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研究综述

2015-03-17孟晓俊王慧娟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环境

孟晓俊,王慧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会计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绩效评价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环境绩效评价的提出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英国学者第一份环境整体指数研究报告问世后,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美国环境保护署等组织也相继提出了环境绩效评估的概念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此外,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是学者们进行环境绩效实证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它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直接与环境绩效实证研究的结果密切相关。因此本文试图从企业环境绩效的含义、环境绩效指标的标准及其构建、环境绩效评价方法三方面进行梳理,借以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进一步研究方向。

一、企业环境绩效含义

Tyteca(1997)认为企业环境绩效即企业在污染防治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管理而取得的效率和效果,是能够在不同企业间进行比较的衡量标准[1]。杨东宁(2004)认为,环境绩效应从企业环境行为对自然环境和企业内部组织能力两方面的影响来把握,而每一方面又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狭义的环境绩效指的是相关标准已明确规定或者可直接测量的环境指标的表现,如污染物排放等;广义的环境绩效是指在持续的环境管理过程中,企业在污染治理、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的综合效率和累积效果,强调环境绩效的动态性和系统性[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6)在界定环境绩效时将广义的环境绩效具体化为通过约束或调整企业的行为,控制企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以达到持续改善其污染治理、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等层面的综合效率和积累效果的目的,是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两方面的积极成果。唐建荣、张承煊(2006)采用了这一观点,并将积极成果分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环境质量变动引起的价值增值[3]。卞亦文(2010)在界定环境绩效时采用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2000)对生态效益定义,即环境绩效为单位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4]。

综上可知,目前国内外针对环境绩效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虽然各种定义表述的侧重点不同,有的是以环保活动效果,有的是以环境保护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率,有的是以生态效益等等,但本质上都是用来衡量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付出所取得的成果。

二、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构建

(一)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9年发布了环境绩效评价标准ISO14031 正式公告,将环境绩效指标分为外部环境状态指标和内部环境状态指标,并将内部环境状态指标细分为管理绩效指标和操作绩效指标,管理绩效指标多为定性判断类,操作绩效指标则包含多种输入输出数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WBCSD)在2000年8月提出了全球第一套生态效益评估标准,将生态效益定义为单位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即生态效益等于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与环境影响比值,并将指标分为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核心指标几乎适用于所有企业,辅助指标则根据企业性质和产品、服务等不同来确定,也可参考ISO14031 选择。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在2002年发布了修订后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该指南根据利益相关者不同,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分别确定了针对大多数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核心指标和只提供给重要利益相关者的附加指标。

国内环境绩效指标构建标准主要指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保护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的通知文件。主要有:环发[2003]92 号文件《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活动的通知》中以环境、管理、产品三类指标来评定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发[2003]156 号文件《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明确了重污染企业强制性和自愿性公开的环境信息,其中强制性公开的信息包括企业环境保护方针、污染物排放总量、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环保守法、环境管理五方面;环发[2007]105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对递交申请的重污染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废物安全处置率、环境评价制度的执行、环保设施稳定运转率、排污费缴纳等方面进行重点核查;发改能源[2014]2093 号文件《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规定了燃煤发电行业的供电耗煤参照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的限值、燃煤电厂节能减排的技术标准;以上文件规定都为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构建提供了有效的参照标准。

(二)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具体构建

国外学者基于不同角度对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构建进行研究,为该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Ilnitch(1998)在环境绩效评价过程中构建了原材料的使用、能源的耗费、污染物的排放和产品的输出四方面的指标[5]。Johan(1999)认为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应基于生命周期理念,建议将环境绩效指标分为产品生命周期指标、操作绩效指标、环境状况指标,并提出了管理层制定总体及内部具体环境绩效指标的标准[6]。Tyteca(1997)分析了已有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不足,认为应从输入、产品输出和污染物排放三方面对环境绩效指标进行构建,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提出了综合环境绩效评价指标[1]。B.von Bahr(2003)运用瑞典、芬兰6 家水泥厂的污染物排放数据,证明了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数据质量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应建立数据质量保证系统,以便于企业间进行比较[7]。Ramos(2009)根据已有的对环境绩效的研究以及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标准(ISO14031),建立了公共部门的环境绩效政策指标,针对国防部门的政策制定了SEPI 指标框架,并在葡萄牙国防部门中验证了它的有效性[8]。

综上可知,国外学者对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具体构建主要依照ISO14031 中的操作绩效指标,即产品的输入与输出,并辅以企业周边环境的状况指标进行构建。也有学者将环境绩效指标构建与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构建具有创新性的生命周期指标,但在我国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中是否适用,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国内有关环境绩效指标构建的思路与国外学者具有相似性,主要根据国内外评价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构建企业环境绩效指标。田家华等(2009)针对国有资源型企业,以ISO14031 为依据,将环境绩效指标分为环境状况指标和环境绩效指标两个一级指标,下设二、三、四级指标,最终形成包含5 个二级指标、26 个三级指标、5 个四级指标的环境绩效指标体系,指出了评价体系在国有资源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9];赵茜(2012)在社会责任为视角下,将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利息相关者、内部环境管理、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作为环境绩效一级指标,继而细分为8 个二级指标和30 个三级指标,构建了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叶银银(2011)根据环境会计中对环境成本、环境绩效核算方法的不同构建了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海尔集团为案例进行分析;王宁宁(2011)在充分考虑环境绩效评价的理论、指标选取的原则以及环境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上,以IS014031 环境绩效评价标准和环发[2003]156 号文为参考,将环境绩效指标分为环境设施指标、环境污染耗费指标、环境治理指标、资源循环利用指标四个准则层,继而将准则层细分为八个基础层,构建了适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环境绩效指标体系。

近几年国内学者对环境绩效指标构建的研究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研究空白的问题。但已有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研究存在定位不准、适用性不强的问题。现有企业环境绩效指标构建多数面向所有行业,未考虑每个行业的差异性;也有部分只针对某一企业或者某一特定类型企业,缺乏普遍性和可比性。因此,如何对企业进行分类,求同存异,构建适宜、可比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仍是研究的重难点。另一方面,现有环境绩效指标构建多数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在企业中实际运用的结果如何不得而知,缺乏对企业环境绩效指标构建有效性的进一步论证。

三、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方法

国外的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术的运用对环境绩效进行评价。Charles、Pan(2002)在评价环境绩效的过程中使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用累积控制图来监控排放数据,及时发现异常变化,评估异常情况下产生的风险,并使用过程能力指数来评估环境绩效[10]。Ilinitch 等(1998)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去定义环境绩效并评价了已有环境绩效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发现一些常用的环境绩效评价方法基本依赖于公众对环境事件的反应而不是精确的、可衡量的结果。并提出需要一套标准的环境绩效指标评价方法体系,为利益相关者比较不同企业和做出重要战略决策时提供更加精确可靠的信息[5]。Jung 等(2001)提出了一种基于企业自愿环境健康安全报告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方法,它包括一般环境管理、输入、过程、输出和结果五大要素,评价结果通过汇总计算五大要素得出,并证实了在选取的十家石油企业中对艾克森、亚什兰、菲利普石油、阿科四家企业能有效评价[11]。Pascual、Gomez-Mejia(2009)、Cristina、Martin(2010)通过美国有毒物质释放数据库(TRI)搜集了环境绩效评价所需的数据,利用人类潜在毒性因子法(HTP)赋予各排放数据相应的权重,最后得出环境绩效的最终值。人类潜在毒性因子法将有毒物质是否属于致癌因子进行分类,所赋值按照有毒物质排放的途径来确定,能准确衡量出有毒物质排放对人类潜在的危害大小,创新了环境绩效的评价方法[12-13]。

一些较为常见的方法如平衡计分卡、数据包络分析法等在国外的环境绩效评价中也得到的相应的运用。Epsrein(2001)等将平衡记分卡作为评价方法,从财务、内部环境管理、学习与成长三个维度来评价企业环境绩效。Burnett、Hansen(2008)以美国的电力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研究了美国空气净化法案公布前后,公司环境绩效和经营绩效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积极的环境绩效管理有助于降低公司的环境成本,低污染的电力公司的经营业绩明显优于高污染电力公司[14]。

国内已有文献中环境绩效评价的方法较多,主要有模糊数学法、突变级数法、平衡记分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BP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因子分析法等。

陈静等(2006)、陈浩和薛声家(2006)、刘丽敏(2007)、祝源和王伟(2012)都运用了模糊数学法对钢铁和煤炭两大行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价。李达(2009)利用突变级数法将已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耦合,构建了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模型[15-17]。刘永祥、张永堂(2011)从中国统计年鉴和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获取煤炭行业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数据,分类筛选得到十二个环境绩效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比重不同的三个主成分因子,然后采用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进行旋转处理,得到的第一公因子基本能反映污染物排放量指标,第二公因子基本能反映资源利用类指标、第三公因子基本能反映环境治理类指标,其结果既可以对同一企业按不同年度进行分析,也可以不同的煤炭企业间进行比较[18],宋子义、邹玉娜(2010)运用平衡记分卡法对环境绩效进行评价[19]。

唐建荣、张承煊(2006)基于BP 神经网络的企业环境绩效综合评价,选取了无锡地区20 个样本,利用前10 个公司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确定权值与阈值,然后对后10 公司进行仿真得到评价结果,采用最小距离法聚类分析结果并确定环境绩效等级[3]。

何林平等(2012)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的25 家火力发电厂的环境绩效进行了评价,包括规模效应分析、效率值分析、投影值分析、敏感度分析,找出了环境管理是否具有规模效应,存在的薄弱点,效率大小,以及不同的因素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大小。李苏(2013)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19 家钢铁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评价了环境绩效[20]。在何林平等(2012)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非有效决策单元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使调整后的非有效决策单元达到DEA 相对有效[21]。黄溶冰、陈耿(2013)将数据包络分析和删截回归分析相结合,实现相对绩效分析与影响因素分析的有机统一,构建了DEA-Tobit 模型,对企业环境绩效进行了评价,创新了环境绩效评价方法[22]。

相对而言,国外对于环境绩效评价方法选择研究比较充分,国外学者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抓住环境绩效评价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评价方法和技术具有灵活性;运用综合性评价方法将不同类型的指标评价结果综合分析,会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有效;环境绩效评价方法已趋于标准化,以美国为例,学者们普遍采用人类潜在毒性因子法进行环境绩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

国内对环境绩效的评价方法的研究在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取得一定成效,在其他行业还较少涉及;评价方法较多,但各有利弊,需视不同情况选择。模糊数学法能够将模糊模型中不能精确定义的参数、事件等处理成某种适当的模糊集合,将对象按综合分值的大小进行评价和排序,并运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去评定评价对象所属的等级,但是该方法需要主观赋值,隶属函数的获取难度较大。突变级数法是在模糊数学法的基础上结合突变理论产生的,是对模糊数学法的改进,弥补了隶属函数获取上的不足,权重问题仍然存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平衡积分卡分析法能够通过降维方式获取评价对象的信息,但同时可能模糊一些重要信息,前提是各个变量之间不相关,而大部分环境绩效指标是相关联的,因此这种方法在环境绩效评价中的使用受到了局限。BP 神经网络方法需要大量的处理单元(神经元)为基础,对于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而言,就是要了解上市公司内部各个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且对数据的要求也较高。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运用了数学规划模型来评价具有多个输入输出的“单元”的相对有效性,不需要预先估计参数,避免了主观赋值和减少算法方面的误差,在数据可获取的情况下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在研究中可根据指标的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以ISO14031 环境绩效评价标准为例,对二级指标中的环境管理绩效指标,多是判断类的定性指标可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对环境操作指标,含多种输入和输出指标,可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评价。

四、研究展望

尽管学者对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及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无论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但仍存在一些研究不足,值得学者继续探索:

(1)国外一些研究已经深入到国家公共部门,如:国防部门等,而国内现有研究基本集中于钢铁、火电厂、水泥厂等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其他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研究几乎没有,所以扩大研究范围势在必行。

(2)由于企业业务、内部环境不尽相同,参照指引不一,导致了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指标的可比性较差,不利于企业间的比较分析。如何使环境绩效指标评价结果在各行业之间进行比较,增强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通用性,可以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3)进行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也各有利弊,如何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进,使其行之有效,亦是另一研究方向。国外学者通过将不同方法进行综合,扬长避短,值得借鉴。

[1]Tyteca D.Linear programming model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firms—concepts and empirical results[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1997,8(2):183-197.

[2]杨东宁,周长辉.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动态关系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4(4):43-50.

[3]唐建荣,张承煊.基于BP 人工神经网络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6(22):161-163.

[4]卞亦文.基于DEA 污染物排放配额分配方法研究[J].运筹学学报,2010(4):75-82.

[5]Ilnitch A Y,N S Soderstrom,T E Thomas.Measuring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998,17(4-5):383-408.

[6]Thoresen J.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a tool for industrial improvement[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999,7(5):365-370.

[7]Von Bahr B,Hanssen O J,Vold M,et al.Experiences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cement industry.Data quality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s a limiting factor for Benchmarking and Rating[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3,11(7):713-725.

[8]Ramos T B.The state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the case of the Portuguese defence sector[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9,17(1):36-52.

[9]田家华,刑相勤,曾伟.ISO14031 标准在国有资源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绩效管理,2009(11):27-29.

[10]Corbett C J,J N Pan.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using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technique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2,139(1):68-83.

[11]Jung E J,J S Kim,S K Rhee.The measurement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analysis of efficiency in oil industr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1,9(6):551-563.

[12]Beerronr Pascual,Gomez-Mejia L R.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an integrated agency-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9,52(2):103-126.

[13]Cristina Cruz,Martin Larraza-Kintana.Socioemotional Wealth and Corporate Responses to Institutional Pressures:Do Family-Controlled Firms Pollute Les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10,55(8):82-113.

[14]Burnett R D,D R Hansen.Ecoefficiency:Defining a role for environmental cost management[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8,33(6):551-581.

[15]陈静,林逢春,曾智超.企业环境绩效模糊综合评价[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1):37-40.

[16]陈浩,薛声家.企业环境管理绩效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6(4):56-58.

[17]祝源,王伟.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资源类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以兰花科创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6):181-186.

[18]刘永祥,张永堂.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11(5):28-30.

[19]宋子义,邹玉娜.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经济纵横,2010(11):102-105.

[20]李苏,邱国玉.环境绩效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我国钢铁行业的分析研究[J].生态经济,2013(2):113-118.

[21]何平林,石亚东,李涛.环境绩效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一项基于我国火力发电厂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2(2):11-17.

[22]黄溶冰,陈耿.节能减排项目的绩效审计——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J].会计研究,2013(2):86-95.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指标环境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最新引用指标
环境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