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文本特点,落实“语用”教学—谈人教版《跨越百年的美丽》文本解读

2015-03-19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参内中心学校刘秋玲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5期
关键词:居里夫人美丽文本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参内中心学校 刘秋玲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不仅要看到文本表面承载的言语信息,表达的思想内容,使用的文体样式,还必须关注到文字背后隐藏着的言语形式。语文课更应唤醒课程意识:关注文体、关注写法、关注言语形式,领略“语言的魅力”。下面就《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如何关注文本的特征,有效落实“语用”教学浅谈如下。

一、准确解读文本,找到教学的切入点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人教版六年级第五组课文的第一篇,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语文学习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本文是散文大家梁衡先生所写的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以描述“美丽”为表达的主要内容,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她本身的形象与品格,更在于她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过程中实现的人生价值。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叙述,充分展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投身科学的顽强意志,以及为远大理想忘我奋斗,视名利为粪土的崇高精神。

我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发现大部分课文都有一个切入点:或一词,或一句,或一段;或开篇,或总结,或承上启下。找准以上切入点,引导学生准确感知课文,就会让学生对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因此,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切入点去准确解读文本。

一是抓题眼。文题是文本的眼睛,也是文本的灵魂所在。从创作的角度而言,文本作者总是对文题千锤百炼,给人视觉冲击、让人印象深刻、萌发阅读冲动。用心品赏标题,会觉得眼前仿佛有一个灵魂在跃动。所以,在教学本文时我就抓住“美丽”一词引导学生质疑: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其中“美丽”是文眼,它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品读,在品读中解惑,充分体味出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以文题的理解为线,串起的语文教学意义非凡。从阅读的角度看,注重对文章标题的分析,通过读“题”悟“情”,读“题”明“法”,从而整体地把握住文章的要点和主旨,可谓是一种提高阅读效率的好方法。

二是抓关键词。文本解读须采取“大火煮沸小火慢熬”的办法,即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一个个关键性的词语,“千百次地读”“千百次地问”。只要在重点处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文本中有许多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词语,细细琢磨便能品出语言的味道,这样方可避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语文教学才不会变成一个空洞的、说教的东西。

三是抓主线。有位教育家曾指出:“任何文章都是有主线的,你抓住了主线,也就走进了文章,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丰富的语文世界。”一条主线可贯穿全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赞誉居里夫人科学成就及人格魅力的文章,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精神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教学中我抓住“美丽”这一主线通过“质疑美丽解题→感知美丽初读→探究美丽品读→升华美丽总结→牢记美丽拓展”设计教学环节,以居里夫人的内在美和外在美为中心进行有关的词句理解和语言训练,把梁衡这篇散文用美丽为线有机地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品味,可谓丝丝入扣,点点入韵。

二、细微解读文本,抓住重点读中感悟

文本细读就是要抓住文本的细微之处,见微知著,读出文本所绘之形象,读出文本所含之意蕴,读出文本所指之精神。文本细读能力的高低,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文本细读的深度,决定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高度。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身上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但是本文有点杂,有点散,若是让学生单独地浏览我想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未必能很好地掌握这一要点。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进行有效引导,这样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读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字的魅力。

例如,我抓住“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那么如何理解玛丽的这些性格特点,我让学生在不同方式读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紧扣住“三年又九个月”“成吨”“0.1克”等词句引读,“三年又九个月”与“0.1克”在反复比较着读中体会到居里夫妇艰辛提炼镭的过程。如此一导居里夫人执着探索的精神跃然纸上。

接着,我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模仿文本,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来写描写一段表现班里某个同学勤奋学习的片断。有了文本的引路,学生自然水到渠成,下笔如有神。如此一来,真正把“语用”教学落到了实处。

三、用心解读文本,关注学生感受

文本解读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对事物的认识态度和方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既不能把学生的读书收获当作是对文本的理解,全然不顾文本的价值取向;又不能一意孤行,理所当然地把教师的认识和感受强加于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有利于课堂上及时、有效地引导和调控,使学生能及时调整自己与作者的对话,更正确、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总之,《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向我们展示的精彩还有很多,每一个闪光点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教师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在名著营造的精神殿堂里,在阅读这盏明灯的恩泽下,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都是课程,信手拈来、旁逸斜出即是风景。而这种“风景”是一名教师长期研究、沉淀才炼就成的。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应是爬行动物在文字上爬行的过程,更应像精灵一样飞翔于文字之上。

猜你喜欢

居里夫人美丽文本
吴健雄孙女眼中的“东方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们创造美丽
科学奇女居里夫人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