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医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探索

2015-03-17李奎刚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责任感医学院校医学生

新形势下医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探索

李奎刚

(天津中医药大学社科部天津300193)

[关键词]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中图分类号]G 64

[文章编号]2095-2694(2015)06-239-03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HE4602)。

【作者简介】李奎刚(1978-),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医德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医学院学生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分子,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力量,承担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培育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和培育的重要意义

1.1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了解新形势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笔者设计了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和认知程度的调查问卷,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中医、护理、中药专业的本科生350名和研究生150名发放问卷进行调研,同时对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访谈;还积极走访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资深教师,向他们询问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培育其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式。

从调查结果可知,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度是比较高的。98.1%的医学生认为医护人员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服务; 78.24%的学生认为应好好珍惜人的生命;81.71%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74.7%的学生认为对无力支付医疗费的患者应该给予救治;67%的学生认为不应该接受礼金;想参加公益活动的学生占91.12%,主要是献血、赈灾;《医学生誓词》明确了医德的内涵,能熟练背诵誓词的占93%;69%的学生发自内心从事医务职业,为其奉献终身;91%的学生认为要对社会、患者负责;87%的学生认为医患关系的改善需要医务人员医德的提高;是否把患者放在首位的调查发现,97%的学生认为要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如涉及自己工资情况认为自己应该为患者多开药的仅占9%。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知,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积极向上的,大部分意识到了应对国家、社会、患者、自身负责。同时,笔者在访谈中也发现,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意识应得到肯定,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主流意识是好的。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是令人欣喜的,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医学生选择医学专业的价值倾向错误,通过调查发现41%学生认为医护职业稳定,19%的学生认为医护收入、社会地位高,这反映出他们注重切身利益,缺乏奉献意识;调查还发现27%的学生对社会责任感认识模糊;在对公益活动的参与状况进行调查时发现,24.16%的学生参加也只是走形式而已,可见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乏;问到是否遵守社会规范和医院规则,32.15%的学生认为不能,需要监督,可见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需要外在力量监督;通过调查还发现,61.9%的学生愿意在城市工作而不是农村,可见他们缺乏奉献意识、注重条件优越;14.7%的学生专业思想欠缺,认识模糊;准备改行的医学生占2.7%。总之,医学生的某些价值理念更加体现了个人利益,缺乏对社会负责的意识,这将不利于医学生自身的成长,影响医学的进步、医患关系的改善。

1.2培育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实现中国梦,需要建立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医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群体,因此其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医学生要时时刻刻牢记医德宣言且用于以后的工作中,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当今,由于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一些医务人员出现了索取红包、医德败坏等现象,这使紧张的医患关系更难改善。医学生是医学进步和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力量,要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树立一切为患者着想的理念,为他们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医务人员不仅要具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对社会、患者负责的意识。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医学生要符合职业的要求,要具有精湛的医术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起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完成自己特殊的使命。从医学誓言中笔者感知,社会责任感是医学生成才的关键因素,只有明确、领悟、实施其内涵方能成为真正的医务人员。总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强烈与否是促进医学进步、医患和谐的关键因素。

2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渠道

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可知,医学生在对社会责任感的感知、行为准则、奉献意识、信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将从以下方面对培育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2.1以文化为主的社会因素影响着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对人们价值理念的形成、责任感的确立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合作、交流日益频繁,西方不良的文化影响着医学生的价值理念、责任意识的形成。从自己利益出发,站在自己立场行为处事的西方利己文化--个人本位主义的出现,使医学生往往不能确立集体主义和合作意识,因而难以形成对患者、社会负责的意识。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与社会文化相适应,更需要医学文化的熏陶,在我国传统的医学文化中,良好的医德医风始终予以体现,如《千金方》、《万病回春》、《外科正宗》等。这些优秀的传统医学文化精神需要提倡、学习,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寻求其学习的最佳方式,进而使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予以确立。

2.2个体、家庭、学校影响着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唯物辩证法明确强调:内因决定外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医学生本人对社会、对患者在认识方面存在不足和自身的问题将会造成医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现在许多医学生厌烦学习,甚至对专业知识极为反感,也有很多医学生根本不喜欢医学专业,学习是为了毕业证,以后打算从事其他工作。他们身上没有任何压力,没有学习的动力,一味地为自身利益着想。家庭氛围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确立,它对医学生价值理念的形成至关重要。很多家长对医学生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对医学生的家庭教育定位不明确,没有切实地应用于实处,致使医学生难以在家庭氛围中形成正确价值理念和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医学院校始终在强调医学生的医德教育,然而效果甚微。很多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只是走形式,学校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各种评价仅仅依靠专业知识,这样导致了很多医学生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医学社会责任感的课程,然而在教育上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医学生不能深刻地领会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关键因素,但很多医学院校对医学人文教育不予重视,如仅开设医学伦理学一门课程,并且课程内容比较陈旧,这样造成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缺乏有效的教育内容。总之,个体因素、家庭氛围、学校教育影响着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2.3网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医学生对社会、对患者负责意识的形成当今,网络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思维意识、价值理念影响极大。医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同样受网络的影响,网络上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的医德信息和一些医院发生医患纠纷的报道,并且有些人发表评论,使这些纠纷的矛头直指医院,致使有些医学生对以后的工作充满忧虑,影响着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现在患者治病通过网上挂号的越来越多,这利于患者康复,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通过网上治病、网络销售假药等,这也影响着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大学生普遍在网上聊天,真正面对面聊天的并不多,这样致使他们缺乏人际交往、与人沟通的机会,以后很难与患者接触,这样会导致其难以正确地处理医患关系。

3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途径

3.1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社会实践高校校园文化的好与坏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作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氛围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一切为了学生是高校办学的根本理念,医学院校应为医学生创造好的环境,营造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氛围,使医学生在情与理文化的氛围下受到教育,得到感悟。如可在教室、学生宿舍贴上医学家的名人名言,使其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其内涵;学校要经常组织一些医学人文讲座活动,使医学生真正体会到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经常组织学生与医学老专家面对面交流,向其学习,受到启示。如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张伯礼院士的提议下设立传承专业,此专业的学生在医学前辈的引领下不但专业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而且社会责任意识十分浓烈;大学生是积极活跃的群体,医学院校可以组织医学生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团日活动,如“怎么为患者着想”、“如何为患者服务”等的团日活动。医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不仅需要课堂教学,更需要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学生真正领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把理论转化为应用。各个学校应组织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入社区义诊,低年级学生跟随,这样能使低年级的医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而且还在无形中树立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医学院校还应组织学生去农村展开实践活动,发扬中国传统的美德,使他们切实地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医学院校的调研课题比较多,应利用这一优势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调查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现实,树立社会责任感。同时各个医学院校应设立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加大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如天津中医药大学设立了生命意义展室。

3.2个体、家庭、学校、教学医院齐力并进构成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体化教育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烈与否与其自身主动性、向往性直接相关。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把树立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追求。医学院校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处于引领的地位,使医学生想学习、想收获,引领医学生通过思考做出理性的判断,形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在实践和理论的教学中,学生应认知自己对社会负责的重要性,使他们发自内心切实认识到对社会负责的迫切性、重要性。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医学生的要求,因此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切实把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自主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学生真正树立社会责任感,在医学院校专门从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教师并不多,医学院校应积极引进专业教师,对医学生运用最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教育。同时,医学院校应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学习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和如何使医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并且结合专业教学,这样会使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无形中受到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家庭也要充分发挥其作用,父母应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出责任感意识强的榜样,积极地创造出对社会、自我负责的家庭氛围;医学生实习的时间比较长,因此临床教学医院对其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临床教学医院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学校教育要与医学具体实践结合到一块,相互融合、改革教学方式、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相关教学制度,如奖学金制度、教学评价等。总之,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学校教学创新、与临床医院教学相结合、良好家庭氛围的确立,四者相互融合才能使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得以形成。

3.3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各个高校都有校园网站,但表现形式不同,作为医学院校应充分体现医学特色,蕴含医学人文,这样才会使医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经调查95.3%的学生上校园网只不过是简单浏览,对内容并不关心,因为他们认为网上的内容虚多实少。天津中医药大学对校园网进行了改革,一些栏目充分体现医学特色和医学人文,如开设“天中情”、“感悟伟大精神”、“我的师兄师姐”等栏目,问卷调查得知96.17%的学生认为这些栏目对他们有益,比较实际。因此,各个医学院校应创新校园网,使其体现医学精神、人文特色,进而使他们形成社会责任意识。通过问卷可知,64.3%的医学生对社会实践只是应付,走形式,因此在校园网上要鼓励医学生多加强社会实践,并且要全心投入,要负责,不要只是应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利用校园网,形成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要充分地利用网络,尤其是校园网对医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共十八大报告[Elol].http://www.gkstk.com/p-6324938.html,2012

[2]黄萼华,王华生,于中鑫,等.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2):78

[3]李奎刚,曹源.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下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探索[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6):887

[4]李奎刚.浅谈高等医学院校加强医学人文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3):22

(2015-06-25收稿)(王一伊编辑)

敬告

请登录(http://hblhdx.cbpt.cnki.net)在线投稿

猜你喜欢

责任感医学院校医学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