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歧路灯》看清中叶开封的商业活动

2015-03-17李俊锋

关键词:歧路客商会馆

李俊锋

(平顶山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从《歧路灯》看清中叶开封的商业活动

李俊锋

(平顶山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清中叶,开封的商品贸易高度繁荣。河南本土小说《歧路灯》中有大量关于清中叶社会经济风貌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开封贸易的全貌,诸如商业的发展、商业交通路线、商人经营行业等都有深入描写。小说中的客商在当时河南商业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主要从事丝绸、当铺等贸易。本土商人实力较弱,主要从事药材和粮食贸易。会馆是客居异乡的商人进行社交的重要舞台,在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载体和媒介作用。

《歧路灯》;商业;商人;会馆

经过清初康熙和雍正两代皇帝的励精图治,清中叶商品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封位于中原之地,在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的商业地位,经济繁荣。其商业活动除有关经济贸易的相关记录外,从当时的小说中也可以管窥一二。清代豫人李绿园所著的《歧路灯》叙述了河南书香子弟谭绍闻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因谭绍闻所历世事与开封的经济贸易活动密切相关,因此书中有大量关于清中叶经济发展和社会风貌的描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依据书中有关商业活动的描写,笔者选取商业、商人、会馆三个方面对清中叶开封的商业活动进行研究分析。

一、商业

清代的开封府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歧路灯》的故事发生在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萧墙街,它对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描写得非常丰富,从中可以一窥清中叶开封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小说中谭绍闻为了不吃官司,央求邓三变向董县令送礼,“光州鹅,固始鸭,还嫌物产太近。汤阴绸,临颍锦,尚觉土仪不奇。当涂莼,广宁蕨,义州蘑菇,远胜似睢州藻豆、鲁山耳。安溪荔,宣城栗,永嘉柑,侯官橄榄,何须说河阴石榴、郑州梨。上元鲥,松江鲈,金华熏腿,海内有名佳品。广州葛,昆山苎,莆田绒绢,天下无双匠工。毛深温厚蔚州熊豹之皮。长腰细白吴江粳稻之米。武彝茶,普洱茶,延平茶,各种细茗。建昌酒,郫筒酒,膏枣酒,每处佳酿”[1]370-371。这段话描述了清中叶开封城商品交易的繁荣局面,市面上汇集的商品不仅有本省地方特产,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品。

从禹王台三月三大会的描述也可见当时开封商业繁华的程度,有酒馆、药店、饭店、茶馆;有走软索的,卖马解的,弄百戏的,说评书的。各行各业,五花八门。商品活动门类多样,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繁荣的情况讲,虽然无法与北宋时期相比,也不同于江南的工商型城市,但却代表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清代发展的普遍现实。

河南地处天下之中,是南来北往商人必经之地。小说中有关商业路线的描写,除了从开封过黄河、经河北到北京的陆运,还有海运、河运。当时活跃在北方的河南商人主要是从天津海运起货,再运往全国各地,这是海运。河运主要是由开封东南的朱仙镇,经贾鲁河至周家口,再经沙颍河至正阳关,最终到江南。《歧路灯》描写:“正说话时,报镇江家眷船已到商水县周家口,沿河州县送下程、办纤夫,传牌已到朱仙镇。镇上官员催点拉纤夫一百五十名,预备伺候。飞马走报辕门,传宣官说,大船到周家口换小船,好进汴水。”[1]761

书中描写商人经营的行业主要有长途贩运业、

高利贷、过载行等。小说中数次提到药材贩运业,商人从河南豫北、豫西贩运药材到汉口。“年来,在汉口成了药材大庄,正要上京到海岱门外东二条胡同如松号发卖。又在本省禹州横山庙买的伏牛山山楂、花粉、苍术、桔梗、连翘等粗货,并带的封丘监狱中黄稽,汤阴扁鹊庙边九岐艾,汝州鱼山旁香附子售卖。卖完,好赶口州庙会,再购药材回汉口。”[1]768也有从河北鄚州、汉口进货,贩运到其他地方。鄚州为河北名镇,素有“天下大庙数鄚州,北京人全,鄚州货全”之美誉。还有从滇南楚雄府贩运药材,经鄚州到北京。“内中单表王经千一宗大债。本月前数日内,胞兄王纬千,自滇南楚雄府贩来药材,要往京师海岱门药材行发运。因胞弟王经千在河南省生理,先遣同伴伙计押车北上,要上鄚州庙,自来祥符看望同胞。”[1]483-484

有关民间借贷业的描写亦较常见,小说主人公谭绍闻不仅借山陕会馆的银子,而且还借一些大商人的银子。严格来讲,民间借贷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私有制出现时,有穷人为了维持基本的生产生活,向富人借贷。发展到清代,借贷的形式和工具进一步丰富,借贷也成为商业周转、谋取利润的一种方式。过载行是一种适应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运输中介行业,是城镇、码头商品交易中买卖双方的经纪。谭绍闻到亳州寻其舅王春宇,就在周小川经营的过载行待过[1]354。

二、商人

小说中开封府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即如这省城做生意的,多是山、陕、江、浙,难说他本地铺面,都又要他省人开张么?”[1]507可见到开封做生意的外地客商主要以山西、陕西、江苏和浙江四省为主。尤其是山陕客商,他们一向有到河南经商的传统,小说中谭家的管账先生阎楷就是陕西关中人,随亲戚来河南做生意,后为谭宅管账。从方志中也可见明清时期山陕商人在河南的垄断经营地位。“雉兔东来野味添,奉时挑菜半腰镰,扫硝熬出犹争价,最苦西商不引盐。”[2]869-870没有西商——山陕商人贩运的食盐,河南人就顿觉物价很贵。为何明清时期有如此多的客商到河南经营买卖?王经千曾算了一笔账,“只是家兄贩货进京,芦沟桥上税,到海岱门下了行开发脚价,得好几百两。这货岂是一两天就销售的,还要住着等哩,火食盘缠,京城又比不得河南,是个销金窝儿”[1]484-485。可见,考虑到交通成本、食宿成本及上交赋税等,去京城做生意远比到开封府花费高昂。而开封地处交通要道,商品交易周转快,需求量大,在清中叶中西部地区具有巨大的商业吸引力。因此,不少山陕商人愿意到开封府做生意。

小说中的大客商一般经营当铺、绸缎、海味和煤炭等行业,譬如为小说主人公谭绍闻娶亲置办聘礼所委托的几名大客商,分别是“隆泰号孟嵩龄,吉昌号邓吉士、景卿云”,还有“当铺的宋绍祈,绸缎铺的丁丹丛,海味铺的陆肃瞻,煤炭厂的郭怀玉”[1]198。此外小说中还记载了江西人的银匠铺、山西的当铺。也有以王春宇为代表的本土商人。王春宇通过贩卖药材、丝绸等商品而成为本土有名的大商人,但是较之客商,本土商人的实力稍显薄弱,主要以经营粮食等一般行业为主。

牙人亦称牙子,是古代各行商业中的中间经纪人。小说中所写的牙人异常精明,号称天下最聪明的五类行业人之一。谭绍闻被张绳祖等人诱赌,欠下巨债,无颜回家,想到亳州王春宇的铺子里去躲债,寻到一个外号儿叫做白日晃的脚夫。“俗语说,‘艄、皂、店、脚、牙’,艄是篙工,皂是衙役,店是当槽的,脚是赶脚的,牙是牛马牙子。天下这几行人,聪明的要紧,阅历的到家,只见了钱时,那个刁钻顽皮,就要做到一百二十四分的。”[1]304谭绍闻因欠债变卖田产引出了几番话,“单等明春延请名师,自己便宜,好与田产行经纪商量变卖市房,偿还息债”[1]263。“若你出头卖产,人家便以破落公子相待,那些产行的牙子,就有百法儿刁蹬你”[1]609。可见,牙人在商业活动中存在有欺诈哄骗、钻营渔利、收取高额佣金、损害交易双方利益的行为。此外在小说中也经常见到一些有关牛马牙子的描述。如:“说未完时,那人已进来,腰里插着一把短杆皮鞭子,原来是个牛马牙子。”[1]229

三、会馆

会馆是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团体,是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商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旅人客居他乡重要的精神寄托场所。《歧路灯》中提到的会馆有山陕会馆、中州会馆、江南会馆、河南会馆、江浙会馆等,其中以山陕会馆的描述为最多。山陕会馆,亦称山陕庙或关帝庙。道光四年《泌阳县志》载:“秦晋人商贾于中州甚众,凡通都大邑巨镇皆会建关帝庙。”[2]705小说中许多故事都发生在山陕会馆中。王氏道:“我也有句话对你说,这两日你忙,我还没对你说哩。俺曲米街东头巫家,有个好闺女,他舅对我说,那遭山陕庙看戏,甬路西边一大片妇女,只显得这巫家闺女人材出众。”[1]24可见会馆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也是男女相亲交往的重要场所。中州会馆是河南人在京城设

立的会馆。中州会馆最重要的作用是为每年赴京考试的河南举人提供住所,谭绍闻进京赶考就居住在中州会馆。会馆不仅为科举考试服务,也是商人及豫籍同乡活动的重要场所。“且说王象荩别了路遇厮跟,各奔前程。及至进京,问了河南同乡,径到江米巷中州会馆停了行李。”[1]733王春宇“到了京都,不去如松号,投中州会馆停宿”[1]769。小说中还先后几次提到位于京城的江南会馆。如:“谭绍闻同梅克仁一起出大成坊,上前门外江南会馆拜访道台大人。”[1]735按小说中所写,主人公谭绍闻的祖籍是江南丹徒,他数次到江南会馆就是拜访官员及同乡。

会馆一般是由商人集资兴建,商业功能居于重要地位。小说主人公谭绍闻的舅舅王春宇为何常去汉口做买卖,其中缘由就是汉口建有河南会馆。“缘天下都会地方,都有各省会馆,而河南独无;惟汉口有河南会馆,以其为发卖怀庆地黄之故。所以王春宇多在汉口。”[1]768。会馆是一项大的工程,需要集合众人之力才能完成,同时资金充裕的会馆也会向民间放贷谋利。

会馆还具有娱乐功能。会馆不仅有戏剧演出,而且还请人写戏,并不断更新曲目。“从田家唱戏回来,夏逢若就中抽了写戏的长分子。后来又写了几宗山陕会馆的戏、江浙会馆的戏。”[1]174唱戏的原因有的是逢重大仪式或者节日,“昨伙计算了一算,共长了一万三千五百二十七两九钱四分八厘。天津大王庙、天妃庙、财神庙、关帝庙,伙计们各杀猪宰羊,俱是王府二班子戏,唱了三天”[1]79。有的是商人个人的行为,譬如说还愿。王隆吉道:“山陕庙,是油房曹相公还愿哩。”[1]345或者因罚而起,小说中记载,商人如果没有参加会馆建房时的上梁仪式,也要被罚出钱请戏。

会馆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会馆属于商人自治机构,对内规范经营管理,对外加强竞争,体现了行业自觉和商人自律。小说中谭绍闻曾留一客商吃饭,那老客商道:“今日望日,关帝庙午刻上梁,社首王三爷言明,有一家字号不到,罚神戏三天。争扰谭爷一杯酒,误了上梁烧纸马,要唱三天戏哩。”[1]615-616可见会馆和商人有约定,并有一定的惩罚措施。商人也都遵守约定,王春宇道:“晌午隆泰号请算账哩,耽误不得。姐夫一发替我罢。”[1]22

四、小结

《歧路灯》中大量有关商业活动的描述全面反映了清中叶河南开封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市场上商品种类丰富,交流活跃,长距离贩运业频繁[4]。商业经济的繁荣离不开商人的作用,小说中描写的商人主要有客商、本土商人和牙人等,客商凭借对运输、丝绸、典当等行业的垄断,在开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土商人实力较弱,经营种类主要以药材和粮食为主,牙人在商业活动中则起了纽带的作用。会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载体和媒介作用,不仅是商人娱乐休闲、放贷经营、祭祀交往等的重要场所,也是科举士子到京城参加考试驻留的重要场所。

[1]李绿园.歧路灯[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倪明进.泌阳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3]张清廉.首届《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4]苏全有,李伟静.从《歧路灯》看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征兆[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30-34.

(责任编辑:杨华轲)

See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of Kaifeng in the Mid-Qing Dynasty from Qi Lu Deng

LI Junfeng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Pingdingshan Institute,Pingdingshan 467000,China)

In the Mid-Qing dynasty,the commodity trade in Kaifeng is highly prosperous.There are many descriptions of social economy in the Henan local novel Qi Lu Deng.It shows the panorama of Kaifeng trade at that time.And it has in-depth descriptions of the commercial development,commercial transportation route,and businessmen operating in the industry.In the novel,foreign businessmen in Henan commercial development occupy the main position.They are mainly engaged in silk trade,pawnshop.Local businessmen mainly engaged in medicine and food operations.Guildhall is an important stage for foreign guest businessman social.It plays a important role of the carrier and the media in economic activity.

Qi Lu Deng;business;businessman;guildhall

I207.419

A

1008—4444(2015)05—0152—03

2015-09-28

李俊锋(1980—),男,河南长葛人,平顶山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猜你喜欢

歧路客商会馆
一岩九饮会馆
歧路亡①羊
无题(5)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展氏菜行
夜路吟
第四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开幕
这一瓶
镇远·两湖会馆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