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应归真 作文须返本

2015-03-17黄伟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越来越与生活隔绝,作文教学演变成了仿真作文训练。基于此,“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主张是一条归真返本的有效路径。作文教学应充分发掘和利用好课文内容、情境等资源,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写作真文,真写作文;充分发掘和利用好学生的课内外表达历练空间,让学生坚持自觉自主表达,从而做到教读与学写融通共生,自然发育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归真;返本;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2-0020-02

【作者简介】黄伟,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7)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董旭午老师所倡导和实践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前几年就有所耳闻了,也读了他的一些专题研究文章,总的印象是很有道理,也很有针对性。据说当下冠以“××语文”的提法有70多种,真叫人有点儿“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但与董旭午老师交流、沟通之后,却深感他用心良苦。其实,“生活化语文教学”就是一种返本归真的语文教学。现在,之所以要倡导“生活化语文教学”,就是因为自恢复高考以来,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以及学生都越来越与生活隔绝了,整天只管死压死箍死教死学死练死考,课堂上连个与生活接气的例子都很少能找得到。在这样的背景下,董旭午老师一门心思,痴心诚意、宠辱不惊地搞他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执着坚守、力垦心耕,取得了很多成果,这实在是值得肯定和称赞的。

首先,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本务。

近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语文教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在我看来,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发展语言思维能力的,就是要教他们学好语言表达艺术的,而作文教学则是教学生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掌握语言表达艺术的重中之重。这个“重中之重”绝不是脱离语文教学而独立训练出来的,更不是像现在的中高考“仿真作文训练”那样死写死练出来的。这个“重中之重”必须得充分依靠课文阅读和赏析教学等与写作教学密不可分的宝贵资源,做到教读与学写高度融通、互哺共育、互惠共生;必须得充分发掘和利用好课文内容、情境等资源,教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写作真文、真写作文,自然生态地发育写作能力;必须得充分发掘和利用好学生的课内外表达历练空间,加强课内与课外语文生活的关联,教学生自觉自主地坚持语言表达历练,并且使这种历练成为自己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总之,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本务,这是语文学科特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切实需要。

其次,教学生学写作文必须首先要得到学生的喜爱和支持。

在传统教学观的支配下,很多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认为,教学生什么、怎么去教等都应该由老师说了算,因而很少考虑学生的情感、心志、能力等因素。按理说,新课程改革也已进行十多年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之类的口号也喊了十多年了,但事实上真正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为数不多。当今的中学作文教学,从初一或高一开始就逼着学生写中高考的仿真作文几近常态,用董老师的话讲,学生还没学会“滑冰”呢,就逼着他们开始训练“花样滑冰”了。死教死练死考死评,循环往复,不能不叫有责任感的语文老师揪心。文章都是作者有了某种感受、意愿和目的等之后的产物,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则往往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思想、情感等,这本身就已经严重违背了文章“诞生”的规律了,更何况极端应试化背景的“仿真作文”,在写作训练的歧路上走得更远!这样一来,学生还怎么能够乐意写作文?

董老师的“生活化作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十分重视教学生依据课文文境学练仿写、改写、扩写、续写、补写、读后感、评论,祝福语、颁奖词、楹联、点评等。这样的作文训练,直接来自学生的学习生活,自然更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也能够保证学生积极主动且最真实地写作文。写作文没什么神秘的,只要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并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想写好的欲望,他们就会把作文写好。教学实践中也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某次作文“名不见经传”的某某学生可能会成为“黑马”,写得很出色,其实是他对这次作文的话题比较熟、有兴趣、有话说,能够比较自如地写好。

董旭午老师所主张的这种“依据课文文境学练作文”的理念和做法,就融于学生语文学习生活之中,如果教师指导学生长期坚持,直至形成自觉和习惯,自然会很到位地夯实学生写作的基本功。小块头的、基础型的作文练写到位了,学生自然也就有能力写好对人文素养、写作艺术要求比较高的“高端作文”了,高考作文也就会取得比较理想的分数。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极端应试化的背景下,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在这一点上严重缺位,甚至形成了盲点,这简直就是本末倒置。如此这般地搞下去,要想让学生不厌烦、不惧怕、不应付作文,是很难的。可见,董老师所倡导的这种作文训练形式,是作文教学的返本归真,是对作文教学时弊的逆袭,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深受学生喜爱且容易写好,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推广。

第三,学写作文必须成为学生自觉乐为的事。

有的老师一学期命八道中高考仿真作文题(一般还包括期中、期末和月考的作文题)来逼学生死写死练,写完练完一般只给个分数,就是讲评也大多是讲一通“高分作文”,甚至干脆就不了了之。说心里话,这样教写作文学生怎么能够有兴趣?!又怎么能谈得上很自觉地去用心写作?!教学又会有什么效果?!说白了,这就是为了考分而应付作文教学,更是对真作文教学的一种异化甚至反动。

依我看,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归作文教学的本真。少命题甚或不命题,结合课文教学,回归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地写作文,写自己最乐意写、最想写好也最有可能写好的东西,使写作文成为学生自主乐为的事。而要想做到如此,教师必须首先在“以教读促学写”上下真功夫,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生活、课文生活,回归生活情理,充分调动师生的生活积淀来体悟课文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的机理。只有这样做实做到位,学生才有可能对课堂阅读教学真感兴趣,才有可能真正悟得作者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的门道,才有可能真正对写作文这件事入门生趣,也才有可能成为写作文的小行家。

我们现在的中学写作教学,基本上已经抛弃了课文阅读教学这个宝贵的写作指导资源,或者说阅读赏析教学只是一边倒地强调情感体验、人生感悟、人性提升、人文教育之类,人为地把“教读”与“学写”割裂开来,从学生通过阅读赏析学习写作的本源处就丧失了根基。这样一来,学生在学写的本源处就没有获得入门的享受,更没有从根本处被激发起学习写作的乐趣,再加之从基础年级到毕业年级一通无级无序的“仿真作文”训练,自然也就被逼迫加折腾得十分恶心和恐惧了——还谈什么写作兴趣!学生连“感兴趣”这一点都根本做不到,其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和写作教学实效性也就只能是妄谈了。

董旭午老师所倡导的“以教读促学写”,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习写作门道,就很好地从学生学写的本源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如何艺术地写好自己的作文,表达好自己的思想情感,尤其是再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进行“据课文文境学练写作”的真写作训练,这些做法都在本真地富有实效地激励、导引学生有兴趣地、用心地学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第四,学写作文还必须要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历练。

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作文教学”还特别注重建构内外相互融通、互哺共生的表达历练体系,融语言历练于课堂交流之中,融自主表达于学生生活之中。课堂上,教师预设好写作技法和布局谋篇的问题和空间,切实进行语言规范训练,实打实地夯牢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并努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课后,指导学生在阅读和观察之后留下成长的轨迹,用心写好随笔等。同时,教师及时督检、激发、鼓励学生坚持写作。这种在广阔的天地里进行的写作历练,真正做到了以课内教读和表达历练为根基,课内外相互融通,互哺共生,良性循环和提升,必将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