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言生态伦理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

2015-03-19潘世松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伦理教材

潘世松

(江汉大学 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56)

基于语言生态伦理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

潘世松

(江汉大学 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56)

基于语言生态伦理理论对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日制本科生开设的“现代汉语”的教学改革提出设想。论文认为,“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是关乎母语传承的系统工程,具有理论层面的多层级性、多角度性和实践层面的内容互补性、手段多样性、评价多元性等特征。在汉语整体性、母语背景化、复杂性理论背景下,讨论“现代汉语”基于团队智慧的语言生态伦理理念的教学改革,是学科教学接地气的体现,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代汉语;母语传承;教学改革;语言生态伦理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的“现代汉语”指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日制本科生一年级开设的“现代汉语”。关于课程性质及内容,江汉大学现代汉语教学团队的教学大纲如此界定:“现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汉语”课程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并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素质。

纵向来看,江汉大学现代汉语教学团队的“现代汉语”教学,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几代人在教材选择、方法运用等方面进行过艰苦的探索。

先看教材的选择。目前,“现代汉语”教材市面上供选择的余地较大,我们书架上就很容易找到黄伯荣、廖序东本、胡裕树本、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本、邢福义、汪国胜本、邵敬敏本等《现代汉语》。无论是编写内容还是体系风格,这些版本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最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先后选用邢福义本、邢福义、汪国胜本作为指定教材,其他版本作为延伸读物。

再看教学方法的运用。由于是本科生大学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我们以往的教法是,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内听课、记笔记、课外练习等为辅。后来,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开展,“现代汉语”成为江汉大学第一批省级精品课程,教学方法里相应地增加了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

一方面,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等认为“现代汉语”很重要,比如“现代汉语”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来开设;另一方面,该门课程教学的理论体系似乎还不够,期待一种能一以贯之的理论基础。面对学生的就业、深造等现实需求,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是学习效果的评价,“现代汉语”的教学改革还有相当的探索空间。

诚然,跟着经验走固然不会出错,也会感到轻松;但是,具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导引、汉语母语的传承等的价值会更大,也更符合当下注重前沿性、应用性、互补性的学科建设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积累,我们现代汉语教学团队相继有学者提出、完善“语言生态伦理”理论。科研与教学不应脱节,而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因此,如果与团队成员的上述研究成果相结合,“现代汉语”的教学改革会不会更接地气一些?会不会由此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二、理论基础

几年来,我们团队有学者提出“语言生态伦理”[1]这一术语,论证“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可能[2]、实践必要与知识前提[3]、性质及原则[4]等;接着,团队成员相继在学理思考与实践运用层面,就“中国敬语生态伦理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5]、“语言生态伦理视域下的领域语言”[6]、“赵本山春晚小品话语生态位失范现象”[7]、“‘通过……,使……’类句式生成的语言生态伦理动因及对策”[8]等展开讨论,初步构拟出“语言生态伦理”体系。

何谓语言生态伦理?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语言的发生、发展和个体语言的习得、运用的人为痕迹与自然状态之间道德关系的内心驱迫感,是族群语言立法与语言道德的应当存在”[2],其基本内容分为“语际生态伦理、语用生态伦理和语内生态伦理三个层级”[4]。“语际生态伦理层级主要探讨基于生存空间、实物可能、劳动场景、思维类型、认知范畴等自然与社会因素制约下的族群、国家语言(方言)的发生、发展、传播以及异语间的互惠共生”;“语内生态伦理层级指具体民族、国家语言(方言、土语)的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的发生、发展与规范生态伦理”;“语际生态伦理层级与语内生态伦理层级的交汇是语用生态伦理层级,是个体、亚族群、族群、国家等语言人在特定的空间内,在语境、传媒、方式、功能类型等方面基于民族语言(方言、土语)的具体运用,这种运用可以跨越语际层面;在时间上,是语言人在不同领域对语际层面和语内层面特定语言(方言、土语)的具体运用。”[4]“现代汉语”教学表现为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内容取与舍的互补、方法增与减的共生等,是汉语母语习得与传承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有其伦理规定性。这样,“现代汉语”教学与改革是语言生态伦理理论在汉语母语习得与传承方面的实践运用。

那么,基于语言生态伦理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实践,具体操作情况怎样?

三、改革设想

在汉语整体性、母语背景化、复杂性理论[8]等学科理论背景下,“现代汉语”教学的确需要改革。但是,这一改革恐怕不能凭借勇气而上,更不能拍脑袋。有了团队智慧象征的语言生态伦理理念做指导,“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我们设计为一个系统工程,宏观上倡导多层面、多角度的尝试,微观上要从内容互补、手段多样、评价多元等侧面来进行。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内容互补和评价多元。

(一)教学内容的互补

包括“现代汉语”教材市面可供选择的多样性与实际教学用书的唯一性、教材观点的传统性与研究成果的当下性两个方面。

1.教材选择的多样性与教学用书的唯一性

一般地说,我国大陆绝大多数有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学校没有自己独立编写“现代汉语”教材;就我们江汉大学现代汉语教学团队而言,有部分成员参加过编写“现代汉语”教材。另一方面,适合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日制本科生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市面上还不少。这样,“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体系的设计,我们首先应该解决好下列矛盾:在教材版本多样化的今天,我们要达成同类教材的选择与知识点的取舍的有机统一。

毋庸置疑,全日制本科生的“现代汉语”教材尤其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主编所在单位在全国“现代汉语”领域的一面旗帜,也是一种科研和教学的领军标志。在知识点的取舍上,如果能够完全领会主编所在单位的前辈、先行者们的学术成就,当然不错;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准确无误地吸收主编所在单位科研团队的学术思想?我们团队在“现代汉语”领域也有一定的积累,该怎么对待?问题来了:怎样既向主编所在单位的前辈、先行者们学习优秀传统、吸收他们的标志性成果,又能在教学过程中发出江汉大学现代汉语教学团队的积累之声?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的通盘考虑。我们的设想是,出于教学用书的排他性特征,我们团队“现代汉语”课程的框架采用邢福义、汪国胜主编的《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适时、适量添加市面上能找到的任何版本的内容以及我们团队成员的研究成果。

2.教材的传统性与成果的当下性

从出版时间来看,目前市面上的“现代汉语”教材有的是20世纪末出版的,有的从20世纪60年代出版以来经过再版、修订、重订。这一方面说明汉语母语的习得与传承要强化汉语整体性、母语背景化,同时也说明教材的传统性、规范性。但是,从理论传承、对现代汉语结构式或言语成品的解释力度来看,国内外现代汉语的最新研究成果恐怕不能视而不见。常识告诉我们,任何理论的解释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多种理论参与到现代汉语言语现象的解释中来,现代汉语的运用实践才会更有活力,理论发展才会有更大的突破。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传统教材观点与前沿研究理论的统一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只坚持一家一派的观点,而要争取传统教材观点与当下研究成果的兼顾与平衡。

(二)评价机制的多元

关于教学评价机制问题,我们目前尚未掌握第一手资料。但是,就我们团队成员以在国内名牌大学攻读学位、访学、学术会议等途径所了解到的经验以及江汉大学的情况来看,我国大陆大学当下的教学评价机制显得厚度有些欠缺,某种程度上还有些生硬,行政色彩、企业数据化管理模式等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有利于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的人文关怀有些不够。轻易就能举出的例子是:教学评价机制=学生评教+拿数据说话。

客观地说,同学们评价老师,肯定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主要依据学生的评价数据来给任课老师评等次甚至左右任课老师职称的评定,有失之偏颇的风险。试想:同学们的评教过程会不会有某种程度的应付性?可不可能带有情绪性?同学们是否有权喜欢彼科而不喜欢此科?是否可能喜欢上同一门课的A老师而不喜欢B或C或D老师?这种评价机制下,任课老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会不会有意无意地讨好或迎合学生?最后,拿着带着如此之多的疑问的评价数据去给相关老师下教学结论,公允程度有多大?更有甚者,有的学校在每个教学班级由具体职能部门如教务处指派或培养一个信息员,这个信息员是个卧底,背着科任老师定期给其领导输送情报即打报告。先不谈老师们知道真相后会有什么感受,这种做法真的能释放出正能量?我们的大学是这样塑造“卧底同学”的人格的?

这就谈到了评价机制的改革问题。评价机制的改革首先要回答的,谁是教学中的主体——科任老师和同学都是教学中的主体。

“现代汉语”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而大学一年级又是高中与大学的过渡期,因此,这一年里要让同学们建立起学习主体意识,明白“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同学都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体。这样,同学们就会相对容易从高中的应试学习模式里走出来,构建自我主体学习模式。“现代汉语”的教学评价机制要释放出灵活性、人文性信息。我们的改革设计包括三个层面。

1.单位管理评价

“单位”除了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学院、系,还要加上管理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如教育厅、政府教育督导室。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出台的教学评价机制,一定要有超过半数的来自第一线的普通任课教师的参与,不然,科任老师有沦为打工仔的危险。理性告诉我们,高校老师不是企业的打工仔,学生人格的塑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灵活、细致的人文关怀。教育厅、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工作人员要走进高校老师的课堂,对学校管理部门出台的教学评价机制进行调研、评估,提出修正意见。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要分两个阶段来进行:在校评价和毕业后的评价。在校评价又分为学习“现代汉语”学期评价和“现代汉语”结业后的在校评价。这样的数据来得有些艰难,但学科的建设是细致入微的,需要真实数据,需要发展的原动力。

3.同行评价

学生最后是要走向社会的,因此,“现代汉语”教学评价机制里引入同行评价很有必要。这个“同行”包括学术圈子的同行,也包括用人单位的资深工作者。前者通过从江汉大学中文系录取的研究生、各种学术会议、教(科)研成果展开测评,后者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综合质量、可期待指数等进行评判。

[1]潘世松.异语文字符号夹杂现象的学科理据[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潘世松.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可能[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3]潘世松.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实践必要与知识前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6).

[4]潘世松.语言生态伦理的性质及原则[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5]刘超班.中国敬语生态伦理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6).

[6]曾丹.论语言生态伦理视域下的领域语言[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7]潘世松,黄盼.赵本山春晚小品话语生态位失范现象考察[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

[8]潘世松.“通过……,使……”类句式生成的语言生态伦理动因及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5).

2095-4654(2015)10-0117-03

2015-05-28

武汉市教育局“《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研究”(2008J06)

H109.4

A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伦理教材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