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2015-03-17刘晓静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管理机构知识产权管理

刘晓静

(塔里木大学,新疆 阿拉尔 843300)

0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资源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1]。高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逐步成为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头。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科技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到高校,高校开始拥有大量科技成果,其知识产权的管理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增加社会财富。本文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我国高校已经逐步成为创造知识产权的生力军,形成并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总量不断增加。高校已经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逐步规范。通过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登记软件等建立了学校的知识产权体系,设有大学科技园等,将有市场前途的知识产权转化,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进行知识产权的战略规划[2]。由于大多数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机构不健全、保护制度不完善、成果转化不到位等问题,造成知识产权流失和利用不充分。

1.2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

虽然部分高校建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多数高校缺乏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没有将其纳入学校的发展战略中。尤其在领导层和管理人员中,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内涵的理解掌握不够,不能明确保护对象、保护范围等。有的科研人员的成果本该申请专利却不知道去申请;有的因为经费不足而不去申请专利,只想通过技术秘密的方式来保护,然而一旦泄露,就丧失了法律保护的权利;有的科研人员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合同中未规定保密条约等。

1.2.2 知识产权机构不健全

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五条要求“高等学校要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形成人员、场所、经费三落实和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机构有要求,但因为领导层和管理人员不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管理机构分散且级别较低,管理着重于专利保护,范围有限。缺少专门的法律维权机构和专业技术人才,又缺乏与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相衔接的保护条例,以及便于操作的实施细则,以至于科研人员在工作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咨询和知识产权信息,导致风险和责任不明、权利义务不明等现象,从而不利于学校有效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

1.2.3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缺乏技术成果保密制度、知识产权签约制度,有些教师通过深造、跳槽、访问等途径离开了学校,而将所掌握的成果、软件、技术资料等带到新的单位。有些教师退休、调动、留职停薪后,该技术便随之消失。高校、科研人员、合作单位相互之间缺乏相关的制度约束以及责任追究。有的教师在技术服务和社会兼职中,为了私利,将技术秘密转移到兼职单位。

1.2.4 知识产权转化率较低

在成果研发方面,我国高校投入很多,然而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却很不重视,投入少、缺乏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人员的专业服务。高校忽略市场的需求,缺少市场分析,造成成果研发结束后才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导致难以转化实施[3]。由于以上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问题,加之缺乏专业的运用机构和转化机制,使得高校知识产权的转移转化还很薄弱,出现严重的闲置现象,所以知识产权的转化率较低。

2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相关对策

2.1 增强保护意识

知识产权是高校获得和保护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高校领导者应将知识产权管理提高到学习发展的战略地位,主动成为知识产权工作的积极倡导人和保护人,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培养和树立管理层的知识产权意识,确保各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把教育培训知识产权知识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宣传和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让教师系统地掌握知识产权法规,切实从思想上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以提高高校教师和科技人员对知识产权的实际运用能力。

2.2 健全机构

结合学校实际,应设立权力集中、级别较高的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地管理知识产权,实行管理和服务一条龙。应设专人专职管理,并应注重对知识产权相关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扎实的理工科专业背景,同时还应具有扎实的法律基础,协调解决有关知识产权的纷争等日常工作,从而确保高校在知识产权的质量和管理上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4]。

2.3 完善保护制度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科技合作的监察,随着产、学、研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知识产权的成果也越来越多样化,相应部门应对合作活动进行监督。强化合同保护,在人才流动中,要求离开前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合同,防止学校相关无形财产的流失,对于在职人员,明确保密义务,签订保护本校的知识产权的保密协议。

2.4 加强知识产权转化

及时有效地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确保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和增值,让高校发明人及各方面都能受益,这才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运用创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和商品化为目标,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体系[5]。

3 结语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的快速增长,高校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研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并不健全和完善,仍需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转化和管理能力。

[1]黄亦鹏,李华军,吴凡.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问题剖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1):142-146.

[2]王宗光,李婷.浅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其相关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9):143-146.

[3]郭峰,钱桂敏.高校专利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与管理,2008(3).

[4]孙保华.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设置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5]王珍愚,纵刚,汪正虎,等.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成因与改进[J].科学学研究,2012(10):1488-1494.

猜你喜欢

管理机构知识产权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来了
加拿大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及职能
历代大曲管理机构考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