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

2015-03-16德治

旅游纵览 2015年2期
关键词:摄体影调逆光

德治

二、光型

光型是造型光功能类型的统称,它分为主光、辅光和环境光,在商业人像、广告、影视摄影造型中,还有修饰光和效果光。对于以自然光造型为主的纪实摄影而言,掌握前三种光型即可。

(1)主光。主光是摄影造型的主要光线,它统治着画面的光影结构,是在画面中唯一有权可以产生投影的造型光。它具有一定的入射方向感。在通常情况下,都采用直射光线作为造型的主光。

主光的任务是勾画主体形象,构成画面的基本光影比例和线条结构。其光线的高低及投影的长短,能够反映一定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如图11-275《罗马留影》,画面中的光影结构现象表明这是上午10点前后的时光。

(2)辅光。辅光是辅助光的简称,也叫副光。按造型原理,它的光线亮度不能超过主光的亮度,在画面中不允许产生投影(事实上,在直射自然光作为造型主光的条件下,不可能出现高于主光亮度的辅光)。但是,在运用人工光造型时,由于主光和辅光的亮度和距离是可调的,如果不小心就会出现杂乱的投影。所以一定要遵循上述用光造型原则。主光与辅光之间的亮度比值称为光比。一般采用漫散射光作为辅光。

辅光的主要任务是对主体和画面的暗部进行补充照明,制造一定的光比,从而调节画面反差。它具有丰富影调层次、表现主体质感的描写功能。

在艺术摄影创作中可以使用人工光、反光板等来制造辅光。但是,在纪实摄影中,只能利用拍摄现场客观存在的反射光线作为辅光,如地面、墙壁、水面、沙滩、雪地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反光能力较强的辅助光源。图11-276《耕海》虽然是以逆光为造型主光,但是水面的反光和涌动着的金黄色光斑,不但形成了极强的辅助光,消除了被摄主体反嘴鹬的投影,同时还形成了画面的暖色主调。

(3)环境光。环境光是一个统称,它是指画面中主体以外的景物的亮度。它包括主光、辅光、光斑和各种发光体,如路灯、车灯、窗户光、月光、篝火等等。

在风光摄影题材中,有许多画面,其主光和辅光在画面中不明显,尤其是夜景,往往会以多元的环境光线构成画面。如图11-277《东京大桥》,天空光与客观存在的各种人工光形成了高、低色温共存的环境光,这是一幅比较典型的混合光造型的画面,也是一幅由环境光统治画面、描写景物的代表作。

环境光具有营造画面气氛、创造意境、渲染主题的作用,它的强弱、大小和多寡,可以决定画面的影调、色调乃至情调,是营造作品感情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艺术摄影中为了叙事表意的需要,主光、辅光和环境光都可以由摄影人按照主观意愿去布光造型。但是,在纪实摄影中,只能在现场自然环境条件下,选择、取舍适合的光线为造型服务,不能随意设置(拍摄专题片等可导演的摄影作品除外)。

3. 光位

光位是指摄影造型主光光线在画面中的入射方位。它有方向、角度和距离上的变化。光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所摄景物在画面上的影调、色彩和线条的表现,所以,光位是奠定摄影造型基础的第一要素。

(1)入射光的方向:造型主光入射方向是以被摄体为圆心,围绕被摄体以360°为照明轨迹,在运行轨迹上的任意一点都有可能成为照明光位。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简要记忆为:顺、侧、逆三个光位。不过要知道在顺光和侧光之间还存在若干个“侧顺光”光位;在侧光和逆光之间还存在若干个“侧逆光”光位,请参看《光线照射方向示意图》。

顺光:其光源位置与照相机镜头方向同轴,呈0°水平角在照相机身后向被摄体照明。镜头可视的被摄体受光面为百分之百。如图11-278《顺光造型效果图例》所示。

顺光造型特征:投影在被摄体背面,正面看不到阴影,画面中影调层次靠景物自身的反光强弱形成。被摄体表面凹凸结构表现不明显,立体空间感不强;曝光宽容度比较小、曝光一旦过度就会影响画面及其景物的影调和色彩。但是,只要能够控制好曝光量,选择好环境,利用好主体以外的投影,建立好景层关系,还是能够拍出好作品的如图11-279《走进胡杨林》和11-280《门卫》所示。

顺侧光:其光源位置与照相机镜头轴线或左或右呈45°水平角向被摄体照明。镜头可视的被摄体受光面大,背光(阴影)面小。如图11-281《顺侧光造型效果图例》所示。

顺侧光造型特征:投影在被摄体侧后方,画面由明到暗,影调层次丰富。如果曝光正确可以在画面中获得灰色级谱的全部(九级)阶调,能较好地表现景物的立体形态、质感、色彩和空间。曝光宽容度比较大,是纪实摄影的最佳光线。如图11-282《孪生》,画面影调丰富,色调饱和,反差适中。

侧光:其光源位置与照相机镜头轴线或左或右呈90°水平角向被摄体照明。镜头可视的被摄体受光面与背光面各占50%。如图11-283《侧光造型效果图例》所示。

侧光造型特征:物像呈现半阴半阳的对比影调;投影在被摄体侧面,在画面中会形成较长的阴影线条;非圆形物体造型会缺乏中间过度影调,但是在辅助光的配合下,把握好光比亦会取得较好的影调和色彩。如图11-284《长尾林鸮》,借用雪地的反光表现了长尾林鸮的暗部层次。

侧光造型既适用于艺术摄影也适用于纪实摄影。

侧逆光:其光源位置在被摄体的后侧方向,与镜头轴线呈或左或右的135°水平角向被摄体照明。镜头可视的被摄体,受光面窄,背光面宽。如图11-285《侧逆光造型效果图例》所示。

侧逆光造型特征:投影在侧前方,背景一般处于背光面,被摄主体的大部分处于暗面,在一侧会呈现比较窄的受光面或明亮线条或光斑,能够勾画出被摄体的部分外形特征,能够较好地把被摄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产生一定的空间感。侧逆光是营造低调画面的理想光线。如图11-286《海礁倩影》所示。

逆光:其光源位置在被摄体的后方,与镜头同轴,如果照相机位置为0°,那么,光源则是在180°水平角向被摄体照明。通过镜头只能看到被摄体的背光面。如图11-287《逆光造型效果图例》所示。

逆光造型特征:投影在正前方,被摄体呈现剪影,在较暗的背景中会看见轮廓光线条,画面景物缺乏立体感和质感的表现。

逆光造型具有很强的写意性,通过控制曝光量可以隐藏或表现被摄主体的质感和色彩,简化和提炼物象的典型形态,如图10-233《温馨的夜景》;可以隐藏杂乱的陪体环境、净化画面,如图11-288《夕阳景》;还可以利用辅光照明表现主体暗部细节,如图11-289《伴侣》所示。

(2)入射光角度:光线入射角度的确定,是以视平线为基准。当入射光线与视平线等高时称为平射光;低于视平线称为仰射光,其中在被摄体脚下向上照射称为地光或底光;高于视平线称为俯射光,其中在被摄体顶部向下照射称为顶光。从被摄体底部到顶部的角度变化是0°到180°,在其中任何一度上都可能成为光位源发点,我们能够从大体上记住平、仰、俯三种入射光角度就可以了,请参看《光线入射角度示意图》。

光线在不同的角度照明,有着不同的造型效果。

仰射光是指从0°到75°的照明,如图11-290《仰射光造型效果图》。

其造型特征是:受光面在下方,背光面在上方,物象呈现与平常视觉印象不一样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写意性。如果用于人像摄影造型,会给人以阴森、怪异、不正常的感觉,因此很少有人使用仰射光作为人像摄影的造型主光,而是作为辅助造型光。但是在纪实摄影中,有时在雪地或水面之上也会遇到这样的造型光线,如图11-291《纹喉凤鹛》,就是利用水的反射光作为主光造型。

平射光是指从75°到105°照明,如前面列举的光位方向中的图11-278、图11-281、图11-283均为平射光造型,此不复述。

俯射光是指从105°到180°的照明,其中180°左右照明,称为顶光,如图11-292《俯射光造型效果图》所示。

俯射光照明是常见的照明角度,其造型特征是:受光面在被摄物体的上方,背光面在下方;当俯射光位过高形成顶光时,被摄体如果是人物或动物时会失去眼神光;俯射逆光造型被摄体会在暗背景中呈现一定的轮廓光,如图11-293《黑人球童》所示。

在自然光条件下,很少有单纯和绝对的俯射光造型,但凡有着落的物体都会有一定的反射光存在,只不过有强弱之差,较强的反射光与俯射光配合造型会取得很美的视觉效果,如图11-294《纹身女郎》是俯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共同配合造型的效果。

(3)入射光的距离:对于日光而言,距离的变化不会影响摄影造型效果,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人工光而言,光源距离的远与近,会出现光线照度的强弱变化。在发光强度不变的条件下,光源与被摄体距离越近照度越强;距离越远照度越弱。因此在使用人工光照明时,可以通过移动光源距离来调整照度的强弱和主副光的变化。

猜你喜欢

摄体影调逆光
逆光
逆光
生物学实验室反光物科研图片的拍摄
用直方图控制画面影调
一图/黑白影像
逆光飞翔的“天使女孩”
上期主题完美逆光效果 获奖作品
人像摄影中影调与色彩的运用技巧
诉说
小知识