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感悟

2015-03-17广西省桂平市第二中学陈敏霞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2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教育

广西省桂平市第二中学 陈敏霞

在素质教育大潮的涌动下,如今的历史课堂教学开始逐渐由过去传统的“封闭式”向现在的“开放式”转变,师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且学生由过去纯粹式的学“知识”向现在的学“方法”转变。探究式学习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悄然走进了课堂,目前历史课堂教学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对相关内容何处开放,开放到何种程度为宜,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又如何进行,怎样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等内容,感到有点茫然。其实问题是我们如何去把握这个“度”。对此,我想谈一谈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开放”不等于“放开”

所谓“开放式”教学,即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积极引导下,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范式。它所要求的是,学生学得要轻松灵活,教师教得要既有高度、宽度,还要有一定的深度。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 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 ,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有惊涛骇浪的叙述,更有涓涓细流的描绘。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心中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教学教案,最后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目的是对学生中的不同观点尤其是有创见性的观点要加以表扬,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不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或早已设计好的答案来回答问题。

二、创新并不等于弃旧

现在“创新教育”这个名词在中国的报刊杂志上已是司空见惯。提倡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然而,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把“创新”与过去一切的否定划上等号。现实历史教学中,做课现象严重。示范课与优质课尤为突出,而最多的是课本剧的表演。为喧染一下气氛,创设一下意境,适当安排是可以的,取材要简单易行,即兴发挥,恰到好处,若刻意追求则大可不必。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为达到目的而精心设计无可非议,若学生因做秀而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地去演练就万万的不应该。“每一节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学就是‘即席创作’。如果课堂变成了热闹的形式表演场,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简直就是没有生命活力和灵性的‘心智屠宰场’”。

其实,创新教育是指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与创新,而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所有教学要素的否定,而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扬弃中继承和创新。另外,创新也不是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忽视,相反,应该是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强化,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什么创新,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创新的源泉。要知道:“成功的花,人们只羡慕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她最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否则,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日常的历史教学活动中,一些所谓的“旧的教学法”并不是一点价值都没有,关键是看你怎么用。综上所述,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一定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不能为创新而“创新”。

那么,如今的历史课堂教学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我个人认为有几点。

第一,历史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者首先要明确这一课堂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利用什么样的素材进行思想教育,怎样进行教育,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什么地方进行能力培养,培养什么样的能力,才能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用什么方式去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才能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等。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不仅心中要有教材,还要有方法,更要有学生。因为教学的最后归宿是把学生培养成祖国所需的栋梁之材。

第二,历史教学要有灵活性。

“开放式”教学不仅要有开放的思想,更要有灵活的方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与你所想的大有出入。当然,教者首先要有这种思想准备,其次,在出现这种情况时,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第三,历史教学要有情境性。

历史教学有它的特殊性,头绪纷繁,内容庞杂,历史久远,而我们在有限的课时内,要使历史教学达到“让历史告诉未来”的目的,决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其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之外,更要注意其情境性,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向学生提供一种新情况,如提供一种新教材料,阐释一种新观点,提出一个新问题,让学生扮演一种新角色等,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这对观察历史、分析历史、运用历史、服务社会,大有裨益。

第四,历史教学要有古为今用原则。

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学习历史,是为了继承人类的宝贵遗产,建设和创造美好的未来。历史教师应善于将历史和现实、未来相联系,引导学生面向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总之,在新课程下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学艺术的探究者,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以适应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要在积极继承知识教学传统和充分总结知识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适应时代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最终为新课改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教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