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人春节饮食习俗拾零

2015-03-18张学远

源流 2015年2期
关键词:年饭腊味客家人

张学远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对于崇尚传统的客家人来说,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的过年同样是一年中最值得重视的节日,因此客家人过年的食品花样繁多、品种丰富且饮食习俗有不少讲究。

通常来说,一进入农历十二月,客家人就会着手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了。首先是腊味,有香肠、腊肉、腊鸡、腊鸭和腊鱼等,这是因为腊的食品咸、香、味道好,特别合客家人的口味,且方便保管储藏和待客下酒。其次是要蒸上几缸客家黄酒,一方面黄酒是以天然微生物纯酒曲发酵而成,不加酒精和任何添加剂,酒精度低,是纯天然绿色饮品,喝了不会伤身体。而且黄酒蒸得早、储存久,更浓更香;另一方面春节肉食多,更需要多点下酒料。除此之外,还要准备好做黄粄的树杈、做炸粄的米粉和做米糕、麻糕的原料等。客家人把农历十二月廿五起称之为入年假,从这一天起,客家人过年就真正忙起来了,开始全力以赴作迎接新年的准备,浸米做煎粄、磨豆腐、炸油糍、炸花生、炸鱼、炸黄豆、炸排骨和采购猪肉、鸡、鸭、蔬菜糖果饼干及各类水果等年货。

除夕那天,客家人因忙于宰杀鸡鸭,早上和中午都吃得较随便,但用大木甑蒸“年饭”的习俗不能少,蒸的“年饭”可从除夕吃到大年初一,取意“年年有余粮”。除夕晚上吃年夜饭最为庄重,合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餐桌上一般都要有肉丸、鱼丸等,其象征团圆之意。美味佳肴各地各家则不尽相同,但这餐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搬到桌上来,传统的有猪肉、鸡肉、鸭肉、草鱼和豆腐之类。餐桌上约定俗成会把鸡腿、鸭腿给老人吃,把鸡臂、鸡心、鸡翅膀让给小孩吃,以示尊老爱幼,也意为希望子女比得过别人、读书有记性、能远走高飞。同时把鸡鸭的头和爪子夹给外出做工或家里的主要劳力吃,意为吃了更能爬(挣)钱和出人头地等。另外即使没有回来的家人的碗筷也要摆在饭桌上,象征合家团圆。同时客厅桌上也会摆设有柑、桔、橙、柚和糖果等,取“大吉利市”、“甜甜蜜蜜”之意。

大年初一,以前客家人讲究要吃素,意味斋一天图一年吉利。这种奇特的习俗源自一个传说,客家人居住的某村有个老人,生有十多子,长大后都分了家,老人独自为户。有一年到吃年夜饭时,每个儿子都想到一块去了:我不请父亲吃饭,其他兄弟总会请他吃吧。于是,直至每个儿子家家都吃完除夕团圆饭,还没有人喊父亲吃饭。老人气愤难消,大年初一便到一座庙出家去了。他还对子孙发出誓愿:“凡我子孙,年初一跟我食斋者,发达吉昌;不跟我食斋者,早死早亡。”他这一招,其实是为了使子孙不忘这件事,教育后人要孝敬奉养老人。从此每年年初一这天,很多人便食起斋来了。

现在多数地方改变了这一传统习俗,并且在吃早餐时一般会有大蒜,意为新年会打算;有葱,意为吃了更聪明,有芹菜,意为吃了更勤快。同时还会煮一些吉利的菜色,如酿豆腐,意为新年更富有;草鱼,意为年年有余等。吃过饭,小孩串门给长辈拜年,说“新年好”、“身体健康”、“添福添寿”之类吉利的话,长辈一般还会赏给糖果、糕点、“利是”等。

客家人有句俗语说,“有食冇食,嬲到初十”。的确,对于客家人来说,由于是集一年的财力来过个新年,食品准备得十分充足。整个春节,让人不吃饭也能酒醉肉饱。到了初七,客家人有吃七样菜之俗,即把葱、芹菜、韭菜、蒜等七种青菜混合煮吃,寓意聪明、勤劳长久、会划算等。客家人勤劳善持家,春节准备好的腊味、浸豆腐和炸粄、煎堆等便可储存到春耕时节,确保整个正月都能休闲吃喝,以致到现在还有:“有吃冇吃,玩到惊蛰”,“有做冇做,玩到社过”的说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年饭腊味客家人
清闲年
客家人
SAUSAGE FEST
腊味与年味
春节“爱”字歌
接年饭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腊味飘香
行酒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