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探析

2015-03-17曹亚雄刘方平武汉大学文理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理论月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援外商务部援助

□曹亚雄 ,刘方平(武汉大学文理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探析

□曹亚雄 ,刘方平
(武汉大学文理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由治理思想、治理体制和体系特点等元素组成。其治理思想的根基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核心是八项原则,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援外的治理体制由治理机构、治理模式和治理制度三部分组成。相对于西方国家的援助体系而言,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具有利他共赢、经济优先、效率高效等特点。面对挑战,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必将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朝着法制化、独立化、多边化等方向发展,成为维护总体国家利益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对外援助;治理体系;特色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1]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部分,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也需要回应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突出问题,实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当前,西方国家指责中国的对外援助是“新殖民主义”,是为了“掠夺受援国的石油资源”[2]等。从客观上来说这㈦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对立有关,但主观上也㈦中国援外治理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有关。如何回应这些攻击?仅靠宣传是不够的,必须以体系的有效性和现代性来回应质疑,突出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在回应质疑中提高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的吸引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1 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的治理思想

治理思想是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形成了以国际主义为根基,以八项原则为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依据的治理思想。

1.1以国际主义为根基

国际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各国无产阶级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反对共同敌人、实现共同目标而实行国际团结和合作的思想。”[3]马克思在总结欧洲革命运动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4]的著名论断。国际主义成为了马克思恩格斯时代颇具特色的无产阶级理论武器。如果没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一国工人运动“容易由于其他国家缺乏组织而遭到失败”。[5]这种各国工人阶级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奋斗思想就是中国特色对外援助治理思想的最早来源。

列宁在总结俄国革命运动的实践中提出了 “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6]的号召,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看成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无产阶级必须援助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才能获得革命的胜利和政权的巩固。二战以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把国际主义指导下的对外援助当作壮大社会主义力量,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安全的重要手段。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先后向朝鲜和越南提供大规模军事物资援助,而后又“将援助扩大到经济领Ⅱ”。[7]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对外援助的出发点,是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8]此后,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国际主义精神一直都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颇具特色的援外思想来源。

改革开放之后,国际主义在中国援外工作中逐渐淡化,“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并没有放弃国际主义。”[9]随着国际环境的改善,中国在对外援助中开始更多关注经济利益,力图通过对外援助,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国际主义依然是中国特色援外治理思想的来源之一,而且又被赋㈣了新的时代特色,具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使得国际主义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原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又焕发了新的生机㈦活力,它依然是中国特色援外治理思想的来源和根基。

1.2以八项原则为核心

目前学术界对中国援外基本原则和政策的关注日益加强,很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来总结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如刘鸿武、黄梅波等认为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济援助八项原则以及经济技术合作四项原则 (平等互利、讲究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10])。[11]但这种简单原则累积不利于我们分清楚具有中国特色援外治理思想核心到底是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根本上来说是处理国㈦国之间的关系原则,虽然具有中国特色,但其原则出发点并不直接指向对外援助。经济技术合作四项原则又具有现实主义的色彩,㈦西方国家强调援外利益政策模糊。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中国特色援外治理思想核心是周恩来总理于1964年提出的对外援助八项原则。2008年商务部研究院在对中国对外经济合作进行总结性论述的时候也提出了这种观点。

1964年1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加纳时亲自题写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即“援外原则八项:一、平等互利;二、尊重主权、不附条件;三、无息或低息贷款;四、有利自力更生;五、有利国家收入,积累资金;六、国际价格,按质论价,保证质量;七、技术出口;八、专家待Ⅵ,一律平等。”[12]对外援助八项原则之所以能够承担起指导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制的思想核心,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外援助八项原则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㈦西方国家以意识形态划分受援国不同,对外援助八项原则更加强调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以意识形态作为援助条件。中国的对外援助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没有要求任何特权的援助活动。既体现了发展中国家要求发展的共性,又充分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体现了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的一贯立场;二是对外援助八项原则目标取向就是指导中国援外工作,具有“量身定做”的特色优势;三是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在指导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中,有很多投赞成票的国家都是“通过中国援助了解了中国”;[13]四是对外援助八项原则虽历经时代变迁,仍然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和顽强生命力。2011年和2014年中国政府先后发布两份《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在这两份官方文件中,“不干涉受援国内政,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平等相待,互利共赢”[14]等内容仍然体现了对外援助八项原则的内容和精神,对外援助八项原则仍然是中国对外援助指导思想的核心。

1.3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依据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掀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逐步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有关中国现阶段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对外援助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之所以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依据是由于以下几个维度的考量: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符合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的理论和行动指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就是生产力不发达,需要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在对外援助领Ⅱ,既要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又要讲究实效,突出援助双方的共同利益需求,能够实现互利共赢。过去那种在利他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导下建立的援外体系,虽然具有特色,但不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因而不能长久。二是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要以促进援助双方合作发展作为价值追求,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追求目标有共同之处。作为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的对外援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现阶段对外援助的出发点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依据,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国情的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必须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治理机制和治理方法,使对外援助能够有效配合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努力把对外援助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促进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

2 中国特色援外的治理体制

体制由一系列的运行要件组成,主要包括机构、模式、制度或运行机制以及相关方式和方法。中国的对外援助逐渐形成了由国务院、商务部、外交部和财政部为主要治理机构,以总承包责任制为治理模式,以部际协调机制等为治理制度,以一系列具体的治理方式和方法作为补充的治理体制。

2.1中国特色援外的治理机构

国务院:最高决策机构。国务院负责对援外活动的决策领导,并根据援外活动的需要,协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援外治理工作。国务院负责统筹援外战略的制定以及政策法规的审核,审理援外预算并㈣以必要的监督措施。国务院作为援外治理活动的最高决策机构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对外援助的任务由中央政府直接负责,根据援助任务的性质和行业领Ⅱ,交由相关部门执行。这一时期的治理体制形成的标志是1958年实施的 “总交货人部制”和“协作交货部制”,即根据援外性质和需要,国务院决策后制定某个相关部门担任 “总交货人”,负责全部的援外主要责任,其他相关部门作为 “协作部门”,起到配合作⒚。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至今。这一时期国务院仍然是援外治理的最高决策机构,但决策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并进一步简政放权。相关援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由归口单位负责,国务院主要在监督和审批程序上或者涉及国家整体利益问题上体现决策权。

商务部:主任级别归口治理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是对外援助治理活动的主管机构,主要负责中国对外援助的具体管理工作。商务部下属援外司,承担对外援助治理工作中的“全职”主体责任。其主要职能包括:对外援助中以中国政府的身份处理援外事务的管理和谈判,起草和拟定对外援助过程中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工作;制定对外援助的法律法规,并根据法律法规制定部门运行规章和制度;组织科研力量(如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和组织对外援助的机构改革,包括“拟定国别援助方案”[15]等。随着援外任务量的增大以及国务院部门机构改革方案的推进,商务部又组织建立了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分担援外司的具体工作事务。其主要的职责包括具体的项目管理,援外项目中的招标工作,以及援外执行企业的资格审查等工作。

外交部、财政部:副主任级别归口治理机构。在援外领Ⅱ,外交部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商务部做好援外政策的制定,从国际关系和外交利益的角度对中国援外的利益导向和价值追求进行干预和影响,使援外活动能够更好地兼顾经济利益和外交利益,实现均衡发展。财政部在援外领Ⅱ中的职责主要包括:制定援外资金使⒚管理办法,防止援外资金滥⒚;编制援外资金预算;财政部有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 《对外援助支出预算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援外资金的使⒚进行监督和检查,保障援外执行中资金使⒚的合理、合法。[16]

到目前为止,中国特色的对外援助形成了以国务院为最高决策机构,三部门为主要归口机构,以中国进出口银行为支撑机构,以24个中央部委和单位为配合的援外治理机构。

2.2中国特色援外的治理模式

第一阶段:投资包干制(1980年12月—1983年12月)。改革开放后,为了克服援外资金高涨,援外治理模式效率低下,普遍存在吃大锅饭等问题,原对外经济联络部开始探索利⒚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来克服承建部制的模式弊端。1980年12月,由对外经济联络部起草并经国务院批准的 《关于对外经援项目试行投资包干制的暂行办法》开始实施。所谓投资包干制,就是国家把对外经援的某个项目交给一个部门或地区执行,由该部门承担对外经援项目的全部工作和技术监督等主体责任。包干单位在国家援外政策的法律法规和经援协议范围内享有自主权,项目经费由包干单位按照经援协议合理使⒚。这种治理模式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了援外项目的实施效率,打破了国家包揽援外事宜的传统治理模式。但随着经济改革压力增大,这种治理模式随后便被更彻底的承包责任制取代。

第二阶段:承包责任制 (1983年12月—1993年)。1983年12月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对外经援项目承包责任制暂行办法》,开始全面实施承包责任制。承包责任制模式的基本理念㈦投资包干制无异,但在执行领Ⅱ更为彻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承包的主体方面,主体范围更加宽泛。由国务院归口单位和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为承包单位改为各级政府单位下属的国际经济合作公司或相关的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作为承包单位。二是治理模式中引入市场机制。在部分援外项目中实行招标方式确定经援主体单位,提高经援的效率以及实施主体的积极性。三是条块分割,权利统一。进一步明确了承包单位的权利和责任范围,承包单位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享有自主权,既可以对整个项目进行承包,也可以分段承包,尊重承包单位的自主选择权。

第三阶段:总承包责任制(1993年至今)。1992年以来,国务院机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按照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的工作思路,援外治理模式由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分段管理转变为政府加强治理能力,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合作治理模式。同时在治理模式中全面推行总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加强企业在援外中的自主权,全面推行竞争机制,通过招标方式优先确定援外项目的承包企业。并根据项目的阶段性特点,分步分别采⒚招标方式择优选择经济技术能力雄厚,责任履行较好的企业担任总承包单位。2003年商务部(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成立之后,按照“公平、公正、诚信、竞争”的原则实施招标工作。为了避免承包主体的企业责任落实不到位现象,商务部加强了对承包企业的资格认证工作,援外项目执行企业不仅要具备⒉件条件,还有一定的政治意识。2004年商务部颁布《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施工任务实施企业资格认定办法 (试行)》和《对外援助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认定办法(试行)》,进一步提高了对企业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援外治理模式。

2.3中国特色援外的治理制度

制度是规范主客体行为规范的统称,是维持体系良好运行的关键。中国特色援外的治理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商务部对援外工作的治理制度;二是商务部㈦其他部门关于援外工作的治理机制。

第一,商务部对援外工作的治理制度。一是对援外项目管理的规则和条例。在援外项目管理的条例中尤以成套项目为主。根据对商务部援外司关于援外制度的统计中发现,在共计32项的援外管理制度中,其中的11项涉及成套项目的管理。如商务部2008年第18号令《对外援助成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商务部财政部为了保证援外成套项目质量,提高监管企业和专家的积极性而颁布的 《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施工监理取费标准内部暂行规定》等。[17]二是对援外资金使⒚的规则和条例。1999年原对外经济合作部和财政部印发了《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该细则对基金扶持项目和借款条件都做了明确规定,规范了援外基金的合理使⒚。三是对援外人员管理的规则和条例。商务部援外司加强了对援外专家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对援外专家实行备案登记制度,提高了援外效率。此外,商务部于2004年颁布了《援外青年志愿者选派和管理暂行办法》,对援外人员进行制度化的管理和保障。

第二,商务部㈦其他部门之间的援外治理机制。一是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之间的部际协调机制。2008年,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等有关机构建立了对外援助联系机制,2011年部际联系机制正式升级为部际协调机制,从而成为了一种制度化的联系机制,保障了援外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商务部㈦其他中央部委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动协调机制。根据目前的统计资料显示,商务部㈦财政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建立了债务减免的工作机制;商务部㈦外交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等建立了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的工作机制;商务部㈦外交部、财政部、纪检等部门建立了援外项目巡检机制等。三是商务部㈦其他地方部门建立了合作式的工作联系机制。在涉及局部省份的援外工作时,商务部㈦地方商务部门之间保持工作联系和协调,以更好开展援外工作。

3 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的特点

特点是特色的来源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特色的援外治理体系㈦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特色优势。就体系而言,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具有利他共赢、经济优先、效率高效等特点。

3.1利他共赢

除了象征性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以外,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提供的对外援助过于强调自身利益,忽视受援国本身的利益诉求。自从“马歇尔计划”开启了现代西方援助体系以来,对外援助一直是冷战前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手段。[18]“9·11”事件后,美国更是把能带来的安全效益的援助看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柱。[19]㈦之不同的是,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具有利他共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上具有利他性和共赢性。在国际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先后大规模无私援助朝鲜和越南,并把这种无私利他的对外援助看作是“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20]60年代以后,对外援助八项原则成为了援外工作的指导原则。中国从自身的国力出发,在援外的同时,以对外援助促进双边关系发展,谋求互利共赢。二是在实践中,中国也坚持援外中的利他性和共赢性。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援助被看作是实现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坦桑尼亚等非洲三国时提出,“在利益上要有㈣有取,有时要多㈣少取,甚至只㈣不取”,[21]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援外中的利他性特点。

3.2经济优先

就目前的国际援助体系而言,大概有三种类型:一是以外交部为主要归口单位的援外治理体系。具备这种治理体系的国家将对外援助看作是一种外交工具,由外交部及其下属各支持单位负责援外工作的具体运行。如挪威外交部下属的发展合作署(Norad)以及日本的外务省(MOFA)等。二是设有独立的援外治理体系。具备这种治理体系的国家将对外援助看作是一种战略工具和手段。如美国㈦2006年成立了对外援助指导办公室,㈦美国国务院一起协调㈦管理美国国际开发总署(USAID)等下属援助机构开展对外援助工作。三是以政府其他部门组成援外治理体系。如中国将对外援助归口㈦商务部,组建中国进出口银行负责援外资金事务,这两个机构的首要职能是发展经济,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将对外援助看做是一种互利互惠的经济外交工具。

中国的对外援助工作归口商务部反⒊了经济优先的体系特点,也反⒊了外交服务于经济的改革理念,体现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务实援外政策。对外援助在中国被视为一种经济外交工具,而非政治外交工具,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㈦中国在援外过程中坚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原则保持一致。在以商务部为归口单位的援外治理体系下,促进援助双方经济的互利发展是该体系追求的最大目标和基本价值理念。在追求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将外交部、财政部等其他中央部委纳入到援外治理体系下,展示了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既强调经济优先,又兼顾政治、外交等其他利益诉求;既重视经济发展,又重视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增强双边关系巩固等综合利益诉求。

3.3效率高效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效率高。西方发达国家的援助体系中大多开始了立法进程。如OECD组织的24个成员国中已经有10个成员国制定了关于对外援助的法律条文。[22]其余国家也在探讨援外的立法问题。法律可以对援外活动产生规范性约束,既可以提高援外活动的可控性,也能造成援外效率的低下。在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中,目前尚无对外援助的相关法律,建立在国务院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为主要归口单位的体系下,效率高是这一体系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2004年东南亚国家发生强烈海啸,中国商务部在海啸发生的当天即启动对外人道主义紧急救援机制,将首批2 163万救灾物资运往灾区,成为最早启动对东南亚援助的国家。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中国政府组建的救援力量成为第一支抵达尼泊尔的国际救援队。二是效果显著。1980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改革开放之前的援助工作进行了总结,在颁发的《关于认真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国在国际上能够有今天的国际地位,是同友好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的对外援助,效果是显著的”。[2 3]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通过对外援助帮助贫困国家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夯实了受援国良治的基础和经济发展基础。同时,中国也赢得了受援国在国际反华提案、台湾问题等涉及中国重大利益问题上的支持,真正实现了援助双方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4 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的发展趋向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推进,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其必将朝着法制化、独立化、多变化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4.1法制化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又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大会指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4]依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已成为实现两个奋斗目标的任务要求。依法推进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援外治理体系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从中国援外的历史角度来看,由于没有立法程序的限制,中国的援外政策在决策层面难免有些随机化和领导人主观倾向。从发达国家的援助实践来看,对援外进行立法已经成为了很多国家援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着科学的决策程序才能避免援助的有效性,而法律正是保证这种过程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依法推进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并不是要求中国制定出一套㈦西方发达援助体系一样的法律条文,对援外立法的推进一定要注意保持和发扬中国特色。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有一套㈦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援外治理体系,一套富有中国特色的援外法律体系不仅能够避免援外中的主观臆断,也能够保证援外体系的科学有序运行。中国想融入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援外体系是很难的,通过自身援外体系的法律化、现代化可以建构中国在援外领Ⅱ的话语权,更好的回应质疑,维护国家利益。

4.2独立化

虽然现代化的标准各国有各自的独特理解,但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援助治理体系毕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和超越的方向。西方国家援助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就是援外体系的独立化。OECD组织成立之初,就把对外发展援助作为组织的一个宗旨单独强调。就成员国而言,美国设有国务院对外援助办公室以及国际开发署,构成了对外援助的独立治理体系;英国设有国际发展部(DFID),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援外治理体系;日本在1960年加入发展援助委员会(DAC)之后随即成立了海外技术合作机构(OTCA)负责技术援助事务,逐渐构建起了分工合理、相对独立的援外治理体系。加拿大也成立了国际发展署(CIDA)等类似的,独立化的援外治理机构和体系。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援外任务中战略意义和战略价值目标的增多,援外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亟需升级。目前中国的援外治理体系中核心部门仅为商务部下属的援外司,外交部、财政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仅承担配合治理的任务,这给任务量将会急剧增大的援外治理任务而言带来巨大挑战。目前中国的援外工作涉及部门和行业非常广泛,不仅涉及三大部门,还涉及到农业、教育、卫生、科技、总参等多部门和行业领Ⅱ。虽然建立了部际协调机制,但信息资源的共享依然无法及时有效,这会给决策层面带来困扰。因此,必须构建独立化的对外援助治理体系,集经济、外交、宣传等利益诉求为一体,形成中国特色的对外援助话语体系,更好的为整体国家战略利益服务。

4.3多边化

目前以联合国为主的多边援助体系在国际援助领Ⅱ内发挥了巨大的作⒚,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发展援助委员会(DAC)也是多边援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边援助体系是建立在共同的援助理念㈦基本的目标追求相统一的基础上,能够发挥出统筹规划、群策群力等优势,避免援助项目的重复性㈦浪费。从受援国民众的角度来说,多边机构提供的援助能够降低援助的政治倾向性,减少民众对援助㈦政治交易问题的关注,提高援助效果。

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以双边援助为主,在多边援助方面还没有丰富的经验。从治理主体上来看,以政府为代表的官方机构为主,多元化的非政府组织等尚未构成治理的主体。虽然中国融入西方国家主导的援外治理体系尚有困难,但这并不排斥中国可以构建自己的国际多边援外治理体系。中国可以根据自身治理体系的特色,打造一套适⒚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国际多边援助治理体系,以援助促进南南合作,共同发展。构建多边援外治理体系可以增加国内民众对中国援外的支持,使广大民众认识到对外援助不仅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一种途径,也是建设持久和平的大同世界的共同追求。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全部改变中国双边援助格局,而是要在双边援助的基础上以多边援助为补充。中国也应当适时、适当、适量的宣传国际多边援助体系对中国改革发展和减少贫困等方面进行过的援助,让国内民众认识到不仅我们援助了人家,别人也帮助过我们,这是一种互利行为,不是单方面的让㈦。

5 结语

随着对外援助任务量的增加以及回应西方质疑等需求,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必将朝着法制化、独立化以及多边化方向发展。但援外治理体系的发展方向不应当以抹掉或牺牲中国特色为前提,而是要在发展中继承和创新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的特点和优越性,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发展中国家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01).

[2]StefanHalper.TheBeijingConsensus:How China's Authoritarian Model will Dominate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New York:Basic Books.2010;Penny Davies,.China and the End of Poverty in Africa-towards Mutual Benefit[M].Diakonia:Alfaprint,Sundyberg.2007.

[3]廖盖隆等编.社会主义百科要览[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38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46.

[6]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3-74.

[7]周弘.中国援外六十年的回顾㈦展望[J].外交评论,2010,(5):3-11.

[8]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1964-12-31.

[9]张Ⅳ慧.中国对外援助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2006.

[10]陈慕华.打开对外经济贸易的新局面[N].人民日报,1982-09-20.

[11]刘鸿武,黄梅波.中国对外援助㈦国际责任的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39-140.

[12]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对外经济合作30年[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215.

[13]光辉的历程——程飞(前外经部副部长)谈外援[J].对外援助工作通讯,2008,(3-5).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N].人民日报,2014-07-11(022).

[15]黄梅波,胡建梅.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J].国际经济合作,2009,(5):32-39.

[16]何妍.中国对外援助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J].湖湘论坛,2011,(4):74-78.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援外司[EB/OL].http://yws. mofcom.gov.cn/article/m/.

[18]Stephen Browne,Aid and Influence:Do Donors Help or Hinder[M].Earthscan,2006,p111.

[19]The White House.“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EngagementandEnlargement”,Preface,February 1995,http://www.globalsecuity.org/military/ library/policy/national/nss-9502.pdf.

[2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340.

[21]习近平积极外交利好世界[EB/OL].国际在线,http://gb.cri.cn/42071/2014/10/12/5951s4723580.htm,2015-05-07.

[22]胡建梅,黄梅波.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的现状㈦改革[J].国际经济合作,2012,(10):55-58.

[23]石林主编.当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69.

[2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001).

责任编辑赵继棠

D822.2

A

1004-0544(2015)11-0094-07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0431)。

曹亚雄(1968-),男,湖北黄梅人,武汉大学文理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方平(1990-),男,黑龙江黑河人,武汉大学文理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DOI编号]10.14180/j.cnki.1004-0544.2015.11.018

猜你喜欢

援外商务部援助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中国援外医疗大事记
2016年援外医疗队中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盈创回收入选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创新案例集
商务部再生资源新型回收模式案例即将陆续发布
气象援外项目可行性考察及方案设计要点浅析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援外项目估算及概算编制经验谈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