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在血缘之上

2015-03-18余艳

延河·绿色文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奶妈益阳烤红薯

余艳

这是一个作家和奶妈的故事,一曲《小燕子》摇篮曲,催生好梦几十年;这是一个非血缘却真亲情的故事,甘甜乳汁温润生命成长,魂系半世纪。

作家叫小燕子,苦苦寻找奶妈20年。1月31日上午,这段寻找,在没有血缘的兄弟姐妹齐聚湖南益阳大码头,迎接失散多年的“小燕子”回家中有了着落。可让人扼腕揪心的是,恩重如山的奶妈在4年前去世,一场惊喜的团聚化作无尽的哀伤。当一奶之娘喂养的7个孩子,齐刷刷站在一个老人的遗像前,作家小燕子,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撕心裂肺?什么叫如泣如诉?什么叫一往情深……

人间的爱,会高于血缘?小燕子跪地叩诉——

燕子的血脉是奶妈甘甜乳汁延续的;

燕子成长的基石是奶妈品质铺垫的;

燕子的生命也是奶妈用大爱给予的——这,该是血缘之上的真情大爱!

没奶吃的小燕子做了奶妈的“老五”

这是1月9日找到奶妈一家半个月后的1月31日晚,益阳市三桥下的“小嘴巴面业”,厂门卫边的一间屋里,燕子作家靠在奶妈最后离去的床上。她执意要在娘的床上睡一夜,是坚信这里,还有娘温暖的体温,还有娘挚爱的眼神,还飘着娘哼着的摇篮曲——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是啊,也是春天,也是小燕子,一对没血缘的母女结下半世纪的——缘。

那是上世纪60年代,燕子作家出生在益阳市郊区黄泥湖的外婆家。阳春三月,在中南地勘局309大队(现303大队)工作的爸爸,接到妻子要生产的电报赶回来,刚到岳母家门口,一幕奇景出现了: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惊飞了一群轻灵的燕子,“叽——”的一片群鸟齐鸣,足有四、五百只燕子从头顶飞过。爸爸欣喜地说:“这是为我们家孩子出生庆贺呢。如果是个女孩,就叫燕子……”

燕子顺利出生了,可28天的小燕子,却长成个软榻瘦弱、不吃不喝的小猫。原来,母亲天生没奶,这女婴,什么炼乳、牛奶、米汤都不喝,整天就是哭。

抱到益阳街上二姨家,听说不远处的秦家一连夭折两个孩子。母亲秦爱珍眼睁睁看着排行老五的儿子死在自己怀里,几近崩溃,抓什么都放怀里当儿子哄抱着。

“得找个毛毛给她,要不……”

秦爱珍原名叫彭霞珍。3岁丧母,12岁做童养媳,16岁跟丈夫圆房后随夫姓,改姓秦。这天,一个哭哑喉咙的瘦弱女婴递到秦爱珍面前。她一把抱过,解怀就喂。是天然的奶香?是舒适的柔软?是想要的温情?是本能的饥渴?女婴似乎找到最可口的甘泉,大口大口吸吮着吃奶。母亲看“儿子”回来,愁苦几日的脸也露出了欣慰……

就这样,这个叫“燕子”的女婴找到了娘,吃饱了就“咯咯”地笑,几日之间就缓过了神。她就是今天的作家——燕子。燕子的父母叫奶妈“干娘子”,叫“干娘子”的母亲接受了——她的老五、她的儿,也接受了另一份责任——燕子的奶妈。

没有血缘的邻居,成了一家人。可是那时候,奶妈只是一个拖板车的苦劳力。

奶妈的丈夫有严重的哮喘病,婆婆双目失明。一家七口,靠她长年累月养活着。奶妈在益阳向家码头拖板车运货,在水上讨生活。整天来回奔跑着:早晨把小燕子喂饱,中午再跑回来喂一次。晚上,奶妈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回家,来不及靠在椅子上休息片刻,先把饿了的小燕子塞怀里。看着贪婪吸吮的小燕子,奶妈抚摸着她的小额头,内疚地唠叨:“饿着我的小燕子了,我的小燕子作孽哟……”

奶妈的乳汁血脉,

让小燕子一辈子像了她

原本,奶妈的家就是小燕子的天堂。

小燕子来到奶妈家半年后,长成黑胖翘嘴、眼睛眯成一条缝。这自然缘于奶妈整天风里来雨里去,靠力气吃饭,黑些糙点。有几分小资情调的燕子妈,看着越长越像奶妈的女儿,心里愁:这奶水怎么比血缘还强大?

燕子妈抱着孩子,悄悄去找读了一箩筐古书的老先生,想给孩子改个名,能顺着漂亮长。老先生提议顺着“沉鱼落雁”的绝美去。可半路上还在琢磨“美丽”的燕子妈,最后自作主张,改成“鲜艳”的“艳”。她一门心思想:要跟奶妈的奶水“较劲”,让“黑不溜秋”的女儿白白胖胖地长回来。

但燕子妈只能永远失望了——亲生女儿鼻子往下的嘴唇下巴脸型,一辈子都像了奶妈。

就这个“像”,为日后相认作了直接的铺垫。

1月9日,燕子来到益阳,第一次见妹妹和大哥,一种生命中的眼熟,让他们直盯着对方看。旁边的表姐突然冒出一句:“你们……怎么长得好像啊。”

再不用多说一句话。眼里的泪水,熟悉的气息……一奶之娘乳汁喂养所打下的生命烙印,已让他们认定对方就是自己要找的亲人。

早就该相见的,可就是见不到。好好的,燕子与奶妈怎么就失散了?失散了怎么就找不到?原本可以双方都找,为何只是燕子家苦苦地寻?

还是与“干娘子”这称谓有关。

益阳称奶妈为“干娘子”。“干娘子”、“干娘子”,燕子妈就一直这么叫着,居然连奶妈姓啥名谁都没问。这一无意中的疏忽,造成近半个世纪的失散,也酿造了一连串凄美的故事。

三年困难时期刚过,生孩子停薪留职的燕子妈在益阳市印刷厂找了个临时工做,每月20元收入,拿18元给辛苦的奶妈。白天,外婆在奶妈家带;晚上,燕子跟奶妈睡。路途遥远又忙碌的燕子妈却很少来。等到燕子长到1岁,妈妈要回309大队上班,得接走女儿。其后,妈妈带燕子来看过两次奶妈。但随着地质队的流动性,309大队从宁乡搬迁到永州蓝山县的大瑶山里,回益阳的机会就少而更少了。

在大瑶山里,燕子长大了,懂事了,老吵着要找奶妈。11岁那年,爸爸妈妈带她回益阳,满怀欣喜地去看奶妈。可动荡的文革之后,物是人非。奶妈家几经搬迁,不知去了哪里。爸妈带着燕子在街头巷尾比划着打听着,内疚的妈妈格外细致:大约1米53的个子,圆而短的脸,头发一边一个夹子,比我大五六岁……但人家一问姓什么、叫什么,燕子妈就哑巴了。11岁的小燕子啊在一边不停地埋怨:“怎么连名字都不问嘛?怎么就不会留一个地址给人家嘛。”埋怨归埋怨,终归还是找不到。后来,爸妈又托住在离向家码头不远的将军庙的姨妈去找,找不到。再托住在大码头的表姐去找,也找不到。

1992年,也当了母亲的燕子作家,遗传让她同样没奶水喂儿子。初生孩子的好多天,她也尝到被饥饿孩子空吸的疼痛,那是乳腺牵扯着全身每一根筋撕裂般的疼。当年奶妈一阵紧一阵倒抽的痛苦神情,妈妈说了无数遍:“没奶的干吸——疼啊,你那是吸奶妈的——血!”如今,自己当母亲,受疼应该。可奶妈凭什么这般付出?

就在愧疚抚养儿子的艰辛中,在无论多好的食品也给不了孩子最好的亏欠中,寻找恩重如山的奶妈,就成了燕子日益强烈的愿望。思念辛劳一生的奶妈,思念那份浓浓的爱,掂量那份厚重博大的情。燕子下定决心:今生永不放弃这份寻找!

然而,一次次寻找,一次次徒劳,感恩成了无奈,无奈成了怀念……

奶妈在油桶边烤红薯,一站就是8年

找不到奶妈的燕子长大了,从大瑶山“飞到”到省城,成了知名的作家。

一谈起奶妈,燕子的爸爸妈妈总是说:你身体好、经得起事,是吃了奶妈的奶,是吃了做苦力的奶妈的坚强。每一次追忆,燕子都是眼泪汪汪。

作为一位湖南作家,燕子写了许许多多的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唯独心里存放了几十年的奶妈故事没有碰。她总盼着能找到,能当面喊一声“娘”,能给这个漫长的故事加上一个圆满的结尾。

再等等,再找找……

前后上十次去益阳,直到当年把燕子送奶妈家去的大姨妈、二姨妈相继去世,直到以奶妈激励燕子一生的父亲去世,直到母亲年老体衰走不动,燕子绝望了,认命了,却就是不愿触碰一个敏感问题:八、九十岁的奶妈会有多大的寿辰?

1月9日,冒着寒冷,燕子又开车去了益阳。她原本是寻访风土民情的。也许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感动了天地,一个“烤红薯”的新点,让20多年的寻找有了突破性的线索。

这天,在向家码头、大码头和石码头转来转去就是不愿离去的燕子,又拨通了表姐的电话。突然中,年长10岁的表姐惊异地想起,燕子一家离开益阳后,好像听人说奶妈卖过烤红薯——太好了,“烤红薯”毕竟是燕子知道拖板车的奶妈仅有的第二“职业”,她马上电话益阳的文友。冯明德、盛景华、刘春来、裴建平、黄曙辉、山水客、吴又无,一声招呼就赶来了。文友们一合计,一致认为:如果上世纪60年代拖板车者无数,那卖烤红薯的就少而甚少,分头行动。一条街一条街去找,一个门面一个门面去问。范围缩小,缩小到两个人,其中最早卖烤红薯的“秦家妈妈”成了圈定人选。

到底是“老益阳”熟门熟道,没费多大劲儿就找到“秦家妈妈”的子女。“秦家妈妈”就是燕子的奶妈——秦爱珍!

找到了,找到了。寻找了20多年的燕子作家,找到了奶妈的家。可惊喜后却只有悲伤,望着黑框里的遗像,燕子啊,无法接受再见不到奶妈这个残酷的事实。

此时此刻,燕子才知道,她苦苦寻找的奶妈,2011年农历2月14日,在益阳市三桥角下的小嘴巴面业厂去世,享年83岁;她又才知道,当年奶妈喂养她时的准确方位是——益阳市大码头大世界左侧的一所普通民居里。

此时此刻,燕子望着奶妈的遗像,泣不成声。小燕子找家千辛万苦“飞回来”,贫寒而温暖的“燕巢”却不在了;女儿想娘半世纪,娘却再也不见她的小燕子……

被奶妈哺育的兄弟姐妹围坐在一起。燕子流着泪,听哥哥姐姐们讲那过去的事情。奶妈吃苦受累一辈子,却坚忍地养活了一家人。夏卖冰棒冬卖烤红薯;跳黄泥卖、挑水卖;做纸筋巴巴、磨米粉米面,吆喝声穿越益阳南北东西,瘦弱的身影飘荡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板车不拖了,是因为受伤;白天饭店帮厨打长工,晚上做纸筋巴巴打短工;半夜磨米浆,为天不亮能赶第一拨上船人,卖米粉……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身边的孩子大了,远方的孩子也大了,娘老了,倒下了。最终,奶妈因肝癌去世。医生说,这病跟她长期烤红薯、被煤火呛,有关。

一算,奶妈在油桶边烤了8年的红薯!

那天,燕子的眼泪就没有断过。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其实,找不到奶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奶妈一家陷入了绝境。燕子一家搬到蓝山之后,奶妈的丈夫突然去世。一个没有工作、没有任何收人和积蓄的44岁的寡妇独自拖着6个孩子,成了一叶浮萍——哪里有食刨就去哪里,何处有钱赚就去何处。

喂养了燕子的奶妈,又特别好强。她独自支撑这个家。奶妈经常一个人坐在屋门口发呆,还不自觉地哼着那魂里的摇篮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奶妈想小燕子呢。老大说:“妈,我们是不是去找找小燕子?”老二也说。奶妈只是摇头:“他们找来了就找来了,我们不找了。人家不欠我们的,我们也别给人家添麻烦……”

一个多么自强自立的女性,一个多么平凡却伟大的母亲!

1月9日那天,表姐对大哥秦国洪说:“当年,燕子还在摇篮里,我随妈妈到过你们家。”

表姐将当时的情景、奶妈家具体的细节描绘得很详细。可燕子和哥哥姐姐们还不能完全确认。随后,燕子问大哥要了娘发黄的照片,去照相馆翻拍。拿着这张照片,燕子从益阳返回长沙,拿给80高龄的妈妈看。老人一看照片,就哽咽了,吐出两个字:“是的。”

喜极而泣的燕子立即拨通了大哥的电话。谁知,大哥在电话那头也哽咽着说:“我们这里也得到了确认。”

原来,外出核账的三姐秦文,是9号下午燕子唯一没见到的。秦文晚上一回到益阳,就驱车来到妹妹的茶楼,首先问及今天找过来的人叫什么名字,两姐妹几乎同时说:“燕子”。三姐放心了,她是清楚地记得,那年家里来了个的三、四岁的小女孩,扎着一双翘翘辫、穿着花裙子。看着娘欢喜地跑回来喊着:“我的小燕子回来哒,我的燕子哟,长高了、长乖了。”娘那高兴地抱过小燕子看啊亲啊的情景,至今如在秦文眼前。而她还记下了,当年燕子妈穿一件咖灰底碎花衬衣,短头发、眼睛不大……

半世纪的寻找,到这才算得以确认。可痛不欲生燕子啊,一遍遍地被内疚,想责罚——

上天让这我们母女相见相融,怎么就给这么个不近人情的结局?

命运让她得到娘的博大深情,却不给她一点回报的机会?老天啊——你对我娘太不公!

该欠下的永远欠下,纵然做什么都无法弥补。不,老天不能白成就一个作家。燕子消沉20天后,咬着牙立志:为娘书写,带着思念,带着内疚,带着痴爱,带着泣血的文字,为娘——

树典型的中国传统母亲形象——一个没文化,却就是能用良好的家风家教呵护孩子、教子成才的母亲;

树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劳动者形象——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依然阳光、坚强、正能量。忍辱负重、自强不息,融入社会,永不放弃……

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真善美;这才是要营造的“人人向善,人人向好,人人向上”的社会氛围;这才会带给人们关于美德、关于人格魅力的深刻思考;这也是自己对无私而坚忍奶妈的一种追忆、一种颂扬。

1月31号,一场心灵净化、如凤凰涅槃般的燕子作家带着更厚重的感恩启程了。她深入益阳,找到娘当年患难与共的朋友,找到她帮助过的邻居;再街头巷尾地走,民俗民居地访。历史人文、大爱渊源……作家要真正接地气,创作要深入民众中。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是伟大母亲生活的地方……

2月1日凌晨,燕子再次跪别老人:娘,您好好的,燕子带着您的大恩大德——去做有良知的真情奉献,去做接地气的好作家,去做苦难后懂得珍惜幸福的好女儿,去做您希望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被哥哥姐姐们扶起,三姐说:“燕子,你知道吗?在那艰难的日子里,娘唯一的娱乐、也是她最爱哼的,是你熟悉的那首摇篮曲。娘哼给你听,哼给我们听,连他的几个孙子都是听这首摇篮曲长大的……”几兄妹拥着哽咽的燕子,一起哼起飘荡了几十年的摇篮曲:“……小燕子,告诉你,今年春天更美丽……欢迎你,年年住在这里。”

猜你喜欢

奶妈益阳烤红薯
花境植物在益阳道路绿化中的应用
益阳市生态与文化策略研究
秀逗蘑菇村
竹里茶
奶妈
烤红薯
一块烤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