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实:高中数学减负增效之道

2015-03-17宁连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1期

【摘 要】董裕华老师主张的“精实数学”,以平实、真实、扎实的教学为基础,以精的态度、精致的设计、精要的讲练为路径,有助于为高中数学教学减负增效。

【关键词】精实数学;教学主张;绿色升学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2-0058-02

【作者简介】宁连华,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教授,教育学博士。

在很多人的习惯思维中,常常不自觉地把教学成绩好与“揪”“死揪”“往死里揪”联系在一起。十多年前,我就有这样一个观念:海安中学高考高分人数领先全省,这样的成绩不可能是“碰来的”,也不可能是靠“死揪”得来的。他们也不可能比别人多花时间,他们一定有独到的做法。事实上,2009年江苏“五严”规定出台以后,海安中学在全省前1000名的人数比以往翻了倍,高分人数超过了全省不少大市所有学校的总和。这也反过来更证明了我的观念。

董老师是“土生土长”的海安中学的教师,从班主任一直到做副校长,他是海安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持续高位走强的直接见证者、参与者和组织者、管理者。他很好地传承了海安中学的精气神,他的教学主张,是海安中学教学主张的一个缩影,是海安中学教学的特色和精髓所在,也是海安中学教学质量持续攀高的根本所在。“精实数学”是来自于教学实践,又作用于教学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学主张,这一历程决定了“精实数学”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我和董老师的交往是源于对数学教学、对数学高考的共同关注。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低调、谦虚、务实、睿智,他不喜欢夸夸其谈,更不会炫耀自己,但言谈举止中,你很快就会发现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对教育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他的交流是一种享受,也能得到一份启迪。

他很早就在思考:课程改革以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将怎样变化?数学教师应当怎么做?数学教学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他提出数学教师不仅要关心“怎样教数学”,也要关心“数学是什么,数学教什么”,还要思考“学生到底需要怎样的数学”。他很早就在研究:如何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如何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如何改变我国数学教学上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但获得的教育教学效果与所付出的辛劳不成正比的现实。他认为,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学什么永远比教什么更重要,怎样学永远比怎样教更重要。他在国内中学教师中较早提出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的观念,较早从操作层面研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他一直主张教师不仅要眼中有学生,口中有学生,心中更要有学生,不能口是心非。学生是生长的,数学知识也是生长的,只有适合生长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教学的使命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这些都为“精实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他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的《如何提高高考数学复习的针对性》,先后被全国数百家媒体转载,成为全国众多地区高考复习的指导书,至今仍是高考复习的重要参考。他主持的省级数学立项课题“高中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适配性研究”和“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都是围绕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进行的探索,两个课题分别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南通市教研成果一等奖。他探索总结出“高中数学“2331”教学模式”(“2331”可以理解为对课堂学习时间、学生组成、学习内容、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经海安中学多年实践后,被南通市教育局作为成功范例向省内外推广。

谈到对董老师的“精实数学”教学主张的理解,我认为“实”为基础,“精”为路径。

数学的核心是理性精神,理性首先表现为“真”,数学教学就是教人求真的活动。真实也是对数学教学内在规律的本质把握,是对虚假的拒绝。平实是对“形式重于内容”的摈弃,平实课堂要求我们心平气和地关注日常的常态教学,杜绝急功近利的喧闹和浮华。扎实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必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目标的指向又是什么?我以为既要有知识目标,也要有能力目标,还要有情感目标,也就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可持续发展,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厚实,这些要求都离不开真实、平实、扎实这“三实”的支撑。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张人利院长最早提出“绿色升学率”的概念,他认为绿色升学率有三个原则:不以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代价;不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代价;也不应该以牺牲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作为代价。教育部基教二司郑富芝司长也指出:想办人民满意的高中不考虑升学率肯定是不行的,但追求的应当是绿色升学率。海安中学以及董裕华老师提出的“三精”,就是对绿色升学率的有益探索,就是对减负增效的积极尝试。

精心是精致和精要的“根”。认真做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做才能把事情做好。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是规范化,第二是精细化,第三是个性化。“精致数学”就是站在对学生全面关心、全面负责的高度,通过对细节的不断完善和规范,追求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人格、价值观等方面的相互支持、融合与统整,进而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个性化的健康和谐发展。精致是绿色升学率和减负增效的着眼点,而精要则是绿色升学率和减负增效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要做到精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有精心的态度,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淡然的坚守。减负不是不要负担,而是减去那些不必要的、过重的负担。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哪些学习任务是必要的、合理的,哪些任务是“无用”的乃至起反作用的。减负也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让应试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费时低效的简单重复,不断总结学习的方法和规律,举一反三,把学习的效率提得更高一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我经常笑谈董老师是个“杂家”,他是数学教师中教育工作做得比较突出的人,又是管理岗位上教学研究做得比较优秀的人,他在德育、教学、管理每个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他和其他教师一样是一个思想者,他又和其他教师不一样,他不仅在发现问题,还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杂家”的董老师有他自身的优势,他对各种复杂问题常有其独到的见解,也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希望董老师的“精实数学”走得更好更远,为减负增效、为学生发展、为教育事业当好探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