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盲蝽在棉田的发生与防治

2015-03-18王洪亮

河北农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棉株羽化棉田

王洪亮

绿盲蝽在棉田的发生与防治

王洪亮

本文研究了沧州地区绿盲蝽在棉田的危害特点及发生状况,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为防治棉田绿盲蝽提供参考。

一、绿盲蝽在棉田的发生规律

绿盲蝽在棉花整个生长发育期都有发生,但从宏观上看,其发生与棉花的生育期有着密切关系。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棉花受绿盲蝽为害重的时期主要是苗期、蕾期和花铃期。这一生态规律是比较恒定的。

绿盲蝽羽化后的第2代成虫极少数在枣树上产卵,大多数由枣树转主至棉田产卵,转主高峰为6月19日—25日。棉田内的第3代若虫于6月下旬始现,孵化高峰为6月末至7月初。7月上旬为第3代若虫羽化始期,羽化高峰为7月中旬。第4代若虫7月中旬始现,孵化盛期为7月下旬中;7月下旬为第4代若虫羽化始期,羽化高峰为8月上旬末。六七月份是棉花生长的关键时期,当地农民为生产需要,田间药剂防治比较频繁,使绿盲蝽在此段时间内棉田发生量大大降低。而八月中旬至九月中旬,棉花的生长关键期已过,绿盲蝽对棉花产量不会再有很大影响,田间管理力度降低,施药频率下降,使绿盲蝽在棉花上的发生量又有所回升。

二、绿盲蝽成、若虫在棉株上爬行、滞留等行为规律

据田间及室内观察,绿盲蝽成、若虫均非常活泼。其若虫生活隐蔽,反应敏捷,爬行速度极快,幼龄若虫藏于嫩芽、嫩蕾或花内,不易被发现,受到强烈振动后可掉地,并快速逃匿。其成虫飞翔能力强,行动活泼,白天多在叶背、叶柄、嫩头、心叶和花蕾苞叶处等隐蔽处潜藏或爬行,稍受惊吓立即起飞,夜间和清晨外出为害,阴天日夜为害,性情活泼,经常追逐开花植物,刺吸花汁。

另外,绿盲蝽在棉株上爬行、滞留等行为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绿盲蝽的最适温度为25度—30度,最适湿度为70%—90%。气温低于20度(如早晨气温低时),该虫的活动能力较弱,常于隐蔽处潜藏,随着气温回升也作短距离爬行,气温高于20度后,该虫逐渐活跃;雨过天晴后,田间湿度较大,常可激发该虫的活动能力,但如降雨过大常引起该虫成虫短时(有时达1—2小时)不能飞行,用药过后的棉田中,着药后落地的成虫苏醒后短时间内亦不能飞行,而是爬行到棉株上。

三、绿盲蝽成虫的产卵选择性及卵在棉株上的分布

该虫卵产于嫩芽内和嫩叶正面,下端垂直嵌入幼嫩组织,十分隐蔽。卵散产,多为单粒。越冬代卵多产于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极少量产于树下杂草,产于枣股芽鳞内的越冬卵数量不等,排列整齐。

由田间采回绿盲蝽进行室内饲养繁殖发现,成虫羽化后1—2天交尾产卵,卵多散产于寄主植物的凹槽内,下端嵌入幼嫩组织,只留个卵柄在外面,很难观察出来。卵多夜间孵化,各代卵期基本相差不大,一般6—8天。

四、棉田绿盲蝽防治措施的改进

根据其在棉田新的发生规律,对其防治措施进行如下改进:

1、最佳的防治适期

绿盲蝽第一代若虫发生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这一代若虫主要在越冬寄主(如枣树或其它果树上)上活动,间或至邻近作物上,这代若虫发生较整齐,羽化前便于统一防治,且效果较佳。

绿盲蝽的棉田第二代发生期(6月中下旬),这一代成虫主要从枣树迁飞而来,该代虫量的大小决定了全年绿盲蝽在棉田发生量,因此,应该重点防治。

2、适宜的防治药剂

在当前尚没有其它更高效的防治方法之前,高效药剂的选择仍是该虫治理的关键。从防治结果来看,甲维盐、辛硫磷、丁硫克百威、氟铃脲、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丙溴磷、马拉硫磷等药剂均可作为绿盲蝽防治药剂进行田间轮换使用,另外也可将马拉硫磷和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甲维盐等进行复配使用。

3、诱集植物的应用

从田间调查来看,绿盲蝽寄主范围广,其转主迁移频繁复杂,但具有明显的趋嫩和趋花特性。室内绿盲蝽趋花特点研究发现,该虫对向日葵花具有极强的趋性,明显高于其它寄主植物。因此,田间可通过种植早播向日葵,令其花期与绿盲蝽第一代或第二代转主迁飞期基本一致,这样早播向日葵可作为诱集带,将大量的迁飞成虫诱杀,以减少大量的棉田绿盲蝽的基数。

4、适当的施药技术

从田间绿盲蝽爬行、滞留等行为规律来看,绿盲蝽成、若虫均非常活泼,反应敏捷,速度极快,常藏于嫩芽、嫩蕾或花等棉株的幼嫩组织内,不易被发现。而其在棉株上爬行、滞留等行为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

可利用该虫气温较低时不活跃的特点,在早晨气温较低时施药;施药时重点为棉花的幼嫩组织,如嫩叶、嫩蕾、花等等;也可用点心的方法,将浓度较高的药液施用于棉株的幼嫩组织上;采用分散效果更好的超低容量喷雾法等等。

5、综合治理的应用

对于绿盲蝽来说,除化学防治之外,尚没有任何一种防治方法可以控制其为害。化防措施虽有明显的优点,但它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综合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发挥各种方法的优点,尽量降低各种防治方法的缺点将是绿盲蝽治理工作的关键所在。综合棉铃虫、棉蚜的防治成败历史来看,棉铃虫虽被抗虫棉有效地控制住,但由于棉蚜的坚持不泄,绿盲蝽的异军突起,使得不到十年的时间,棉花生产上的用药量又恢复到了防治棉铃虫时用药量的60—70%,我们再不能象以前一样对某一种害虫进行彻底防治的同时,忽视了其它害虫,因而,棉花上各种害虫的统防统治成为必然。

(作者单位:孟村回族自治县农业局)

猜你喜欢

棉株羽化棉田
芒种时节抓好棉田管理
棉花早衰原因及防止措施
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观察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棉花烂铃的综合防控
一〇一团棉田主要虫害调查分析
棉田磁化水灌溉脱抑盐作用及促生效果示范
两种除草剂对棉田三棱草的防除效果
棉花遭受冰雹的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