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赶考命题”的提出解读毛泽东的执政自信

2015-03-17康彦新高翠花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西柏坡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

康彦新,高翠花

(1.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河北石家庄050411;2.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基础教育部,河北石家庄050228)

从“赶考命题”的提出解读毛泽东的执政自信

康彦新1,高翠花2

(1.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河北石家庄050411;2.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基础教育部,河北石家庄050228)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开启建国之旅。毛泽东喻之为“进京赶考”,并强调“要考个好成绩”。毛泽东之所以在进京赶考时如此豪迈、如此自信,源于在西柏坡时期伟大的革命实践,源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源于党的理论日臻成熟,更源于党对中国革命的准确把握,也源于对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体系的科学确立。

赶考命题;毛泽东;执政自信;西柏坡;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把即将离开西柏坡踏上建国之旅比喻为“进京赶考”,并强调“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这一展望和预言,透露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的坚定、豪迈,更显示出共产党人对建立和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执政自信。本文试图通过毛泽东和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伟大革命实践和探索,解读这一时期党为新中国的建立所做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民心等方面的准备,阐释毛泽东执政自信的缘由。

一、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成为历史必然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不顾全国人民反对,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军队对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进攻,国共关系彻底破裂。用战争的手段来决定中国命运,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唯一选择。1947年9月12日,新华社发表的《人民解放军大举反攻》社论中第一次公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明确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总方针。

1948年5月,党中央到达西柏坡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科学地分析了人民解放战争历经一年的战略反攻后,敌我双方在军事、经济、政治力量的消长变化,以高瞻远瞩、全局在胸的战略眼光和多谋善断的惊人胆略,先后指挥了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内的24次大的战役,取得了国共决战的决定性胜利。建立新中国指日可待。

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是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通过起义、改良、变法、革命,渴望独立,求得解放历程中最终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成为一种可能,更是党结合中国实际,经过28年艰苦卓绝斗争,找到一条符合中国革命形势和特点的成功之路,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地把握了历史,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二、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科学探索,增强了毛泽东对执政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在西柏坡,建立一个新型国家的重大问题摆在党的面前。中共中央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提出了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并系统提出了新型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经济方针等战略构想,全面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确立了社会主义道路。1949年2月,毛泽东明确提出“政府的性质和宗旨,仍然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道路。”①3月5日,毛泽东重申了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贯主张,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毛泽东坚定指出:“我们必胜,社会主义必胜,这是整个的趋势和可能性。”③

2.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1948年,毛泽东在九月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体制。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军队叫人民解放军,以示与蒋介石政权的不同。”④为我们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2)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在西柏坡,党中央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并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一理论。毛泽东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应当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关于建立新型民主政治制度的思想及其政权组织形式,在西柏坡时期建立华北人民政府,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了探索。

3.确立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西柏坡,毛泽东和党中央对新中国的基本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科学确立。(1)确定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1948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口号,得到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广大民主人士以及无党派人士的热烈响应。民主人士纷纷北上到解放区与中共共商建国大计,筹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起草共同纲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基本确立。(2)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1947年10月,在发布土地法大纲的同一天,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第一次公开承认各少数民族享有平等自治的权利。这是中国共产党以宣言的形式宣布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民族问题上采取的基本政策。1948年10月,受中共中央指示,在周恩来主持下开始起草《共同纲领草案》,明确提出:“各民族一律平等,建立民族自治区。”

4.规划了新中国的建设途径。为找到一条符合新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之路,中共中央对多年战争留下的旧中国的社会经济作了科学分析。毛泽东科学地指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五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现实,并提出在革命胜利后党所应采取的方针。明确提出即将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经济“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⑤,从而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三、加强党的建设,创新党建理论,使党在理论上日臻成熟,增强了毛泽东的理论自信

在西柏坡,面对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这一新形势、新情况,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确立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建立了党的集体领导体制、健全了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提出“两个务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思想和理论。

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加强党的纪律性,党中央建立健全了各种制度,毛泽东起草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之后,中央又接连发出了《关于严格执行报告制度之检讨的指示》《执行报告制度的重要性》等指示,进一步阐明了克服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加强纪律性的重要性。在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中,要求各级党委要实行集体领导。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结论中发表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的政治生活中的运用和发展,对建立新中国,实行党的领导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更多地考虑到全国胜利后如何防止和克服腐败而向全党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中国共产党由1921年的50多名党员,经过28年的成长,发展成为一个具有300多万人的大党。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党曾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到1949年,在中国革命之路即将完成,革命即将取得成功的时候,党内由于胜利的原因可能会出现不良情绪。毛泽东科学分析了国内外、党内外的形势,告诫全党要经受起糖衣炮弹的攻击,并提出“两个务必”。毛泽东的这一系列论述实质上对党如何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如何正确看待成绩,如何树立长期执政思想敲响了警钟,更体现了党的成熟,增强了党的理论自信。

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赢得了民心,人民选择了共产党

依靠群众、为民谋利,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中央在西柏坡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为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谋利益,就是这一准则的全方位诠释,进而赢得了人民的拥护。1947年,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创造性地实行平分土地和结合土改进行整党的方针。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为在全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提供了一个战斗纲领,受到新老解放区农民的热烈欢迎。

经过土改,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一亿多人口的广大地区实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封建性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运动,不仅激发了广大群众革命和生产的热情,直接推进了对敌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而且最大限度地赢得了民心,奠定了建国丰厚的社会基础。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口号后,李济深等55位不同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签署并发表了《我们对时局的意见》的声明,声明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⑥。由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联合政府成为众望所归,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阶层的支持和拥护。

综上所述,我们回望历史,解读毛泽东之所以在进京赶考时如此豪迈、如此自信,源于历史的选择,源于人民的选择,源于党的理论日臻成熟,更源于党对中国革命的准确把握,也源于作为执政党对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体系的科学确立。

注释:

①田松年:《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基本政策》,《党的文献》1999年第5期,第77页。

②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7页、第1431页。

③《西柏坡档案》(第2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版,第948页。

④中央档案馆等编:《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535页。

⑥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55人联名发表的《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

责任编辑、校对:杜莹

2.Found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Shijiazhu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ijiazhuang 050228,China)Abstract:In March 1949,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eft from Xibaipo to Peiping,open the founding trip.MAO Zedong explained this trip as the"exam proposition",and stressed that"to gain a good result".MAO Zedong was so bold,so confident,rooted from the great revolutionary practice in Xibaipo period,from the choice of the history and people,from the party's more mature theory,and the partie's accurate grasp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also stemed from the self-confidence to socialist road choice,the scientist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basic system and basic political system.

Interpretation on the MAO Zedong's Ruling Confidence from"Exam Proposition"

Kang Yanxin1,Gao Cuihua2
(1.Research Department,Xibaipo Memorial Research Hall,Shijiazhuang 050411,China;

exam proposition,MAO Zedong,ruling self-confidence,Xibaipo,war of liberation,the socialist road,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democratic parties

A84

A

1673-1573(2015)01-0023-03

2015-01-06

康彦新(1971-),男,河北平山人,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党建;高翠花(1971-),女,河北平山人,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基础教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西柏坡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风雨西柏坡行
走进西柏坡
中共中央对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