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增实效

2015-03-19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第一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5期
关键词:梯子习题题目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第一中学 韦 亮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习题的讲解和练习来使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必须和常用的手段,但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沉浸在题海中,单纯地训练、讲解往往会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习题,用活这些习题,深入挖掘它们的潜在教学功能,让学生乐意学、乐意做,从而获得数学知识成果,同时,也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探究的精神,这是数学教师值得深入研究的。我在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也尝试着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设计系列问题,调动探究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引导学生克服思维的封闭状态和对所学知识的僵化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力创设充满求知欲望的教学情境,提出富于启发性和批评性的问题,善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二、引导延伸问题,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学生思维的惰性,造成对问题的理解满足于一知半解,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因此教师在讲解教材的习题时,一定要发掘这些题的潜力,在解决所有的问题后有意识的将问题延伸,引导学生意犹未尽地深入进去,这样才能起到优化思维的作用。

三、重视一题多解,拓展合作探究空间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审视分析同一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教学中适当的一题多解,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熟练运用,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发现创造的强烈愿望,锻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初一数学学习时,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在很多几何题中,经常会遇到一道题目答案不唯一的情况,即“多个解”问题。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初一的学生在解这类题目中存在很明显的问题,即“漏解问题”。比如说,在学习数轴时,我们都做过这样一道习题,“在数轴上到点-2的距离为5的数”,这个题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题目,最终的答案有2种情况,但是这道题对于学生们来说却是杀伤力很大的题目,很多学生只得出3这一种情况。原因如何?怎样解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对于初学某个知识的学生,往往对于某个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其次,特别是对于初一的学生,某些特定的知识使其形成思维定势,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多角度全面考察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老师一般遇到常见的“多个解”的问题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去完成,起到互补答案的效果,使学生慢慢养成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二是对于很多问题,在做完题后,学生问问自己或小组成员是不是可能出现多解。最后,对于涉及“多个解”的题目,除了知道这类题有多个解还不行,通过小组成员集思广益还要知道从哪些角度得出这些解,保证不会漏解。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这类问题,我们相信对于这类“多个解”的问题学生就会迎刃而解。

四、巧用一题多变,激活合作探究思维

“一题多变”既改变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又改变解题方法,是命题角度和解法角度两个方面同时发散,其发散性更强,适当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更能激活学生思维,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一架2.5米长的梯子,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7米,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

变题一:如果梯子的底端滑动了2米,那么梯子的顶端滑动了几米?

变题二:当梯子的顶端下滑的距离和梯子底端水平滑动的距离相等时,这时梯子的顶端距离地面有多高?

通过这种训练,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适当变式,使学生从中探索命题演变的思维方法,它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设计开放习题,激发合作探究欲望

开放题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明确,从而蕴含着多种可能,它因为有很大的挑战性,此类习题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也能给学生提供较多的独创的机会。

如一个钢筋三角架在边长分别是20厘米,50厘米,60厘米,现要再设计一个与其相似的钢筋三角架,而且有长为30厘米和50厘米的两根钢筋,要求以其中一根为一边,从另一根上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两边,则不同的截法有几种?

分析:此题是开放发散题,学生们积极思考探究,尝试多种解法,最终找到答案,实质上只有两种,即12厘米,30厘米,36厘米和10厘米,25厘米,30厘米。解决一个个开放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探究演练。

六、习题引入生活,强化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既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科学,又是一门应用极其广泛的科学,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也具有创造,它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大有益处的。我们尽量挖掘一些背景应用题给学生练习,将抽象化的数学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来,使学生更具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又强化应用意识。对应用题的教学,是初一学生的难点,用学生在生活中熟知的,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还可以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索,练习中更多的设计些联系实际生活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努力解决问题,完成作业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更加强烈”。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更应小心呵护和发展孩子的合作探究能力。特别是在习题的训练中,大胆尝试,勇于探索,走出一条科学有效之路,让学生的数学精神和探究意识更加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梯子习题题目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木梯子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