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传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2015-03-19本刊编辑部

传播与版权 2015年3期
关键词:舆论导向事关舆论

●本刊编辑部

新闻传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本刊编辑部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是对新闻传播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我们做好新闻传播的根本原则。

新闻传播是国之大事,党的要务。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民族兴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放任自流,听任蛊惑人心的流言蜚语随意散布,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以正祛邪,始终不渝地把新闻传播的方向引到利党、利国、利民、利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自古以来“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论断(魏《典论•论文》 曹丕)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对新闻舆论传播导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思想上漠然置之,行动上无所作为,结果将导致新闻传播舆论领域出现正不压邪、似是而非的言论不断,谬误流传。中外历史告诉我们,正确导向是新闻传播的“灵魂”,一旦失去这个“灵魂”,我们就会不知所往,受制于人。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加之新兴媒体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意愿的平台,舆论多元化成常态,尤其需要正确引导,以明辨是非,引领潮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弘扬民族精神与道德。不崇洋媚外,但不排除外为中用。从实际出发 ,结合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把公民引向爱党爱国,团结互助,建设强国富民的中华民族上来。多作正面宣传,不要炒作负面事件。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在政治上识别大是大非问题,就要注意“五慎重、五有利”。五慎重是,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与生活,涉及党、国家、军队的秘密,涉及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外交政策,涉及社会敏感问题等要慎之又慎。五个有利是: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民群众奔小康,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而务实创新;有利于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无论是弘扬主旋律,还是传播正能量,都要全力在各新闻传播领域做到,使之无一遗漏,无一空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要坚持依法、科学的有效管理空间,净化环境,努力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积极作用。

提高正确的舆论导向力,就要增强传播媒介信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英国著名学者霍尔曾提出了编码/解码理论,他指出受众解读媒介信息的方式有三种:倾向式解读、协商式解读和反抗式解读。当受众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理解信息时,发生的是倾向式解读。当受众部分接受媒介所提示的意义,部分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媒介信息时,就形成协商式解读。受众还可以对媒介所提示的信息意义做出完全相反的理解,即进行反抗式解读。新闻传播要成功地正确导向舆论,就必须引导受众尽可能多地倾向式解读新闻传播的信息,尽可能地杜绝反抗式解读,不断地强化新闻传播信息的客观性、科学性,善解人意,为大众喜闻乐见,提高公信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新常态下,继承创新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前,科技日益进步,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舆论生态、发展环境和整体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样的新常态下,要坚持正确的导向,推进新闻传播工作,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打破思想束缚,勇于在新闻传播的源头,尝试新的传播模式,牢牢把握好新的活力源泉。创新传播理念、创新传播手段、创新工作内容,娓娓道来,循循善诱,进行形式活泼的生动诠释,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舆论引导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到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为,用正确的引导舆论新阵地的发展和发挥舆论制高点的作用。

猜你喜欢

舆论导向事关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事关你的“钱袋子”这些变化了解一下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芳华》: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
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