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图分类分析
——一道中考操作题的解法探究及分析思考

2015-03-17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李军

中学数学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等腰三角画图本题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 李军

分图分类分析
——一道中考操作题的解法探究及分析思考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 李军

一、原题呈现

题目(2015年南京市第25题)如图1,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请画出以A为一个顶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正方形ABCD的边上,且含边长为3的所有大小不同的等腰三角形.(要求:只要画出示意图,并在所画等腰三角形长为3的边上标注数字3)

图1

二、解法探索

1.“圆规”探究法

(1)以3为等腰三角形的“腰”.

①两腰都在正方形边上,如图2;②一腰在正方形边上,如图3、图4.

图2

图3

图4

以A为圆心,3的长为半径画弧,与边AB、AD相交即可.先画OA=3,再以O为圆心,3的长为半径画弧,与边CD相交即可.同图3,大小也相同,两图画出一个即可.

(2)以3为等腰三角形的“底”.

①“底”在正方形边上,如图5、图6;

图5

?

图6

②“底”不在正方形边上(先是两腰在正方形边上,然后是两腰不在正方形边上),如图7、图8.

图7

图8

同图7,也可作出图7中的已作线段关于对角线BD的对称线段即可.以A为圆心,1.5的长为半径画弧,与对角线AC相交于点E,过E作AC垂线与正方形两边相交即可.

2.“网格”探究法

根据题目条件,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放置到对应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加以探究,有了网格便可以通过观察,借助刻度尺或圆规等工具将问题解决(如图9~15便一目了然,画法略).

(1)以点A为两腰交点思考(先是两腰在正方形边上,然后是两腰不在正方形边上,如图9~11).

图9

图10

图11

(2)以点A为底与腰交点思考(先是底在正方形边上,再是腰在正方形边上,如图12~15).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3.“折纸”探究法

因给定的图形及组合后的部分图形为轴对称图形,故笔者想到用“折纸法”进行探究,并进行了“折纸”试验,以上图形均可由“折叠”得出.

将给定的正方形做成正方形纸片,沿横向与纵向各折叠两次,便在正方形各边上得到“数值点(线)”(如图16),然后再分别以3为等腰三角形的“底”及以3为等腰三角形的“腰”两类分别折叠便可得出图形,如图17~23.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先折出对角线AC,再沿∠BAC的平分线折叠,在AC上使AE′= 3,再沿AE′的中垂线折叠即可.

图22

图23

三、特色分析

1.设计简明 立意操作

从选材看,选取学生特别熟悉的正方形和等腰三角形作为背景图,以生为本,简单美观;从语言表述看,简洁明确,要求具体,操作指向明了;从构思看,在操作中提炼“模型”,重视基础(基础图形、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呈现层次性(学生会由简单入手,分层思考)和多样性(会呈现出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情况).

2.易于动手 引领探究

此题操作起点低、入口宽,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以动手尝试,会尽自己所能画出能想到的图形,当然也能得到相应的分数.由于学生易于动手,所以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断激励学生去向更多、更深的方向思索与迈进,简单的问题铺设着“过程性”道路,突出延展了问题思考过程与操作过程.

3.关注经验 突出分类

“基本活动经验”是《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增的课程目标,将原有的“双基”教学发展为“四基”教学.本题的考查,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基本经验,有的通过观察比划即可画出图形;有的需借助圆规操作,图形就会显现出来;有的需要分析思考,多次尝试才能得出答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如数的分类、图形的分类、代数式的分类、函数的分类等.……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抽象的过程.……学会分类,可以有助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本例属于典型的图形分类问题,突出考查学生在操作的同时要学会分类,同时指引学生可以从“形”和“数”两个角度加以分类(上述方法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探讨),即以固定不动的点A为分类点,分点A为两腰的交点及腰与底边的交点两大类,或以数量“3”为出发点,分以3为等腰三角形的“腰”与以3为等腰三角形的“底”两大类.这样就会做到“不重不漏”,完整解答.

四、命题建议

若能在原有问题基础上增加“求出相应的等腰三角形面积”,则问题将变得更丰富、更有内涵,更能引发学生去思考、去计算,进而去联系更多的知识,构建“点线式”知识网络,或许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思维的发展会大有裨益.

五、教学思考

1.多维探究,解题策略优化互补

日常教学中,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上,适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思维水平,如果学生平时解题仅仅停留在为解题而解题、就题论题的层面上,靠题海战术和老师的灌输获得解题技巧,而很少经历探索、思考的过程,就不能养成思考的习惯,只能模仿和套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则不能形成真正的数学能力.

对于本题提供的三种操作思路,学生并不陌生,它是操作类题中经常涉及的(使用作图工具、正方形网格、折纸操作),不同的操作策略有不同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既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优劣,从而优选方案,更优更快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重视操作,培养动手画图能力

操作类试题一般在中考中较难考查,此题为此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对教学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埋头做计算题和推理题,更要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激发兴趣,发现结论,总结规律,掌握其操作方法,学会思考.本题可借助圆规,找到关键点就可把所有情况一一画出来,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若本题仅仅是结果的展示,则失去了“数学本真”,也不符合学段特征(初中学段——尺规作图、合情推理、逻辑推理等).

3.规范指导,反思过程

画图的过程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是几何直观的具体体现,通过捕获作图过程中的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画图习惯,教师首先要做出示范.画图类问题在操作时,若教师平时重视不够或操作示范性不够严谨,自然就会导致学生画图不认真、不仔细,任意涂改,造成所画图形杂乱,以致引发思考浅浮,思维混乱.本题学生或许能画出部分图形,但如不规范操作,耐心思考,想完整全面答出此题也是望尘莫及的.这就要求在日常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做好表率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规范操作,条理思考,将图形画得准确、美观、完全.

美国教育心理家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在人的一生中,最有用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数学的意识,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操作类问题其实也蕴含着一定的知识和思想方法,需要师生共同总结思考,虽然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不是很丰富,其关键是要能学以致用,其中有分类讨论、类比转化、特殊与一般、图形变换等重要数学思想,值得我们深思.

1.汤妙娟.对一道中考题的赏析、探究及反思[J].中学数学(下),2015(6).

2.由学芹.再说“数学好玩”[J].中学数学(下),2012(9).

3.张俊.一道试题的多解思考及其教学展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3(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H

猜你喜欢

等腰三角画图本题
怎样画图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两圆一线”巧算等腰三角形
画图比多少
画图理解“同样多”
“潜伏”在平行四边形中的等腰三角形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画图理解“多多少”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今天是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