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运会对承办城市发展催化效应的初步研究

2015-03-17潘声东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城市发展全运会

潘声东

全运会对承办城市发展催化效应的初步研究

潘声东

摘要:为了解大型体育赛事对承办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从近四届全运会承办城市空间拓展、经济结构改变以及软实力提升等方面,初步探讨了体育赛事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催化作用。提出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会优化城市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市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城市发展;催化效应;大型体育赛事;全运会

纵观城市的发展历程,无不在各种城市事件催化作用下发生的。城市举办有影响力的、大型的体育赛事,将带动城市运动场馆的建设,以及一系列配套设施的投入。目前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发展的催化源头,已引发了城市发生后继链式反应。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不仅能改变城市空间布局,刺激城市经济向好的结构改善,而且对促进城市文化软实力方面将产生积极影响。全运会作为我国的大型体育赛事,由于其独特的运作方式以及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对承办城市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内大中小型城市已出现了积极争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现象,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催化效应。鉴于大型体育赛事的复杂性[1],文章仅以近四届全运会为例探讨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催化效应,旨在为研究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1全运会促进了承办城市的新一轮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应结合其发展战略布局,确立不同区位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正在走以适度超前的城市化发展道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将会由单中心的集聚模式向多中心分散格局发展,城市现有的空间布局,已经越来越适应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而控制好大型赛事影响范围对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城市规划与赛事事件的互为作用推动了城市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据新世纪以来四届全运会承办城市发展状况的调查显示,利用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加快城市化进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新一轮发展奠定基础。

《广州地区总体规划纲要》(1999—2007) 明确了以天河中心区为城市中心向东集中发展的模式。广州市实施“东进”发展步伐的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2001年“九运会”在天河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办,极大地促进了东圃片区的开发建设。2000年10月,市政府划确定了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即以九运会为契机推进“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城市空间布局,其战略意图清楚表明,以天河区“内圈”核心地区拉大城市空间布局。广州利用全运会赛事触媒效应把广州建设成为国际化都市。《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中,提出了“一个疏散、三个集中”(疏散老城人口,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建设向新区集中、高校向大学城集中)的城市发展新思路。着重抓好“一城三区”(河西新城区、仙林新市区、东山新市区和江北新市区)建设的新布局,河西地区作为城市新区的概念,抓住十运会在南京举办的机遇,以十运会赛事基地建设为先导带动整个城市建设,河西将成为现代文明与滨江特色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新城区。《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中提出济南主城区以向东发展为主,济南主城区将投资新建两个新区(即燕山区和腊山新区),以奥体政务中心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开发。

表1 四届全国运动会承办城市发展规划与赛事基地选址

2全运会对承办城市发展的催化效应

2.1 优化城市布局

限于大型赛事对城市交通的要求,旧城区不能满足举办大型赛事的空间要求,城区地块的拆迁成本很大,加之商业价值又高,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便由城市中心向城郊发展 ,因此加速了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张。现代大型赛事的体育场馆建设向集中化发展的趋势,赛事基地选择在未发展好的区域,带动城市整体建设和城市升级(图1)。城市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为城市发展积蓄能量,城市基础建设是城市文明的支撑,是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几届全国运动会的承办城市都放大了大型赛事的影响和作用,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城市多方面发展 。第六届全国运会承办方的广州市,利用国家和地方资金投入兴建了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如广州火车东站,中山一路、体育路等相继建成,为日后“六运商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形成了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核心的“九运康城”板块。该地区被重新规划,计划建成为具有东方生态风格,集商贸、运动、休闲、居住于一体的新城区,从而为日后“东圃商业区功能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3年南京市十运会建设期间,南京城投入巨资兴建多条城市干道、扩增50余条公交线路,构建了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网络。南京奥体新城、滨湖等一批主要设施和居住中心的相继建成,为南京及河西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济南东郊燕山新区借助十一届全运会举办的重大机遇,强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城市承载能力有了质的改变,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189个,共1900万平方米。奥体中心“一场三馆”、省博物馆、省档案馆、省立医院东院区等一批大型城市公益性设施投入使用,东区发展更具活力;大明湖扩建、府学文庙修缮全面完成,护城河实现全线通航,泉城特色更加鲜明;新建改造主次干道140条,整治河道7条,城市载体扩量增容,新增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供水供热和防洪截污能力显著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图1 近四届全运会赛事承办城市建设工程结构

2.2 聚集经济效益 引导产业发展

2.2.1促进产业发展和技术更新

赛事需求带动体育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会极大的刺激建筑业、建材业、通讯业的发展,带动城市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型体育赛事在满足城市居民消费转移需求的同时,直接受益的是与体育经济关系密切的旅游业、娱乐表演业、文化产业等行业。此外,房地产业,特别是场馆周边的房地产开发与建设也直接受益于大型运动会的举办。大型赛事同时也带动了产业技术升级,淘汰落后的、高耗能的技术工艺。全运会举办城市都以“绿色全运会”的契机,转换能源结构,大力实现产业的生态化,推行工业部门结构调整,加速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在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美化了环境。

2.2.2经济收益与产业结构双盈

从近四届全运会承办城市的建设周期和经济结构可以看出,所有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速明显,第三产业比例占国民经济总量比重逐渐增大,直接经济效益呈逐届攀升态势(表2)。其原因是赛事效应激活了旅游、建筑、餐饮、信息服务、物流等服务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并形成了服务产业链,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国民财富的创造主要依赖于服务业,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则达到70%,香港经济的90%是依赖于服务业发展[3]。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发达城市,一定是一个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城市。广州在赛事经济中得到了巨大的收益(图3),不难理解广州日后积极承办亚运会、大运会背后巨大的经济效益,其经济实力实现了飞跃;南京通过举办全运会大力发展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升级,经济增速显著(表3),南京市工业化阶段发生积极变化,其经济正朝着以高新技术和创新服务为主的方向发展(图4);2008年后济南城市经济总量提升明显增速,第三产业发展快速平稳,三产比例趋于合理(图5),通过承办十一届全运赛事的举办,明显加快了济南城市经济建设的进程,实现城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表2 四届全国运动会赛事营销收入统计表(万元)

图3广州第 六、九两届全运会建设周期GDP及结构

图4 南京十运会建设周期GDP及结构

年份GDP总量(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比值第二产业增加值比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值20042067.1875.273.6%1003.9948.6%987.9247.8%20052411.1177.223.2%1200.2849.8%1133.6147.0%20062773.7682.023.0%1359.9449.0%1331.8248.0%20073283.7386.442.6%1607.2248.9%1590.0748.4%20083775.0093.002.5%1795.0047.5%1887.0050%

图5 济南十一届全运会建设周期GDP及结构

2.3 大型体育赛事助推城市文化软实力

2.3.1城市形象

随着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举行,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的建设不仅要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要,而且还要美化城市环境,展示城市形象,为未来的社会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空间。举办大型体育运动会的城市,它们的体育建筑与城市建设一起被搬上荧屏、报刊、杂志,通过媒体宣传使人们对这些城市的市容、市貌、社会经济、风土人情等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大型体育设施向人们展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主办城市建设的第一印象,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前往观赛,市民的文化修养将在这个窗口得到充分展示, 它对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全运会承办之前,广州、南京、济南、沈阳分别在“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 、“建设新南京,迎接十运会”、“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 “大浑南”的行动口号下,进一步拓展了三座承办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形象继续改观,全运会建设不仅带给了广州、南京、济南、辽宁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和完备的基础设施,还给四座城市带来了“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畅的路、更高的楼、更美的城”,充分展示了良好的城市形象。

2.3.2建设“服务型”政府

长期以来,体育赛事的运营者过度强调“指挥者”和“经营者”的角色,淡化对观众、媒体、企业的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加关注体育比赛的核心部分,满足观众、媒体、企业的权益和需求,提供一套完整的体育产品,当前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正成为评价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城市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牵涉部门多,事务复杂,为保障赛事有序进行,赛事组委会联动城市管理的各主要职责部门,将资源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上来为赛事和居民服务。地方政府借助赛事举办加强公共治理,通过全运会的举办成立专门机构大力治理城市不和谐的方面,近四届全运会承办城市政府牵头各部门联动,从以服务赛事为主到服务全体市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2.3.3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往往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水平。21世纪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时间段,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是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运动会是一个重要的催化剂,主办城市通过举办赛事宣传体育精神,唤起全民参与的热情,用文化充实运动的内涵,陶冶人们情操,净化人们心灵,激励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不仅改善了社区环境、传播了体育知识、激发了居民参与积极性,同时也保突出了承办城市文化底蕴,弘扬了区域文化,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城市通过举办大型赛事,会注重生态与文化并重的举措,通过构建城市景观,建设与修缮能展示城市历史

和文化的实体,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承办城市不断展示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位,如岭南文化、秦淮文化、齐鲁文化特色在全运会举办过程中如影随形。全运会也有效地推动了城市体育文化产业的形成,承办城市根据因地制宜的规划了符合本地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策略,并以点带面,形成文化产业链,把文化价值转变成经济价值。

3结语

全运会赛事对城市的影响是显著的,通过全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引导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同时达到了城市发展重心转移的战略目标。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之下,通过大型赛事举办会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优化体育设施布局,能解决群众的体育需求与体育设施供给不足、设施利用率不高和布局不合理的矛盾,加速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推动城市发展,带动产业升级,提升居民文化生活质量和城市品位,地方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已成为地方政府实现其经济与社会目标综合增长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左新荣.论一般性与发展性体育消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9-21.

[2]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00.

[3]曹庆荣,雷军蓉.城市发展与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4):399-401.

[4]徐冠华,刘冬梅,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3):248-255.

[5]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6]翟廉芬.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社会效益的评价研究[D].南京:南师大体育科学学院,2008:68-72

[7]马志和,马志强,戴健,等.“中心地理论”与城市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27(4):445-447.

责任编辑:刘海涛

收稿日期:2014-07-18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SK103762015B01);安徽省体育局体育社科(ASS2015210)

作者简介:潘声东,皖西学院体育学院讲师(安徽 六安 237012)。

中图分类号:K2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15)02-0073-04

猜你喜欢

城市发展全运会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风采
完美闭幕
试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城市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浅谈机场净空管理与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探究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