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沅江芦笋舌尖上的乡愁

2015-03-17何君林

中国西部 2015年18期
关键词:沅江洞庭芦笋

文·图/何君林

沅江芦笋舌尖上的乡愁

文·图/何君林

当下的人们都喜欢讲原生态,讲绿色。譬如,坐到餐桌旁,开口便嚷嚷要吃绿色蔬菜,如果能吃上原生态的野菜,那就更好了。每遇这种情形,笔者便有些恍惚,还禁不住心生感慨。想想早年间,由于普遍贫穷,想食大鱼大肉不得,连基本的口粮都无法保证,于是不得不选择野菜充饥裹腹,吃得人寡心寡肠,直叹活着没意思。而现在,人们不愁温饱了,也吃腻了大鱼大肉,便开始怀想起当初避之唯恐不及的野菜来,并趋之若鹜。这反差之大,态度之迥异,又如何不叫人感慨。

感慨归感慨,笔者其实对野菜也是趋之若鹜的。这不是跟风追求时尚,更不是装腔作势的矫情,也不是玩笑似的忆苦思甜,确实是日常生活中的油水太大了,加上这些年有害食品层出不穷,笔者和其他人一样害怕了,厌倦了,于是想换换口味,想离大自然更近一些,想让那原生态的绿色食品通过食道进入自己的胃,再融入自己的血液,稀释一下那些油腻因子和有害元素。

提到野菜,有过乡村经历的人都不陌生,从藜蒿到地菜、野菱菜、马齿苋、地菜皮,从扫帚菜到苦苣菜、野苋菜,再从歪头菜到羊乳菜、打碗花,可谓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循着野菜的气息,如果走进八百里洞庭湖区,被誉为“洞庭三珍”的芦笋、芹菜、藜蒿便会扑面而来,尤其是位居“三珍”之首的芦笋,更是惹人喜爱。而说到洞庭湖区的芦笋,或许我们应该走进沅江去看看。

沅江地处八百里洞庭腹地,境内拥有亚洲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达60多万亩。湿地自然保护区里不但居住着许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盛产芦苇。芦苇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命力极强,但凡洞庭新老滩洲,不用几年都被它覆盖了。芦苇根系发达,交错板结,把滩地绞得如一块铁板。芦苇植株一年一熟,根茎蔓延力强,繁殖成片后,不怕水淹,也不怕雨水冲刷。

据当地人介绍,每年的二三月间,当老树抽新芽的时候,芦苇的嫩芽就从地里冒出了头,那是湖乡孩子的幸福时光。鲜嫩的苇芽,对贪吃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天然的美味和诱惑。清晨,太阳刚刚露头,就有孩子跑到湖滩上找苇芽了,每找到一棵,便细心地拔出来。嫩绿的芽尖儿,如葱白一样,干干净净,不用洗,就直接放进嘴里嚼起来,清香里夹杂着一股淡淡的甜味。

当地人把芦苇刚出土时的嫩芽称为芦笋。芦笋不但香脆可口,还具有清热、排毒、抗癌的功效,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健康食品,曾被誉为“洞庭仙草”。如果你有幸在春天走进沅江,并涉足湖滩,只需顺手的功夫,便能拔取一把芦笋回家,将芦笋剥皮之后,跃然而出的笋心莹碧如玉,散发清香,好看极了。要想食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清炒,无需添加任何调料,纯天然的原汁原味,又香又脆,鲜嫩无比,将其吞咽入肚,就仿佛吞下了整个洞庭的春天,吞下了整个洞庭的美妙。

当然,你也可以学当地人的样子,来一次“芦笋煮河鱼”。其做法一点都不复杂,就是在锅里将包着一肚子鱼子的河鱼在锅里炖得乳白生香,再从清水里抓出几把芦笋来,边吃边往锅里下,跟吃火锅相似。就在这锅里,芦笋清香,河鱼鲜美,当真是人间美味,能把神仙惹得流口水。有人曾作过这样的描述:对走进沅江的异乡客而言,芦笋煮河鱼或许只是一道难得的美味;但对于游历在外的沅江游子们来说,芦笋煮河鱼却是挥之不去的味觉记忆,是舌尖上的乡愁……

其实,长在荒野的芦笋对地处沅江湖州的人家来说,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野菜,不过是寻常菜肴,但是对城市人来说,就是一种神奇而遥远的野菜。如果你能在超市里看到芦笋,那就是你的福气了。仔细看过去,眼前的芦笋每一根都长得那么相像,几乎没有粗细高矮之分,一样的健壮,一样的长短,一样的翠绿,如同一道难得一见的风景,煞是养眼。

别看超市里的芦笋令人眼馋,其实只有去过洞庭湖乡,亲自在滩地上采摘过野生芦笋的人,才会真正知道,有时候要花很久的时间才能觅得那么一把;而且,入菜时还要剥去外壳,只剩下中间那丁点嫩嫩的苇子。一根芦笋,能吃的只有一根筷子那么一点点长,一大把也就够炒一盘菜,可谓浓缩的精华,来得不容易。从这个角度来讲,在湖乡之外,要想饱食一顿芦笋,确实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

应该说,不管你是不是沅江人,当你咀嚼沅江芦笋的时候,总能感受到一种来自湖泊的天然之气,还有那远远的、似有若无的、长久缭绕在口里的清香。有人说,芦笋的味道给人感觉很清爽,像站在竹林里,吹来一阵清风,再做一个深呼吸所带来的愉悦感受。仅仅为了这样的感受,也许就值得我们走近沅江芦笋。

(责任编辑/卢勇军 设计/赵 清)

猜你喜欢

沅江洞庭芦笋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欧洲“芦笋季”
洞庭秋月
沅江:首本乡土教材出炉
一帆风顺
富贵鸟
安徽郎溪:基地种芦笋 就业“家门口”
《星月一舡压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