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性与理性的提升—我的语文教学实践

2015-03-17北京市第156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21期
关键词:田园生活广度陶渊明

北京市第156中学 娄 艳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我觉得简单概括就是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注意几个“联系”,一是联系生活,语文教学如果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联系实践,语文惟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三是联系素质,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最终要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成为一种综合素养。

本着这样的认识,在讲授《归园田居》时,我确定教学的重点在于带领学生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充分领悟田园生活的美好,努力做到对作者的选择感同身受,进而深入思考古代知识分子的特质及对我们的启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注重拓展学生视野的广度,培养学生感情的浓度,引领学生思考的深度。

一、培养感情的浓度

设计一:个性的预习作业:用你最擅长的方式去体会你所理解的田园生活并展示给大家。学生的预习作业做的丰富多彩,有的选择音乐;有的选择绘画;有的选择改写为散文;有的同学把自己的体会写成了现代诗歌;有的同学把自己的体会写成了词。在音乐、美术、文学中展示着学生对于田园生活的理解与体会,更展示着学生的才艺。在看过学生的预习作业后,我挑出了精彩的作业在课上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于诗人的选择。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这既是新课改的目标,也有利于课堂教学。

设计二:视觉听觉感染:为了让学生能充分进入到田园生活的情境中,我特别注意视觉听觉的感染。在课文学习之前,我选择了十几张精心挑选的田园生活的唯美图片,挑选了体现乡村风情的音乐,配着音乐展现田园生活画面,全力营造感性的田园生活。用视觉听觉冲击学生的感情世界,带领他们在精神上走进田园生活。既而用古筝伴奏乐作背景为学生朗诵《归园田居》,并让学生在古曲的背景下自读,学生范读,集体朗读,通过反复诵读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

设计三:教师动情讲述: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我向学生讲述了自己童年真实的田园生活经历,那些逮蜻蜓、捉泥鳅的场面,那些夕阳下坐在牛车上看炊烟的记忆,那些月下围着大人追逐嬉戏的快乐,动情的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对语言的感受中再次领略田园生活的魅力。

认识一种情感容易,理解一种情感有难度,对一种情感感同身受很难,但是人类本就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类感情本就是丰富的,一个热爱生活、懂得情趣、追求品位的人必须有感性的一面,而语文课就是培养感性的最佳途径。一种浓厚的情趣,浓浓的感情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产生,这种浓浓的感情就会成为学生人生中的一种情感素质,丰富着他们的生命体验,让他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二、拓展视野的广度

设计一:作者同类作品的欣赏:作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用大量的诗文表达着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帮助学生认识陶渊明,认识田园诗歌,仅一首诗远远不够,还应筛选补充。

设计二:同类作家的了解:田园诗派除陶渊明外还有谁?他们又写了什么呢?在对更多田园诗人的认识中再次体味田园诗歌。

课文从来就只是一个例子,或者说只是一个点,有点到面,认识一种方法,体会一种情感,完成一次思考,这才是语文课所要达成的。由一首诗出发,了解一组诗,认识一类作家群体,体验一种情感,解读一群人,这才是广度拓展的真正意义。这样的广度拓展不仅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更有利于学生反复体会,进而增加感性体验的浓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引领思考的深度

设计一:问题引发讨论:课堂上,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后,进而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

思考一:陶渊明其人其事其诗带给你哪些思考?此问题旨在让学生学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让每个人都能收获属于他自己的思考及感悟,在这个交流中,无所谓对与错,尊重每一个思考所得,在交流分享中又会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例如,学生会想到:当理想受挫时该如何选择?如何权衡物质与精神间的关系?出世的心态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这些思考都展现着学生头脑的智慧,表明他们思想逐渐成熟的过程,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足迹。

思考二:从陶渊明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哪些特质?如果说思考一是开放式的,发散式的,那么思考二是深入式的,一放一收,引领学生深入的思考与认知。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获得宝贵的认识,例如中国知识分子很注重精神追求;中国知识分子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知识分子的文人气质浓等。

设计二:思考转化文字:说与写是不同的表达,效果也并不相同,写有时可以让思考更充分。为了引领学生的深度思考,留了一项课后练笔作业:我要做一个怎样的知识分子?可以说这项作业是对课堂思考的进一步思考,具有时代意义,现实意义。诗人已逝,但其精神还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传承的一面,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知识分子都应该有自己的固守。

语文课绝不能停留在课文本身,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但不是唯一要解决的。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每一篇文章中懂得思考,收获领悟,这会对他一生的发展有积极重要的影响。当然深入的思考是多样性的,包括对作品对作家本身的深度挖掘,包括对作品对作家的拓展挖掘。深度的引领影响着学生智慧的生成,思考的力度,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让深度不断累积,就是在帮助学生铸就成功的力量。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坚信,培养感情的浓度,拓展视野的广度,引领思考的深度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经过如此培养的学生有知识,有见识,有情趣,有能力,懂感情,爱思考,可以说感性与理性兼具,魅力与能力皆有。一句话,语文课就是用浓度、广度、深度熔铸成高度,这样的语文课才能做到理性与感性的提升。

猜你喜欢

田园生活广度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我向往的田园生活
“斜杠青年”的斜与不斜——“斜杠”实际是对青春宽度与广度的追求
田园生活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陶渊明 饮酒》
政治课堂提问技巧探微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