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三鼓”之安塞腰鼓

2015-03-18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陕西宝鸡721007

戏剧之家 2015年3期
关键词:腰鼓安塞民间舞蹈

张 涛(宝鸡文理学院 音乐系,陕西 宝鸡 721007)

“延安三鼓”之安塞腰鼓

张涛
(宝鸡文理学院 音乐系,陕西 宝鸡 721007)

“延安三鼓”包括腰鼓、蹩鼓和胸鼓,其中腰鼓以安塞县最为著名。安塞腰鼓是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民间舞蹈,是我国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而豪放的表演风格,结合了舞蹈、武术、打击乐等多种表演形式。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生活气息浓郁,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与安塞人民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表达了人们内心的真实感情。

延安三鼓;安塞腰鼓;艺术特征

安塞腰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在陕北地区广为流传。安塞腰鼓健壮有力,豪放自由,表现了安塞人的自由大方与豪迈性格。安塞腰鼓通常是由唢呐长号伴奏,带给人庄重、浑厚的情感震慑,曾在港澳回归、建国五十周年庆典上大放异彩。安塞腰鼓充分展现出黄土高原人民朴素的性格,弘扬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一、安塞腰鼓的起源与发展

安塞腰鼓最初是由西域的传统乐器羯鼓、正鼓等经过汉化演变成为广首细腰的杖鼓,经过发展成为了今天的腰鼓。追其根源,还需从鼓说起。鼓象征着精神,舞表现了力量,鼓与舞的结合是舞蹈文化的先河。在原始社会并没有鼓,人们敲打石器,模仿兽类的动作,这是最初的跳舞。在鼓诞生后,最初是将打鼓用在祭祀的场合,使舞蹈得到了发展,这是农耕舞蹈文化的开端。后来又被应用在军事生活中,为其独特而豪放的表演风格奠定了基础。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如今的安塞腰鼓的功能已经逐渐转变为娱乐和健身,成为人们在节日庆典或空闲时间娱乐、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一种手段。

安塞腰鼓的形成和发展深受当地风土民情的影响。1942年,新秧歌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和延安兴起,促进了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的发展,被广泛使用在军民庆祝胜利、庆祝解放的场合,成为了“胜利腰鼓”,因此安塞腰鼓在整个中华大地被人们熟知,成为革命文艺运动中的一颗璀璨明珠。1951年,安塞腰鼓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演出,安塞的民间艺人还将腰鼓技艺传授给了中国青年文工团,使这一民间艺术得到发展。同年参加了在布达佩斯举办的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并获得了特等奖。1952年,在人民大会堂安塞腰鼓为中央领导进行专场表演,获得了周恩来总理的赞扬。之后在港澳回归庆典以及第二十九届北京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表演中均有安塞腰鼓的演出。安塞腰鼓获得了“华夏第一鼓”、“天下第一鼓”、“中华鼓王”等荣誉称号,安塞县也获得了“中国腰鼓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等称号。安塞腰鼓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间艺术,成为我国珍贵的艺术瑰宝。

二、安塞腰鼓的艺术特征

(一)多样性

正是由于安塞腰鼓自身的多样性才能使其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从舞蹈的种类来看,可以将安塞腰鼓分为武鼓和文鼓。其中武鼓较为常见,同时也是腰鼓中最有名的表现形式。在表演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方便用最大的力量击鼓,表演者采取屈膝蹲裆的姿态,在音乐响起时,几十个表演人员采取蹲、跳、转等方式表演,更重要的是使劲甩臂击鼓,震撼的鼓声伴随着呐喊声,声音直冲云霄。通常武鼓多为集体表演,表演者按照一定的顺序站好,队伍的最前方是领舞者,一旦领舞者发出命令,所有人一起击鼓,鼓槌的狠劲、踢腿的蛮劲、转身的猛劲给人视觉和听觉带来冲击和享受,充分展示了陕北人民热情豪放的特点。文鼓与武鼓不同,文鼓是通过肢体动作来展示美,而不像武鼓那样使狠劲击鼓。新创的文鼓表演者以女性为主,结合了东北秧歌的元素,在表演中,领鼓者打节奏,主要是正步扭、十字扭和软腰扭。在文鼓中,击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扭动的频率要与鼓点一致。从表演形式来看,可以分为进行鼓和场地鼓。进行鼓即边走边舞,在走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队伍的整齐通常击鼓动作较为简单。为了进行表演可以随时停下来,表演后继续前进,表演形式比较灵活。通常在正月十五腰鼓队会进行沿街表演,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与进行鼓相比,场地鼓则需要固定的场地进行表演,通常表演人数多,所以需要的场地较大。众多表演者一起击鼓,场面宏大,有时需要按照领鼓者的提示变换队形,较为壮观。

(二)民俗性

安塞腰鼓作为一种民间舞蹈在表演中的形态、动作均来自生活。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较为恶劣,但那里的人民乐观淳朴,形成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安塞腰鼓与生活结合的紧密程度远远大于其他民间舞蹈,因此安塞腰鼓具有很强的民俗性。例如在祭祀时使用安塞腰鼓,由于黄土高原较为干旱,老百姓知识有限,只能祈求上天保佑,所以在干旱的时候,百姓会一起击鼓,希望欢腾的腰鼓可以让上天高兴,降甘露,使百姓能有好的收成。又比如在过年时,更是安塞腰鼓表演的最佳时期,年长的威望高的老者会带领表演队伍去村子里“沿门子”,去每一家表演,负责唱歌的人要根据各家的

景象唱一段信天游,然后大家一起击鼓,以达到镇灾辟邪的目的。如果两支腰鼓队遇到了,需要通过进行比赛来决定哪一方让路,动作不齐、鼓声不响的队伍就算输。所以,安塞腰鼓具有很强的民俗性,使得安塞腰鼓广为流传,深受观众的喜爱。

(三)时代性

与其他民间舞蹈不同,安塞腰鼓时代性很强,在发展的过程中,历史、文化等客观因素以及安塞腰鼓本身的艺术特性使安塞腰鼓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三次时代转折中,安塞腰鼓得到了创新与进一步的发展。第一次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红军到达陕北后使陕北成为了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延安的讲话中更是为当时的文艺工作者指明了艺术的方向。安塞腰鼓因此成为了文艺工作者的重点关注对象,他们不仅在形式上对安塞腰鼓进行了系统上的研究,并且在内容上对安塞腰鼓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并根据当时的时代主题创作出了许多全新的腰鼓作品,从而使安塞腰鼓获得了“胜利之鼓”的美誉。第二次是在建国之后,安塞腰鼓在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促进了国内外大型活动的紧密结合,由于安塞腰鼓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其在短时间内名扬海内外。第三次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安塞腰鼓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其发展前景难以估量。而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安塞腰鼓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使安塞腰鼓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民间舞蹈的代表,安塞腰鼓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正是由于这种特征,安塞腰鼓的流传较为广泛,逐渐发展成为古今中外广受关注和喜爱的舞蹈形式之一。为了更好地发展和传承安塞腰鼓,我们应该在保留其独特的艺术特征的同时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创新,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从而实现安塞腰鼓的艺术传承。

[1]李鸿亮.安塞腰鼓多维艺术阐释[J].价值工程,2012(8).

[2]王雪梅.安塞腰鼓发展前景的策略研究[J].魅力中国,2014(4).

[3]张涛.大众审美与“小众”舞蹈的碰撞[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6).

[4]张涛.高校舞蹈教育对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陕西省为例[J].艺术研究,2015(1).

J722.216

A

1007-0125(2015)02-0126-02

2013年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陕西本土舞蹈的当代转化与创作研究”(编号:2013JK0501);宝鸡文理学院校级项目“舞蹈作品中陕西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编号YK1410)。

猜你喜欢

腰鼓安塞民间舞蹈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安塞剪纸
啊,腰鼓山
安塞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见水治理技术探讨
把《安塞腰鼓》上成“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