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

2015-03-17李超民李礼

关键词:受教育者话语权话语

○李超民 李礼

(1.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2.湖南省委党校 公共管理教研部,湖南 长沙4100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

○李超民1李礼2

(1.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2.湖南省委党校 公共管理教研部,湖南 长沙4100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指导建构社会实体以及社会关系所产生的权力,蕴含了强制、灌输、说服、引领的社会力量。决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核心要素是主体话语的说服力、客体活动的接受度、话语内容的感染力、话语方式的创新度以及话语环境的优化度。要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需要着力构建权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题,选择科学的网络话语传播方式,优化网络话语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话语权

“话语权”来源于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他一直坚持话语是人们进行斗争的手段,是转化成语言的斗争或统治系统,人们通过话语将权力赋予给自己,话语是一种“权力”,话语和权力是不能被一分为二的。并且这种权力影响控制话语的运动,话语是真正的权力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当前文明冲突及话语权争夺实质上是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质是国家意识形态在网络社会的竞争,是国家话语权的重要体现,因而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 话语权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基本内涵

“话语权” 一词在文化研究与媒介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话语”传统上是指语言修辞研究、演讲和文学艺术;“权力”指对他人的强制或隐含强制。[2]至20世纪90年代,话语分析仍局限于外语研究、教学研究等语言学研究范畴使用,话语研究的外部领域并没有被打开。在福柯看来,话语权其实就是统治权,而在历史的发展中,话语权从来都被统治阶级所掌握着。在这种情况下,权力影响、控制着话语的内部流通和外部作用,话语和权力是相互不可分的,权力的实现更离不幵话语的作用。福柯“话语即权力”理论将话语权阐述为一种政治权力,话语权代表的是精神的统治权,拥有精神的统治权意味着拥有权力。传统学科中将话语看成简取结构关系的理论被福柯对话语和权力内涵的独特界定所打破,使我们对话语权的分析上升到语义分析的高度,进一步看到了话语与权力密切联系的内涵,从而使“话语即权力”理论有了扎实的基础,使话语权的研究成为了文化研究和传播学研究中的重点。

大多数的学者都倾向于从“权利”的角度去定义话语权,话语权更多指代公民拥有表达自己思想,进行语言交流的说话的权利。如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刘学义,在其著作《话语权转移》一书中明确给话语权定义为:“公民享有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以及国家事务讨论的话语权利,其内涵是自由表达权,话语权是公民实现监督权和参政权等其他基本权利的前提。”[3]“权力机制的自我隐蔽,使其所支配的群体产生行使自由意志而非受支配的错觉,从而使权力的行使可以被接受或容忍而畅通无阻。”[4]话语权作为一项政治权利,是一项公民有权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权利,同时话语权也是一种具体的语言权利。它是一种在对社会自然权利尊重和理性的提倡作用下的,私权利对抗国家公共权力的状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较早从意识形态斗争的角度研究话语及话语权,而后现代思想家福柯进一步指出,“在任何社会中,话语的生产都会按照一定的程序而被控制、选择、组织和再传播。其中隐藏着复杂的权力关系。任何话语都是权力关系运作的产物。权力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谁掌握了权力,而在于权力是如何发生的,或者说关键在于权力是如何运作的,这就是权力的技术、权力的策略、权力的机制问题。”[5]奥斯汀在《如何以言行事》一书中指出:“我们所要致力于阐释的惟一的实际现象,归根到底,是整体语言情境中的整体言语行为。”[6]

在现代社会中看来,人们公认为话语权的内涵更多的是一种“权利”,是通过传播媒介自由表达言论的一种权利。而权利与义务就像是硬币的两面紧紧相连,公民在享受话语权利的同吋,也应承担与之相应的义务。权利与义务二者是相统一的,权利不能脱离义务而单独存在。因此,话语权利的行使必须以一定的法律义务为界阪,即在法律里明确允许和保障的范围内行使。只有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的话语权才是有意义的,才能真正的实现话语权利。

以网络为传统媒介出现所带来的话语权的变迁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把话语理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话语研究却是个十分薄弱的环节。”[7]期刊方面有学者邱仁富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魏晓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的策略探讨》、吴璇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分析》、占建青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话语权的建构》、叶德明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浅论》等;在硕博论文方面数量较少,如邵彬的《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中国近现代教育宗旨的话语分析》、韩旭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闾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研究》;在相关著作方面十分匮乏,目前只有邱仁富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论》。总体上在上述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领域、尚未有系统多方面多层次的理论研究著作。

学术界就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解读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有学者还认为:网络、博客、微信等新型媒介形式的出现,使普通民众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力量,并非可有可无,从而使自身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有利于提高民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以及对自身话语权的维护;另一方面,正是有了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并凝结了普通民众的共同智慧,公共舆论也越能合理化与合法化,管理层因此作出的决定也就越能体现民众的意志、代表民众的利益。“以网络为载体,公众围绕社会公共性问题进行的各种讨论与沟通形成了一个公共的话语空间,这一空间既作为话语表达的工具承载着文化公民身份的多元诉求,又作为话语表达的结果不断形塑和巩固着文化公民身份这一积极主体。”[8]网络舆论背后的话语权竞争并未停止且愈演愈烈,其实质就是各话语主体的利益碰撞,而争夺更多地体现在对网络媒体内容选择的影响因素中。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失语”状态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体出发,展开了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话语权的路径研究,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学者齐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话语权发展路径研究:从“话语失态”到“话语回归”》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存在“话语失‘态度’、‘状态’、‘时态’”的“话语失态”的困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就必须拓宽思想政治工作者话语权的发展路径,促成“话语回归”。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出发实现“话语回归”,语言合理转换,还原话语者话语本真、话语权收放自如,营造平等交流环境、正视身份,促成话语者有效表达。

虚拟世界传播媒介及网络载体为内心世界话语和实验世界话语提供了健康发育的“土壤”,虚拟世界话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前两种话语形式的发展(虚拟世界话语的主要内容即网络话语)。虚拟网络话语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解放现实社会人们的话语束缚思想束缚、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流距离、快速传递信息同时,为西方文化侵蚀提供了“捷径”。如网上年轻人所热衷追捧的美剧、日剧等,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消遣、一种电影文化、还是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宣传片”。这种网络话语在质的影响下对受教育者产生消极作用,在量的累积冲击下也使得受教育者的思维世界处于当机状态。网络话语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是包含被包含的关系而是交叉关系,它们的共同交集就是网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构建,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一个分支,具有自己的特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蕴含的强制、灌输、说服、引领的力量,指导建构社会实体以及社会关系所产生的权力。用通俗的话来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话语权是通过隐藏于制度、知识、理解中的权力关系实现的,贯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支配着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话语的生产者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话语的目标对象及其所涉及的社会关系作为主体与客体。从内涵分析其分类为外在权力与内在权力,外在的政治话语权力与话语权威从横向体现为强势话语向弱势话语渗透的权力,内在的权力从纵向交往过程分析体现为教育者的话语权、受教育者的话语权、公共领域话语权。学者吴璇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研究中从大学生角度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两层含义:“第一,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和生活环境等内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二,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以及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9]。将话语客体的范围从学生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质上与政治、文化、经济话语权与政治意愿需求是挂钩的,可以说“这样的话语权往往同人们争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和权益的话语表达密切相关”[10]。

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应重视话语评价和话语描述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在建设与时俱进话语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媒介,促进网络公司企业、网络传播工具自身积极建设,以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法律行为规范严格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同时发动大众全民参与,政府、学者、企业、公民都要一同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中来。

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构成要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以网络话语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权力关系。决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核心要素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成内容要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前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成要素的研究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核心要素分为:主体话语的说服力、客体活动的接受度、话语内容的感染力、话语方式的创新度以及话语环境的优化度。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的说服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成的第一要素就是话语间性,它强调主体间的话语是平等的,凸显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话语平等,也助推了话语权在一定的场域中合理调配和分流,从而避免教育者挤压受教育者的话语空间。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间性,要防止两种极端:一是教育者霸权,二是受教育者霸权。前者会导致话语体系僵硬、教育形式单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低下,后者则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混乱。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信息资源掌握不对等的情况下,在网络思想冲击以及意识形态争夺的状况之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教育者话语的引领性。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的说服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的正确认知;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说服话语、灌输话语、宣传话语的主体权威构建。

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教育者占主导地位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受教育者作为客体对立存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两个组成部分地位上平等,但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有一个作为主导不能一味的两分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核心要素就是教育者主体话语具有说服力具有权威,言恒而人恒,话语的权威与否、说服力的高低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决定着话语权的权威性。教育者主体话语的说服力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有效地保证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质量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果。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活动的接受度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作为教育者主体的目标方,受教育者客体对教育者所教授的话语内容的接受程度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成败,受教育者客体对教育者主体话语具有反馈作用。而受教育者客体对教育主体的反作用以及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影响关键在于受教育者客体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接受度,这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成的核心要素之一。

教育活动与交往活动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注重教育者话语的权威引领作用,忽视受教育客体的接受度也是行不通的。从两个程度来理解:从教育活动角度来说只有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领域产生共鸣时,教育活动才能正常高效地进行下去,受教育者客体对活动的接受度是成败的关键。从受教育者客体来理解,如何把握客体活动的接受度,关键在于找准活动话语的预设前提这一脉门。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客体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自我认识,受教育者客体自我本身要在教育交往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积极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受教育客体对教育活动的接受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教育者客体的能动作用以及反向主体地位(即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受教者自成主体);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预设的效果程度。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教育者和受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共识性、通俗性话语;注重共同的话语预设前提。话语预设是话语交往过程中已达成 “共识”而不言自明的内容。没有预设前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失效,以至于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失效。话语预设将可能会直接影响交往主体间社会交往过程的相互理解,为此需要一个共识性的预设,这个预设就是受教育者客体接受教育活动的话语基础,话语预设的正常与否决定着受教育者客体对活动的接受度。可以说话语预设是客体活动接受度的关键,贯穿灌输沟通的教育交往活动过程,决定了交往以及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感染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力量来源除教育者的权威引导与受教育的能动反映之外,主要来源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其话语功能得到最大化的使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教育影响范围就会扩大、社会关系基础就会更加牢固,这是其权力提升的基础前提。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关键是话语内容的感染力,即内容实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实效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灌输话语、说服话语、宣传话语、激励话语等取得有效结果。且不断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建构更加富有魅力、通俗易懂、生动感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内容实效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真实性、实效性以及系统的有效协调。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真实性。按照逻辑学的理论,解释一个事物或一件事是否符合逻辑,其充分必要条件是前提必须为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要体现实效性其前提是保证其话语内容的真实可信度,这样客体才会接受话语信息。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实效性。实效的客观效果直接体现在时间的把握上,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特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追求话语内容的时效性,摈弃不符合时代的话语内容,体现话语内容的时代特色是产生实效性的关键。而抓住时效性的关键就在于有必要搞清楚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差异性。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系统要素的有效协调。话语内容系统要素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内核外核,包括说服话语、灌输话语、宣传话语、激励话语、政治话语等。各内容要素之间相互配合是整个话语内容系统发挥最大功效的基石。

总的来说,话语内容本身的真实性、实效性、各要素之间的有效协调建构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实效,话语内容的感染力在实效的基础上得以体现,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成的根本要素。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真实性还是实效性,都需要通过具体的有效性来体现。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主要表现在文本之中或实践之中,话语形式建构是话语权建构的另一关键。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的创新度

话语形式是话语内容的表达方式和存在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是其话语权表达的载体和评判权威力量的客观基础,话语形式的有效构建决定着话语权的强弱,创新度是有效构建的核心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有着细微上的区别即文本话语的差异。话语形式的有效建构即形式实效体现在文本实效和实践实效,网络环境下主要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实效。文本实效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能够把握时代规律,体现创造性。即是指文本话语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度,创新度衡量文本话语是否能够跟上网络载体、话语的发展速度,衡量话语权的权威性(话语的权威基于话语内容的真实感染力)。

学者吴瑛认为:“只有实时地跟踪监测西方媒体,通过一定的传播网络将中国话语向世界扩散,有针对地改善中国话语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法,才能有效地生产中国话语权”[11]。就当下国际形势而言,西方媒体传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时代的要求。重视网络传播媒介,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和传播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话语形式进行改进,只有网络文本话语的创新力才能保证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有效生产。文本话语形式的实效性建构首先要梳理网络文本话语。网络文本话语的梳理一是要梳理现实文本,对比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借鉴移植;二是梳理历史网络文本,纵向梳理了解网络文本话语的发展历史以及探究其中隐藏的规律。其次是对文本话语进行提炼和整合,整合和提炼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中的根本性工作。对网络文本话语的提炼整合要求我们首先要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提取精华,其次对繁杂的网络文本话语内容进行分题、分方向的整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的创新必须依赖网络话语文本,“网络话语作为网络技术与青年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不仅成为网络社群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载体和工具,同时也是网络交往社会中的身份标识物和维系社群存在的重要纽带”[12],网络话语是伴随网络虚拟社会而产生的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重要组成,网络话语在思维上的跳脱性、在文字符号上的相似性渐远等特点奠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创新的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的创新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话语环境的优化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健康发展的保障,是网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和谐共生构建的前提条件。

(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的优化度

网络是建立在计算机之间的以电信号、光信号为传播媒介的虚拟网络,“网络逐渐不是一桩事物,而愈来愈是一个环境。它将占满全部空间,大家在它里面做各种事,而不是把它放在箱子里面像个应用软件”[1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网络环境的话语语境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形成的前提,我们首先要了解语境的概念内容。

英国学者罗宾斯认为语境是“有关话语作用的信息能够得以说明的基本框架”[14],他把语境看作一个框架并进行描述实质上是一个框架,其目的是为了使话语的作用和意义能够表达清楚。扩展其内涵外延,可以将语境理解为语言环境和话语产生发展的条件要素总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有效灌输,传播、说服,有效交往、互动的言语场域,它有两方面内容决定,即本质意义上的语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话语交往受一定语境制约。邱仁富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贯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用的全部过程,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的实际效果。可以理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产离不开话语语境的场域,语境决定了话语内容的意义及其效果。在当下虚拟与现实矛盾的环境下,在人类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巨大变革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的优化成为了话语权形成环境优化的根本要素。

当前,我国网络环境面临海量信息的冲击,信息当中包含着负面、消极、腐朽的思想充斥着网络环境。这种情况是网络技术发展不可控性带来的必然结果:一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体现为传播方式的不可控性,网络信息通过微信、网站、微博、贴吧、QQ等通讯工具随时随地传播;传播内容的不可控性,各种造谣、虚假、负面信息,只要是能够博取浏览量赚取关注的信息就能通过网络传播。二是群体组织的不可控性,包括网络群体和组织,随意地发动人肉搜索、在不知晓内情的情况下发动网络声讨,如“网络水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的优化成为强化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关键,主要是针对网络技术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以及网络话语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话语语境优化。正如张瑜教授所说:技术创造了生活,技术也创造了生活的话语。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技术成为一种新的权威力量,在网络技术的新权威下,网络话语环境成为新时代话语权的诞生场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以及话语权的增强离不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

“公信力所在,话语权所养;认同感所在,话语权所生;沟通力所在,话语权所长;宽容心所在,话语权所强”[15]4。教育者主体话语的说服力和话语内容的感染力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公信力体现,是权威的基础;客体活动的接受度是认同感产生的源泉;话语方式的创新是主客体沟通方式的创新,是有效沟通的前提;话语环境的优化正是对各种思想政治话语的博采众长,再坚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的宽容并举。

三 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方法途径

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这就要求我们将宣传思想工作融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中去。刘云山同志指出:“具体化是抓落实的关键,只有具体了,工作才会到位、才会深入、才会取得实效,所有工作安排都要有具体项目和可操作措施,确保中央精神落地生根、落到实处。”因此,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就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需要从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五个核心要素出发,结合网络环境实情以及深化改革的需求有针对地提出具体措施。

(一)构建权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

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成来看,主体话语是其话语构成的主要来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话语的说服力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的关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主体是话语内容的“把关人”,主要负责把符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信息传递给网络受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权威就是来源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必须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导向性原则,始终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高地。

第一,加大构建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建构权威话语主体,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都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上进行的。当前网络系统的核心是根服务器,现在全世界共有13个根服务器,其中主根服务器1个设在美国,12个副根服务器中9个设在美国。国际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网站中,有94个在美国境内。我国的网络技术平台最根本的服务器掌握在美国手里。美国依靠它在网络信息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从而实际掌握着国际互联网的控制权,实质上主宰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因此,构建自己的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于自己的网络根服务器是当务之急。从政府角度来说,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加紧开发以我国自主研究的CPU内核的计算机为基点的服务器网络。从话语主体来说,开设自我主导的教学、话语信息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传播渠道,建构全方位多角度的网络信息平台体系。从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来说,要努力使校园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渠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与新平台。

第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预设建设。想要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权威话语主体是提升的关键,而评判话语主体的权威与否在于受教育者客体对教育活动对话语主体的是否认同和接受度,其关键在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预设的建设。话语预设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进行话语交流的共识、知识前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06年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发展战略》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支持健康有益,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使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优秀的作品成为网上文化传播的主流”,这实质上是加强话语预设的意识形态化建设。总结精炼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话语内容普化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预设,同时又是加快中国传统德育的现代化转变工程以新时代的中华美德教育人、养育人形成扎实的话语基础。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预设内容,为权威话语主体的形成打下良好的认同基础。

第三,建设训练有素教育能力与网络计算机技术兼备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打铁还需自身硬是历史证明的真理,建构网络环境中的权威话语主体必须有一支既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能操控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的高素质群体。当下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之所以薄弱是因为缺乏有组织有训练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下的工作者技术能力不过硬无法适应网络复杂环境的挑战与困难。具体来说,教育部门或者学校应当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加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的研讨会,群策群力共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只有足够的技术能力与知识储备、教学素养才能充分发挥话语主体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把关人的身份,才有足够的智力与能力施行议程设置来达到加强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目的。

(二)抓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讨论主题

随着网络舆情事件逐年剧增,如何抓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题并进行引导舆论导向成为发挥体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关键。这实质上是话语议程设置的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题的构建则要从话语内容评价实效与受教育者客体对话语主题的接受认可度两个方面来讨论,而话语主题的设置与话语主题讨论框架的构建是话语权产生的机制条件。

抓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讨论主题必须遵循话语主题的生活化,话语回归人类的生活世界。首先话语主体必须具有基本心理学知识,走进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去感受受教者的日常生活环境以及内心世界的动态。并在教育交流活动过程中主动交流,主动参与到网络交往中来体验总结出受教育者在网络间的交往、学习、娱乐等行为模式,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解释其行为的心理动机预测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行为,并以此建立共同基础的话语预设内容。其次,话语主题的讨论内容要生活化,内容要贴近生活。根据话语主题生活化建构的基本原则,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第一,有计划组织地积极展开与各阶层各阶段受教育者群体的话题互动与引导。第一步统计当前我国网民人数以及年龄阶段分布比、职业分布比,统计分析各年龄阶段、各职业各阶层受教育的心理特点以及所关注话语事件种类。第二步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上划分各年龄阶段、各职业阶层的话题讨论版块。第三步实时收集网络、现实生活中各类热点事件,进行过滤审核选择符合各年龄阶段、各职业阶层的话语主题放置进对应板块。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建立网上实时话语主体,应对网上全时段话语讨论的状况,在话题讨论中对受教育者进行话题引导,为受教者随时随地的答疑解惑,防止受教育者出现意识形态上以及时事认知上的错误理解而被错误偏激思想“趁虚而入”。这一切的实现都依赖于议题设置,通过议程构建、吸引说服,形成网络空间的软实力,同样通过对符合生活化要求的话语主题建构,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信服力以及话语权威,有利于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第二,以受教育者群体为对象建构共同归属的理想信念,这一信念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雅思贝尔斯曾说过:“真正的权威来自内在的精神力量,一旦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消失,外在的权威也随之消失”。[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的决定力量。将各社会群体联合起来不仅要建构社会生活共同体还要建构精神生活共同体,这需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牵引。具体操作分三步走,第一步整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将话语理论生活化、通俗化、群众化;第二步将生活化的理论话语分散到各个网络活动过程中去,化整为零全方位覆盖,在各个领域各个年龄阶段各个阶层都传播推广社会主义理论。同时这种化整为零的手段必然要融合人们日常所乐意接受的传播方式中去,如娱乐节目、网络论坛等,寓教于无形之中,减少受教育者对于理论教育的天然抵触;第三步,教育部门以及国家号召全民参与到理想信念及“中国梦”的构建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解释中国梦的时候就说过中国梦归根到底还是人民的梦,只有发动群众才能实现这个伟大目标。但是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唤醒全民众参与到国家文化建设、话语权建设中来还需要经历漫长时间以及公民综合素质与意识的坎,因此走好前两步是关键。

(三)选择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方式

话语主体的话语表达以及话语主题内容都离不开话语传播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如对事实事件、事件评价等话语信息的传播适合通过交互性强的传播媒介传播,因此要根据话语内容要求和特点选择相应的传播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决定其话语形式的同时,话语内容也必须依靠相应的话语形式表达。所以发展多种途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方式,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科学传播是指根据每一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特性及地位作用的不同采用与之对应的科学的传播方式进行话语传播。根据概念话语传播可以理解为单向的话语交往,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其实就是语言行为或是通过语言作为一种交往的中介来达成共识的行为。人类之间的交往包括行为交往与话语交往以及生存交往(繁殖的需要),其中话语交往是人类语言得以形成以及人类文明得以产生发展的重要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交往作为人类话语交往的一个环节,它是指主体间以什么样的话语方式进行对话和沟通,以便达到最佳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根据主体对待传播话语的态度以及方式的不同分为诚实对话、非诚实对话、直接陈述和隐喻四种方式。在交往过程中,真诚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共识的首要条件,而以真诚为原则的诚实交往则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交往方式。非诚实交往很显然是作为诚实交往的对立,虽然它也分为善意的和恶意的交往,但本质上都不利于话语交往的正常进行因而产生负面效果。直接陈述的方式在文章写作中称为开门见山,这种交往方式干脆利落、简洁明了,简化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成本但是因为方式的过于简便容易导致机械呆板让交往者无法接受。隐喻则是通过比较委婉的言语进行交往,甚至通过‘反语’来达到交往的目的,隐喻的交往方式通过强调话语交往的间接性,做到“春雨润物细无声”。但是过度重视交往的技巧往往使交往者忽视交往本身的目的。科学的话语交往方式应该是通过互补型话语建构实现良好的社会交往效果。对于所有受教育者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这里的受教育者是与教育者话语主体对立的群体),话语主体要坚持在网络思想文化领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结合受教者思想文化接受的特点,运用网络文化传播的多媒体表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文化传播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根据科学话语传播方式的建构方法,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第一,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站,打牢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既应当充当‘把关人’的角色,尽可能把一些流入学校的消极信息过滤,又应当发挥‘天平’的作用,对一些难以过滤的消极信息进行平衡。新时代环境下,我们必须重视网络环境阵地的重要性,同时要认识到网络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影响。因为网络不仅给教育者、受教育者带来大量的最新消息,提供广泛迅速的知识方面交流,而且也将成为交友谈心、宣泄情感的重要场所。网络场所因其身份的隐匿性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在网站场所中平等交流且不用担心身份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身份在网络场所中被隐匿)。教育者话语主体能在这里轻松地与受教育者进行心对心交流,体会受教育者的内心真实想法,明了受教育者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特点,掌握心理动态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具体措施分三步走:第一步,话语主体利用网络技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站群。包括以思想政治教育在线教育网站为核心的以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网站、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科研网站、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网站、思想政治教育时事讨论网站等多方面配套的网站群。第二步,充实各个方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本着话语内容的真实性与实效性以及话语的科学性与普适性相结合的原则,建构网站话语内容体系,做到内容详实并且做到随时更新,以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要求。第三步则是,建立实时网上工作者团体,24小时在线为受教育者答疑解惑解决难题。

第二,开发实用性生活化的多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视以及深化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和强化对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教育;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及多媒体化。这要求话语主体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不仅仅依靠专门网站的宣传,还要依靠生动直接的应用软件。以应用软件的形式充实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借助应用软件的生活化实用性特点,减少受教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枯燥理论话语的排斥感,提高受教育者对于教育活动的接受度。具体的方法就是组织技术专家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合作开发教育性强、趣味性好、适用性广的生活化的应用软件,例如可以制作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游戏软件 ,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知识融入进游戏问答中,即吸引了受教育者(主要是青少年)的注意力和接受程度,同时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有效传播。同时对待不同年龄阶段,根据各阶段人员的特点制作与之年龄阶段兴趣所在相适应的应用软件可以达到同样目的。开放实用性强贴近受教育者生活特性和兴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用软件,通过多渠道的方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于无形之中。

第三,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于文化产品中。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本身的理论性使受教育者无法通俗的去理解,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情景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持续时间不长。因为教育者精心准备的教育内容,通常只能对特定对象发挥功能作用。在许多情况下,它持续发挥的时间较短,容易产生“剧场效应”。教育效果的不稳定性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权威性受到动摇,想要加强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就必须改革话语内容的传播方式。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于文化产品之中是最佳的选择,文化影响的特性是源远流长、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持续性的影响。文化产品在无形之中传播其中的文化内容对民众产生文化影响,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贯穿到其中,以隐匿的方式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跨时空的对话,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产生有稳定的权威来源。具体措施一是在日常文化作品如电影、电视剧、文学著作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思想,通过人们所接受的文化传播方式消除受教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抗性。二是制作专门的红色教育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这一点目前已经在施行,但是做的还不够,特别是其作品内容及形式教育性太强、过于形式化,而且缺乏创新有些甚至偏离了主题。如经久不衰的抗日剧,但后来的手撕鬼子抗日神剧,千遍一律的内容让受教者产生审美疲劳,甚至产生疑问和抵触情绪。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科学传播应当创新文化产品的形式、借助文化传播媒介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同时将其生活化。

(四)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受网络话语环境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网络因其包容性、广域性以及散布性使得各种意识形态话语信息、庸俗灰色话语、泛生活化话语共聚一堂,这使得受教育者尤其是青少年的认识辨别能力受到严峻考验。西方“自由开放”的教育文化使得受教育者(学生)对传统教育者主体的话语权威产生质疑,严重的甚至出现反驳、抵抗教学,这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发展从话语权的根源上给予重重一击。受教者(学生)在获取新的文化信息时候若跟教师发生分歧还会跟老师争辩,使教育者的权力面临着极大的冲击,也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这对主体话语权威的形成制造了障碍,一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威丧失,那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双向教学过程将会崩解。没有权威的话语主体,话语交往过程将会失去主导,教学过程也就无法进行。话语环境的恶劣对话语权的构建造成极大威胁,因此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是当务之急。而优化话语环境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否定也不能一蹴而就。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繁杂的组合体系,它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介体和环境构成的可控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运用这个可控系统,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17]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是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进行的,系统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的构建是靠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协作,因而需要大力推进空间网络法治化。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是指通过建立完善规范的法律法规使用法律来规范网络社会中网民的行为、治理网络社会问题。虽然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技术根基尚缺乏自主、国外势力虎视眈眈使得我国互联网发展面临四面楚歌的困境。网络环境的恶劣阻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进行,同时也限制了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发展。对此优化网络话语环境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则是解决难题的首要途径。

网络法治社会的基本建构需要法律条文,推进网络社会法治化必然要求要加强网络法律政策的权威性。我国在对网络法治社会的建构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上还存在缺陷,在自我调整完善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相对科学的网络立法经验。归纳起来一个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关于信息网络技术标准、规范方面的法规,属于技术法规。二是关于信息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法规,属于行政法。三是维护网络用户权利的法规,属于民法。四是维护信息网络公共安全、惩治计算机犯罪的刑事法规,属于刑法。五是有关计算机诉讼和计算机证据的程序法规等。”[18]可以看出,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体系是完善法治社会建构的关键,但是在我国因为国情的差异法律体系的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国外立法的经验以及我国的实际国情,依据先骨后皮的思想,制定网络环境法治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第一,在意识形态法律领域“亮剑”。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强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着重优化主导心态,提升人们抵御非主流意识形态能力,保障人们身心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大力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功能,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人们的思想。[19]争取话语权需要亮剑精神,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同国外话语权的碰撞斗争主要是意识形态的斗争和文化的冲突,因此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法规制定中必须写入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归属。具体措施一是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法律条例的主基调;二是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写进法律条例;三是对于国外意识形态话语入侵我国该如何对待如何处理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形成具体详细的法律条文,当面临西方“不良意识思想”的入侵时可以依据条例迅速做出应对措施)。

第二,理清网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权利与义务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赋予公民在网络社会中应享有的权利同时给予相应的义务责任,这是规范公民网络行为的必然要求。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享有话语权威、福利待遇同时要承担起教育受教育者引领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行为方面的发展;受教育者享有获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信息、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利同时要肩负起努力学习建设国家的义务责任。这要求政府必须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建构基础,定时定期提供资金以建设维持免费义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这是未来推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话语权的发展趋势,也是理清公民网络权利与义务的物质基础。

第三,建构安全保护体系,转移权重建构多方位全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法规。完善法律必备的基础建设后安全问题摆上日程,这是实现网络社会法治化保证网络话语环境优化的重要保证。明确各种网络犯罪行为罪名并立法,如利用网络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罪、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非法信息罪、利用网络实施传授犯罪方法罪等等。通过明细各种网络犯罪行为形成一条高压线以此来警示公民不要去触碰,同时网络法律法规的法律环境是虚拟网络,这要求对计算机技术安全立法保护以防止国外反动势力利用黑客技术钻法律的空子窃取信息危及网络安全。解决安全问题这个后顾之忧后就要转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重,从经济、政治话语向国际话语、文化话语转变,转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重在立法上体现为法律法规所涉领域的扩大。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舆情危机的出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等方面制定对位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法规的实际操作性。

第四,重视网络思想文化道德的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属于一种文化教育,建立健全道德文化发展体系形成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反过来可以促进网络空间法治化的建设。网络环境优化以及空间法治化的效果体现在网民对其的话语评价中,因此优化网络环境、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还需建立完善受教育者话语权评价反馈机制。

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核心要素出发,通过建构权威话语主体、抓准话语讨论主题、选择科学话语传播方式、优化话语环境、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五方面来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有效构建。提升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伴随着网络技术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而同步发展的。我们也可以依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与方法,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在需要及现实可能的条件,推论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将逐步实现个性化、社会化、制度化、生活化发展趋势。

[1] 王治河.福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59—162.

[2]王耀龙.博客话语权的网络特性[J].今传媒,2006(10).

[3]刘学义.话语权转移[M].北京:中国传煤大学出版社,2008:26-28.

[4]张进军,林怀艺.中西政治话语比较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15 (5):18.

[5]马 莉.论网络环境下的话语权实现模式[J].兰州学刊,2010 (10).

[6]J·Austin.How to Do Things withs Word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62:147.

[7]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1.

[8]赵 颖,张 明.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中的文化公民身份与认同建构[J].求实,2014(10):40.

[9]吴 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分析[J].党史文苑,2014.(2):67-68.

[10]张国祚.关于“话语权”的几点思考[J].求是,2009.(9)

[11]吴 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63.

[12]张 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3][美]约翰·布洛克曼.未来英雄[M].汪仲东,等,译.海南:海南出版社,1998:76.

[14][英]R·H·罗宾斯.简明语言史[M].许德宝,冯建明,胡明亮,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5]张国庆.话语权:美国为什么总是赢得主动[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16][德]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70.

[17]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64.

[18]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网络时代人类存在方式的变革[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376.

[19]李 礼,罗湘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调节功能[N].光明日报,2012-07-29(7).

【责任编辑 南 桥】

Research on Discourse Power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 Chao-min1,LI Li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nan Normal Univ., Changsha, 410006, China;2.Public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The Party School of Hu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Changsha, 410006, China)

The discourse power always run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The discourse power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coercion, inoculation, persuasion, leading force, and the generating power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 and social relations which are included in the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re elements which decide the discourse power of network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repersuasionofsubject’sdiscourse,theacceptanceofobject’sactivities,theappealofdiscourse’scontent,theinnovationdegreeofdiscoursemodeandtheoptimizationofdiscourseenvironment.Inaddition,Thewaystoenhancethediscoursepowerofnetwork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reasfollows:tobuildauthoritativediscoursesubjectsofnetwork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ograspthediscussedtopicsofthediscourseofnetwork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oselectthescientificmodeoftransmissionofdiscourseonnetwork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ndtooptimizetheenvironmentofthediscourseonnetwork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discourse power; network

2015-12-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12&ZD003);2015年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博士后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网络文化安全的政府治理机制研究”(2015M571465);湖南师范大学社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实现途径研究”(13XQN06)。

李超民(1982-),男,湖南邵阳人,法学博士,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李礼(1982-),女,湖南长沙人,管理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行政伦理。

G641

A

1006-1398(2015)06-0050-12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话语权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