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图书馆藏抄本周密《吟室霏谈》考述

2015-03-17汤清国

关键词:周密书目笔记

汤清国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浙江省图书馆藏抄本周密《吟室霏谈》考述

汤清国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吟室霏谈》是南宋周密笔记著述之一种,今仅存清末抄本,藏浙江省图书馆,为海内外孤本。对《吟室霏谈》的版本及内容进行考述,分析与周密其他笔记之关系,并从中探看作者晚年的生活情趣。

周密;《吟室霏谈》;笔记

一、《吟室霏谈》之版本

《吟室霏谈》,南宋周密撰,今存清末周氏鸽峰草堂抄本,藏浙江省图书馆,为海内外仅存之孤本。周密为宋末元初著名词人、诗人、笔记大家,流传至今的笔记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澄怀录》、《志雅堂杂钞》、《云烟过眼录》、《浩然斋视听抄》、《浩然斋意抄》、《吟室霏谈》等10种,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作为周密笔记著述之一,《吟室霏谈》不为外界所熟知。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宋笔记》编纂整理与研究”,其中第一部分为“宋人笔记编纂整理”,预计收录宋代笔记500余种,分为十编,将于第七编收录此书,整理者为黄宝华教授。黄教授曾亲至浙江省图书馆抄录此书。承蒙黄教授惠示其手抄件,笔者得以观阅此书。现就涉及《吟室霏谈》的相关问题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周密流传至今的10种笔记中,除《吟室霏谈》,其他9种均比较常见,亦常著录于各种书目中。《吟室霏谈》不见于宋元明之书目,直到清末,丁仁《八千卷楼书目》才著录此书,云:“《吟室霏谈》一卷,宋周密撰,钞本。”[1]今藏浙江省图书馆。书内夹页标示“《吟室霏谈》一卷,弁阳老人周密公谨,清末抄本”字样,版栏高约185毫米,宽约122毫米,每页中缝有“鄀公钟室钞本”字样,正文第一页右下方有“常熟周左季家钞本书”藏书朱印。

今考,周左季,即周大辅。《历代藏书家辞典》记载:“周大辅,清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字左季。喜藏书,尤喜抄录稀见善本。其钞藏之书有:清方成珪的《干常侍易注疏证》二卷,清郝懿行的《大戴礼汜补注》一卷、明顾季谦的《三朝要典》二十四卷、宋唐庚的《眉山唐先生文集》二十卷,宋王得臣的《尘史》三卷等。室名‘鸽峰草堂’。”[2]政协杭州市委员会文史委编撰之《杭垣旧事》中亦有周左季的资料:“周大辅,字左季,号少鹤,藏书室名‘鸽峰草堂’,清末民初任杭州税吏。喜藏书,虽家无恒产,然有所得即用以购书,遇善本无力罗致时,必设法借来请人依式缮抄,并向浙江图书馆借抄《四库全书》之秘笈。虽收藏卷帙较富,而拮据实如窭人,宁一生节衣缩食,而不吝抄校之费。初犹向亲友告贷,挪东应西以付抄书费用,日久则虽扣门而甚少应者,终至仰屋兴嗟,辄唤奈何而已。癖书而成赤贫,其亦自贻矣!所谓‘钞书多万卷,积金无一钱’是也。左季先生之流传,厥功至伟,穷而坚志不堕,洵难能可贵,艰苦卓绝精对古神,盖世诚不多。”“历年所抄之部分书目如下……《吟室霞谈》一卷,宋周密撰”,“左季先生精版本之学,曾评审批校常熟瞿氏所编《铁琴铜剑楼宋元之书目》。其藏书,均在抗战期间杭州沦陷时被人偷窃一空,人亦故世。一生喜爱书籍而生活艰苦至死,其遭际可悲。”[3]《杭垣旧事》中记录周左季所藏之《吟室霞谈》,应为《吟室霏谈》之误。

周左季生前与丁仁家族有交往,曾得丁氏稿本《春秋上律表》和乾隆刊本《庚辛之间亡友列传》等旧藏。[4]周左季所抄《吟室霏谈》之底本,应为丁氏所藏本。而丁氏藏本,今不知去向。

周密为宋末元初人,距离丁仁有700余年。《吟室霏谈》为周密所撰,却为何不见于宋元明之书目,而仅见于清末《八千卷楼书目》,其中缘由值得考证。据丁仁《八千卷楼书目》所载,其所藏《吟室霏谈》为抄本,而至于是抄自他本,还是为家藏之旧抄,难以确考。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吟室霏谈》成书之后,没有经过刊刻,而是仅以抄本传世,并且没有得到广泛流传,这或许是此书不见于其他书目著录之原因。

二、《吟室霏谈》之内容

《吟室霏谈》一书为周密摘录宋元文人著作之文字片段汇辑而成,共90条,1万余字,内容多为文人故实、诗词评论及文字考证等。

从《吟室霏谈》所摘录之文字看,所引用的书目主要有范公偁《过庭录》、施德操《北窗炙輠录》、惠洪《冷斋夜话》、周辉《清波杂志》、北宋无名氏《道山诗话》、苏籀《栾城遗言》、周必大《淳熙玉堂杂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魏泰《东轩笔录》、 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赵彦卫《云麓漫抄》、陈善《扪虱新语》、鲜于枢《困学斋杂录》、欧阳修《六一居士诗话》、石延年《金乡张氏园亭》、韩驹《室中语》、魏庆之《诗人玉屑》、元初无名氏之《湖海新闻夷坚续志》、陈知柔《休斋诗话》、曾季狸《艇斋诗话》、陈元靓《石林广记》等书,这些书的作者大都生活于周密之前或与周密同时,最晚的盛如梓和鲜于枢为周密同时代人,且鲜于枢与周密交往密切。从所引用书目作者的生活时间来判断,亦可佐证《吟室霏谈》为周密所撰。

《吟室霏谈》的内容可大致分为四类:一是文人故实;二是诗词作品及相关评论;三是文字考证;四是周密自撰之条目。

第一类文人故实是《吟室霏谈》的重要内容,占据全书的绝大部分,其中所摘录之文字大多选自《过庭录》、《清波杂志》和《庶斋老学丛谈》等书。如第二条:“建业进士(失名)游上都,贫不能自给,以诗干韩相魏公,一联云:‘建业江山千里远,长安风雪一家寒。’魏公怜之,以百万周焉。”此条节选自《过庭录》,记录的是一位建业的进士由于贫穷,以诗干谒韩琦而得到周济之事。又第二十四条:“王荆公与宋次道同为三司判官时,次道出家藏唐诗百余编托荆公选其佳者,荆公乃签出俾吏抄录。吏每遇长篇字多,倦于笔力,随手削去。荆公醇德,不疑其欺也。今世所传本,乃群牧吏所删者,惜乎未尽善也。”此条摘录自《清波杂志》,记述王安石托俾吏抄录书籍之轶事。又第五十条:“李庆孙,有文名,所谓‘洛阳才子安鸿渐,天下文章李庆孙。’时翰林学士宋白,亦以文名,庆孙尝谒白,弗为礼。曰:‘翰长所以得名者,《仙掌赋》耳,以某观之,殊未为佳。’白愕然问其故,曰:‘公赋云:‘旅雁宵征,讶控弦于碧汉;行人早起,疑指路于云间’,此乃拳头赋也。’白曰:‘君欲何?’云:‘某一联云:‘赖是孤标,欲摩挲于霄汉;如其对峙,应抚笑于人寰。’白遂重之。”此条选自《庶斋老学丛谈》,记录李庆孙与宋白论文之轶事。

第二类是诗词作品及相关评论,主要选自《清波杂志》、《栾城遗言》、《庶斋老学丛谈》和《扪虱新话》等书,尤以《扪虱新话》居多。如第十八条:“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少实字多,皆批谕之。又有问作文之法,坡云:‘譬如城市间种种物有之,欲致而为我用。有一物焉,曰钱;得钱,则物皆为我用。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大抵论文以意为主。今视坡集诚然。”此条选自《清波杂志》,记录苏轼教诸子作文之法。又第三十条:“唐储光羲诗高处似陶渊明,平处似王摩诘。近世韩驹父诗颇类储光羲,颇公与诸弟云然。”此条选自《栾城遗言》,评论储光羲、陶渊明、王维和韩驹父诗歌艺术之异同。又第四十一条:“李方叔言人之文章阔达者,失之太疏,谨严者失之太弱。”此条选自《庶斋老学丛谈》,仅20余字,记录李方叔论文之言。又第五十七条:“欧阳公诗犹有国初唐人风气,公能变国朝文格,而不能变诗格。及荆公、苏、黄辈出,然后诗格极于高古。”此条选自《扪虱新话》,评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和黄庭坚诗歌之品格。又第六十二条:“予每论诗,以陶渊明、韩、杜诸公皆为韵胜。一日见林倅于径山,夜话及此。林倅曰:‘诗有格有韵,故自不同。如渊明诗是其格高,谢灵运池塘春草之句乃其韵胜也。格高似梅花,韵胜似海棠花。’予听之,戄然若有悟。自此读诗湏退,便觉两眼如月,尽见古人宗趣。然恐前辈或有所未闻。”此条亦选自《扪虱新话》,评论陶渊明、谢灵运诗歌之特征。

第三类为文字考证,此部分条目比前两类较少,主要选自《清波杂志》、《淳熙玉堂杂记》和《扪虱新话》等书。如第二十条:“人少则发黑,老则发白,久则黄。人少则肤白,老则肤风,久则黯,若有垢然。发黄而肤为垢, 故曰‘黄耉’,见王充《论衡》。而今《韵略》‘耉’字下亦注老人面若垢为耉。”此条选自《清波杂志》,考证“黄耉”之词义。又第二十一条:“山谷云‘野艇恰受两三人’,别本作航。航是大舟,当以艇为正。今所谓航舡者,俗名轻舠,如航湖航海,亦为常谈。”此条亦选自《清波杂志》,考证“航”、“舡”的字意。又第三十一条:“内制名色不一,儤直时或未详其体式。故凡词头之小者,院吏必以片纸录旧作于前,谓之‘屏风儿’。周必大尝跋王歧公苏文定公诏草及谢表,备言之,至今不废。盖其来久矣。国初,陶糓学士谓之一生依样画葫芦,殆谓是耶。”此条选自《淳熙玉堂杂记》,考证“屏风儿”的来历。又第五十五条:“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起,此鹅毛雪也。然当时但以道韫之语为工。予谓《诗》云‘如彼雨雪,先集维霰。’‘霰’即今所谓米雪耳。乃知谢氏二句,当各有所谓,固未可优劣论也。东坡遂有‘柳絮才高不道盐’之句,此是且图对偶亲切耳。”此条选自《扪虱新话》,考证“霰”之字意。

除了上述三类摘录他人著作之片段外,《吟室霏谈》中也有周密自撰之条目,部分内容亦见于周密笔记《志雅堂杂钞》、《浩然斋雅谈》、《癸辛杂识》、《云烟过眼录》等,只是文字有少许出入。如第三十四条:“陈石泉自北归,有北人陈参政者饯《木兰花慢》云:‘归人犹未老,喜依旧,着南冠。正雪暗滹沱,云迷芒砀,梦落邯郸。乡心日行万里,幸此身、生入鬼门关。多少秦烟陇雾,西湖净洗征衫。燕山。从不见吴山。回首一归难。慨故都离黍,故家乔木,那忍重看。钧天紫城何处,问瑶池,八骏几时还。谁在天津桥上,杜声宇里阑干。’”第三十五条:“山谷《送张叔和诗》云‘我捉养生之四印’,乃谓忍、默、平、直也。所谓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无可拣择眼界平,不藏秋毫心地直。’”第三十六条:“胡天放能降仙,二十年前有王圣予降仙卜前程,云:‘前程事呵呵,如今只如此。向后欲如何,尝又请仙箕’忽踊跃可畏,径时,书一诗曰:‘百战间关铁马雄,尚馀壮气凛秋风。有时醉倚箕山望,肠断中原一梦中。’后大书一‘鄂’字,人始知为武穆也。”此三条亦见于《志雅堂杂钞》。又第三十七条:“先子向寓杭,收异书,太庙前尹氏尝以彩画《三辅黄图》一部求售,每一宫殿各绘画成图,甚精妙,酬价不谐,后为衢人柴氏所得。近者左帑变卖禁中故书,闻有出相彩画《本草》一部,极精妙,不知流落何所。”此条亦见于《志雅堂杂钞》、《云烟过眼录》和《癸辛杂识》。又第七十七条:“《易》井卦九二:井谷射鲋。《易传》或以为蝦,或以为蟇,程沙随以为蝦蟇,朱子发以为蛙,程明道以为蜗牛。考之《韵》,鲋,扶句反,鲭鱼。然鲭、鲚 、鲫三字并同,子亦切,注云:‘鲋也,蓋今之鲫鱼也。’庄子《涸鲋》亦以为鲫。然今有鱼如鲿,而四须巨口,善食水虫,故人家井中多蓄之,俗呼为弹鱼,得非井卦所指者乎?”此条亦见于《志雅堂杂钞》和《浩然斋雅谈》。

三、《吟室霏谈》与周密其他笔记及其晚年生活情趣

由上所述,知《吟室霏谈》为摘录体笔记,内容多为文人故实、诗词评论及文字考证等,亦有周密自撰之条目。此书在题材内容及编撰方式上,与周密的另两种笔记《浩然斋雅谈》和《澄怀录》有异同,分析此三种笔记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周密晚年的生活情趣。

《浩然斋雅谈》一书专门评论前人及周密同时代人之诗词文作品。卷上评述各种文体的文词,卷中评述唐人及周密同时代人之诗,卷下评述宋人的词,主要为周密同时代人的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密所著书凡数种,其《癸辛杂识》、《齐东野语》皆记宋末元初之事,《云烟过眼录》皆记书画古器,今并有刊板。其《澄怀录》、《续录》则辑清谈。《志雅堂杂钞》则博涉琐事,今惟钞本仅存,皆已别著录。《千顷堂书目》载密所著,尚有《志雅堂耳目钞》及此书,而藏弆之家并无传本,惟此书散见《永乐大典》中。其书体类《说郛》,所载实皆诗文评。今搜辑排纂,以考证经史、评论文章者为上卷,以诗话为中卷,以词话为下卷。各以类从,尙裒然成帙……宋人诗话,传者如林,大抵陈陈相因、辗转援引,是书颇具鉴裁,而沉晦有年,隐而复出,足以新艺苑之耳目,是固宜亟广其传者矣。”[5]1790从这段提要可知,《浩然斋雅谈》成书后流传不广。至清乾隆时,已无传本,而仅散见于《永乐大典》中。今本《浩然斋雅谈》则为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从题材上看,《浩然斋雅谈》与《吟室霏谈》相似,均为文人故实、诗词评论及文字考证等。但二书撰述方式不同,《浩然斋雅谈》多为周密自撰,而《吟室霏谈》则多为摘录他人著述之文字片段汇辑而成,间有少许自撰之条目。

《澄怀录》为周密采撷唐宋登临游胜、留恋光景之文字汇辑而成。全书分上下卷,共70余条,或片言只语,或长篇纪游,语清隽而意旷达,物外之感见于文字行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澄怀录》:“是书采唐宋诸人所纪登涉之胜与旷达之语,汇为一编,皆节载原文而注书名其下,亦《世说新语》之流别而稍变其体例者也。明人喜摘录清谈,目为小品滥觞所自,盖在此书矣。”[5]1117由此可知,《澄怀录》的题材与《吟室霏谈》不同,但编撰方式相似,均为摘录他人著作片段汇辑而成,只是《澄怀录》在每条文字之后大都注明引用书名,而《吟室霏谈》则只摘录文字,不注书名。

从上述分析可知,《吟室霏谈》与《浩然斋雅谈》题材相似,而编撰方式不同;《吟室霏谈》与《澄怀录》的编撰方式相似,而题材不同。

《吟室霏谈》、《浩然斋雅谈》和《澄怀录》同为周密晚年所撰,此三种笔记在题材内容及撰述方式上的择取,与周密晚年的生活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周密晚年尚雅的生活情趣。

周密出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早年即以博雅名满江南,“与一时名辈颉颃盛际者,余二十年。”[6]宋亡以后,周密定居于杭州,直至去世。在宋末元初的特殊历史时期,作为士人、文人及南宋遗民群体中的一员,周密的文化生活及文艺情趣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从生活方式上看,周密在宋亡以前的文化活动多偏向于诗词唱和及宴会雅集,宋亡以后,更偏向于书画文物的收藏和鉴赏。同时,他还通过广泛的交游活动,多方搜集和记录旧闻轶事,从事于笔记创作,以保存国史国故,寄托遗民之思。

周密的笔记大都作于宋亡之后,定居于杭州之时。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周草窗年谱》考证,《癸辛杂识》始作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辛巳,《志雅堂杂钞》始作于元至元二十六年乙丑,《齐东野语》成书于元至元二十八年辛卯。《武林旧事》专门记录南宋都城临安的典章制度、风俗人情,亦作于入元以后。《浩然斋雅谈》卷中有“此冯可迁之文也,余尝志其事于《野语》”句,知《浩然斋雅谈》成书于《齐东野语》之后,亦应为周密晚年所作。周密在《澄怀录·序》中道:“余夙好游,几自贻戚,晚虽惩创,而烟霞痼疾不可针砭。每每闻一泉石奇,一景趣异,未尝不跃然喜,忻然往爱之者。”[7]据此可知,《澄怀录》亦当成书于周密晚年。《吟室霏谈》中有部分条目摘录自鲜于枢之《困学斋杂录》,而周密与鲜于枢的交往主要是在宋亡以后,据此可知,《吟室霏谈》亦应成书于周密晚年。

从文艺情趣上看,入元以后,周密对笔记的兴趣陡增,除保存国史国故、寄托故国情思之外 ,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以周密为代表的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吟室霏谈》引用书目多达20余种,从中可以看出周密晚年阅读范围之广泛。

本文对浙江省图书馆藏周密《吟诗霏谈》的版本、内容及其与周密其他笔记的关系和周密生活情趣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由于此书仅以抄本存世,没有经过刊刻和广泛流传,因此不为人所熟知,也没有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借鉴和参考。笔者不揣鄙陋,对此书进行初步分析,以图抛砖引玉,并求教于学人。

[1]丁仁.八千卷楼书目[M]//续修四库全书:第9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72.

[2]梁战,郭群一.历代藏书家辞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254-255.

[3]政协杭州市委员会文史委.杭垣旧事[M].杭州:政协杭州市委员会文史委,2001:48.

[4]石祥.杭州丁氏八千卷楼书事新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8.

[5]永瑢.四库总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周密.弁阳老人自铭[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43.

[7]周密.澄怀录[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序言.

[责任编辑 李夕菲]

2014-09-12

本文为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培育项目(批准号:B-7064-12-001008)之阶段性成果。

汤清国(1983—),男,河南南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宋代文献与文学研究。

I207.6

A

1009-1513(2015)01-0040-04

猜你喜欢

周密书目笔记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当闺蜜变成姑嫂
照应周密,行文流畅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夏天的风秋天的雾
梅花绽放 满园春香
我的自然笔记(一)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