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来”和“一向”的范畴特征与语值倾向

2015-03-19王桂亮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复句二者范畴

王桂亮,钟 虹

(1.江汉大学 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56;2.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从来”和“一向”的范畴特征与语值倾向

王桂亮1,钟 虹2

(1.江汉大学 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56;2.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从来”、“一向”有“隐含全量性”和“相对定位性”两项共同语义语法范畴特征和比照功能。但二者不能替换,各有不同的语值表现,这体现为不同的主观视点:“从来”主要表达对事实变化的主观异态感受,“一向”注重据实比较来描述行为主体或延续事件的惯常特征。这种分工在固化句式、句法搭配和复句选配倾向等方面有相应表现。

“从来”;“一向”;比照功能;搭配倾向;语值

“从来”和“一向”是两个较难辨析的近义时间副词,在词典释义中都采用“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从过去到现在(或说话时)一直都是如此”说法。因此有时可互换。例如:

(1)a.在她嘴里,从来听不出一声哀叹和呻吟。(知侠《铁道游击队》) b.在她嘴里,一向听不出一声哀叹和呻吟。

(2)a.李自成在这些行事上是一向瞧不起罗汝才的。(姚雪垠《李自成》) b.李自成在这些行事上是从来瞧不起罗汝才的。

但是仔细体会就发现替换后意思有细微差别,有时就不能互换。例如:

(3)a.一向隐居的朱先生也参加了这一活动。(陈忠实《白鹿原》) b.从来隐居的朱先生也参加了这一活动。

鉴于此,本文拟从语义语法范畴特征、句式搭配和语值差异等角度给出解释。

一、共有的范畴特征和比照功能

在常见的副词分类中,二者常被归入同一类。如陆俭明、马真注意到了二者的表时作用,归入表过去时的定时时间副词[1];还有些学者注意到了二者的时量特征,有长时副词[2]、时段副词[3]或幅度副词[4]等不同说法。总之,不同学者已分别观察到有关的时体范畴特征或时量范畴特征。实际上,这两方面特征是兼有的,可概括为“隐含全量性”和“相对定位性”。

(一)范畴特征

1.隐含全量性

“从来”、“一向”的时量范畴特征是通过词义本身体现的,在词典释义中是用“从X到Y”连介结构表明这种隐含长时量的。二者对在限定时段内的持续事件或状态所持续的时间长度具有全幅涵盖的特点,所以隐含着“没有例外”的意思在内,可称之为“隐含全量性”。例如:

(4)无论冲锋杀敌还是抢险救灾,我们的军队从来都是毫不畏惧、一往无前的。

(5)我学习成绩一向挺好的。

例(4)“从来”涵盖了包括“冲锋杀敌、抢险救灾”等特定时间在内的所有时间,强调我们军队的坚强斗志一直没变。例(5)“一向”涵盖了由历次考试成绩构成的所有时点,强调学习成绩非常稳定。

这项特征要求二者搭配的谓语须有[+非动态性]的语义特征。“非动态性”与“动态性”相对,“指句法结构着重于描写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5]。例如:

(6)我讲话从来老实的。

(7)我们党和政府一向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8)您在咱们胡同一向还是有威信的。

以上例句中出现在谓语部分的形容词“老实”(例(6))、心理动词“重视”(例(7))和复杂谓语“是有威信的”(例(8))都属于可持续的相对静止状态,具有非动态性。

2.相对定位性

有些论述喜欢通过时间起点和终点的不同来辨析“从来”和“一向”,但常出现相互矛盾的结论。这是因为没有意识到二者作为虚词在表意上有模糊性和相对性,并不能像具体的时间表达方式那样有精确的起止点。

与“从来”和“一向”对应的固定时间范围通常要参照语句中直接出现或隐含的时间参照点确定,根据这些时间参照可确定二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属于过去的。例如:

(9)被救出后到现在,永奇从来没有提过地震的任何事情。

(10)咱老子一向惯使人扮作官军赚城劫寨,这一回却叫别人学咱的拳路捣咱的心窝。

(11)宗杰不光不吃请,不受礼,还从来不陪外来干部吃饭。

(12)他说,澳大利亚一向重视中国……

例(9)用“被救出后到现在”限定了“从来”所占据的固定时间段属于过去;例(10)用“这一回”将“一向”对应的时间段限定在过去;例(11)(12)属于泛时句,是“零形式已然句”[6],也能确定是属于过去的。

(二)比照功能

我们知道,人们常借助对过去或已然事件的表述来说明其对“现在(将来)”影响及说话人相应的主观评价。与“从来”、“一向”对应的正是过去或已然的长段时间,说话人在表述有关事件时,实际上是站在“现在(将来)”(参照时间)看“过去”,用分立的视点来比照有关情况,并表达特定的主观态度。同时,若把“从来”、“一向”对过去的全幅限定看成一条“线段”,把当下的情况看成一个“点”,那么这种时量悬差是很大的,极易强化因“视点分立”所造成的语意对照或逆转。例如:

(13)我特别声明,汪剑钊从来不曾、将来也不会“耻于承认自己是诗人”。(李少君BLOG)

例(13)中诗人汪剑钊故意把个人立场分说为与“过去(从来)”和“将来”两个时间有关,通过比照强调了个人态度永远不会变化。因此,当人们需要从时间历程角度对事件或状态的有关情况作评价时,喜欢用“从来”、“一向”造成比照来表达个人的评价态度,这可称为比照功能。根据语境中表述内容的语义顺逆,可分为顺向比照和逆向对比两大类。

1.顺向比照

通常,“从来、一向”所搭配谓语表述的事态有很强的惯常延续性,有时说话人会有意用“现在、这回”等词语把“现在(将来)”与“过去”的延续事态分开来说,突出过去事态对现在的强大持续影响,从而构成顺向比照。例如:

(14)谢建生从来话就少,现在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最近自己家里出了这些棘手的事儿……

例(14)中谢建生现在的“沉默寡言”是过去一直“话就少”惯常延续,通过分说突出了人物性格行为的惯常表现及其对当下家庭变故的影响。

2.逆向对比

逆向对比则直接将“现在”的变异情况和“过去”惯常延续状况构成对比。例如:

(15)楠格哈尔省的卡马过去一向由于土地肥沃而有“小美国”之称,但是,现在这块地方也成了不毛之地。

例(15)中将卡马现成为“不毛之地”与过去长期“土地肥沃”的情况对比,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人们对该地区所发生巨变的深刻印象。

二、从选配倾向看二者的语值差异

邢福义指出“语里同义,语表异形,究其语值”[7]。据此来看,二者不能替换主要是因为主观视点不同。这可以找到相应的形式依据或选配倾向来证明。

(一)从来+没(没有)+“这样”类指代词+X

已有研究证明“从来”多用在否定句中,“一向”多用在肯定句中。这有相应的句法形式表现,如“从来+没(没有)+‘这样’类指代词+X”中就不能换用“一向”,该句式中“X”包括形容词性和动词性结构,有时在“这样”等指代词语前会出现“像今天、像现在”等。该句式“是以前一个较长时段与现在的比较”[8],即用以前一直没达到过现在的程度来强调说明现在的情况在某种性状程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

(16)我当了十几年的老师,从来没见过学生这么用心去布置我们的教室。

(17)在泰森的职业生涯中,他从来没有表现得像现在这样非人性。

例(16)把学生今天特别用心布置教室的行为与以往十几年的情况对比,强调学生现在的用心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例(17)把以往整个职业生涯的长期表现与现在的非人性表现对比来说明拳王泰森现在的非人性表现已反常到极点。上述例句中“从来”都不能换为“一向”,在语料中也没有发现。因此,可用该句式来区分“从来”和“一向”。

(二)“从来/一向+VP/AP”充当定语的倾向

据观察,“一向+VP/AP”比“从来+VP/AP”更常用在定语位置。用华中师大当代小说和复句语料库检索标注后得到如下数据:“一向”42例,“从来”22例。在典型谈话节目《鲁豫有约》(MLC)中有:“一向”15例(共21例);“从来”5例(共459例)。例如:

(18)但在那年夏天,一向在家人眼中循规蹈矩的他(陈奕迅)却做出了一个意外之举。

(19)就在人们以为她要把重心放在电影上的时候,从来都有着独立想法的刘嘉玲,却有了新的目标。

“一向/从来+VP/AP”属于“表现行为主体的恒常特征”的描写性关系从句,其核心功能是“提供背景性新信息”[9]。《鲁豫有约》(MLC)15例“一向+VP/AP”作定语的句子中有12例用在主持人作背景解说的场合,而非主体对话部分。可见“一向+VP/AP”作定语主要用来对行为主体的性格行为等惯常特征补充说明,方便观众深入了解被采访对象,如例(18);相比之下,“从来+VP/AP”较少作定语来说明行为主体的惯常特征,“从来+VP/AP”更常作谓语来表现具体事件过程的延续性特征。

(三)在不同复句中的选配倾向

在华中师大复句语料库检索“从来”和“一向”后,随机选取前100例统计发现,“从来”更常用在对照关系并列句(“从来”19例,“一向”1例),“一向”更常用在说明性因果句(“一向”31例,“从来”18例)。与个别复句关系标记的共现上也不同:以“由于”为例,“从来”9例,“一向”13例;以“不是……而是……”为例,“从来”87例,“一向”3例。“由于”是因果关系标记,“重在分析原由,强调理据”[10],“一向”与之共现,可增强对事实理据的认定态度;“不是……而是……”是然否对照句式,主要起主观辨释功能[11],“从来”与之共现,可增强辨释语气。后一句式表意强度要高于“由于”句,因此“从来”的主观性稍强于“一向”。

(四)二者的视点偏向

上述倾向使二者对主观视点的区分趋于稳定。“从来”偏向从异态角度来表意,即使用在肯定句也带有不同寻常的异态感受;“一向”多用在肯定句中,从常态角度来描述客观事实。例如:

(20)“小儿麻痹症?”豆豆还从来没听到过这个词,因此又反问了一句。

(21)刘建超说,中方坚决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这一立场从来是明确和坚定不移的。

(22)勇主任算账一向是仔细的,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中用了许多“从来”句来叙述主角豆豆第一次遇到新鲜事物的好奇童心,令人忍俊不禁,如例(20)。例(21)“从来”用在肯定句中更能表明刘建超对美方行为的不满,若换用“历来”就没有这种反感态度了。例(22)中二者共现,“一向”所在肯定分句是从总体概括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惯常行为,而“从来”所在否定分句则从具体事例上加以印证,属于肯否互证。

三、结语

“从来”和“一向”有共同的范畴特征和比照功能,这是可互换的原因。但是,各有不同的主观视点才是长期共存的语值动因:“从来”主要表达对变化事实的主观异态感受;“一向”注重据实描述行为主体或延续事件的惯常特征。这也使二者在句式搭配等方面日趋分化。

[1]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2]张亚军.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4]史金生,胡晓萍.动量副词的类别及其选择性[J].语文研究,2004,(2).

[5]张旺熹.汉语句法结构隐性量探微[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6]李铁根.“了”、“着”、“过”与汉语时制的表达[J].语言研究,2002,(3).

[7]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8]杨惠芬.表比较的“没有”句句型探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

[9]方梅.由背景化触发的两种句法结构——主语零形反指和描写性关系从句[J].中国语文,2008,(4).

[10]邢福义.“由于”句的语义偏向辨[J].中国语文,2002,(4).

[11]朱斌.然否对照的辨释功能[J].语言研究,2007,(2).

2095-4654(2015)10-0055-03

2015-06-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YY086);江汉大学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14011)和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2015年度开放基金项目(Y 3)资助

H146

A

猜你喜欢

复句二者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略论复句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