静,各有特点。然而它们却又可以相通和相补。张志和是词人,又是画家,所以他对淡怀逸致的抒发,是诗画相兼的。恰逢斜风细雨,江南春色,桃花汛起。就这样,词人写出了一刹那的空间状态,勾勒出相对凝定的水墨画图。同时,词人又信手拈来,捕捉了西塞山前的一片美景:高处白鹭鸶从水田飞跃上空,低处春水绿波落英缤纷,水中肥美鳜鱼泼波游弋。而画的中心,则是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父即词人自己,而从这互为烘托的静态的空间结构中,分明又通过景物生气的渲染,抒发出词人内心悠然自得的动态。鹭翻飞,水畅流,鱼儿泼波嬉逐,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清丽、秀润。当然,渔父也就被当前的景物所吸引,产生了自然淳朴的意趣和不愿离开这个魅人亦复宜人的境界的深情。你看,“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正是词人对美的发现和执着。在斜风细雨中,词人体验到鹭鸶的飞翔更为飘逸,漂流在水中的桃花格外鲜艳。在这优美的环境中垂钓,词人的心情就不只是为美陶醉,而且还为当前的优美画境而坚定了意志,不仅是“不思归”,而且更进一步淳化为“不须归”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亦即如此。

此刻,引导学生去体会词中山水墨图的诗中之画,去感悟情意高远的画中之诗,境情交融,淳化于心间,诗词的优美无以言表。

猜你喜欢

张志西塞山斜风细雨
傅卫国
己亥暮春雨中登西塞山
张志
渔 歌 子
养生漫画:持之以恒
大葱栽培技术
渔歌子
老家的葫芦枣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