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校院(企)合作在医学职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18刘其礼保泽庆张学思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校院产教实训

刘其礼,保泽庆,张学思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产教融合、校院(企)合作在医学职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刘其礼,保泽庆,张学思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步入21世纪,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产教融合、校院(企)合作,医学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医学职业教育体系是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急需解决的问题。

产教融合;校院(企)合作;职业院校;医学职业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医学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医学职业教育体系是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2]。我校多年来坚持不懈,积极探索和实践产教融合、校院(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重点在政府主导的“向度”、高职教育的“高度”、协同育人的“深度”、社会服务的“宽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现介绍如下。

1 遵循政府的“向度”,发挥政府在医学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相对于普通教育,高职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是“落地”教育,学校办学必须遵循政府的“向度”,因为政府在地方职业教育中具有主导作用,如办学方向主导、政策主导、项目主导、资金主导等。高职的内涵式发展必须与地方经济紧密联系,只有主动将发展的触角植入政府的战略规划之中,学校才能找到新的契机[3]。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独立建制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国家教育部紧缺人才(护理专业)培养基地,我校承担着为肇庆乃至广东省乡镇、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合格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医药卫生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学校建校五十多年来共培养了五万多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大部分在广东省特别是肇庆及周边地区的乡镇、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据统计,肇庆市及周边云浮市的乡镇、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者和业务骨干中超过80%为我校毕业生,使学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肇庆市及周边市政府在政策、资金和招生就业等方面给予学校大力支持。如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每年在招生计划、新专业设置、资金项目(重点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我校的专业从5个发展到15个;学校的招生人数从2004年的700人增加到2014年的4 399人。同时,学校以“创新强校、创优升本”为契机,积极向市政府汇报学校发展取得的成绩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在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举全市之力支持我校发展的前提下,将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划归学校并作为学校的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将市内二级甲等以上的市(县)、区人民医院作为学校的直属或非直属附属医院,以满足学校临床教学的需要。

2 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医学职业教育的“高度”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教育类型,长期以来,因为高职院校多是由中专升格而来,在办学中强调向“职”行而忽视往“高”走的现象十分突出[4]。我校在升格之初就明确了“高”与“职”兼顾的理念,这种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实训,知识可以在教室里传授,而技能技术只有通过实践训练才能真正获得。我校大力推行校内外协同创新,整合建成了校内8个实训基地(公共基础实训基地、医学基础实训基地、临床实训基地、护理实训基地、药学实训基地、康复实训基地、口腔实训基地、检验实训基地)。此外,还与全市最大的医药连锁企业肇庆邦健医药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建模拟药房,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校内共建CT和MRI实训室。目前,学校拥有的各类实践实训教学设备总值近6 000万元,能较好地满足学校实践实训教学的需要。

2.2 稳步推进专业与课程建设

学校根据“立足肇庆、辐射广东、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使学校专业从升格之初的5个发展到目前的15个,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较好地涵盖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专业体系。同时,学校加大投入,狠抓专业建设,目前已建成省级示范专业1个(护理)、省级重点专业2个(临床医学和助产)、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口腔医学、中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并以此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按职业教育要求,全面开展各专业人才培养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三早”,即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专业、早接触临床;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授课,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校院(企)合作、产教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得到推广;根据工作岗位能力要求重构了各专业核心课程,并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对27门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重组了课程内容,将国家相关卫生职业资格标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程教学,强化过程性考核;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护理和助产专业毕业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保持在99.5%以上,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参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总体通过率保持在45.0%和65.0%以上,通过率和平均成绩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排在前列,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好评。

2.3 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医药卫生人才中起着主导作用,我校通过实施专业课教师与附属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四个结合”(校内各专业教研室与附属医院相应科室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使整个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做到“登上讲台可教书育人,坐在诊室能把脉治病”。同时,通过采取聘请行业一线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等措施,确保了学生的培养质量。近几年,教职工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71篇,其中国家级267篇,省级191篇;获奖成果24项;通过成果鉴定或结题20项;获各类论文奖78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29项;主编、参编公开出版教材33部。

2.4 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与国内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多家院校建立良好关系,在师资培训、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等方面开展合作。此外,学校还积极与港澳台地区及境外医学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先后与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菲律宾圣保罗大学护理学院、加拿大洛基山学院、菲律宾圣虔诚大学等签订护理教育合作交流协议;组织护理专业师生与境外护理学院师生短期互换交流学习;与美国太平洋教育发展协会合作,开展CGFNS(国际护士资格)培训项目,参训学生参加CGFNS考试,通过率居全国同类培训项目的前列;一批学员通过香港护理主管部门的考核,以粤港交流项目进入香港接受专科护士培训;开展与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的学术交流、师生互访活动,吸收借鉴港澳台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开展,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3 创新制度和管理,增加协同育人的“深度”

高职教育推行产教融合、校院(企)合作,关键是将协同育人建立在“利益多赢、责任共担”的体制上、建立在合作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和平衡上,彼此信任、诚心合作,最终将育人落在实处[5]。

通过实践表明,产教融合的校院(企)合作是一种关系的、利益的合作,需要认真处理好公益性与市场性、服务性与效益性、合作性与竞争性的关系。在利益双赢、责任共担的前提下,集生产(医护)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为一体的教育流程,其内涵为校院(企)一体办学、学产(医护)一体教学、学做一体学习,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推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顶岗工作经验证并举,形成校院(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三三制”模式。

学校通过发展行业新技术和新集群,建立新课程开发、新专业设置、新质量评价的体系,全方位深化高职人才培养的改革。多年来,在产教融合、校院(企)合作的实践中探索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制机制,建立学校与行业、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共建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教学生产(医护)共时、技术资源共享、课程体系共构、专业队伍共建、校院(企)利益共赢的一体化目标。另外,还探索了课程范式项目化、课程组织多样化、课程实践生产化,形成以学生满意度、医院(企业)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社会满意度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从而形成长效的保障体制,将产教融合、校院(企)合作做成教育品牌、服务品牌、文化品牌。

4 以行业和地方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宽度”

社会服务的“宽度”完全取决于学校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的自觉性。高职教育的区域性定位决定了它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6]。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地方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政产教研”的有机融合,通过培养适应区域发展的人才,提升地方自主创新能力,在驱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创新力、发展力和竞争力。

我校通过建设肇庆市及周边地区在职医药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为肇庆市及周边地区在职医药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资源。学校根据在职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教育要求,除开设本校专科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外,还先后与广东医学院等多所医学院校合作开展成人本科教育,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开展医学硕士学位课程教育。此外,还与广州医科大学合作为乡镇基层、社区医疗人员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同时,学校还为在职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开展各类专业资格考试前辅导。

我校通过建设肇庆市医药卫生行业先进的医护技术基地,凭借学校与国内外医学院校及相关机构广泛的交流合作,学习、吸收和消化先进的医护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根据本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行业协会合作开展培训工作,及时向本地医护卫技人员和管理者传授先进的医护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如每年与香港医疗管理学会合作为本地培训医护人员和管理者。

我校成为建设肇庆市社会医疗服务的重要力量。目前,我校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是本地及周边地区最重要的医疗力量,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本市及周边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医疗技术和水平最高的医院。3所附属医院根据各自优势发展特色专科,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本地及周边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也为学校学生的专业教学以及行业和社会培训提供了保障。

5 结语

医学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医学职业教育必须实行产教融合、校院(企)合作。我校多年来以“四度”为重点,在产教融合、校院(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的实力得到了提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还为医院和企业培养了所需的人才。

[1]尹少云.在目前形势下,高等职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5):48-49.

[2]陈元高.以就业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大力实施现代职业教育[J].安微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74-76.

[3]杨梅,黄栋梁.基于“教产融合”教学模式下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设计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3(10):5.

[4]夏新生,林洪.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5):93-95.

[5]和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 推进产教融合制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38-142.

[6]李蓬.浅析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J].商界论坛,2014(9):222.

G40-03

A

1671-1246(2015)16-0008-03

猜你喜欢

校院产教实训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院(系)合作模式研究
基于新形势下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