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言”及“意”,对话文本

2015-03-18王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本语言

王华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6-0079-01

要想体验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情感,只有牢牢抓住文章的语言进行教学。阅读教学离不开“咬文嚼字”。如何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好来,这就需要教师细读文本,把字词的意思放在具体语境中。借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怎样得“意”又得“言”,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找准切入口。要解读文本,就要突破常规的教学思路,找准切入口,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很好地打开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这样就能让课堂变得有效、高效。例如有一老师在讲《与朱元思书》一课时,就抓住了一句话来展开课堂教学,她说有人评价《与朱元思书》是一幅山水画,那么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它是一幅山水画呢,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出是“奇山”和“异水”,教师紧接着问“为什么在山前面用个‘奇字来形容呢?”“为什么又在水前面用‘异来形容呢?”这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愿意去接触文本,愿意去与文本对话,学生的答案也是多样的,有的是从一句话来分析,有的是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也能分析出来,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都能着眼于“奇”和“异”来加以赏析,达到了品词析句的最佳效果。一堂课,没有花架子,很朴实、很实在地分析了课文,让人耳目一新,原来一篇写景散文可以上得如此生动,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很充实,很饱满。

2.巧妙抓文眼。郑桂华老师说:“一篇课文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抓住文本中的文眼,深入到语言中去,不停留于表面,不失为文本细读,成就有效课堂的一条捷径。

比如有一老师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时,他是这样设计问题的:(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请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学生很开心,因为问题很简单。(2)不管是杨志等的押,还是晁盖等的取,都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是什么?学生很快找到是“智”,那么文中“智”的地方体现在哪儿?这问题一出来,学生更是跃跃欲试,紧紧围绕“智”,立足文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寻根究底。立足文眼的教学设计简约而富有张力,体现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高超的教学水平。

3.紧抓关键词。要深刻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完全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细细地咀嚼与品位,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仍需要这样的咬文嚼字,微言大义。语言文字有局限性,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想与情感完全表达出来,即言不尽意。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出言外之意来。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作者用心斟酌的最准确、最传神地表达感情的字词,对那些内涵丰富而又深刻的语句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品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着,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培养学生的语感。那种忽视语言文字的开掘,抛开语言文字的本体,略谈语言学习的倾向,恰恰是把语文给架空了,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落得个空文虚谈。

总之,文本解读一方面要把语言作为得力的工具,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语言文字,要利用语言可以表达的特点,借助于各种方式,来激发人的想象,引发人的联想,从而引起更丰富的思想与情感,以获得言外之意。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康和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文本语言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